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苦参凝胶治疗包皮龟头炎的研究

穆强;苏小凯

关键词:包皮龟头炎, 苦参凝胶,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中成药苦参凝胶制剂治疗包皮龟头炎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包皮龟头炎患者17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2例,对照组84例,治疗组采用苦参凝胶外用,每天清洗后用苦参凝胶涂抹于龟头包皮,每日早晚各一次.对照组采用益康唑外用,每日早晚各一次,一周一疗程,共使用两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经过临床观察,两种治疗有效率、好转率、无效率、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两周后真菌镜检阳性例数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苦参凝胶治疗包皮龟头炎具有很好的疗效,可以避免抗菌药物引起的耐药性.并且治疗细菌感染的同时治疗真菌感染,比单一治疗具有更好的效果.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冰敷治疗阿霉素外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阿霉素外渗后的护理策略.方法:将38例应用阿霉素外渗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硫酸镁冷敷及冰袋冰敷,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有效率高26.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口0.05).结论:冰袋冰敷可有效减轻阿霉素外渗引起的不良反应,方法简便、疗效显著、经济价廉,同时减轻了患者化疗药物外渗性损伤导致的痛苦,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周新玲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结节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nic,CDFI)对小结节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小结节甲状腺癌和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二维超声图像与CDFI检查表现,并与手术或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二维超声图像及CDFI的诊断小结节甲状腺癌的符合率分别为58.6%和8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结节甲状腺癌主要表现为边界模糊(73.5%)、低回声(64.7%)、内部可见来见微小钙化(76.5%)及2级血流信号为主(70.6%),良恶性结节的CDFI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二维超声图像的基础上联合CDFI可作为小结节甲状腺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首选方法之一,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园;张继红;张飞;王勇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牙周炎合并错牙合畸形的成人正畸患者20例进行观察,患者行常规牙周、正畸及牙周维护等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牙周炎观察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牙龈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附着水平等,治疗后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畸治疗效果稳定、良好.结论:对于合并错牙合畸形等局部因素的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志涛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彩色超声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鉴别价值

    目的:分析与探讨彩色超声对于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鉴别与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4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通过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肌瘤患者共5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共40例,对两种疾病患者的临床彩色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5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取彩色超声检查,显示存在子宫肌瘤共46例,符合率为92.0%,对30例子宫腺肌病进行彩超检查,显示存在子宫腺肌病共26例,符合率为86.7%.结论:采取彩色超声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进行诊断,具有较为可靠的诊断依据与较高的诊断价值,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胡桂华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医疗噪音致血透中心护士失眠状态的心理特征研究

    目的:研究噪音污染对血透中心护士睡眠的影响及心理特征分析,旨在改善睡眠,减轻身心症状.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问卷(CSQ)、艾森克成人个性问卷(EPQ)、成人生活事件量表(ASLEU)对符合CCMD-3失眠症80名血透中心护士(观察组)和108名非失眠的血透中心护士(对照组)的身心健康进行调查和对比分析.结果:①观察组(SCL-90)症状自评总均分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情绪不稳定或倾向不稳定者高达52.5%,高于对照组(20.3%);对生活事件反应多采用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呈现神经症性人格特点;③生活事件应激量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医疗噪音污染导致血透中心护士睡眠生理紊乱和心理状态紊乱,对工作和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

