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毅伟;郝秀红;赵强元;李艳君;钱扬会;秦洁
目的:探讨紫杉醇对气管切口术后切口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气管切开手术患者术后随机分成紫杉醇A、B组,对照组,术后第2、4、6、12个月后进行随访观察切口粘连切口.结果:紫杉醇组与对照组的粘连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药物干预可以减少气管切开术后切口粘连.
作者:程占刚;张富;刘宏伟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对儿童及成人应用商环行包皮环切术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采用商环对702例成人、216例儿童进行了包皮环切术,对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术后包皮水肿、术后血、术后疼痛、术后感染等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儿童组手术时间及愈合时间均较成人组长;2个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包皮水肿;成人组有2例(0.3%)发生明显出血,经Ⅱ期缝合,愈合良好,儿童组未发生明显出血;2个组术后48h左右均有轻度疼痛,成人夜间更明显.术后拆环时成人组疼痛能耐受,儿童组疼痛明显,术后2周左右拆环更合适;成人组8例(1.14%)、儿童组2例(0.93%)发生了术后感染,经积极处理,均愈合良好,术后常见组织液、淋巴液渗出形成类似“脓液”的黄白色分泌物,不是感染.结论:应用商环治疗儿童及成人包皮过长或包茎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应掌握好手术适应症,选择合适的型号,术中包皮内板保留要适当,术前术后进行必要的宣教,更要掌握好术后拆环时间,以利于伤口愈合及减轻拆环疼痛.
作者:吴小军;王永权;郑霁;沈文浩;鄢俊安;季惠翔;李新;张恒;周占松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盆底肌功能锻炼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生物反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60例轻、中度女性尿失禁患者在实施生物反馈治疗中,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的指导,并结合有效的盆底肌功能训练.结果:盆腔生物反馈可明显提高盆底肌大收缩压力,降低不自主排尿次数总有效率为88%.结论:盆底肌功能训练可明显提高盆腔生物反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赵婷丽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联合阿魏酸钠对糖尿病肾病(DN)肾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将110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和阿魏酸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治疗.4周后观察血肌酐、尿素氮、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血肌酐、尿素氮明显下降(P>0.05),24小时尿蛋白明显减少.结论:治疗组使DN肾功能不全可改善肾功能,更好的提高疗效.
作者:张广璐;赵亭丽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小儿慢性咳嗽,为治疗小儿慢性咳嗽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分析134例慢性咳嗽患儿托临床资料.结果: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46例(34.3%),肺炎支原体感染44例(32.8%),反复呼吸道感染18例(13.4%),上气道综合症16例(11.9%),其他8例(5.9%),除针对病因治疗外,全部加用中药保儿宁颗粒口服,治愈好转率达94.1%.结论:诊断流程为查找慢性咳嗽病因提供了导向,西医对因治疗是关键,中药治疗起到治本目的,使慢性咳嗽愈后而不复发.
作者:周连山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医学院校生症状自评结果与双亲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整群抽样延安大学医学院在校的全体护生300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由心理老师担当主试施测.结果:1.男女生阳性检出率存在显著性差异(X2=22.97,P<0.01).2.在焦虑、敌对、恐怖等因手中与全国常模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3.父母是影响医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结论:父母因素对医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是显著的,希望通过我们研究的结果,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这一因素广泛的重视和足够的关注.
作者:呼敏;郝桂琴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并评价行为干预、乳酸杆菌结合硝呋太尔制霉素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方法:选择首次确诊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300例,分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155例)联合使用行为干预、乳酸杆菌结合硝呋太尔制霉素;对照组(145例)仅使硝呋太尔制霉素.观察治疗后1个月的治愈率及3个月、6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干预组治疗1个月后治愈率为96.77%,6个月内的复发率为4.67%;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治愈率为65.52%,6个月内复发率为33.68%,两组比较治疗1个月后治愈率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6个月内的复发率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行为干预、乳酸杆菌结合硝呋太尔制霉素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较单用硝呋太尔制霉素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
作者:项薇薇;马小彬;刘彩双 刊期: 2012年第18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的防护意识逐渐增强,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已引起多方面的关注.如何有效地避免或减少手术室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已成为各医院手术室关注的重点.目前有大量的文献对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安全防护及防范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1-4].但耳鼻喉科手术室做为一个专科手术室,不仅具有综合手术室常见的职业暴露及危险因素,而且由于手术的专科特殊性,还存在着一些不易识别且难以防范的其他危险因素,使医务人员时刻面临着职业暴露与感染的危险.为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通过对手术室环境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客观分析,探讨有效的对策,以达到保障手术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的目的.
作者:王爱丽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C02激光治疗仪行小儿包皮环切的疗效.方法:回顾总结我院外科门诊2009年6月至今325例小儿包皮环切的病例资料.结果:手术时间平均26min,325例中1例伤口裂开二次缝合,2例伤口渗血,1例缝合止血,1例压迫包扎后出血停止,无伤口感染,无手术引起勃起障碍病例发生.结论:经改进手术方法应用C02激光治疗仪行小儿包皮环切术,切缘整齐、对称,术后并发症低,伤口愈合后外形美观,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王家斌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评价应用Quick自锁托槽和传统MBT托槽在正畸治疗早期对患者疼痛程度和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正畸治疗患者60例,随机分成Quick自锁托槽组和传统MBT托槽组各30例,对治疗后7天内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进行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应用Quick自锁托槽和传统MBT托槽在正畸治疗早期7天内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和睡眠质量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正畸治疗过程患者疼痛程度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与使用传统托槽或自锁托槽不存在必然联系,两种方式都存在造成患者疼痛感觉和影响睡眠质量的弊病,需要在今后的医疗活动和器械的改进中得到解决.
