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郑哲岚;张生光
目的 采用整体功能指数(GFI)评价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AD)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左心室功能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CAD合并AF组患者30例(心室律<120次/分)、CAD窦性心律组患者30例及正常对照组30名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用双平面Simpson法计算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测量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心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收缩峰值速度(Sm).计算E/Em和GFI[(E/Em)/Sm].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AD窦性心律组及CAD合并AF组E/Em增大、Em、Sm减低、GFI值增大(P<0.05).与CAD窦性心律组比较,CAD合并AF组E/Em、GFI值增大(P<0.05). 结论应用GFI能够评价CAD合并AF患者的左心室功能.
作者:管敏;夏稻子;朱阿丽;宋敏;邢桂英;许光瑜;卢亚光;张丹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设计一种灵敏度高且处理速度快的fMRI数据小波分析方法.方法 先用离散小波变换和频谱分析确定有用信号存在的小波分解尺度,也即特征尺度;再对实验数据进行离散小波分解,重构时将非特征尺度里的小波系数设置为0;再以相关分析对小波重构信号进行激活检测.结果 对视觉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新方法的灵敏度与基于平稳小波变换、SPM2方法相当,而优于基于提升小波变换的方法;新方法的处理速度与基于提升小波变换的方法相当,但较平稳小波变换方法有较大提高.结论 本文为fMRI数据提供了一种更为灵敏且快速的小波分析方法,更为实用.
作者:支联合;李玉晓;赵书俊;单保慈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双源CT(DSCT)术前定量评估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闭锁患者肺动脉及体肺侧支发育的价值.方法 20例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PA-VSD)患者同期接受DSCT、心血管造影(CA)和超声心动图检查(ECHO),以临床诊断为标准,对照分析3种检查对各种心脏畸形的检出率;着重对照同一患者肺动脉和体肺侧支相同位置的DSCT和CA测量值,并分别计算相应McGoon比值、肺动脉指数(PAI)和总体新生肺动脉指数(TNPAI)比值,对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本组患者各种心脏畸形共55处,其中DSCT检出52处(94.55%),ECHO检出43处(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体肺侧支DSCT检出14例(共37支),CA检出13例(32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0).肺动脉融合部DSCT检出16例,CA检出10例(P=0.047);DSCT和CA测量肺动脉、体肺侧支及膈水平胸主动脉直径的定量比较具有高度相关性(r=0.95~0.98,P<0.01);相应McGoon比值(DSCT:1.18±0.60;CA:1.23±0.64)、PAI[DSCT:(130.96±99.38)mm2/m2;CA:(140.91±107.87)mm2/m2]和TNPAI[DSCT:(160.31±125.62)mm2/m2;CA:(169.14±122.81)mm2/m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无需获取压力等血流动力学资料的情况下,DSCT结合多普勒超声能够初步取代CA,成为肺动脉闭锁患者术前常规检查方式.
作者:殷磊;吕滨;韩磊;白桦;金敬琳;徐仲英;张戈军;杜瑞宾;蒋世良;戴汝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 DR)已经成为医院广泛应用的检查手段[1-2].本文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放射科接受DR检查的患者资料,提出影响DR图像质量的因素,旨在提高DR使用能力、保证诊断质量.
作者:邓彤;程晓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双能CT(DECT)对显示手、足肌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0例患者(手、足肌腱疾病患者28例,手、足肌腱正常患者12例)行双能CT扫描,球管电压分别为140 kV、80 kV,管电流1∶4.将减影后的数据导入后处理工作站行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观察肌腱及周围组织情况.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结合临床及其他影像学资料综合证实.结果 DECT不仅能够清晰显示大多数正常手、足肌腱的外形、止点;而且能够清晰显示肌腱病变,如纡曲、增粗、粘连、断裂、缺失等,诊断准确率达93.18%.结论 DECT能够准确显示大多数手、足肌腱的正常解剖结构及异常病变,具有快速、无创的优点.