    作者:姚海燕;陈云波;王婧;王滢;彭影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数字断层融合技术在儿童寰枢关节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Digital Tomosynthesis,DTS)在儿童寰枢关节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50例临床怀疑寰枢椎半脱位的儿童患者,张口位摄片不能达到临床诊断要求,经患儿家长同意后行DTS检查.结果:所有患儿寰枢椎形态结构显示完整,寰椎侧块及寰枢关节间隙显示清晰,无周围组织结构干扰.其中14例寰枢椎半脱位,显示齿状突与两侧块间隙不对称.结论: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在儿童寰枢关节检查中具有价格低廉、图像成像清晰,诊断准确率较高等优势,且患儿接受辐射量较CT检查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高文峰;王立兴;丁健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住院中老年精神病人睡眠状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住院的老年精神病人的睡眠状况,提出对策.方法:用自制的《住院精神病人睡眠动态观察量表》评定分值,告知医生,为修改治疗方案提供直观的数据.结果:实验组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显著效果的有7例,对照组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的有效果的有5例.结论:《住院精神病人睡眠动态观察量表》因为简单,易操作,数据直观更能反应病人的睡眠状况,为医师修改医嘱提供直观数据,为下一步临床推广提供依据.

    作者:陈燕;陈胜华;张昌保;王德刚;徐静;唐荣;薛换英;罗克俭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浅谈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体会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带教中带教老师以及护理实习生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临床护理实习,对于临床护理实习生而言,起着从学生角色向护士角色转化,从课堂理论知识向临床实践知识延伸的重要性.方法:通过临床护理带教的过程,总结分析了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可实现提高护理带教的佳效果以及护理实习生的实践能力.结果:临床护理带教,其质量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职业素质和临床能力,甚至影响一名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1].结论:优质的护理带教,为我们临床护理队伍,培育新型的、高素质的优秀护理人着很大作用,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靳新民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偏瘫悬垂足的下肢改良支具康复训练法

    目的:利用改良下肢支具协助脑出血后偏瘫悬垂足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以提高康复效果.方法:将60例脑出血后偏瘫悬垂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改良下肢支具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训练法,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方法简便、易于掌握、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利用改良下肢支具协助偏瘫悬垂足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方法简便、效果明显、易于掌握,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及家庭康复.

    作者:高欣;赵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高血压病病人的社区护理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不仅患病率高,而且会引起严重的心、脑、肾等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痛的主要危险因素.面对庞大的高血压患病人群,极高的致死致残率和极低的服药率、控制率,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卫生保健和社会问题.因此,普及高血压知识,从社区干预着手加强高血压的监测和预防,意义十分重大.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血压病病人的心理护理、饮食起居护理、合理的运动指导、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坚持合理用药、定期监测血压、定期随访等护理具体内容及重要性的归纳和总结,使高血压病得到更好的控制和治疗,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军力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阿普唑仑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睡眠障碍的研究

    目的:研究阿普唑仑影响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睡眠障碍的情况.方法:将128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且存在睡眠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阿普唑仑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治疗21天,观察睡眠质量量表(PSQI)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的变化.结果:阿普唑仑能显著改善冠心痛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失眠症状,其有效率达90.63%(58/64),优于对照组的26.56%(17/64,P<0.01).随着睡眠障碍的改善,两组患者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心功能明显恢复(P<0.05).结论:阿普唑仑可改善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睡眠障碍,进而有利于其心功能的恢复.

    作者:朱冬梅;张博;万翔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肺结节病2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肺结节病的临床特点.方法:报告我院2例肺结节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节病常累及多系统多器官,但其一般呈良性过程,预后较好,少数患者病情恶化导致死亡.结论:肺结节病临床比较少见,症状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及漏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该病预后十分关键.

    作者:王艺璇;张崇英;陈典璇;柴娟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32例住院待产妇的健康教育指导方法探讨

    目的:帮助待产妇了解产前,产中的护理和配合,产后对婴儿的护理.方法:有关知识教育,形象图片、多媒体观看和讲解.结果:产妇掌握了产前自我监测,产中配合,产后的自护和婴儿的护理.

    作者:周丽;殷延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48例医用X射线及介入治疗工作人员晶状体调查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混浊与年龄、工龄、是否配戴防护眼镜的关系.方法:对我师从事医用X射线诊断、介入治疗的工作人员进行体检,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晶状体混浊情况.结果:我师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混浊率在不同放射工龄、不同年龄、是否配戴防护眼镜有显著性(P<0.01);电离辐射对眼晶状体的损害随工龄增加而加重;基层团场医院放射人员眼晶状体混浊率为54.16%,高于师级医院29.16%.结论:应广泛宣传法律法规,加强防护意识,改善放射防护条件.