作者:钟声;张学鹏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研究通心血管内科的用药安全和护理质量.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情况和护理质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从中提出改进措施.结果:在所有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中,一共发生不规范事项15项,其中,由于护理人员、药物、患者、院方而导致的不规范事项分别为:7项、4项、3项、1项.结论: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的高低与其护理人员、用药安全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廖宝芳;肖虹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确诊并住院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入院时采用自制评估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和测试,并根据其评估及心理测量结果,对观察组患者应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教育,对照组按传统健康教育方式宣教.结果:观察组术后3天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4.40、5.23,均P<0.01);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X218.47,P<0.01).结论:健康教育路径能减轻食管癌手术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使之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作者:高志军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调查分析医院门急诊就诊意外伤害儿童临床特征,探讨造成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现场问卷方法,问卷采用《儿童意外伤害情况调查表》.结果:本组657例意外伤害儿童中,意外伤害儿童男女比例达2.75:1,男孩数量明显多于女孩.烧烫伤、跌伤及交通意外是造成儿童意外伤害的前三位因素,其中,烧烫伤196例(29.8%),跌伤1 27例(19.3%),交通伤120例(1 8.3%),总占67.4%.结论:意外伤害是造成儿童身体残疾以及丧失生命的重要原因,应加强安全知识宣传,提高安全意识,强化各项意外伤害防范措施,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
作者:陆艳;唐维骏;潘树强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IABP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并发严重低心排、顽固性严重心律失常时应用的意义,介绍IABP应用期间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合并有严重低心排综合征和顽固性严重心律失常、心室停搏应用IABP的护理情况.结果:15例患者早期循环功能均有改善,12例顺利脱机,3例原发病多的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IABP的正确应用及严密监测病情变化,采取确实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准确及时防止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
作者:林秀霞;陈巧玲;许碧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了解血管性痴呆患者使用精神科药物的情况.方法:将住院血管性痴呆患者205例,统计所有精神科药物名称、剂量、用法.并按照年份分四组分析.结果:①各类精神科药物总使用率为100%,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率为92.68%,其中前三位的是利培酮(34.15%)、奋乃静(31.71%)、喹硫平(20.48%);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率呈现上升趋势.抗焦虑药的使用率为40.98%,其中劳拉西泮(18.54%)、阿普唑仑(15.61%)、艾司唑仑(10.24%)占主导地位.②各种精神科用药的使用剂量明显低于其日常使用剂量.③合并用药的概率较高,达63.41%.结论:各类精神科药物是血管性痴呆患者伴发精神行为症状的重要治疗方式.
作者:周宝林;陈铁光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总结65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治疗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提高其生存质量,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治疗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对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指导,术后加强心理健康指导、引流管的管理及肢体功能锻炼的指导等一系列护理措施.结果:65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及全身化疗放疗后均痊愈出院,无一例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刘雅静;丁梅;王增辉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调查分析3M加强型(HP型)透明敷料对PICC固定处皮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98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固定敷料实验组选用3M加强型透明敷料(HP型).对照组选用选用3M普通透明敷料,敷料实验组患者更换频率一般均为每周1次,对照组每周更换2次,观察两组患者穿刺点周围的皮肤反应情况,并调查患者自感舒适情况以及有无导管脱出现象.结果:实验组皮肤反应和导管脱出明显低于对照组,自我舒适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PICC置管后应用3M加强型透明敷料固定,能够有效避免或减少患者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和预防导管脱落,较大提高患者的自觉舒适度.
作者:覃慧敏;冯毕龙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应用免疫吸附柱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抗体阳性红斑狼疮患者12例行免疫吸附治疗,观察患者免疫吸附治疗前后实验指标变化程度及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在治疗过程中或者治疗后,各实验指标不同程度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治疗中及治疗后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用免疫吸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安全有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而精心的观察和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徐芬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烟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5年来24例临床确诊为烟雾病患者行头颅CT脑血管造影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表现形式多样,缺血性病变占6 5%,出血性改变占30%,其它占5%;CT脑血管造影经MIP和VR后处理见血管病变显示清晰.结论: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能很好显示颈内动脉病变,尤其是动脉虹吸部上段和大脑前、中动脉起始部血管病变,如管腔狭窄和闭塞、侧枝循环的形成等,对烟雾病有确诊意义.
作者:罗肖山;李颖;激扬;杜学辉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促醒护理在低意识状态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对确诊的低意识状态患者给予定期的康复护理和家庭指导,并培训陪护人员,评价护理效果.结果:使低意识状态患者尽早回归家庭,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减轻经济负担,延长患者的生命.结论:随着社区康复的有序开展,低意识状态患者的家庭康复护理及指导是有效和可行的.
作者:张晓燕;柴欣 刊期: 2012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