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莉;姜军;杨新华;范林军;陈显春
目的研究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组织病理学分级的对照关系.方法 35例行肝穿刺活检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在3.0T磁共振设备上行弥散成像,测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弥散敏感系数b值取100、400、600及800 s/mm2.35例患者病理结果按Knodell HAI积分系统分级,比较各级的ADC值.结果 b值选800 s/mm2时,肝脏纤维化患者和无纤维化者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炎症积分和纤维化积分低级别和高级别间ADC值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是一种有价值的慢性病毒性肝炎分级的诊断方法.
作者:杨洋;宋彬;吴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胆囊收缩素(CCK)在糖尿病并发胆囊结石中的地位与作用.方法复习近几年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CCK在体内分布广泛,一方面通过引起糖尿病而促进胆囊结石的发生,另一方面其本身及其受体异常也可以引起胆囊结石,与CCK有关的基因异常可能是糖尿病和胆囊结石共同的病理基础.结论 CCK在糖尿病并发胆囊结石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仍需进行深入研究.
作者:孙登群;孟翔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我院1980~2004年共收治原发性小肠肿瘤19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男11例,女8例,年龄22~65岁.发生于回肠12例,空肠7例.出现腹痛17例,肠梗阻9例,腹部肿块8例,消化道出血3例.术前诊断为原发性小肠肿瘤6例,肠梗阻9例,肠穿孔腹膜炎2例,疑为其他疾病而剖腹探查2例.平滑肌瘤3例,腺瘤、脂肪瘤各2例,腺癌5例,恶性淋巴瘤4例,平滑肌肉瘤3例.均行手术治疗,局部肿瘤切除3例,小肠节段性切除16例.
作者:陈恩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探讨提高Mirizzi综合征患者术前确诊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前确诊7例,术中确诊14例.按Csendes分型,Ⅰ型14例,行胆囊切除术8例,胆囊大部分切除加残余胆囊颈部黏膜烧灼2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4例;Ⅱ型5例,均行胆囊切除加胆管成形、T管引流术;Ⅲ型2例,1例行胆囊切除加胆管成形、T管引流术,另1例行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随访6个月~5年,18例临床效果良好.结论胆囊管的解剖变异、胆囊颈或管部结石嵌顿、Calot三角的炎症、粘连等均可单独或合并导致Mirizzi综合征,术前确诊率的提高依赖于对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治疗应依据病理特点选择个体化手术方案.
作者:张建平;倪家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肝胆管结石病是指原发性肝内胆管的结石病,是常见病和难治性胆道疾病.肝胆管结石由于其复杂的病因和病理改变,而以其高发病率及感染、癌变、胆汁返流、残留结石、残留肝管狭窄、症状反复、肝脏损害等并发症成为胆道外科尚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作者:程南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患者,女,48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半月入院.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巩膜无黄染,无发热,双肺无异常,心音右侧为强,腹平软,上腹部压痛(+),反跳痛(-),墨菲征(-).左上腹叩诊呈浊音,右上腹肝浊音界消失.ECG诊断为右位心.胸部透视证实心影呈右位心型,心尖向右下方,右侧膈下区见胃泡影,左侧未见.
作者:刘伟;江志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变异右肝管横跨与左肝管汇合的解剖学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胆道影像学检出的52例变异右肝管横跨与左肝管汇合病例的临床经过和手术情况,并对其中部分特殊病例进行了随访.结果变异右肝管结石[60.52%(23/38)]和左肝管结石[86.84%(33/38)]的比例较高,伴随的胆管扩张和狭窄也较多见.变异导致的胆汁流体力学紊乱和血管鞘压迫可能是感染和结石高发的原因.变异右肝管的结石漏诊率为34.78%(8/23),结石残留比例高达86.95%(20/23).1例在行左半肝切除时不慎将变异右肝管切断.结论变异右肝管横跨与左肝管汇合有易发生肝内胆管结石的倾向,其诊断治疗有其特殊性及困难性,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陈晓理;胥楠;芦灵军;冉瑞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As2O3对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裸鼠移植瘤组织中NF-κB p65、survivin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复制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共22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顺铂组及不同浓度(1.5、3.0 mg/kg)的As2O3组(简称As2O3组).用原位杂交法检测survivin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NF-κB p65、survivin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裸鼠移植瘤中NF-κB p65蛋白及survivin mRNA和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密度As2O3组明显低于顺铂组和对照组(P<0.01),顺铂组也低于对照组(P<0.01);而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则相反(P<0.01).NF-κB p65蛋白、survivin蛋白及survivin mRNA阳性表达间相互呈正相关,而三者的表达均与caspase-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As2O3可能通过抑制NF-κB p65的活性抑制survivin,从而激活caspase-3,诱导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细胞的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马银斌;吴诚义;陈鑫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梗阻性黄疸(简称梗黄)是普外科常见疾病,围手术期易发生感染、脓毒症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免疫功能低下是其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通过建立大鼠梗黄模型,给予力太(Dipeptiven,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含L-谷氨酰胺13.46 g/100 ml),探讨谷氨酰胺(Gln)对梗黄大鼠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影响.
