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因

钟井松;沈海林;丁乙;林千早;夏学平;王虹;李辉;杨益龙

关键词: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摘要: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64-SCTA)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因的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拟诊为TIA患者40例进行头颈联合64-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头颈部血管病变显示情况.以DSA为金标准,计算64-SCTA检出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并比较64-SCTA与DSA对血管狭窄程度的评价结果.结果 40例TIA患者有440支血管得到评价,64-SCTA对TIA患者头颈血管病变检出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4.12%、98.52%和98.19%,64-SCTA及DSA对病变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6,P=0.798);64-SCTA目测法对血管狭窄率的评估与DSA具有较高的符合率(31/32,96.88%).结论 头颈联合64-SCTA对TIA患者头颈血管病变的检出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对TIA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椎基底动脉延长纡曲症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 评价椎基底动脉扩张纡曲症(VBD)影像学佳检查方法及其影像学表现.方法 分析64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VBD患者的各种影像学资料,均接受MR平扫,59例同时接受磁共振血管造影(MRA),45例接受螺旋CT扫描,其中31例接受CT血管造影(CTA)和三维重建(MIP、SSD、MPR),6例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各种影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颅神经受扩张和纡曲的椎基底动脉推压,以Ⅷ、Ⅵ及Ⅴ对颅神经受累为主.39例CT检查可见椎基底动脉血管壁钙化斑,22例合并小脑和(或)脑干的梗死.结论 MR及MRA对VBD的检出明显优于CT,可作为基底动脉延长纡曲症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作者:杨天和;张云亭;周乃珍;林建忠;康泰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数字X线胸片肺结节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与PACS的整合应用

    计算机图像存储和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ACS)在影像学科的医疗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计算机辅助诊断(computer-aided diagnosis, CAD)技术是医学影像学发展的前沿技术[1-2].PACS系统和医用CAD系统的整合及应用未来将是医院影像科的发展方向.笔者就我院CAD系统在PACS中的整合及应用进行了初步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田心;马大庆;徐岩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磁共振氢质子波谱在兔肝纤维化模型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动物模型评价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以四氯化碳诱导产生的肝纤维化模型兔和对照组兔行1H-MRS检查,获得肝脏主要含氢代谢物的波峰下面积,包括脂质(lipid)、胆碱(Cho)、糖原/葡萄糖复合物(Glyu),同时计算代谢物与脂质的波峰下面积比值(Cho/lipid、Glyu/lipid).以病理学肝纤维化分期为基础将兔划分为无纤维化组(S0)、轻中度纤维化组(S1~S2)和重度纤维化/肝硬化组(S3~S4),比较不同组间1H-MRS参数变化情况,同时观察透射电镜下肝脏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Cho、Glyu和lipid在轻中度纤维化组降低,在重度纤维化/肝硬化组升高;Cho/lipid和Glyu/lipid随肝纤维化的加重而升高.重度纤维化/肝硬化组与另两组Cho/lipi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指标在纤维化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组织超微结构改变在轻中度纤维化时以肝细胞损伤为主,在重度纤维化/肝硬化时肝细胞损伤与细胞外纤维基质沉积并重.结论 肝纤维化时肝细胞损伤引起代谢物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阻碍代谢物排出,1H-MRS变化是对肝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的综合反映.Cho/lipid是检测重度纤维化/肝硬化的有效指标.

    作者:王秋实;刘辉;梁长虹;刘再毅;郑君惠;曾琼新;张明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小腿肌间静脉曲张的超声观察及血流动力学分析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小腿肌间静脉曲张,探讨其好发部位及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 选择经超声诊断的小腿肌间静脉曲张患者102例,病变小腿134条.对小腿后部、后侧部进行横切及纵切扫查.统计肌间静脉曲张发生的部位,比较比目鱼肌及腓肠肌内肌间静脉曲张的发病率;测量并比较肌间曲张静脉的内径和长度.结果 134条肌间静脉曲张的小腿中,肌间静脉曲张发生于比目鱼肌内者129条,占96.27%;发生于腓肠肌内者11条,占8.21%.比目鱼肌与腓肠肌内曲张的肌间静脉内径分别为(8.11±3.02)mm及(6.95±1.73)mm(P<0.05).结论 小腿肌间静脉曲张易发于比目鱼肌,与其解剖学特征及血流动力学特点有关.

