学术投稿

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治疗妊娠中晚期尿路感染30例

苗慧;冯淑香;朴桂顺

关键词:妊娠中晚期, 尿路感染, 磷霉素氨丁三醇散
摘要:目的:探讨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治疗妊娠中晚期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产前门诊检查的妊娠中晚期患有尿路感染的孕妇30例,应用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每日单剂量睡前口服1次,1次1瓶(3克),治疗1-3日.结果:治疗的有效率为96.66%.结论: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治疗妊娠中晚期尿路感染具有疗程短,疗效好,安全性高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加强养老机构人员的慢性病管理,提高高素质的专业服务人才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的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老龄化必然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家庭规模逐渐缩小,同时,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压力加大,年轻人不得不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工作和学习上,势必会影响他们对老年人的照顾.因此,传统的大家式养老难以维持了.社会化养老可有效地缓解老年人给家庭带来的负担和压力,使家庭成员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工作上.与家庭养老相比,老人住养老院,集中居住、集中供养,日常生活有人照料,扩大了老年人的生活交往范围,丰富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使他们保持年轻的心态,有利于心理健康.社会化养老它能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因此,加强养老机构的慢性病管理,应该提高对老年服务人员的素质要求,才能更好地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但做好这项工作,有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作者:王美芹;吕冬梅;张建志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乳腺增生性病变119例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分析乳腺增生性病变的临床特点及探讨手术治疗.方法:以2009年1月~2011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19例乳腺局限性腺体增厚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乳腺增生的病理类型,观察乳腺增生性病变的临床特点,对有手术指证的107例分别选用区段切除、皮下乳腺切除、单纯乳房切除等术式,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术后随访.结果:乳腺腺病68例,占57.14%;乳头状瘤病和/或导管上皮增生活跃34例,占28.57%;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19例,占15.97%;T0期乳腺癌8例,占6.72%.行乳腺区段切除98例,皮下乳腺切除1 3例、单纯乳房切除8例.术后随访3月~2年,除1例患者4年后发生胃癌,治疗2年8个月后死亡;3例发现新的乳腺增生块,余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乳腺增生性病变是临床常见多发病,对于可疑癌变、病变较重、药物治疗无效等患者应尽早行手术切除,术中根据患者的病变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降低对患者的损伤,同时提高治愈率.

    作者:樊芮冰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急诊输尿管结石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URS)治疗急诊输尿管结石的效果.方法:128例急诊输尿管结石病例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其中双侧结石9例,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5例.结果:输尿管上、中、下段结石分别为20例、33例、75例.一次性碎石成功92.9%,其中上段75.0%,中段92.8%,下段98.0%.4例改开放手术,5例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结论: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安全、高效、损伤小,可作为急诊输尿管结石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谷亚明;刁英智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探讨肝炎后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内科护理及临床防治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大出血的内科护理要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9年6月~ 2011年4月我院感染科收治的53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53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经过积极抢救后47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消化道大出血得到有效的控制,有效控制率为88.68%,6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病死率为11.32%.结论:快速及时的诊断和救治肝炎后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完善和细致的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之一,为肝炎后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进一步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

    作者:洪卫青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后尿道断裂会师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

    目的:探讨后尿道断裂会师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举措.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收治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21例患者均恢复良好,4周后拔除尿管,其中16例排尿正常.5例合并尿道狭窄,行尿道扩张术1~3次后排尿功能恢复良好.3个月后复查骨盆骨折恢复良好,无1例发生排尿异常等后遗症.结论: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与康复指导有助于尿道断裂患者的愈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熊艳;钟蕾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浅议月经过少从脾胃论治

    月经过少又称“经水涩少”,是指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或行经时间不足2天,持续2个周期以上者,为妇科常见病,常为闭经的先驱症状.近年来发病呈现增长趋势.肝气郁滞日久则肝木乘脾土,另外口服避孕药、保健口身药物和人工流产等诸多因素,每每更易伤脾胃.因此从脾胃论治月经过少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康幼雯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涿州市参合农民进展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05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40例脑梗塞的我市新农合患者.观察患者血管狭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监测血压,行颈椎动脉彩超、头颅CT、头颅MRI,检测血糖、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尿酸,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发热、收缩压、舒张压、颈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血糖、甘油三酯、C反应蛋白与进展性脑梗死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TIA病史、收缩压、舒张压、发热、空腹血糖、椎动脉狭窄为进展性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管狭窄、高血压、糖尿病、发热、C反应蛋白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

    作者:卢波;吕志坤;何妮娜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近年来发生的各类护理安全隐患发生原因及采取具体防范措施.结果:48例安全隐患由于及时发现、措施得当,未造成严重后果.结论:只有不断提高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针对各种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干预,才能有效救治危重患者,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王根妹;蓝翠珍;钟丽萍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对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原因的分析及应对策略

    目的:分析我院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原因,提出有效地应对策略.方法:对我院急诊科护士进行一般资料的调查,并详细询问2011年1月~2012年8月所遭受的工作场所的暴力.结果:在此期间急诊科护士均遭受过工作场所的暴力,在护士自身、急诊科环境、患者的宣教等方面都要积极地做出应对策略.结论:工作场所的暴力时刻威胁着急诊科护士身心的健康,医院管理部门应积极地采取措施,保护急诊科护士的人身安全.

    作者:黄海蓉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的术后临床护理措施.方法:2009年1 2月~ 2011年1 2月对26例气管切开患者术后采取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发生皮下气肿1例,得到及时处理.结论:护理人员应提高认识重视术后的观察及护理,系统掌握其临床特点及时发现各种问题迅速有效地处理.

