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前列地尔联合丹参酮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邢丽君

关键词: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尿微量蛋白, 前列地尔, 丹参酮ⅡA
摘要: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丹参酮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蛋白疗效.方法:住院6 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44例)前列地尔10ug+0.9%氯化钠10ml日一次静注.丹参酮ⅡA黄酸钠60mg+0.9%氯化钠250mg日一次静点,14天为一疗程.对照组:(n=19例).两组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治疗方法不变.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较治疗前相比显著减少,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丹参酮治疗糖尿病肾病减少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疗效显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30例.结果:30例获访,无骨折再移位及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无针道感染及松动.腕关节功能使用Jakim评分优良率96.7%.结论:应用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可明显改善桡骨远端关节面的高度及平整性,减少感染机率,有利于功能恢复.

    作者:武潮;王世灵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心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焦虑心理及性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析心理干预护理对子宫肌瘤术者性功能和焦虑心理的作用.方法:入选我院2007年5月~2012年4月的子宫肌瘤术患者90例,随即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行基础护理,治疗组除基础护理外进行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SAS评分改变、心理焦虑率和性功能改变.结果:治疗组治疗后S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31.35±7.41 vs.45.39±5.40,P<0.01),对照组改变不明显(43.34±5.37 vs.45.59±6.08,P>0.05),同期比较治疗组显著较低(t=6.28,P<0.05);治疗组治疗后焦虑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22.22% vs.77.78%,P<0.01),对照组改变不明显(68.89% vs.80.00%,P>0.05),同期对照水平治疗组显著较低(X2=5.38,P<0.05);两组治疗后性功能评估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同期比较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子宫肌瘤术者行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焦虑心理,提升患者性功能.

    作者:张玉云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睫毛环钻术与机械拔除治疗倒睫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环钻术治疗少量倒睫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7例(60只眼)少于10根倒睫的患者,随机对鼻、颞两区内倒睫进行环转或机械拔除治疗.记录、观察鼻、颞两区术后眼部刺激症状.结果:睫毛环转术治疗区倒睫一次治疗成功率59%,两次治疗成功率78%.机械拔除治疗区一次治疗成功率6%,两次治疗成功率8%.结论:环转术治疗复发率低,并发症少.

    作者:温利辉;詹磊;陈旭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舌系带过短的高频电刀矫正术及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高频电刀在矫治舌系带过短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报道了90例在门诊运用高频电刀矫治舌系带过短的病例.结果:所有患儿手术顺利,无明显并发症,手术效果良好.结论:高频电刀矫治舌系带过短具有并发症少,效果好等优势.

    作者:唐小荣;陈东雷;陈拥军;王翔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1年9月于我院内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有抑郁症状者119例,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n=60)和非干预组(n=59),心理干预组患者同时给予一般临床治疗和心理干预措施,非干预组患者仅采用一般临床治疗.分别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间抑郁程度和血糖、血压水平.结果:所有研究对象中,男性51例,女性68例,平均年龄57.6±5.4岁.治疗4周后,心理干预组患者出现抑郁症状者比例(20.0%vs86.4%)、抑郁评分(12.5±3.2vs27.6±8.6)、收缩压水平(132.2±10.6mmHgvs138.4±9.4mmHg)和舒张压水平(83.6±8.2mmHg vs 86.7±6.3mmHg)均低于非干预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可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抑郁症状和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陈秀清;赵咏梅;于秀艳;韩东玲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200例剖宫产术后患者的护理

    剖宫产术后患者大量消耗体力和精力,术中不同程度的失液和失血,身体虚弱,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产后并发症,术后精心护理极为重要.我院自2008年1月~2010年1月对20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实施术后观察和护理,无发生产后并发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行剖宫产产妇200例,初产妇176例,经产妇34例,年龄22~41岁,平均31.5岁,孕32~42周.其中择期手术150例,急症手术50例.头盆不称73例,胎儿宫内窘迫42例,妊高征32例,2次剖宫产27例,胎位异常15例,高龄初产6例,滞产5例.结果:本组200例产妇均恢复良好,母婴同室,母乳喂养,无产后并发症,术后住院6~l2天,平均7.5天.

