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林;李建平;秦东京;李泽洪;殷志杰;宋少娟;李月卿
孕妇39岁,孕3产2,孕期未定期行产前检查,孕38周来我院行产前彩超检查.超声检查见胎儿头位,双顶径9.2 cm,头围33.7 cm,腹围34.2 cm,股骨长径7.4 cm,胎儿左肾前上方与脾脏下方之间可见一大小约6.3 cm×4.4 cm×4.3 cm囊实性包块,左肾及脾脏受压移位,包块形态欠规则,边界清晰,包膜完整,内壁薄厚不均,囊内见团状高回声及不规则无回声区,间有强回声斑块,后方伴声影.
作者:于莉;于新凯;孙建霞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超声对孕期子宫不完全纵隔与宫腔粘连带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62例经临床证实的子宫不完全纵隔和46例宫腔粘连带的超声声像图,比较孕期两种病变的声像图差异.结果 超声能识别孕期子宫不完全纵隔与宫腔粘连带,两种病变发生部位、基底部厚径以及病变对胎位、胎盘及胎儿的影响方面均存在差异.结论 超声对孕期子宫不完全纵隔与宫腔粘连带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意义,并能很好地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为产科选择生产方式提供依据.
作者:林倩;汪龙霞;王军燕;崔秋丽;袁志仙;徐虹;高学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不同介质对血管模型CT值、CT后处理技术容积重建(VR)显示阈值、血管模型管径的影响.方法 建立9个血管模型,即空气、清水、对比剂浓度递增的介质A~G;在9种介质中分别测量血管模型CT值;VR重组调节图像显示阈值以测量9个血管模型的标准管径,记录标准阈值;分析介质密度、血管模型的CT值、标准阈值间的相互关系及对血管模型管径测量的影响.结果 介质密度与血管模型CT值呈明显负相关(r=-1.000,P<0.01);介质密度与标准阈值呈完全负相关(r=-1.000,P<0.01).介质对血管模型CT值及阈值均有影响,介质密度每增加1 HU , 血管模型CT值和标准阈值各降低0.09个单位.以B介质为例,血管模型CT值与标准阈值呈明显正相关(r=1.000,P<0.01);标准阈值和血管模型管径呈明显负相关(r=-0.780,P=0.01).结论 血管模型CT扫描VR重组图像血管管径测量受周围介质密度、血管内对比剂密度、VR重组显示阈值的影响.
作者:谢惠;吕发金;展群岭;李琦;房文皓;张丽娟;蒋孝先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高分辨率MRI平行于视神经的轴位及斜矢状位重建测量国人正常成年男性视神经长度的差异.方法 对500例无视力障碍的中国成年男性志愿者行全脑T1加权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序列扫描.采用Aquariusws软件重建轴位及斜矢状位MR图像,测量各段视神经长度,比较两种重建方法的差异性.结果 平行于视神经的轴位及斜矢状位MRI均可清晰显示视神经的结构.轴位测量视神经全长为(43.58±3.41)mm,斜矢状位为(42.13±3.26)mm,轴位测量值大于斜矢状位(P<0.05).结论 高分辨率MRI可清晰显示视神经整体轮廓,准确测量视神经长度,平行于视神经的轴位重建是测量视神经长度的佳方法之一.
作者:齐燕;陈楠;王星;杨方;张莉;彭光明;卓彦;陈霖;欧陕兴;李坤成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前瞻性心电门控及回顾性心电门控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的放射剂量、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方法 对临床拟诊冠心病、心率<65次/分的500例患者依次分别采用前瞻性及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方案,分为P组(前瞻组)和R组(回顾组),评价两组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结果 P组和R组各有3750(15×250)个冠状动脉节段,P组和R组冠状动脉节段管径太小(<1.5 mm)难于评估分别占3.49%(131/3750)、3.78%(142/3750),可评估节段占96.51%(3619/3750)、96.12%(3608/3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R组的图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R组平均辐射剂量为(3.36±1.00)mSv、(13.46±2.30)mSv,P组平均射线剂量较R组降低75.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为93.22%、99.21%、91.64%、99.05%,R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为94.55%、98.80%、95.86%、98.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20排CT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方案较回顾性辐射剂量明显降低,但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无明显差异.