    作者:郭宝生;任卫东;杨军;喻晓娜;杨华;高树熹;刘守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高频超声诊断外伤后肢体软组织急性损伤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观察外伤后肢体软组织急性损伤的特征,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103例外伤后3周内肢体肿胀、疼痛的患者行高频超声检查.结果 103例患者中肌肉撕裂34例,肌腱断裂6例,关节腔积血19例,韧带损伤10例,肌间血肿17例,骨化性肌炎6例,异物11例.97例116处出现皮下组织增厚、肌肉水肿,回声紊乱.结论 高频超声可作为外伤后肢体软组织急性损伤后便捷的、可动态应用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胥萍;童明辉;鲁虹霞;吴杰燕;张谦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64层螺旋CT诊断先天性血管环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对先天性血管环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先天性血管环患者的CT资料,并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小密度投影(MinIP)、容积再现(VR)及图像融合技术,评价图像质量能否满足诊断要求以及图像重组的可行性.结果 32例患者的扫描图像均能够进行三维重组,重组图像能够很好地显示心血管解剖.MPR、VR重建图像直观显示血管环的组成及空间关系,MinIP及气管VR重建图像清晰显示气道形态及发育状况,图像融合技术可直观显示血管环与气管、食管的空间关系.结论 64层螺旋CT轴位扫描结合多种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可直观、清晰显示血管环的组成及与气管、食管间的毗邻关系,是检查血管环的有效手段.

    作者:崔燕海;杨向太;黄美萍;梁长虹;刘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CT与SPECT在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CT与SPECT在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ADPKD)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89例ADPKD患者的病历资料,观察各期患者术前CT表现特点及术前、术后SPECT肾动态显像的变化.结果 患者术前CT显示双肾体积增大,肾实质内多发大小不等的囊性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后肾盂与囊肿对比明显.SPECT肾动态显像结果显示Ⅰ、Ⅱ、Ⅲ期患者术前肾小球滤过率(GFR)分别为(49.47±9.93)ml/min、(30.59±8.16)ml/min、(14.84±6.22)ml/min,术后分别为(52.14±8.67)ml/min、(43.77±9.33)ml/min、(14.65±5.61)ml/min.Ⅱ期患者术后GFR显著高于术前(P<0.05),Ⅰ、Ⅲ期患者术后GFR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CT及SPECT有利于掌握肾脏形态及功能的综合信息,选择佳手术时机及合理治疗方案.

    作者:韩乐天;丁克家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MRI诊断侧脑室神经上皮肿瘤

    目的 分析侧脑室神经上皮肿瘤的MRI特征,提高对不同组织类型侧脑室神经上皮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侧脑室神经上皮肿瘤的影像学资料,结合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侧脑室神经上皮肿瘤以星形细胞瘤(14例)为主,其次为室管膜瘤(4例).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室管膜下瘤、脉络丛乳头状瘤T1WI均呈稍低信号,中枢神经细胞瘤呈等信号,少突-星形细胞瘤、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呈等及稍低信号;星形细胞瘤、中枢神经细胞瘤、室管膜瘤、少突-星形细胞瘤、室管膜下瘤、脉络丛乳头状瘤T2WI均呈稍高信号,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呈稍高及高信号;增强扫描室管膜瘤、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及脉络丛乳头状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星形细胞瘤中度至明显强化,少突-星形细胞瘤中度强化,中枢神经细胞瘤轻至中度强化,室管膜下瘤轻度强化.结论 不同组织类型侧脑室神经上皮肿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在侧脑室神经上皮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徐丽艳;钱银锋;刘斌;余永强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低驻波比微波天线凝固效能的对比观察