作者:邓凯;张成琪;孙丛;柳澄;王广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应用瞬时波强(WI)技术检测慢性肾衰竭(CRF)与原发性高血压(HTN)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 方法 用WI技术依次检查CRF组患者30例、HTN组患者30例及正常对照组35名;采集WI相关参数W2、NA、β、Ep、PWVβ、瞬时减速度波强(W2)、瞬时波强负向波面积(NA)、僵硬度(β)、压力应变弹性模量(Ep)、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W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WI)、顺应性(AC)、脉搏波反射增强(AI).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RF组W2、NA、β、Ep、PWVβ、PWVWI明显增高(P<0.05),AC、AI无明显差异(P>0.05);HTN组β、Ep、PWVβ、PWVWI明显增高(P<0.05),W2、NA、AC、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TN组比较,CRF组W2、NA、β、Ep、PWVβ、PWVWI明显增高(P<0.05),AC、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F患者血肌酐水平、患病年限与W2、NA、β、Ep、PWVβ、PWVWI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结论 应用WI技术能反映动脉早期血管壁弹性的变化.
作者:周艳珂;袁建军;牛瑜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技术评价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51例疑诊颅内动脉硬化患者和10名志愿者均接受常规脑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大脑中动脉或基底动脉HRMR检查,HRMRI包括FSE-T2WI和DIR-T1WI,并比较MRA和HRMRI的结果.结果 正常颅内动脉管腔显示清晰,管壁呈细线状或不显示.51例患者的51支受检颅内动脉中,10支MRA和HRMRI均未见明显异常;34支MRA和HRMRI显示一致,即MRA显示狭窄、HRMRI显示管壁不同程度的增厚或发现斑块存在;7支MRA和HRMRI显示不一致,其中5支MRA显示正常,但HRMRI显示管壁结构异常(3支有斑块,2支管壁环形增厚),2支MRA显示有狭窄,HRMRI显示管腔外径缩窄,但管壁结构无明显异常.结论 HRMRI能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的管壁结构,弥补常规MRA技术的不足,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明利;徐蔚海;宋兰;冯逢;有慧;倪俊;高山;崔丽英;金征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1.5T MR肝脏快速容积采集序列(LAVA)增强扫描对判断前列腺癌的内部浸润分级、强化类型、周围组织浸润的价值及其检出部位与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一致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的MRI资料,并分析前列腺癌的内部浸润分级与MR LAVA强化类型的关系及MR LAVA增强扫描对外周带前列腺癌部位显示的结果与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双侧活检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前列腺癌的内部浸润分级与MR LAVA强化类型有关;随着内部浸润分级增加,肿瘤浸润周围结构的几率增加;MR LAVA增强扫描对外周带前列腺癌部位显示的结果与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双侧活检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03).结论 LAVA增强扫描可以提供更多的直接征象和强化特征,有助于准确判断前列腺癌周围浸润的部位.
作者:王永安;周洁;徐谊朝;夏明汗;罗良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的3.0T MRI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4例乳腺癌患者资料,分析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的形态、强化方式及时间-强度曲线(TIC)等MR影像特征. 结果 94例乳腺癌包括11例导管原位癌、5例浸润性导管癌Ⅰ级、44例浸润性导管癌Ⅱ级、20例浸润性导管癌Ⅲ级及14例其他病理类型.导管原位癌全部为均匀强化,72.73%(8/11)病灶形态为沿导管、小叶分布的多发结节状、片状;浸润性导管癌Ⅰ级病灶TIC 80.00%(4/5)为速升缓降型,60.00%(3/5)为分叶状,60.00%(3/5)均匀强化;72.73%(32/44)浸润性导管癌Ⅱ级病灶表现为分叶状及分叶状带毛刺,63.64%(28/44)为均匀强化,TIC 59.09%(26/44)为速升缓降型、22.73%(10/44)为速升平台型;90.00%(18/20)浸润性导管癌Ⅲ级病灶表现为分叶状和不规则形,80.00%(16/20)为均匀强化和边缘强化为主, TIC 50.00%(10/20)为速升缓降型、40.00%(8/20)为速升平台、速升缓降混合型. 结论 乳腺癌的MRI表现复杂多样,但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
作者:张仁知;周纯武;欧阳汉;李静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急性颈内动脉闭塞后颅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68例经影像学检查证实急性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颅内主要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患侧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和搏动指数均显著低于健侧(P<0.001).在侧支循环开放中,前交通动脉开放占48.53%(33/68),后交通动脉开放为42.65%(29/68),眼动脉参与的侧支循环占32.35%(22/68),无交通支开放14.71%(10/68).患者颅内侧支循环开放,侧支途径两支以上者、患侧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60 cm/s者,临床预后相对较好.结论 TCD检测颅内主要动脉的血流状况,可以快速方便地评价颅内侧支循环状态,对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治疗方法选择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孟璇;王欣;李兴杰;童明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测2型糖尿病患者脉络膜血管的血流参数变化.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54例(108只眼)2型糖尿病患者和81名正常对照者脉络膜血管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收缩期加速时间(SAT)、加速度(A)、加速时间与心动周期之比(R),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糖尿病病程、血糖水平和高血压与各血流参数的相关性,测量睫状后短动脉的PSV、EDV和RI,比较两血管血流参数变化的一致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脉络膜血管的PSV、EDV降低,RI增高,R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睫状后短动脉的变化一致;SAT、A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V与糖尿病病程、年龄均呈负相关(P<0.05);RI与病程、年龄和血糖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R与病程、年龄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型糖尿病脉络膜血管的血流参数变化可以反映糖尿病脉络膜病变的血液循环状态,为临床诊断起到提示作用.