    作者:谭红娟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过程管理在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目的:将过程管理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规范医疗护理工作,提高医院感染的管理水平,以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方法:通过对2009 ~ 2011年医院感染监测项目,ICU综合目标质量管理合格率进行比较,评价重症监护病房实施过程管理的效果.结果:实施过程管理后,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率感染率显著降低,ICU综合目标质量管理合格率和消毒灭菌质量监测合格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以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规为依据,以医院感染重点环节为质控点的过程管理,是降低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惠芳;谢多双;符湘云;来瑞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子宫颈小细胞癌病理特点及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小细胞癌(SCC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方法:对10例SCCC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观察和文献复习.结果:组织学显示为3种不同分化的细胞区域,其中大部分为形态较一致的小细胞区,细胞散在、片状或梁索状,浸润性生长;少数区域呈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分化.免疫组化:小细胞成分CK5/6、LCA、desmin阴性,CK8、Cg-A、synapsin,、NSN阳性.结论:SCCC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具有特征性的组织学改变,应与宫颈的小细胞鳞状细胞癌、类癌等进行鉴别,伴有鳞状细胞癌及腺癌分化的SCCC预后要比单纯小细胞癌差.

    作者:郭敏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妇女阴道分泌物镜检结果216例分析

    妇科疾病是困扰着广大女性的常见疾病,尤其是各种类型的阴道炎症,虽不致命,但是常纠缠着女性,使其坐卧不安,痛苦异常,降低生活质量.笔者现对妇科门诊就诊的216女性分泌物的镜检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韩凤荣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军校不同年级护理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某军校不同年级护理专业本科生(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特点,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我导向学习能力量表对某军校1~4年级护理本科生2 34名进行调查,所有数据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分为(160.01±24.93)分,总得分率为74.42%;大二护生得分高,各年级间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应针对不同年级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尤需加强对大三、大四年级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作者:唐红英;唐颖;施海云;杨燕妮;陈红缨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优质护理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目的:报告对肿瘤科乳腺癌化疗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状况,评价实施有优质护理前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70名乳腺癌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35例采取优质护理,对照组35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心理情况,药物毒性反应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有无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5),抑郁、焦虑心理状态明显减轻(P<0.05),药物毒性反映减弱(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静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苦参凝胶治疗包皮龟头炎的研究

    目的:探讨中成药苦参凝胶制剂治疗包皮龟头炎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包皮龟头炎患者17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2例,对照组84例,治疗组采用苦参凝胶外用,每天清洗后用苦参凝胶涂抹于龟头包皮,每日早晚各一次.对照组采用益康唑外用,每日早晚各一次,一周一疗程,共使用两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经过临床观察,两种治疗有效率、好转率、无效率、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两周后真菌镜检阳性例数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苦参凝胶治疗包皮龟头炎具有很好的疗效,可以避免抗菌药物引起的耐药性.并且治疗细菌感染的同时治疗真菌感染,比单一治疗具有更好的效果.

    作者:穆强;苏小凯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药物副作用对患者的心理影响及护理

    药物的副作用是指在治疗量时出现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一般都较轻微,是可逆性的机能变化.产生副作用的原因是药物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治疗时利用其中一个作用,其他作用就成了副作用.在临床用药过程中,由于患者对所用药物的知识了解甚少,当副作用发生时,常常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影响.笔者对在我科接受药物治疗时发生药物副作用的23例患者进行了观察和心理调查,以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高素平;张洪莉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医院药学人员与放射人员职业紧张水平及缓解因素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医院药学人员与放射人员职业紧张水平及缓解因素.方法:整群随机抽取六所三甲医院药学人员和放射人员,回收有效问卷435份,采用职业紧张量表(0SI-R,1998)进行职业紧张水平及缓解因素的测评.结果:医院药学人员在任务过重、业务紧张和心理紧张反应方面明显高于放射人员,放射人员在责任感、工作环境方面明显高于医院药学人员.而在个人应对资源上放射人员在休闲和自我保健方面明显高于医院药学人员.缓解因素中医院药学人员同事支持较高.结论:医院药学人员和放射人员有不同的职业紧张影响因素.只有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才能有效舒缓职业紧张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郑丽娜;杨建春;阚淑月;王慧丽;王春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系列护理强化教育对2型糖尿病血糖和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临床开展糖尿病教育的新模式以及评估系列强化教育是否比传统的随机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与行为改变能带来更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初诊退休或闲居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给予系列强化教育,包括糖尿病的健康教育、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用药指导、自我监测以及心理护理,对照组给予传统的随机教育,内容同上,观察两组的血糖控制情况及行为改变情况.结果:系列强化教育后实验组的血糖情况、从医行为、自我管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系列强化教育比传统的随机教育在血糖控制与心理、行为的改善方面更有效,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使血糖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

