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第1、2趾游离瓦合皮瓣治疗手指皮肤脱套伤

王凯;梁富旭;蒋国栋

关键词:皮瓣游离, 治疗, 手指皮肤脱套伤, 原位再植, 亚急诊修复, 损伤原因, 现报道如下, 手指脱套伤, 资料, 移植修复, 效果最佳, 效果满意, 损伤程度, 拇指, 临床实践, 手外伤, 适应征, 全手指, 碾压伤, 缺损
摘要:手指皮肤脱套伤是较常见且严重的手外伤,有条件以原位再植的效果佳,但临床实践中脱套皮肤多挫伤严重,甚至缺损,使原位再植适应征受到限制.我院自2008年以来对18例单手指脱套伤采用同蒂第1、2趾侧方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17~50岁,平均30岁;急诊修复8例,亚急诊修复10例;损伤指别:示指6例,小指10例,拇指2例;损伤程度:末节脱套2例,中末节脱套4例,全手指脱套12例;损伤原因:皮带绞伤12例,碾压伤4例,电刨伤2例;皮瓣切取面积:足拇指2.5cm×3.0cm~3.0cm×5.0cm,第2趾2.0cm×3.0cm~2.5cm×6.0cm.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拇甲瓣供区创面修复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拇甲瓣供区创面修复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 2012年3月收治的45例游离拇甲瓣再造拇(手)指患者.根据供足创面不同的修复方法分三组:A组21例,适当咬除趾骨,直接缝合供区;B组16例,第1跖背动脉皮瓣修复;C组8例,采用跗外侧动脉皮瓣修复.结果:4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1个月.A组2例因缝合张力大,远端创缘部分皮肤坏死;B组、C组皮瓣全部成活.5例患者对外形不太满意,其余患者对外形及功能均较满意.结论:根据拇甲瓣供区创面大小及患者个性化要求,选择适合方法修复,能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熊秉刚;欧翰杰;黎润超;陈健;李见好;黎明华;邬业强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多隧道、多层次分散注射自体脂肪隆乳体会

    目的:探讨采用多隧道、多层次脂肪注射隆乳技术提高移植脂肪成活率和减少并发症的方法.方法:以肿胀法抽吸腹部、髂腰部等部位脂肪颗粒,经过分离纯化,采用多隧道、多层次的方式分散注射至胸部受区.结果:采用该技术进行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隆乳213例,获得理想效果.无一例出现脂肪液化、硬结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多隧道、多层次注射以增加脂肪颗粒与受区组织的接触面积,并控制单次脂肪颗粒的注射量,是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有效办法.

    作者:穆大力;栾杰;穆兰花;辛敏强;刘春军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脉冲强光治疗全身泛发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一例

    滤过性非相干性强脉冲光对皮肤表浅的血管扩张疗效比较好.如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疗效非常好,对血管畸形(如鲜红斑痣)也有较好的疗效.而血管瘤则不建议使用脉冲强光治疗,因为血管瘤损害太深,治疗效果不很好.脉冲光虽然不是激光,但其工作原理与激光一样,在美容皮肤科中,同样遵循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1].以美容为目的,我科采用脉冲强光治疗全身泛发性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取得良好美容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金娟娟;李倩;连志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翼状胬肉中MMP-2和Ki-6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Ki-67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对39例原发性翼状胬肉及12例正常球结膜组织中的MMP-2及Ki-67蛋白进行检测.结果:MMP-2及Ki-67蛋白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结膜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Z=-3.044,Z=-2.707,P均<0.05).结论:MMP-2及Ki-67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球结膜,提示翼状胬肉组织中基底膜分解代谢和细胞增殖调控等方面发生异常了变化,在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顾秋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下颌骨性偏颌畸形

    目的:偏颌畸形(oral facial asymmetry)是以颜面不对称、咬合关系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容貌、咀嚼和发音等功能,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通过病例总结并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下颌骨性偏颌畸形的治疗效果及相关注意事项.方法:对一例下颌骨性偏颌畸形之形成机制、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评估.结果:患者下颌偏斜情况得到明显改善,面部基本对称,张闭口过程中下颌向左偏摆情况消失;上下颌牙齿排列整齐,前牙覆(牙合)、覆盖及后牙咬合关系良好.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能够大大改善骨性偏颌畸形患者的面貌、取得协调稳定的咬合关系,并有利于口颌系统平衡及其功能的发挥.

