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青霉素皮肤点刺试验与皮内试验方法对照研究

刘月梅;陈俊丽;王永凤;袁学臣;田艳红;霍利敏

关键词:青霉素, 点刺试验, 皮内试验
摘要:目的:对照皮肤点刺试验(SPT)与皮内试验(IST)两种方法在青霉素皮肤试验中阳性率、疼痛程度及所需时间情况.方法:随机选择86例需做青霉素皮肤试验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左臂采用点刺法、右臂皮内注射法进行皮肤试验,对比其阳性率、疼痛程度及所需时间.结果: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为3.5%,假阳性率2.3%,疼痛率16.3%,平均用时4分5 0秒;皮内试验阳性率为3.5%,假阳性率9.3%,疼痛率98.8%,平均用时7分36秒;点剌试验与皮内试验两种青霉素皮肤试验方法阳性率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点刺试验与皮内试验法阳性率完全相符,且点刺试验具有痛苦小、操作简便、用时短、安全副反应小的特点,更适应小儿.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诊科癔症性过度换气综合征的心理护理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癔症性过度换气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急诊科56例癔症性过度换气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了解患者发病诱因,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心理护理方法后,并灵活应用与癔症性过度换气综合征患者,起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雪;张娟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微创小横切口治疗小儿斜疝270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微创小横切口的手术技巧在小儿斜疝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科从2010年5月~ 2011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27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采用经腹股沟外环上方借助皮纹褶皱处取横行小切口隐藏刀口的微创手术取口方法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儿均采用微创小横切口,疝囊内荷包缝合后加高位缝扎疝囊颈的方法处理疝囊,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随访无复发.结论:微创小横切口手术治疗小儿斜疝,操作简单、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创伤小,术后切口愈合瘢痕小且隐蔽,不易察觉,达到了既美观又疗效好的治疗原则,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杜兵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论哲学在民办医学教育体系中的作用

    哲学教育在当今的民办医学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重要性是由哲学这一学科的本质特征以及民办医学教育办学特点双重决定的.民办医学教育只有重视哲学学科的教育,才能在人才培养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马辉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医院药学部的信息化管理实施与探究

    笔者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优点出发,阐述此系统在医院药学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管理系统中的各部分功能,对住院用药、门诊急诊周药管理的有效分析,突出本系统在医院药学部信息管理工作的科学有效性.

    作者:林微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对策

    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是一种没有明显自觉症状,仅以血压持续超过140/90mmHg(1mmHg=0.133kPa)为特征的慢性病.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而言,药物治疗是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的有效方法.但研究调查显示,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不高,这在没有症状的患者中更为突出[1-2].由于多数患者没有疾病的主观感觉和客观经历,不可能有服药或遵从医嘱所带来的减轻痛苦的体会.其结果就使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终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充血性心衰和肾衰的发生率增高.开展有关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Compliancein Patient with Anti-Hypertension Therapy,CPAT)的研究,其目的就是通过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以此提高高血压控制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1].

    作者:杨正丽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曲安奈德局部治疗囊肿性痤疮疗效观察

    我科于2010年6月~2012年6月对囊肿性痤疮采用曲安奈德注射液囊腔内注射治疗12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128例均来自我院门诊确诊的囊肿性痤疮患者,近两周内未使用过其他治疗痤疮的药物及外用药物,未使用过抗生素、性激素、糖皮质激素.无系统性疾病.女性均为非妊娠、哺乳期.

    作者:索俊理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在慢阻肺疾病中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慢阻肺(COPD)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FeNO)与血肺功能中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水平及相关性,评估呼出气FeN0检测在COP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 011年8月~ 2012年8月在解放军第四零四医院就诊的慢阻肺疾病病例156例,分别检测FeNO和FEV1%.并选取60例正常对照者,对FeNO及FEV1%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 56例COPD患者的分别与60例正常对照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NO和FEV1%水平比较差距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OPD患者FeNO及FEV1%水平显著升高,且FeNO组检出COPD患者气道炎症优于肺功能组,表明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对慢阻肺疾病的诊断更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宗文;董玉岗;柳敏;王增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面肌痉挛血管减压术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血管减压术临床护理路径实施的可行性,对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的控制效果及优化诊疗护理流程的应用.方法: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患者90例,其中男29例,女61例,年龄平均(53±14)岁.所有患者身体条件均较好,均拟在9个住院日中完成住院流程.临床路径小组制定详尽的计划为标准的住院流程,采用病历对照研究,对照组为2011年10月1日以前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的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88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住院天数为9天,费用(17853±830)元.对照组住院天数11.2天,住院费用(21 358±897)元.两组住院天数(Z=-7.143)及住院费用(Z=-6.755)均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面肌痉挛血管减压术临床护理路径在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Z=-6.755)、优化诊疗护理上有显著效果.

    作者:赵晓辉;宋玉慧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8例),均采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本治疗,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疗效,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改善情况(32.60±9.78)和患者满意率(100%)优于对照组(20.59±10.33,89.3%).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症肝炎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改善了患者的焦虑程度和满意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刘红霞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致冠脉穿孔予明胶海绵栓塞成功救治一例

    随看冠脉血管介入治疗的推广及病例数目的逐年递增,各种血管介入治疗的并发病也引起人们的关注.冠脉介入术中的血管穿孔、破裂及心包填塞是冠脉介入治疗中严重的并发病,如果发现和处理不及时得当,常可危及患者生命.现将用明胶海绵栓塞治疗经皮冠脉介入致冠脉穿孔1例诊疗过程报道如下.