    作者:王颖;梁建军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126例晚期头颈肿瘤术后缺损重建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切除头颈恶性肿瘤后,给予患者多皮瓣联合重建缺损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晚期头颈肿瘤术后进行缺损重建的患者126例,利用患者的股前外侧游离肌皮瓣联合胸大肌肌皮瓣、前臂游离肌皮瓣进行缺损重建.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切除肿瘤,缺损采用多皮瓣联合修复效果满意.其中,由于术前进行根治性放疗,10例患者的胸大肌皮瓣边缘较难愈合,换药后,创面愈合.结论:给予晚期头颈肿瘤术后多皮瓣重建缺损,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顺金;刘辉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羊水污染剖宫产术后甲硝唑的应用对减少感染的影响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羊水污染,术后应用甲硝唑对减少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对剖宫产术中见羊水Ⅱ-Ⅲ度污染患者,术后应用0.5%甲硝唑100ml日一次,共3天,同时配用头孢类抗生素,并与单用头孢类抗生素者进行对比.结果:手术后甲硝唑组的术后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作者:王维娜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头孢噻肟钠与奥硝唑配伍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考察某医院常用药物头孢噻肟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及变色原因.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两药配伍后的PH值,溶液颜色变化,测定吸收曲线变化及含量变化.结果:头孢噻肟钠在236nm,奥硝唑在319nm处有大吸收;混合的液在40min时变为淡粉红色,在4h内,混合液的外观、pH值、峰形、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头孢噻肟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可能会变色,临床应避免配伍.

    作者:赵冲;李荣;曾敬怀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重度牙周病少数牙残存牙列缺损修复的临床疗效研究——缓冲型圆锥型套筒冠义齿与传统可摘局部义齿对比观察

    目的:对比缓冲型圆锥型套筒冠义齿和传统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在重度牙周病少数牙残存的牙列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重度牙周病少数牙残存的患者(均为KennedyⅠ类),为其中13例患者制作缓冲型圆锥型套筒冠义齿,14例患者制作传统可摘局部义齿,对患者的满意度和余留牙牙周健康情况进行2年随访.结果:缓冲型圆锥型套筒冠义齿患者的满意度争基牙的牙周情况均好于传统可摘局部义齿.结论:缓冲型圆锥型套筒冠义齿在重度牙周病少数牙残存的牙列缺损修复效果肯定,可以考虑优先使用.

    作者:温红卫;陈家峥;胡少敏;贺燕;王晓誉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方法的探讨

    苄星青霉素作为青霉素的长效制剂,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抗风湿、淋病、梅毒的治疗,本品仅供深部肌肉注射,不可静脉给药,用法为: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肌肉注射左右臀部各一针或征求患者同意后在一侧臀部注射,每周一次,3周为一疗程,但在肌注过程中,容易发生针头堵塞现象,导致注射失败,药液浪费,影响治疗效果,增加病人痛苦,增大护理人员工作量,笔者在临床工作过程中,通过多年工作经验,积累病历资料进行研究,对此药的注射方法进行了改进,提高了注射成功率,减少了药液浪费,减轻了病人痛苦,减少了护理人员工作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以便护理同仁互相借鉴经验,不断改进注射方法.

    作者:任金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