    作者:伏文建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股骨重建钉治疗同侧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颈骨折

    目的:评价Russell-Taylor股骨重建钉治疗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11月至2010年01月有完整临床资料的13例采用Russell-Taylor股骨重建钉治疗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0例,女3例;年龄19~55岁,平均35岁.结果:13例患者平均随访22(13~29)个月,全部股骨干和股骨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未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无内固定物失效或感染等并发症,采用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11例优秀,2例良好.结论:采用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效果可靠,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作者:李晓云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临终关怀病房的人性化护理

    目的:让患者安宁、舒适、坦荡地面对死亡,尽可能减轻患者临终前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对北京老年医院临终关怀病房2010年5~2011年12月收治的183名临终患者进行护理与生命支持.结果:1~6个月安详离开人世.结论:体现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使患者舒适、有尊严地度过人生后阶段,安详地离开人间,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尊重.

    作者:赵炳云;胡志娟;常燕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家庭护理干预对门诊糖尿病患者认知与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门诊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程度及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 32例门诊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家庭干预组和对照组,家庭干预组在进行常规护理指导和健康教育的同时着重于对糖尿病患者家庭成员的健康指导,让其对患者进行监督和护理,对照组只对患者本人进行常规糖尿病护理指导和健康教育而无家属参与.观察干预12周后两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程度及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结果:干预12周后,家庭干预组患者掌握糖尿病的相关知识、疾病的认知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90.45±10.34 vs 63.59±11.14,t=14.357,P<0.001);家庭干预组患者对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患者(57(86.36%)vs 38(57.58%),x2=13.557,P<0.001),86.36%患者能坚持饮食控制、运动及血糖监测;在血糖控制达标方面,家庭干预组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7±2.78% vs 8.74±3.54%,t=3.736,P<0.001).结论:家庭干预有利于提高门诊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治疗依从性,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昕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加强养老机构人员的慢性病管理,提高高素质的专业服务人才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的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老龄化必然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家庭规模逐渐缩小,同时,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压力加大,年轻人不得不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工作和学习上,势必会影响他们对老年人的照顾.因此,传统的大家式养老难以维持了.社会化养老可有效地缓解老年人给家庭带来的负担和压力,使家庭成员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工作上.与家庭养老相比,老人住养老院,集中居住、集中供养,日常生活有人照料,扩大了老年人的生活交往范围,丰富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使他们保持年轻的心态,有利于心理健康.社会化养老它能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因此,加强养老机构的慢性病管理,应该提高对老年服务人员的素质要求,才能更好地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但做好这项工作,有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作者:王美芹;吕冬梅;张建志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护理干预对烧伤患者焦虑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烧伤患者焦虑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表(SAS)[1]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生存质量测量量表(WHOQOL-BREF)[2]对我院50例烧伤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心理护理组,常规组患者予以烧伤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干预时间均为2周,对2组患者焦虑心理和生活质量进行调查问卷,采集数据.结果:常规组无焦虑、重度焦虑患者明显高于心理护理干预组,P<0.05;另外,WHOQOL-BREF生活质量评价中干预组患者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烧伤患者的负性焦虑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苏婧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一例肺Ca伴颅转移患者行全脑放疗的护理

    对我科2010年7月收治的1例肺癌伴颅转移患者进行全脑放疗计划和对症治疗,同时进行包含心理护理、颅内高压护理、皮肤护理、用药指导以及健康宣教等护理措施,经我院神经内科精心治疗和护理后,有效的抑制了患者躯体的主观不适,而且激发了机体的潜能,增强了免疫,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病情好转出院.

    作者:刘建容;杨蓉;陈静 刊期: 2012年第18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