作者:覃杰;刘凌云;董云旭;朱康顺;郭宁;钱孝贤;吴震;单鸿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胰腺癌引流区转移淋巴结的分布特点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方法 经手术病理诊断为胰腺癌的患者21例,均经增强CT、手术或病理诊断有胰腺周围淋巴结转移,以患者胰腺引流区淋巴结的短径≥1.0 cm为可疑淋巴结转移,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将原发灶分为胰头癌和胰体尾癌两类,分别统计其可疑转移淋巴结出现的部位,并观察大小、数目、形态、血供特点等.结果 本组21例胰腺癌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中,共计43个部位观察到转移淋巴结;随原发部位不同,引流区淋巴结转移灶的超声显示率也有差别;彩色多普勒超声较易显示腹腔干、肝十二指肠韧带、肠系膜根部、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周围淋巴结转移灶;转移淋巴结多呈圆形及类圆形低回声包块,融合多见,边界欠清,皮质回声偏高不均质,淋巴门偏心或消失;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信号分布不规则,非淋巴门处可见穿支血管.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较准确地发现原发性胰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
作者:孙志英;梁会泽;贾化平;周环宇;于新凯;许永杰;魏相东;高东;张葛;王海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咀嚼肌间隙(MS)肿瘤的CT、MRI表现及继发肿瘤累及MS的途径.方法 57例MS肿瘤患者,2例接受CT检查,17例接受MR检查,38例同时接受CT和MR检查.回顾性分析57例影像学表现.结果 7例原发MS肿瘤,6例原发良性肿瘤边界清楚、相邻咀嚼肌和骨质受压,1例原发恶性肿瘤边界不清伴骨质破坏.50例继发肿瘤,14例颅底、眼眶肿瘤经眶下裂累及MS,7例泪腺腺样囊性癌、1例白血病破坏眼眶外壁侵犯MS,2例视网膜母细胞瘤跳跃性转移至MS,9例鼻腔、鼻窦、鼻咽肿瘤经蝶腭孔累及MS,15例上颌窦肿瘤、1例鼻腔筛窦肿瘤破坏上颌窦后壁侵犯MS,1例翼腭窝肿瘤直接侵犯MS.20例继发良性肿瘤多边界清楚、咀嚼肌受压或萎缩、相邻骨质受压,30例继发恶性肿瘤多边界不清、上颌窦后间隙消失、翼突骨质破坏.结论 CT和MRI能清晰显示MS肿瘤的形态、边界、范围、相邻结构的异常改变,对原发肿瘤的诊断、继发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晓丽;王振常;鲜军舫;杨本涛;张征宇;王永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门静脉血流量变化对正常儿童肝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影响.方法 对15名健康儿童,在空腹及餐后60 min时,用1.5T磁共振扫描仪重复进行肝脏扫描,对扫描后处理得到的肝右前叶及右后叶的ADC图进行ROI分析.对受试儿童在空腹状态及餐后的门静脉流量值及其在不同b值下空腹状态、餐后的肝脏各相应ROI平均ADC值,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餐后门静脉血流量显著增加,平均增加102.27%.b=750 s/mm2时,空腹状态、餐后肝右叶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b=250 s/mm2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500 s/mm2 时,空腹状态、餐后肝右后叶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右前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选择较高b值有可能减轻血流灌注对儿童肝脏ADC值的影响.
作者:白若冰;郭启勇;杨京川;石喻;孙宝海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动物模型评价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以四氯化碳诱导产生的肝纤维化模型兔和对照组兔行1H-MRS检查,获得肝脏主要含氢代谢物的波峰下面积,包括脂质(lipid)、胆碱(Cho)、糖原/葡萄糖复合物(Glyu),同时计算代谢物与脂质的波峰下面积比值(Cho/lipid、Glyu/lipid).以病理学肝纤维化分期为基础将兔划分为无纤维化组(S0)、轻中度纤维化组(S1~S2)和重度纤维化/肝硬化组(S3~S4),比较不同组间1H-MRS参数变化情况,同时观察透射电镜下肝脏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Cho、Glyu和lipid在轻中度纤维化组降低,在重度纤维化/肝硬化组升高;Cho/lipid和Glyu/lipid随肝纤维化的加重而升高.重度纤维化/肝硬化组与另两组Cho/lipi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指标在纤维化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组织超微结构改变在轻中度纤维化时以肝细胞损伤为主,在重度纤维化/肝硬化时肝细胞损伤与细胞外纤维基质沉积并重.结论 肝纤维化时肝细胞损伤引起代谢物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阻碍代谢物排出,1H-MRS变化是对肝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的综合反映.Cho/lipid是检测重度纤维化/肝硬化的有效指标.