    作者:武玉海;陈良娇;兰泽栋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广州地区正常人紫外线小红斑量的测定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正常人紫外线小红斑量(minimal erythema does,MED)的范围及其与性别的关系.方法:以GS2004型日光紫外模拟系统为光源,测定330名健康志愿者背部正常皮肤的MED值.结果:330名受试者的MED均值为(1176.1±322.90)mJ/cm2,男性MED均值为(1132.8±339.38)mJ/cm2,女性MED均值为(1212.2±304.76)mJ/cm2,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12); Ⅱ型皮肤男性MED值显著低于女性(P=0.02);大于30岁男性MED值显著低于女性(P<0.05).结论:广州地区正常人紫外线MED值范围与中国其他地区正常人MED值有一定差异,其与性别关系不能笼统地分析,必须考虑年龄及皮肤光生物学分型的影响.

    作者:叶聪秀;万苗坚;易金玲;赖维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湿性脂肪干细胞辅助自体颗粒脂肪移植术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湿性脂肪干细胞辅助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移植术的有效性,旨在探索一种更方便、更安全、更高效干细胞辅助颗粒脂肪注射填充移植方法.方法:20 ml一次性螺口注射器吸脂,自然静置悬浮后只排除注射器下层水分(若水份很少,亦可不排除),不漂洗和不排除静置后注射器内颗粒脂肪上层脂质(油脂)部分及颗粒脂肪微粒间液体部分,不离心分离浓缩纯化颗粒脂肪,直接注射移植;注射前受区先局部肿胀浸润麻醉使各层次组织蔬松分离,分层次注射移植,呈单点微量(0.5~1 ml)、多点、多平面、多隧道、无创钝针线状在形成隧道同时边退针边注射,将颗粒脂肪和干细胞“微粒”定位于受植床内,局部肌肉内可分多层注射以保证良好血运,尽量减少损伤和缩短操作时间.结果:术后随访1~3年,与笔者二年前在同等条件下所完成传统单纯颗粒脂肪湿性注射隆乳术和隆臀术及隆乳假体取出后即刻注射隆乳术等多量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移植术后相比,临床效果均获明显提高.结论:湿性脂肪干细胞辅助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移植技术,可一次手术完成,操作简易、快速、安全、经济、并发症少,宜临床推广普及应用,可做为现今多量自体颗粒脂肪注射填充移植美容和治疗方面首选技术.

    作者:刘乃军;王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副乳切除后的腋窝年轻化治疗

    目的:针对以往副乳切除术中某些被忽略的问题,本文介绍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腋区年轻化治疗.方法:首先均匀抽吸副乳、腋区皮肤下的脂肪组织;接着通过腋窝顶部皮肤皱褶线处的切口去除副乳,并应用可吸收线在皮下间断埋线塑形和关闭手术分离腔隙;后切除腋窝顶部多余皮肤,同时矫正腋窝软组织松弛、下垂等形态畸形.结果:2008年至今共有10名、年龄在35 ~ 50岁之间的女性接受了此项治疗,对手术效果均满意.结论:对于40~ 50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女性,副乳切除后的腋区年轻化治疗是值得推广的.因为这样不仅增加了副乳切除的手术视野、提高了手术效率,还改善了腋区软组织松弛、下垂等的形态畸形.

    作者:季滢;王春梅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牙周手术的实习护理满意度调查

    随着口腔医学分科的不断细化以及人们对口腔治疗期望值的不断提高,牙周手术的治疗内容也日益丰富[1],其对手术及围手术期的护理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同时,作为一种常见的口腔门诊术式,牙周手术的护理也日益系统和规范化.尽管牙周手术的术式相对简单,但其护理的内容却十分繁琐.满意度调查可以相对客观地反映医疗服务质量,通过对护理服务过程相对量化的考核,提升了护理质量,并保证医患关系和谐和医疗安全[2].本文针对实习护士的牙周手术护理进行了满意度调查,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昕波;陈钰玲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腮腺肿瘤切除术的美容考虑与处理

    目的:探讨小切口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美学处理及利用腮腺残端组织修复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选择肿瘤直径< 2cm,发生在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患者32例,采用下颌升支后缘切口,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及下颊支,保留腮腺导管,行腮腺肿瘤及区域性腮腺切除术,用腮腺残端组织瓣转移修复下颌后区组织缺损.结果:32例患者术后伤口愈合良好,随访2年,无术后复发及味觉出汗综合征患者,瘢痕短,局部凹陷不明显,无永久性面瘫发生.结论:针对发生在腮腺下极且直径< 2cm的良性肿瘤,经小切口切除肿瘤,用腮腺残端组织转移修复缺损的手术方式,减少了手术创伤及并发症,改善局部组织凹陷,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和美学效果.

