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桂芳
在病理学教学中,应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结合多媒体的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善了教学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靖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全血锌的变化以及葡萄糖酸锌治疗轮状病毒性腹泻的疗效.方法:选取1258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和1263例健康儿童分别进行全血锌检测,并随机将1258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分成常规组626例和治疗组632例,两组均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锌片.结果: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血锌水平低于同期健康儿童,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补锌治疗组总有效率90.9%,常规治疗组为72.3%,二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血锌水平低于同期健康儿童,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补锌治疗可提高疗效.
作者:张晓玲;高庆双;王振荣;杜潘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先天性偏侧增生综合征(congenital Hemihyperplasia Syndromes),早由Beck于1836年提出,是一组以半侧肢体过度增生或发育不对称为特点的综合征,同时可能伴随内脏的不对称发育.本病可以是独立发生的偏侧增生,也可能为某些复杂畸形综合征的一部分临床表现,如威德曼综合征(BWS)、Proteus综合征等[1-4].现将近年关于先天性偏侧增生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琨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研究三维阴道彩超对剖宫产切口憩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三维阴道彩超检查有剖宫产史者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自2010年10月~ 2011年7月发现剖宫产子宫切口憩室19例.结论:三维阴道彩超检查剖宫产切口憩室具有简便、直接、无创的优势,是诊断剖宫产切口憩室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李世梅;牛力春;王玉贤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外阴癌扩大切除术后创面皮瓣手术修复的术式.方法:对16例原发外阴癌及2例外阴癌术后复发患者行扩大切除术后,根据缺损面积采用阴股沟带蒂皮瓣及改良后的阴股沟带蒂皮瓣对外阴缺损进行修复.结果:2例阴股沟皮瓣出现右侧皮瓣远端约0.5cm×1.0cm张力性水疱及坏死,经换药后1期愈合,另16例阴股沟带蒂皮瓣均1期愈合;仅2例外阴癌术后复发患者再次术后供瓣区需植中厚皮片,其余患者供瓣区可直接缝合;术后3个月均恢复正常生活.重建外阴丰满.结论:外阴修复应根据外阴缺损面积大小选取适宜的方法.以小损伤获得外阴解剖外观及功能恢复.
作者:曹广通;叶兰萍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X线钼靶与B超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价值,加强乳腺癌的预防及提高对乳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120例分别进行X线钼靶与B超检查,对诊断效果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钼靶X线诊断的敏感性为96.8%,特异性为82.8%;B超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8.6%和98.0%.B超诊断的特异性高于X线诊断(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X线钼靶和B超用于乳腺良性病变诊断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乳腺癌的诊断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钼靶X线难以显示致密腺体内的病灶,而B超不受干扰可进行多方位扫查的优点恰好弥补了钼靶X线的不足,使得其对于乳腺癌诊断的特异性加强.
作者:闫永红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对我院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及早发现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患者.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对已经存在糖尿病临床症状的职工直接进行相关诊断,无糖尿病临床症状的高危人群则进行问卷调查及危险因素计分.复查阶段直接测量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值或进行糖耐量实验,比较不同人群的血糖值.结果:糖尿病患者及糖耐量异常的患者主要集中在45 ~60岁的人群中.肥胖人群中糖尿病新患者占总人数的16.21%,肥胖人群空腹血糖平均值高于非肥胖人群;高血压人群中糖尿病新患者占总人数的15.43%.高血压人群空腹血糖平均值高于非高血压人群;性别对血糖的高低没有明显影响.结论:通过体检可以帮助笔者及时发现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的患者:高血压人群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是笔者今后工作的重点指导对象.
作者:马志明;杜文丽;李录花;李辉;任增海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成人前牙缺失伴牙合间高度不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例前牙缺失伴牙合间高度不足的成人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将伸长牙及牙槽骨压低,待牙合间高度足够时进行烤瓷桥修复治疗.结果:11例前牙缺失伴牙合间高度不足的患者正畸治疗后均成功压低伸长牙及牙槽骨,获得了理想的牙合间高度,烤瓷桥修复后临床疗效好,短期追踪观察结果好.结论:对于前牙缺失伴牙合间高度不足的病例,先通过正畸治疗压低伸长的对牙合牙,再进行修复治疗,可以获得更加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朱静涛;安娜;包扬;刘奕 刊期: 2012年第16期
满意度作为一种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新的护理质量评价方法,受到了各医疗机构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护理工作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我院一个阶段满意度调查结果的分析,总结了目前影响患者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和原因,提出要加强医院硬件设施建设、增强服务理念,规范护理语言和礼仪行为、加强护患沟通与交流、提高护理操作能力、加强护理巡视、全面做好健康教育等,为住院患者提供高品质的护理服务,以提高住院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袁亚翠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的自身免疫病.急性的、危及生命的重症SLE称为狼疮危象[1].狼疮患者一旦发生危象,常为凶险的急症,病死率高[2].我院2011年6月收治了1例重症SLE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病情好转出院,跟踪随访至2012年6月,现报道如下.