作者:王秋实;刘辉;梁长虹;刘再毅;郑君惠;曾琼新;张明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液态氟碳纳米粒增强CT成像对肝癌的诊断价值及相关机制.方法 建立兔VX2肝癌模型,制备液态氟碳纳米粒,于肿瘤种植后18天对荷瘤兔进行CT平扫及在不同时间(即刻、1 h、3 h、6 h、24 h、48 h)进行液态氟碳纳米粒增强扫描.取兔肝实质及肿瘤组织进行Kupffer 细胞免疫组化检测及冰冻切片.结果 液态氟碳纳米粒对比剂注射后不同时间点肝实质均明显强化,肝实质与瘤灶的相对影像密度比显著增加.病理检测显示正常肝实质内 Kupffer 细胞吞噬大量液态氟碳纳米粒,而瘤灶内因缺乏Kupffer细胞无纳米粒的聚集.结论 液态氟碳纳米粒可以作为肝网状内皮系统特异性对比剂,实现肝实质的被动靶向强化,对肝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奥;王志刚;余进洪;杨扬;赵建农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椎基底动脉扩张纡曲症(VBD)影像学佳检查方法及其影像学表现.方法 分析64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VBD患者的各种影像学资料,均接受MR平扫,59例同时接受磁共振血管造影(MRA),45例接受螺旋CT扫描,其中31例接受CT血管造影(CTA)和三维重建(MIP、SSD、MPR),6例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各种影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颅神经受扩张和纡曲的椎基底动脉推压,以Ⅷ、Ⅵ及Ⅴ对颅神经受累为主.39例CT检查可见椎基底动脉血管壁钙化斑,22例合并小脑和(或)脑干的梗死.结论 MR及MRA对VBD的检出明显优于CT,可作为基底动脉延长纡曲症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作者:杨天和;张云亭;周乃珍;林建忠;康泰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制备长效循环顺磁性脂质体,观察其理化特性并对健康大鼠进行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方法 制备长效循环顺磁性脂质体对比剂,观察其理化特性.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静脉注射长效循环脂质体对比剂,对照组静脉注射Gd-DTPA.分别于注射对比剂前后即刻、15、30、45、60、75、90、120、180 min对实验动物进行MR对比增强血管造影.选择原始图像中腹主动脉主干作为感兴趣区,测定增强扫描前后各个时间点的血管信号强度,计算信号增强百分比、对比度噪声比(CNR),绘制时间-强化曲线,并比较两组CNR的差异.结果 长效循环顺磁性脂质体的R1弛豫率2.12/(mM·s)、平均粒径为123 nm、多分散系数为0.29、克摩尔渗透系数280~305 mOsm/kg 水、Gd包封率约为41.37%.注射长效循环顺磁性循环脂质体后,血管表现为缓慢持久的强化,在注射对比剂后30 min,信号强度达到高,强化率约为116.29%,3 h后强化率约为67.84%.对照组静注Gd-DTPA后即刻,腹主动脉的信号强度达到峰值,强化率约为185.90%,60 min强化率仅为18.90%.在45~180 min各时间点内,实验组的CNR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结论 长效循环顺磁性脂质体可克服小分子对比剂快速弥散的缺点,具有优良的血池特性.
作者:刘岘;林爱华;刘国清;刘波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伴皮层下囊肿的巨脑型脑白质病的MRI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临床确诊的伴皮层下囊肿的巨脑型脑白质病患儿的颅脑MRI资料,其中4例有扩散加权成像(DWI)图像,4例有单体素MR波谱(MRS),分析其影像表现特点.结果 7例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双侧脑白质异常及双侧颞叶的皮层下囊肿,6例伴有皮质脊髓束异常,4例伴有小脑白质异常.7例灰质均未受累.MRS显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胆碱波峰存在,NAA峰正常或轻度降低,未见明显乳酸峰.DWI显示双侧脑白质呈弥漫低信号,未见明显高信号病灶.结论 伴皮层下囊肿的巨脑型脑白质病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能为该疾病的诊断提供帮助.
作者:郭雪梅;谢晟;肖江喜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利用MR相位对比电影成像评价内镜导水管成形术治疗导水管狭窄所致梗阻性脑积水的疗效.方法 对12例原发性单纯导水管狭窄患儿内镜导水管成形术前及术后行常规头颅MR扫描及MR相位对比电影成像,利用流动分析软件对导水管脑脊液流动进行定性评估及定量测量.结果 12例患儿术前均可见导水管狭窄,2例术前导水管可见少量脑脊液通过, 10例术前导水管无脑脊液通过.11例术后导水管可见脑脊液搏动性流动,其峰值流速及峰值流量较术前明显增大,1例术后导水管狭窄未解除,导水管仍无脑脊液通过.结论 MR相位对比电影成像显示内镜导水管成形术是治疗导水管狭窄尤其是膜性或短节段狭窄所致梗阻性脑积水的有效方法.