    作者:孟祥茹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抗感染活性骨治疗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抗感染活性骨(ARBX)治疗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的临床护理.方法:将ARBX用于临床治疗慢性血源性骨髓炎24例,实施了专职护士护理,加强健康教育及护理随访等护理措施.对其中获得12月以上随访的17例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7例中除1例骨髓炎未能治愈,1例愈后复发,1例发生骨不连,其余14例均获得完全治愈,总治愈率为82.4%.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促进患者及家属康复观念的转变,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牛志霞;张延琴;苏健;孟莹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浅析医院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

    目的:探讨医院剖宫产率高的原因,总结医院为降低剖宫产率所采取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2011年上半年及201 2年上半年我院分娩产妇,比较两组产妇的剖宫产率变化,自编问卷进行相关调查.结果:2012年上半年产妇剖宫产率较2011年上半年有所下降.产妇及家属自主选择、医源性因素、医护人员因素及政策因素是导致剖宫产率高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产妇健康教育和孕产期保健工作,医院内部加强绩效考核,医生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消除产妇和产妇家属的顾虑,尽可能减少因社会因素引起的剖宫产,将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周游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胎盘植入的多学科综合处理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共同协作对胎盘植入病人的处理.方法:2010年6月~ 2012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51例植人性胎盘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多学科团队共同协作对胎盘植入病人多方面处理,49例被成功救治,保全子宫,仅2例患者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妊娠结局:除1例孕28周新生儿死亡,余均为活产儿,妊娠结局比较理想.结论:多学科协作、及时的相互沟通、早期的规划是成功治疗的关键.

    作者:顾笑梅;曹淑新;邢运贞;季淑英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65例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256排冠脉CTA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256排冠脉CTA特点,以便更早期的对合并糖尿病老年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判断预后、指导治疗,进行二级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 2012年7月进行256排冠脉CTA检查的大于60岁的拟诊冠心病患者,分为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分析两组患者冠脉CTA结果之间的异同,为临床诊治提供支持.结果:合并糖尿病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多支血管病变的发生率高,常为多支、多处、全壁的病变,常呈节段不规则狭窄和扩张,或呈串珠样改变,或全程动脉纤细,受累程度高,病变弥漫,而非糖尿病组多表现为单支病变.同时在合并糖尿病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冠脉斑块常见的是混合斑块,冠脉狭窄常见部位为左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其次为左回旋支及左主干,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多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其冠脉病变为多支弥漫病变,其冠脉斑块常见的是混合斑块,256排螺旋CT可作为合并糖尿病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判断预后、指导治疗,进行二级预防的一种有效地检查手段.

    作者:张建芳;曹在民;任世红;乔福斌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利凡诺配伍间苯三酚中期妊娠引产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利凡诺配伍间苯三酚中期妊娠引产临床效果.方法:中期妊娠健康孕妇100例,自愿要求引产,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mg,规律宫缩后,给予间苯三酚80mg静脉注射.对照组: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mg.结果:规律宫缩至胎儿娩出时间显著缩短,疼痛程度减轻,胎儿娩出时间至胎盘娩出时间及产后出血量无明显改变.结论:应用利凡诺配伍间苯三酚中期妊娠引产,使产程缩短,减轻了孕妇的分娩痛苦.

    作者:张志英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系统化临床护理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 3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系统化护理干预方案,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止血总有效率分别为78.46%和96.92%,总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0.0%和92.3%,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方案有利于迅速控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情.

    作者:延慧峰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肾移植术后合并药物性牙龈增生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介绍5例肾移植术后合并药物性牙龈增生患者进行牙龈切除手术的治疗体会.患者均康复出院;1例患者术后2年因移植肾功能衰竭进行二次肾移植手术.但患者在口腔科住院期间治疗及护理到位,未出现伤口感染等表现.提示术后早期口腔护理,重视患者的心理进行针对性系统治疗是其要点.

    作者:李燕;高润涛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首发分裂症家属健康教育对患者复发的作用

    目的:探讨首发分裂症家属健康教育对患者再住院的影响作用.方法:将300例均使用奎硫平药物治疗的首发分裂症患者家属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由接诊护士对家属进行一般的入院介绍,而观察组由副主任护师采用多媒体授课的方式对家属进行12学时的分裂症知识系列讲座.对两组临床疗效显进(临床痊愈+显著进步)的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以了解患者复发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复发率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首发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家属对患者坚持维持治疗、定期复诊重要性的认识及协助患者进行家庭康复的能力,从而降低复发率,延缓其社会功能缺陷,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金惠;呼亚利;方喜玲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我院实习护生对临床教学满意度的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护生对临床教学工作的满意度情况,为临床带教工作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及开放式讨论,对我院170名护生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护生对临床教学满意度评分较高;除“每周有理论及操作提问”外,其它9个条目的满意度得分,不同学历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小讲课次数与满意度得分呈正相关;护生更希望得到固定带教、增加小讲课次数与动手操作的机会.结论:临床教学工作中应尽量固定带教老师并提高小讲课次数,对不同学历层次的护生进行因材施教,放手不放眼,加强同护生的沟通,从而提高护生的满意度,为日后的临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戴垚;顾巧云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儿科急诊患儿病情分级管理临床实践

    目的:简述儿科急诊惠儿病情分级管理.方法:参照2011年9月份卫生部公布的媳诊患者病情分级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结合我院实际经验我科于2012年2月份起率先制定儿科急诊患儿病情分级管理标准,实行Ⅳ级分级管理.结果:对21695名急诊就诊患儿进行分级管理,取得良好效果,就诊过程无医疗纠纷及过激行为发生.结论:急诊患儿病情分级管理标准的实施,充分保证了危重患儿在短的时间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提高了患儿就诊的安全性,减少或降低了医疗纠纷,提高了急诊护理质量.

    作者:陈凤英 刊期: 2012年第16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