    作者:蒋榕林;李军;沈宁;董皓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滑车上血管蒂前额岛状皮瓣在鼻部皮肤肿瘤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介绍滑车上血管蒂前额岛状皮瓣在鼻部皮肤肿瘤修复中的应用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切除病损设计滑车上血管蒂前额岛状皮瓣经皮下隧道穿出修复创面,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鼻外形轮廓、组织色泽、质地均良好,随访1 ~24个月,局部无复发,效果满意.结论:滑车上血管蒂前额岛状皮瓣颜色和质地与周围皮肤相近,血供丰富,存活率高,操作简单,可一期手术完成,是修复鼻部分缺损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作者:薛小文;赵涛;王雷;廖文俊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体外冷冻存储脂肪颗粒在隆乳术中的应用

    脂肪移植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由于脂肪组织来源丰富、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无免疫性等优点,近十余年来脂肪颗粒移植技术己广泛应用于临床,自体脂肪的组织相容性优于人工组织替代品,没有免疫排斥现象,是理想的填充材料.而冷冻脂肪是指将抽出的多余脂肪储藏起来,以备按预定计划重复注射时避免再次抽取.近年来国内外对脂肪体外冷冻储存及再移植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通过对冷冻脂肪组织学观察发现,其细胞能维持完整的形态,与正常细胞无明显差异.冷冻脂肪复温移植后能维持一定体积,组织学证实移植物内有完整的脂肪细胞.我科自2009年以来,共收治48例自体脂肪隆乳术患者,重复注射时采用冷冻脂肪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逯岩;项艳;张心霞;郭爱弟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先天性乳头内陷持续牵引治疗的体会

    目的:探讨持续牵引法矫正乳头内陷的方法及各环节的注意要点.方法:应用自制矫正器钢丝十字交叉法治疗乳头内陷32例,持续牵引3~6个月.观察手术过程的各个环节对手术效果的影响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32例患者60只乳头拆除矫正器后,随访12个月,牵出乳头外形良好,感觉、勃起功能俱佳,乳头未见回缩,疗效满意.结论:持续牵引矫正乳头内陷的方法,只要应用得当,注意要点,是矫正各种类型乳头内陷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张春莉;李清怀;张锤;苏晓光;赵雪莲;张卓男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数码摄影在口腔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随着医学学术交流不断增多,口腔数码摄影的重要性日益突出[1].同时,口腔数码摄影逐渐成为口腔治疗尤其是美容治疗的一个关键环节,口腔医生通过数码摄影捕捉、保存到更多的医疗信息,既有利于同其他医生、技师进行交流,有效地对病例进行分析、设计、会诊,又有利于医生进行医患沟通,从而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另一方面,影像资料作为病历的一部分,还可作为保护医患双方的法律依据,所以口腔医生应当意识到口腔摄影的重要性.但是,口腔临床摄影与普通摄影不同,有其特殊性.本文结合摄影基础理论对口腔临床工作中数码摄影器材的选择、拍摄技巧、数码照片的应用以及注意事项等综述如下.

    作者:庄锐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腋臭患者ApoD表达变化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

    目的:观察与E-3M2H分泌相关的载脂蛋白D(ApoD)和雄激素受体AR在腋臭患者的大汗腺的表达与正常人的差异,探讨导致腋臭患者ApoD表达异常的原因.方法:收集4例正常对照和10例腋臭患者的组织样本,采用免疫组化、realtime-PCR和western-blot检测腋臭患者组织中ApoD、AR的表达水平,通过细胞培养和激素诱导,分析AR信号调控ApoD表达的可能性,并阐明JNK1信号通路在其中扮演的作用.结果:实验发现ApoD和AR在腋臭患者的大汗腺的表达与正常人有明显的差异,腋臭患者中ApoD表达几乎是正常人的2倍;而腋臭患者中AR表达也明显增加,与此同时,腋臭患者中JNK1活化增强.雄激素可以增强正常人ApoD的表达,且该过程中同样伴有JNK1活化;抑制JNK1活化,可以降低腋臭患者和雄激素诱导的ApoD的表达.结论:ApoD表达增加是腋臭患者的重要分子特征,其表达增加与AR信号增强密切相关.JNK1的活化是腋臭患者和雄激素导致的ApoD表达增加的重要原因,抑制JNK1活化,可以抑制腋臭患者内源和雄激素诱导的ApoD的表达.