作者:郭劲松;金延方;岳云龙;刘洪亮;尹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应用MR图像建立肝血管三维模型和虚拟肝切除在肝切除手术方案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23例肝肿瘤患者肝脏静脉期MR图像重建肝血管三维模型,以任意角度显示肝脏、肿瘤及肝静脉、门静脉系统.在保证余肝充分门静脉供血及静脉回流的前提下行虚拟肝切除,计算拟切除肝体积及余肝体积,据此制定肝肿瘤切除手术方案并实施手术.结果 23例肝三维模型均可详细显示肝肿瘤及其血管解剖关系,虚拟肝切除评估肿瘤均可被切除.15例患者接受常规肝切除术,8例因肝右下静脉、肝中静脉变异或剥离肝中静脉而改变手术方案.23例肝肿瘤被完整切除,1例发生胆瘘,无肝功能衰竭病例.结论 肝肿瘤与血管MRI三维重建模型及虚拟肝切除术可用于指导肝肿瘤切除方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孙俊旗;孟志华;陈振松;黄从云;潘高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病例1,女,76岁,因腰痛就诊,自觉左腰部发僵,休息后减轻.X线表现:正位片示L4椎体左侧茎突肥大,宽基底起自左侧横突根部,斜向外下走行,尖端部圆钝,与L5椎体左侧上关节突形成假关节,宽约1 mm,边缘骨质稍硬化.侧位片示该假关节重叠于L4-5椎间小关节处.L3-4及L4-5椎间隙狭窄.
作者:宋鲁新;任全敬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利用散斑追踪法检测凝固性坏死发生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散斑追踪原理选择相关系数作为评估参数,对比治疗前后靶区声像图的相似程度,并检测凝固性坏死的情况.结果 共进行辐射180个点,利用灰度处理软件判断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的正确率为65.60%,错误率为34.40%.以90 W为例,辐照后有凝固性坏死发生且有明显灰度变化时,相关系数绝对值小于0.58,辐照后有凝固性坏死发生且无明显灰度变化时,相关系数绝对值小于0.75.结论 散斑追踪法较利用强回声判断凝固性坏死的方法更敏感,且当图像采集条件保持一致时有很高的稳定性,可能会成为检测凝固性坏死的一种新手段.
作者:钟珊珊;向军;李雁;冯玉洁;王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小腿肌间静脉曲张,探讨其好发部位及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 选择经超声诊断的小腿肌间静脉曲张患者102例,病变小腿134条.对小腿后部、后侧部进行横切及纵切扫查.统计肌间静脉曲张发生的部位,比较比目鱼肌及腓肠肌内肌间静脉曲张的发病率;测量并比较肌间曲张静脉的内径和长度.结果 134条肌间静脉曲张的小腿中,肌间静脉曲张发生于比目鱼肌内者129条,占96.27%;发生于腓肠肌内者11条,占8.21%.比目鱼肌与腓肠肌内曲张的肌间静脉内径分别为(8.11±3.02)mm及(6.95±1.73)mm(P<0.05).结论 小腿肌间静脉曲张易发于比目鱼肌,与其解剖学特征及血流动力学特点有关.
作者:郭宝生;任卫东;杨军;喻晓娜;杨华;高树熹;刘守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两组不同驻波比(SWR)微波天线在大功率/长时间条件下离体肝组织凝固效能.方法 应用SWR分别为1.5(实验组)和2.5(对照组)的微波天线各20根,天线输入功率80 W/20 min,对新鲜离体牛肝脏进行消融,并对两组凝固灶的范围、形态及天线完好性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凝固灶短径(52.8±6.4)mm、长径(71.5±6.9)mm,球形指数(短径/长径)0.741±0.067;对照组凝固灶短径(48.1±4.6)mm、长径(65.1±4.9)mm,球形指数0.738±0.057.两组凝固灶的短径和长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004),但球形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5).实验组天线完好无损,对照组3根天线损毁.结论 低SWR经皮微波天线在大功率/长时间条件下,对离体肝组织凝固效能优越,安全性高.
作者:沈会明;张炽敏;张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超声辐照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促进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EGFP)感染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价值.方法 HRPE细胞隔孔接种于24孔板中(2×105/孔),加入微球与rAAV2-EGFP的混合液,在不同条件下进行超声辐照.48 h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阳性细胞比例,并且评估不同辐照条件对细胞增殖有无影响.结果 在声强1.0 W/cm2,辐照持续时间60 s,微泡细胞比值60∶1的条件下,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组EGFP阳性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01),MTS染色细胞生存率大于90%.结论 超声辐照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能够安全地提高rAAV2-EGFP对人RPE细胞的感染效率.
作者:李红丽;杜联芳;王慧萍;顾青;陈霞芳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