作者:温欣;王学梅;韩冰;于英蛟;汪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制备一种结合链霉亲和素的高分子超声造影剂,并与生物素化抗体结合,考察其体外寻靶能力.方法 采用双乳化法制备高分子材料PLGA-COOH超声造影剂;并用碳二亚胺法将造影剂与亲和素耦联,制备出结合链霉亲和素的高分子超声造影剂.检测该造影剂一般特性;采用红外与免疫荧光检测亲和素与PLGA-COOH超声造影剂连接的情况.检测生物素-亲和素技术使该造影剂与生物素化抗体结合后其体外寻靶能力.结果 红外检测与免疫荧光检测显示亲和素被成功地连接在高分子造影剂上,并存在活性.体外寻靶实验显示,与生物素化单抗结合后的靶向高分子造影剂较多并牢固地聚集到肝癌细胞表面.结论 成功制备了结合链霉亲和素的高分子超声造影剂,该造影剂与生物素化抗体结合后于体外对肝癌细胞具有较强的亲和力.
作者:张辉;冉海涛;张亚萍;骆杰;郝兰;王志刚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血管母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较少见的良性肿瘤,成人多发生于小脑,发生于脊髓者罕见.本文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髓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MRI资料,探讨其特征性MRI表现.
作者:刘丽芬;杜湘珂;马学升;尚柳彤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根治术前增强CT影像学征象与其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接受根治切除术的原发性HCC患者术前临床及双期增强CT影像学资料,分析CT征象及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时序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依次引入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全组1、3、5年术后生存率分别为80.18%、65.48%和42.09%.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大小、部位(单段病灶与多段病灶)、子灶、血管侵犯、动脉期肿瘤与肝实质CT值比值、门静脉期肿瘤与肝实质CT值比值对预后有影响(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血管侵犯、门静脉期肿瘤与肝实质CT值比值(<0.85)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37、0.007). 结论原发性HCC患者根治术后预后不良的主要CT征象包括血管侵犯和门静脉期肿瘤与肝实质CT值比值<0.85.