    目的 比较两组不同驻波比(SWR)微波天线在大功率/长时间条件下离体肝组织凝固效能.方法 应用SWR分别为1.5(实验组)和2.5(对照组)的微波天线各20根,天线输入功率80 W/20 min,对新鲜离体牛肝脏进行消融,并对两组凝固灶的范围、形态及天线完好性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凝固灶短径(52.8±6.4)mm、长径(71.5±6.9)mm,球形指数(短径/长径)0.741±0.067;对照组凝固灶短径(48.1±4.6)mm、长径(65.1±4.9)mm,球形指数0.738±0.057.两组凝固灶的短径和长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004),但球形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5).实验组天线完好无损,对照组3根天线损毁.结论 低SWR经皮微波天线在大功率/长时间条件下,对离体肝组织凝固效能优越,安全性高.

    作者:沈会明;张炽敏;张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MSCT灌注成像评价兔积水肾肾功能的可复性

    目的 探讨MSCT灌注成像对积水肾肾功能可复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48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1周组、3周组、5周组和7周组(每组n=12),每组再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n=6)和梗阻组(Ob,n=6).梗阻组通过手术制成输尿管完全梗阻及积水肾模型,假手术组施行同样手术,但不结扎输尿管.分别于术前及各自的梗阻时间点接受MSCT灌注扫描和SPECT检查,测定左肾皮质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达峰时间(TTP)和肾小球率过滤(GRF).解除梗阻2个月后再次复查.各阶段分别处死1只动物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①MSCT灌注扫描:不同时间段,假手术组术前、术后BF、BV、TT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梗阻后,随梗阻时间延长,BF、BV值逐渐降低,4组间梗阻解除前BF、BV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阻解除后,梗阻1周组BF、BV值恢复到接近术前水平(P>0.05);梗阻3周组BF、BV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解除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梗阻5周组及梗阻7周组BF、BV值持续降低,与梗阻解除前、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阻后,梗阻1、3、5周组TTP值随梗阻时间延长而逐渐延长(P<0.05),梗阻5周组与7周组间比较及各自与解除后比较均无变化(P均>0.05).②SPECT肾动态显像:不同时间段,假手术组术前、术后GR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及梗阻组术前、梗阻解除前及梗阻解除后各组GR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梗阻解除前1、3、5及7周组间GRF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病理学结果:随梗阻时间延长,肾小管扩张越明显,肾纤维化程度逐渐渐加重.结论 单侧输尿管完全梗阻后,积水肾皮质BF、BV值分别下降志(312.21±26.35)ml/(100 g·min)、(10.76±5.37)ml/(100 g)时,肾功能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MSCT灌注成像能为术前肾功能恢复潜力评价提供有价值信息.

    作者:贾鸿飞;亓卿燕;武志峰;许志高;郝新忠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二尖瓣反流的影响机制

    目的 采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E)检测二尖瓣乳头肌(MVPM)的同步性,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二尖瓣反流(MR)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伴MR接受CRT治疗的25例心力衰竭患者,术前3天和术后7天在CRT开启和关闭状态下进行超声检查,测量MR大面积与左心房面积的比值(MRA/LAA)、左心室整体重构参数、局部重构参数及二尖瓣形态参数;STE测量左心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所在心肌节段达峰值径向应变的时间差(TAPM-PPM),并探讨以上参数与MR的关系.结果 术后MRA/LAA显著减小,左心室整体和局部重构参数及二尖瓣形态参数均改善,TAPM-PPM缩短;而CRT关闭后这些作用消失.TAPM-PPM是MR减少的有力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CRT可即刻减少MR,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二尖瓣乳头肌同步性有关.STE能准确检测MVPM同步性.