    作者:陈辉;栗颖利;杜洁;王芳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人牙周细胞压力作用下Hif-1 alpha及Rankl/Opg变化

    目的:探讨过大压力对人牙周膜细胞三维微球中Hif-1 alpha和Rankl/Opg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构建人牙周膜细胞三维微球,压力组给予0.2 MPa,4h静态压力,对照组不给予额外压力,实时定量PCR检测Hif-1 alpha、Rankl和Opg表达.结果:压力组人牙周膜细胞微球Hif-1 alpha和Rankl mRNA表达增加,而Opg mRNA表达降低.结论:过大压力可以使人牙周膜细胞上调Hif-1 alpha并且升高Rankl/Opg mRNA比值,使其分泌的因子向促破骨方向发展.

    作者:郭莉;徐静;郭宏刚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改良摆形矫治器与上唇挡联合远中移动上颌磨牙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改良摆形矫治器与上唇挡联合应用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8例(男11例,女7例)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年龄9~14.6岁,用改良摆形矫治器与上唇挡联合矫治,比较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的变化,以SPSS 20.0进行t检验.结果:经过2.5~6个月的治疗,每侧上颌第一磨牙平均向远中移动3.86mm.结论:改良摆形矫治器与上唇挡联合应用可以更有效地推磨牙向远中.

    作者:李强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面部490例皮肤恶性肿瘤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面部皮肤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提高美容医生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笔者科室2007年6月~2011月6月收治的490例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490例患者,其中男227例,女263例,男女之比为0.86:1,其中基底细胞癌221例(45.1%),鳞状细胞癌60例(12.2%),皮肤恶性黑素瘤26例(5.3%),鲍温病16例(3.3%),日光性角化病148例(30.2%),其他恶性肿瘤19例(3.9%).临床上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易误诊为色痣、脂溢性角化病、疣、表皮囊肿、瘢痕、化脓性肉芽肿、皮肤纤维瘤等.结论:面部皮肤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多样,易和良性增生性疾病混淆,对于发生在面部的不确定增生物,应尽早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选择正确的治疗手段提供依据.

    作者:李鹏飞;杨阳;张楠;张伟刚;徐亚楠;范巍;马翠玲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联合中药药浴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与护理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联合中药药浴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75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组:采用中药药浴1次/天,NB-UVB隔日照射1次;对照1组:采用NB-UVB隔日照射1次;对照2组:采用中药药浴1次/天.三组均外用复方松馏油封包,1次/天,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为6.53%,对照1组疗效为61.58%,对照2组疗效为76.04%,对照1组有23例出现红斑、瘙痒等不良反应,治疗组有10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2组无不良反应,疗效和不良反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1组复发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联合中药药浴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好,能有效降低NB-UVB治疗的不良反应,提高寻常性银屑病的有效率,患者依从性好.

    作者:胡雪慧;李凯;宋联进;高琳;罗莉;王刚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分段成型系统应用于相邻接的邻(牙合)面洞修复的临床评价

    目的:评价分段成形系统应用于相邻接的邻(牙合)面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5例患者,90对(180颗)具有相邻接的邻面(牙合)洞的患牙.随机分为两组,两组进行复合树脂直接充填.实验组45对(90颗)患牙,采用分段成形系统;对照组45对(90颗)患牙采用传统金属成形片.评价了术中舒适度、食物嵌塞、悬突、邻接关系恢复、邻面形态、边缘嵴形态6个方面,采用x2检验.结果:两组在术中舒适度、食物嵌塞、邻接关系恢复、邻面形态、边缘嵴形态5个方面,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生悬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相邻接的邻面(牙合)洞树脂修复中分段成形系统优于传统金属成形片.

    作者:徐梅 刊期: 2012年第15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