作者:程霞;程东生;汪年松;胡三莲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克氏针“8”字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取肘后切口,行双“8”字张力带钢丝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54例,骨折类型全部为闭合性伸直型损伤.结果:按陆裕朴[1]评定标准,优良率96%,结论:“8”字张力带钢丝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固定牢靠,关节功能恢复好,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安永刚;乔文海;邹海军;张建林;李春雷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通过对110例带Cuff涤纶环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和护理,研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常见并发症并总结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在无菌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颈内静脉留置导管,通过撕脱型外套送入血管.结果:经颈内静脉建立长期血管通路的110例患者中,导管相关感染18例,导管堵塞7例,出血血肿5例,自行拔管2例,导管破裂1例,分别占16.36%、6.36%、4.54%、1.82%、0.91%.结论: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是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一种及时、迅速、安全、有效的方法,它使用时间长、栓塞率、感染率较低,成功的置管,严格无菌操作,优质的护理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质量.
作者:方晶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长期输液过程中使用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在一年内对2478例长期输液患者严格掌握及更换穿刺部位和时间,选择正确穿刺部位及相应的留置针,正确输入液体和药物等静脉炎预防措施;对已发生的静脉炎更换穿刺部位,局部予以50%硫酸镁湿敷,症状严重者予以喜疗妥局部涂搽或康惠尔透明敷贴治疗.结果:发生静脉炎1 54例,发生率6.21%,经过对症处理均在24h~5天均能痊愈.结论:临床证明免疫力低下、留置针穿刺部位、留置时间、药物性质及物理刺激均是导致置入性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并与封管液剂量及封管液注入速度有关;针对各种因素采取及时有效护理措施能明显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曾静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减压管插入的佳深度.方法:将60例留置胃肠减压管的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人,插入深度为45 ~55cm,实验组30人,插入深度为53 ~ 65cm.结果:实验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缩短,优于对照组,两组减压效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胃肠减压的置管深度应在胃管传统插入深度45 ~ 55cm的基础上再插入8~ 10cm,减压效果更好,更利于急性胰腺炎的康复.
作者:张淑芝 刊期: 2012年第16期
在临床工作中周围神经损伤很常见.人们认为周围神经损伤时不能恢复的,直到在十八世纪末期,才渐渐发现修复的可能性.有些周围神经的损伤并没有产生明显的断端,神经外膜完整但是神经纤维断裂.在合适的条件下,近端的神经纤维能再生重新连接远端的神经纤维.但不进行干预的情况下,损伤神经的近端会形成神经瘤和瘢痕组织增生,这就阻止了神经再生.
作者:卢山;黄启顺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研究盐酸多奈哌齐口服制剂在健康人体的药动学特征及生物等效性,建立HPLC-ESI-SIM方法测定血浆中的盐酸多奈哌齐浓度.方法:以乙哌立松为内标,待测血浆经碱化处理后,经乙酸乙酯进行液-液萃取,采用0DS-2C18柱(250mm×2.0mm,5μm),以甲醇-20mmol/L醋酸溶液(60:40)为流动相,流速0.8mL/min,柱温35℃.采用质谱电喷雾离子源正源(ESI+)将样品离子化,选择性离子监测(SIM)准分子离子峰.结果:多奈哌齐在0.10~ 20.0ng/mL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低定量限为0.1ng/ml.方法回收率为92.9%~98.4%,提取回收率均大于80%,批内与批间RSD均小于10%.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适用于人血浆中多奈哌齐浓度的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作者:李艳翠;辛华;高丽 刊期: 2012年第16期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每年新发病例数居全世界首位.但全世界胃癌的5年生存率并不乐观,我国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约为40%.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分析统计显示[1]:进展期胃癌(AGC)占整个胃癌发病率的60%-80%.胃癌超过2/3的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手术切除机会,即使可行手术切除其复发率也相当高.因此,综合治疗各种手段就显得格外重要.现就AGC的治疗状况总结如下.
作者:戴立群;赵素娇;冯建军;赵换敏;乔胜军;谷军旗;高立哲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减轻绝经后妇女取环痛苦,提高绝经后取环成功率,预防绝经后取环并发症发生.方法:观察组在取环术前1周每日服用补佳乐1mg,术前2h直肠放置米索前列醇400mg,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在常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不良反应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子宫穿孔.结论:补佳乐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后取环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受术者痛苦,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利平;罗岳西;刘丽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总结血液透析中并发低血压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994例次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进行994例次血液透析,共发生84例次低血压的情况,占8.45%.均及时发现,经正确处理血压恢复至正常,未导致严重脏器缺血情况.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做好发生低血压的应急处置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作者:冯丽娜;王亚茹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47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给予动态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类型并加以分析.结果:本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合并心律失常95例,发生率为64.63%.其心律失常类型以房性心律失常为多,其次为窦性心动过速及室性心律失常.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多源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房扑房颤等也常出现.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年龄、低氧血症、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心功能不全等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潘瑾 刊期: 2012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