    作者:马春燕;任卫东;刘爽;于波;李秀云;姜小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在体1.5T氢质子波谱鉴别慢性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

    目的 探讨正常胰腺、慢性肿块型胰腺炎(CMFP)与胰腺癌(PC) 的在体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表现,评价应用在体1H-MRS鉴别CMFP与PC的可行性.方法 经手术病理和穿刺活检或随访证实的胰腺病变患者28例,分为CMFP组(n=7)和PC组(n=21);以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1.5T磁共振单体素PRESS序列采集胰腺病变患者肿块实质部分和正常对照组的胰腺头部波谱,测量1.80~4.10 ppm之间所有物质的峰面积与脂肪(0.90~1.80 ppm)峰面积的比值(P[1.80~4.10 ppm]/P[0.90~1.80 ppm]),并比较三组间该比值的变化.结果 在体1H-MRS显示CMFP组脂肪相对含量较PC组显著减少,但CMFP组和PC组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脂肪相对含量.CMFP、PC和正常胰腺P[1.80~4.10 ppm]/P[0.90~1.80 ppm]均值分别为2.52±1.42、0.72±0.70、0.35±0.28,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FP、PC与正常胰腺间1H-MRS有显著差异;1H-MRS对于鉴别CMFP和PC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马跃;任莹;石喻;乞文旭;孙宝海;郭启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医用诊断X线球管焦点性能检测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目的 研制一种医用诊断X线球管焦点性能检测装置(简称检测装置).方法 根据国际IEC60336:2005标准要求,自主研制具有X线焦点中心线定位及进行焦点狭缝照相、针孔照相和星卡照相的检测装置,并对其进行焦点性能检测应用研究.结果 检测装置能对X线焦点中心线进行定量调节定位,焦点中心线定位调节次数一般为2~3次,并可获得国际IEC60336:2005标准要求的焦点狭缝像、针孔像和星卡像.结论 研制的检测装置焦点中心线定位精度高、功能全、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作者:李祥林;李建平;秦东京;李泽洪;殷志杰;宋少娟;李月卿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应用超声造影剂介导体内基因治疗

    超声结合微泡可以促进质粒向目标组织转移和释放,达到基因治疗的目的 .基因治疗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癌症、遗传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本文就超声波结合微泡造影剂介导基因在心血管系统疾病及其他体内疾病中治疗进展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张喜君;李开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乳腺病灶大小与光散射断层成像血红蛋白浓度的相关性

    目的 应用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分析不同大小的乳腺病灶的总血红蛋白浓度(THC)特征、病灶大小与THC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常规超声和超声光散射乳腺断层成像系统,前瞻性研究277例患者共306个乳腺病灶,并与手术病理对照.测量光吸收参数THC,分析病灶大小与THC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大小的组间THC是否有差异.结果 306个乳腺病变中,良性147个,恶性159个,良性病灶THC均值(137.36±90.43)μmol/L,恶性病灶THC均值(227.36±88.5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HC与病灶大小呈正相关,但良性组相关性明显小于恶性组(相关系数0.187 vs 0.454).恶性组病灶大小与THC呈线性相关,直线回归方程为Y=143.430+40.785X.结论 乳腺病灶大小与THC测值有相关性,恶性病变的THC与病灶大小呈线性相关,而良性病灶THC测值受病灶大小影响较小.

    作者:孝梦甦;朱庆莉;姜玉新;游珊珊;戴晴;李建初;蔡胜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因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64-SCTA)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因的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拟诊为TIA患者40例进行头颈联合64-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头颈部血管病变显示情况.以DSA为金标准,计算64-SCTA检出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并比较64-SCTA与DSA对血管狭窄程度的评价结果.结果 40例TIA患者有440支血管得到评价,64-SCTA对TIA患者头颈血管病变检出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4.12%、98.52%和98.19%,64-SCTA及DSA对病变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6,P=0.798);64-SCTA目测法对血管狭窄率的评估与DSA具有较高的符合率(31/32,96.88%).结论 头颈联合64-SCTA对TIA患者头颈血管病变的检出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对TIA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钟井松;沈海林;丁乙;林千早;夏学平;王虹;李辉;杨益龙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乳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应用BI-RADS分级诊断标准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应用BI-RADS分级诊断标准诊断乳腺疾病的价值.方法 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6例乳腺疾病患者进行双侧乳腺检查,并采用BI-RADS分级诊断标准进行评价.对超声评价BI-RADS 3~5级的62例患者(共79个病灶)对照组织病理学分析不同BI-RADS分级乳腺病变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并探讨其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关系.结果 79个病灶中,BI-RADS 3级29个,组织病理学证实良性22个(75.86%),恶性7个(24.14%);BI-RADS 4级23个,组织病理学证实良性3个(13.04%),恶性20个(86.96%);BI-RADS 5级27个,组织病理学证实良性为0(0),恶性27个(100%).应用BI-RADS分级标准进行评价,BI-RADS分级3~5级乳腺病灶在边缘、边界、后方回声、周围组织改变、钙化、病变内有无血管、血流阻力指数及有无特殊病例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乳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应用BI-RADS分级诊断标准对乳腺疾病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作者:石健;王彬;刘荫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MRI评价壁虎活性成分对兔VX2肝移植瘤的疗效