作者:宫路路;韩喜春;姜伟栋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复杂胆管疾病胆囊切除术的处理方法,减少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160例困难胆囊切除术患者的资料,对其处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结合术中B超和胆管造影检查,顺逆结合,解剖、明确三管关系后切除胆囊132例,取出结石行胆囊部分切除术26例,行肝叶楔形切除2例,其中行胆总管修补、T管引流7例,胆肠Roux-en-Y吻合5例,结扎副肝管4例.结论仔细解剖、辨清三管关系是预防困难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作者:李留峥;于杰;肖仲贤;冉江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用丝线结扎胆囊颈管和胆囊动脉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在13 159例LC 手术中,97%(12 745/13 159)不使用钛夹而采用普通丝线结扎胆囊颈管和胆囊动脉.结果占总病例73.0%的单纯性结石性胆囊炎、胆囊息肉和胆囊炎病例,平均手术时间21 min.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的病例,平均手术时间52 min.全部病例无一例因此方法处理胆囊颈管和胆囊动脉而发生术后胆漏、出血等并发症,恢复较快,术后3~5 d出院,患者体内无金属异物存在,无相应不良影响.结论丝线结扎胆囊颈管和胆囊动脉,操作简单,结扎可靠,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损伤肝外胆管和邻近器官,降低术中风险,避免金属异物留置体内引起的不良影响,拓宽手术指征,更适用胆囊急性炎症期、胆囊颈管增粗的病例,其治愈率较高,并发症少.
作者:王俭;范明;修瑞龄;杨训;安宁;杨和清;李石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术前胃动脉化疗栓塞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灶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对40例胃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行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根据术前是否行胃动脉化疗栓塞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淋巴转移灶p53、bcl-2及CD95基因的表达,原位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治疗组淋巴转移灶p53和CD95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并与细胞凋亡呈正相关,bcl-2表达则减低与细胞凋亡呈负相关.结论胃癌术前行胃动脉化疗栓塞,可能通过p53、bcl-2及CD95介导使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凋亡增加,有助于提高根治性手术的治疗效果.
作者:蒲青凡;孙碎康;刘占培;严律南;蔡宇;曹高健;吴文珍;虞希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妊娠的指征,母体和胎儿/新生儿存在的风险及其处理措施.方法复习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肝移植术后多数育龄妇女可以恢复正常月经周期.高血压、肾功能损害、先兆子痫、继发于免疫抑制的细菌和病毒感染以及剖宫产几率增加是母体的主要风险.胎儿/新生儿的风险主要是流产、早产、胎膜早破、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胎儿畸形、免疫缺陷和巨细胞病毒、乙肝病毒及细菌感染.结论在多数患者,肝移植术后妊娠可以获得良好效果,但在妊娠前应进行严格的评估,在妊娠期应多科联合进行严密的监测.当前应制定一个基于现有研究结果的肝移植术后妊娠指南.
作者:陈真;文天夫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胰管结石的诊断、治疗及发病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月1日至2004年11月31日期间收治的有完整病史资料的88例胰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88例患者病史不典型,以上腹部疼痛常见,所有病例均伴有慢性胰腺炎.B超检查81例,诊断为胰管结石76例,胰腺钙化5例;CT检查51例,诊断为胰管结石47例,钙化4例,其中有5例疑伴胰腺癌;MRCP检查47例,诊断为胰管结石45例,胰腺钙化1例,胰腺钙化伴胰管扩张1例,其中6例疑伴胰腺癌.56例行手术治疗,53例痊愈出院,2例好转出院,1例胰管结石伴酒精性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第23 d死于肝、肾功能衰竭.25例行中西医结合治疗,17例痊愈,8例好转出院.另7例主动放弃治疗.结论 B超是胰管结石的首选检查方法,MRCP对其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胰管结石伴有严重的临床症状或疑伴胰腺癌时,手术是其佳选择.
作者:李建水;张肇达;唐勇;何满西;蒋力生;胡伟明;雷俊阳;严德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PPARδ在结直肠癌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有关PPARδ研究及结直肠癌发病机理的文献.结果 PPARδ是Wnt信号通路的下游分子,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并能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凋亡.结论 PPARδ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杨烈;周总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嵌顿性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期间用LC治疗嵌顿性胆囊结石36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58例成功施行LC,7例中转开腹,2例术后发生胆瘘,无胃肠道、胆管损伤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随着腹腔镜技术日臻完善,嵌顿性胆囊结石选择LC,一次性切除病灶,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作者:汤庆峰;戴德祥;王绍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胆管癌栓是肝癌出现胆管转移后而形成的,由胆总管癌栓造成阻塞性黄疸的临床病例少见,约占肝癌的0.7%~1.1%,容易误诊而延误治疗.1992年6月至2001年6月10年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与吉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共收治肝癌胆总管癌栓致阻塞性黄疸患者17例,其中男13例,女4例;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57岁.病程1个月至2年.既往有明确肝炎病史6例.
作者:王磊;周亚男;张越;张文良;王举;王广义;谭毓铨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球后溃疡穿孔临床上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5月至2004年11月6例十二指肠球后溃疡穿孔的临床症状、穿孔部位、手术方式、治疗结果和随访情况.结果 6例患者均为溃疡穿孔,分别行急诊手术,术后1例死亡,1例转院,4例完全治愈.结论术中根据患者条件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重视术后引流,早期肠内营养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作者:钟克力;夏利刚;陈小春;王东;潘凯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T辅助淋巴细胞Ⅰ型(Th1)/T辅助淋巴细胞Ⅱ型(Th2)在肿瘤复发中的研究进展.方法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肿瘤治疗后体内出现Th1向Th2漂移,使肿瘤细胞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导致肿瘤的复发.结论 Th1向Th2型漂移与肿瘤治疗后的复发有关,促使肿瘤治疗后的机体细胞因子由Th2向Th1逆转,重新达到平衡,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思路.
作者:沈洪彦;孙治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评价胆道镜和十二指肠镜在治疗T管拔除后胆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0年5月至2004年12月期间9例采用胆道镜或十二指肠镜下鼻胆管引流(ENBD)治疗T管拔除后胆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采用胆道镜和十二指肠镜治疗均获成功,无并发症.结论胆道镜和十二指肠镜治疗T管拔除后胆瘘临床疗效可靠,有推广价值.
作者:莫伟明;王兵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