作者:高顺禹;崔湧;孙应实;唐磊;李晓婷;张晓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诊断与鉴别诊断血流中断型四肢动脉损伤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6例血流中断型四肢动脉损伤患者的CDU影像资料,重点观察动脉管壁连续性、管腔通畅程度、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阻力指数(RI)、频谱形态及肢体远端侧支循环形成情况,并将CDU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手术探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36例患者中,完全动脉胁迫征13例,动脉完全断裂9例,动脉内膜挫伤合并血栓形成14例.35例患者肢体远端侧支循环形成,其CDU特征为双向、低速,呈小慢波或低阻型动脉频谱.以DSA或手术探查结果为金标准,CDU的诊断准确率为72.22%(26/36).结论 CDU对血流中断型四肢动脉损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为临床提供较为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刘照宏;梁峭嵘;梁彤;吴征杰;高峻青;石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或转移性浅表恶性肿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1例复发性或转移性浅表恶性肿瘤患者采用超声实时引导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术后3个月按WHO恶性肿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粒子植入量遵循Halarism 125I经验公式:mCi=Da×5,Da为靶组织长、宽、高之和的平均值(单位为cm).结果 21例患者125I粒子植入均获得成功.超声能清晰显示肿块,进行准确定位,引导粒子的植入.术后3个月疗效评价:完全缓解12例(57.14%),部分缓解4例(19.05%),稳定3例(14.29%),进展2例(9.52%).21例患者中位无局部复发生存期7.2个月(6.8~7.6个月).结论 超声引导125I粒子植入具有微创、准确、安全、有效等优点,对浅表转移及复发恶性肿瘤的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顾军;黄敏;吴锦昌;陈杰;朱昕;周俊东;徐颖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长轴应变率成像(SRI)评价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AD)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后左心室局部功能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CAD患者32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有1支冠状动脉主支狭窄≥75%,分别于PTCA支架植入术前1~3天(术前组)、术后(3.0±0.2)个月(术后组)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正常对照组40名.分别测量术前组、术后组、正常对照组左心室基底段和中段的收缩期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应变率(SRa),并计算平均应变率(mSRs、mSRe、mSRa).对CAD组与正常对照组,术前组与术后组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组左心室心肌12个节段中有10个节段SRe、7个节段SRs及6个节段SRa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术后组有8个节段SRs、3个节段SRe较术前组明显增加.以SRs的绝对值0.78 s-1为截断值判断左心室节段收缩功能恢复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5.66%、63.57%、67.25%;以SRe 0.90 s-1为截断值判断左心室局部心肌松弛性恢复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5.68%、65.63%、65.44%.结论 SRs与SRe可用于评价PTCA支架植入术后左心室心肌局部功能恢复.
作者:陈爱;郑哲岚;张生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的佳重建时相及其与心率的相关性.方法 163例患者接受D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选择自动化佳舒张期和佳收缩期重建模式,按美国心脏协会(AHA)分类指南将冠状动脉树分为15个节段,分3级评价图像质量.分析冠状动脉成像重建的佳舒张期和佳收缩期时相位置,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其与心率的相关性.结果 163例患者平均心率为(69.3±14.6)次/分,冠状动脉成像重建的佳舒张期时相为(75.5±4.6)% R-R间期,佳收缩期时相为(36.4±4.5)% R-R间期;佳舒张期、佳收缩期时相的位置与心率分别存在相关性(r=0.307、0.579,P均<0.05);单一佳时相重建时,总体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得分为(1.06±0.22)分.结论 DS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存在两个高峰期,即舒张中期和收缩中晚期;随着心率的增高,佳舒张期时相位于舒张中期越晚的时相,佳收缩期时相位于收缩中晚期越晚的时相.
作者:王明亮;董光;耿海;侯伟娜;刘志健;缪飞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本文分析我院2005年9月-2009年3月接受MSCT检查的跟骨骨折患儿的影像学资料,阐述儿童跟骨骨折的发生机制及骨折分型,探讨MSCT在诊断儿童跟骨骨折中的技术应用和临床价值.
作者:杨楠;赵滨;王春祥;陈静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肺内常见孤立结节周围病灶的HRCT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结核球、球形肺炎、不典型支气管肺囊肿、周围型肺癌、错构瘤及硬化性血管瘤的CT资料,记录分析结节周围病灶的HRCT特征.结果 结核球周围病灶以结节为主(66.67%),树芽征占12.64%,后者在其他性质结节中很少出现.球形肺炎周围病灶主要表现为絮状影(96.92%).周围型肺癌周围主要表现为胸膜凹陷征(76.04%)、血管集束征(14.58%).不典型支气管肺囊肿周围以絮状影(64.00%)、斑片影(24.00%)及局灶肺气肿(64.00%)为主.1例硬化性血管瘤周围出现絮状影.本组错构瘤均未出现周围病灶.结论 分析肺内孤立结节周围病灶的HRCT特征有助于鉴别诊断肺内肺结核球、球形肺炎、周围型肺癌及不典型支气管肺囊肿等常见孤立结节病变.
作者:谢汝明;吕岩;周新华;周震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