    目的 探讨MRI评价壁虎活性成分对兔VX2肝移植瘤疗效的价值.方法 用中药无蹼壁虎提取分离得到抗肿瘤活性成分,制作成卵磷脂脂质体.建立兔VX2肝移植瘤模型,12天后肿瘤生长至0.5~1.5 cm.将16只荷瘤兔随机分为活性成分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经耳缘静脉注射壁虎活性成分0.3 mg/kg和0.9%生理盐水10 ml/kg,每天1次,持续用药12天.于用药前1天及用药后第3、7、12天行MR检查,测量肿瘤体积并观察T1WI、T2WI的信号特征,用药第12天后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活性成分组于用药第3天肿瘤组织内信号开始不均匀,出现片状长T1长T2信号;而生理盐水组肿瘤组织信号尚均匀,无明显长T1长T2信号.用药第7天,生理盐水组肿瘤内部也可见长T1长T2信号.用药第7、12天MRI测量肿瘤体积,活性成分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2天MRI和病理测量的肿瘤体积分别为(4.74±1.67)cm3和(5.48±1.09)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具有较高相关性 (r=0.87,P=0.0222).结论 MRI能准确、无创性反映壁虎活性成分对兔VX2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作者:程鑫;戴生;张仕状;王滨;杨奎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16层螺旋CT高级肺分析软件用于诊断孤立性肺结节

    目的 探讨GE 16层螺旋CT高级肺分析软件(ALA)在孤立性肺结节(SP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CT扫描50例SPN患者后,经ALAsingle处理获得SPN的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VR)图像.对患者行2次或2次以上随访复查,经ALAmulti计算获得SPN倍增时间(DT).结果 VR图像对SPN形态、棘突的显示优于MPR图像(P<0.05);对毛刺以及与血管关系的显示,MPR图像更清晰(P<0.05).恶性和体积增大的良性SPN,其DT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400天为阈值,其判断良恶性的敏感度为88.24%,特异度为83.33%.结论 ALA软件能够获得病灶的MPR和VR图像,通过计算DT反应SPN生长特点,综合分析SPN的良恶性.

    作者:侯乔;余聪;舒建;罗银灯;郭大静;赵建农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盆腹部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瘤的CT表现:6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盆腹部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瘤(DSRCT)的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盆腹部DSRCT的临床及CT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CT表现.结果 6例盆腹部DSRCT的CT表现可分三种类型:①腹膜单发或多发肿块型3例,表现为腹膜腔内单发或多发肿块,密度不均匀,内可见小斑点状钙化;②腹膜弥漫增厚型1例,表现为腹膜弥漫不规则增厚,无明确肿块或结节形成;③腹膜后或盆腹腔脏器源性单发或多发肿块2例,表现为腹膜后或腹腔脏器原发性肿块,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内可见小斑点状、斑片状钙化.结论 盆腹部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瘤CT表现多样,不易与其他盆腹部病变相鉴别.

    作者:向之明;梁翠媚;叶海鸣;谭理连;胡煜升;周燕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