    作者:马维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基层医院结肠造口患者的心理护理

    造口护理是一种特殊的护理,它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结肠造口改变了病人原有的排便方式,从隐蔽的会阴部移至腹部,且不能随意控制,对患者生理、心理都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基层医院的患者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肠造口认识不够.因此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支持,选择和佩戴好适合的造口器材,制定出院计划和进行随访,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率及改善生活质量.我科自2007年6月~2011年11月共行结肠造口手术57例,根据我科的临床资料,就结肠造口患者的心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周丽华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子宫输卵管X线影像造影诊断不孕症应用探讨

    目的:探索子宫输卵管在进行X线造影诊断的时候所呈现出的影像学的表现.方法:选择2009~2011年进行X线造影检查的73例患者的资料.通过对患者子宫输卵管造影扫描图像进行分析,进而讨论X线对于诊断患者的不孕不育症所呈现的影像的表现.结果:在就诊的7 3例不孕不育症的患者中,单侧输卵管通畅者10例,约占13.7%;双侧输卵管通畅者8例,约占10.9%;子宫畸形2例,约占2.7%;单侧输卵管积水5例,约占6.8%;双侧输卵管积水9例,约占12.3%;单侧输卵管阻塞并积水25例,约占34.2%(其中不完全梗阻并积水11例,占输卵管总数的15%,完全梗阻并积水14例,占输卵管总数的19.2%);双侧输卵管阻塞并积水14例,约占19.2%(其中不完全梗阻并积水9例,占输卵管总数的12.3%,完全梗阻并积水5例,占输卵管总数的6.8%).结论:X线对于患者子宫输卵管的检查是一种较好的方式,应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吴美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EGFR分子靶向药物痤疮样皮疹中皮肤护理方法探讨

    分子靶向治疗是指针对肿瘤细胞内某一蛋白质部分,某一核苷酸片段,或某一基因产物进行的治疗.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越来越多基于恶性肿瘤细胞特性的分子靶向药物在临床上得到了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原癌基因C-erbB-1(HER-l)的表达产物,EGFR家族包括EGFR、C-erbB-2(HER-2)、C-erbB-3、C-erbB-4四个成员,均定位于细胞膜上.研究表明,EGFR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血管生成、肿瘤侵袭、转移及细胞凋亡的抑制有关[1-2],高表达于众多肿瘤,特别是结肠癌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

    作者:龙玲;孙德佳;叶容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18例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方法:针对18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不同病情开展产前、分娩期、产后的健康教育,进行糖尿病健康指导、饮食指导、控制血糖、胰岛素治疗等护理.结果:18例患者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对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和优质护理,可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

    作者:安艳梅;任凤玲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左卡尼汀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将70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血液透析后静脉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同时治疗组每次血液透析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00mg/次,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组的血红蛋白(Hb)、血红细胞比容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于治疗后第3个月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而对照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无明显改变.结论:左卡尼汀能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用量,提高其疗效,纠正肾性贫血.

    作者:陈家斌;胡刚明;孙佳成;胡军文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宝乐果粉及其提取物降低小鼠胚胎NIH/3T3细胞UVA损伤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宝乐果粉及其提取物对长波紫外线(UVA)照射损伤小鼠胚胎NIH/3T3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分别设置对照组、UVA照射模型组以及宝乐果粉和宝乐果粉提取物不同剂量组;体外培养NIH/3T3细胞,经5 J/cm2 UVA辐照20min,加宝乐果粉和提取物.用噻唑蓝比色(MTT)法测定各组细胞增殖活力;比色法测定各组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MDA含量.结果:10-30 μg/mL宝乐果粉和5-10 μ g/mL提取物能显著提高细胞增殖活力(P<0.01),降低受损细胞MDA含量(P<0.05),提高SOD和GSH-Px活力(P<0.05).水果粉和提取物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不同剂量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宝乐果粉及其提取物对UVA辐射所致小鼠胚胎NIH/3T3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对开发宝乐果抗紫外防晒化妆品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李宏;焦红;杨颖;张钰;战静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人工呼吸在心肺复苏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分析人工呼吸在心肺复苏过程中的作用,认为应当取消人工呼吸.方法:通过分析三例心肺复苏成功患者的抢救过程,结合理论分析抢救过程.结果:三例患者抢救成功.结论:建议进行心肺复苏过程中取消人工呼吸,进行更为简单的单纯胸外按压.

    作者:田桂华;何英凯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现场处理及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通过对120例院前急救的护理,在充分做好准备的情况下,途中的安全转运,对圆满完成院前急救的重要环节的探讨、总结.结果:院前急救安全隐患较为复杂,,应该采取快速有效合理的护理措施.结论:加强院前急救与转运工作,对保全患者生命,减少伤残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周龙兰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HMGB1在人卵巢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卵巢癌中HMGB1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6例上皮性卵巢癌、18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及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HMGB1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卵巢组织、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及卵巢癌中HMGB1的表达呈升高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MGB1的表达水平与卵巢癌的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组织类型无关.结论:HMGB1的高表达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魏世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疣净酊的制备及质量稳定性和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介绍疣净酊的制备方法,并进行质量稳定性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用浸渍法制备疣净酊,经质量检验、留样观察、不良反应跟踪及病例资料分析等进行质量稳定性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疣净酊制备工艺简单,质量稳定,临床效果可靠.结论:疣净酊组方合理,制备工艺可行,疗效确切,是治疗扁平疣、寻常疣等疾病较理想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祯;王爱萍;李润梅;孟昭影;郜贺荣 刊期: 2012年第18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