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门诊医疗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孔丽娜;除金玉;张国毅

关键词:门诊患者, 医患纠纷, 原因分析, 对策
摘要:目的:提高医务人员医疗服务水平,增强法律意识,防范医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通过对我院2008 ~ 2011年145例医患纠纷分析原因,总结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处理对策.结果:患者投诉逐年下降,服务质量有所提高.结论:通过严格加强医院管理,可有效控制和减少纠纷的发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肌瘤术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效果.方法:将2007年5月~2011年5月我院子宫肌瘤住院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硬膜外连续麻醉下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自行设计子宫肌瘤相关知识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患者对子宫肌瘤的认知程度;通过自行设计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对子宫肌瘤认知的合格率为97.5%,对照组合格率为75.6%,两组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1%,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8.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子宫肌瘤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关义琼;东伯香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柴汤保留灌肠治疗炎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

    炎性肠梗阻这一概念是由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黎介寿院士提出,指发生在术后1~2周内,是由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导致肠壁渗出和水肿,形成的一种机械性和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以粘连性肠梗阻多见,约占术后肠梗阻的80%~90%[1].在临床实践中,非手术治疗逐渐成为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尤其是中西医结合治疗.

    作者:张红芬;曾红玲;吴彪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预见性护理在胸腰椎骨折患者腹胀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防治胸腰椎骨折后患者出现腹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 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采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腹胀发生率及腹胀引起的不适症状发生率.结果:干预组上述各种症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早期预见性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腹胀的发生率和减少因腹胀所致的各种不适.

    作者:任震晴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情景教学在心肺复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情景教学法对于心肺复苏教学的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教学的二年级学生6个班,随机抽三个班采用情景教学法(实验组),另三个班采用课堂讲授法(对照组).结果:实验组大多数同学认为情景教学法能增加学习兴趣、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验组的课终平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并有显著差异.结论:情景教学法[1]是适于心肺复苏教学的方法,情景教学法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综合能力,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作者:林春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疝环填充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疗效比较

    目的:分析比较疝环填充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普外科诊断患腹股沟疝的共327例住院患者,根据患者当时采用的手术方式分为疝环填充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比分析这2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和术后疼痛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2种手术类型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术后疼痛发生率、术后阴囊血肿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术后复发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平片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技术难度小、易开展,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且费用低,基层医院的大部分患者经济上能够承受,具有独特优势.

    作者:蒲志忠;王毓彬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联合检测血GDF-15与IL-1在急性冠脉综合症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IL-1在急性冠脉综合症中的意义.方法:选择180例健康对照组,通过GDF-15与IL-1检测其正常低限,然后排除因年龄,性别等因素对其干扰,通过用SAS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进行表示,卡方检验x2,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ROC曲线数据及曲线下面积.结果:分别从血清GDF-15,IL-1及cTnI的0-3h和0-6h两个时间段的ROC曲线分析以(1-特异性)为横坐标,敏感性为纵坐标,3种标志物在0~ 3h和0~ 6h的曲线下面积.在此基础上再根据ROC曲线下面积评价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灵敏度及特异性.结论:GDF-15与IL-1在3和6h内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准确性高于cTnI,血清GDF-15,IL-1水平含量联合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症特别是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及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毛旭龙;杨沙宁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精确的Y-V推进内眦开大术

    目的:采用精确的Y-V推进内眦开大术与睑成形术联合治疗单睑伴内眦赘皮,与传统方法比较,探讨该改良术式的技术要点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对100例内眦赘皮求美者行精确的Y-V成形内眦开大术,将新建内眦的内眦韧带折叠固定于鼻侧腱膜上,使新建内眦具有正常的解剖结构和美观的外部形态.结果:所有求美者泪阜显露,内眦赘皮矫正,双内眦间距缩短.术后随访1个月至1年,内眦赘皮得到完全矫正,美观自然,无复发,切口瘢痕不明显,效果满意.结论:精确的Y-V推进内眦开大术是一个可靠、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术后切口瘢痕不明显,对于原发性内眦赘皮中,伴有小睑裂及明显的内眦间距加宽者效果明显,很少复发,术后瘢痕可达到小化的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丽璇;周芳;黄立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同期歪鼻整形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同期歪鼻整形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34例鼻中隔偏曲并歪鼻患者行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联合歪鼻整形术,观察手术治疗效果.结果:随访8~20个月,3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2例治愈(94.12%),偏曲值均在3mm以下,患者满意率为100%,且均未发生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等并发症.结论:鼻中隔偏曲并歪鼻可经鼻内窥镜同时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及歪鼻整容术,具有微创、术野清晰、患者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崔矫;韩治国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第二磨牙全冠修复后食物嵌塞的临床分析及处理

    目的:通过对作为后磨牙的第二磨牙冠修复后出现食物嵌塞病例的分析及处理,为该位置的修复提供一定的临床经验,增加修复的成功率.方法:对临床病例106例,111颗牙体大面积缺损患牙进行冠修复术,观察六个月后对出现食物嵌塞的病例进行分析,并对其调牙合或重新制作修复体,观察疗效.结果:111颗患牙中28颗出现了食物嵌塞,经过调牙合、重新制作修复体后观察半年,食物嵌塞现象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对于第二磨牙作为后磨牙需进行冠修复时,应消除原来的各种异常因素后进行冠修复,同时注意恢复邻接关系、咬合形态,能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曾翠敏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血采集的护理管理

    目的:探讨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血采集的护理管理方法,以提高采血的成功率及标本合格率.方法:将300例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人员管理、健康教育、采血时间、环境温度、采血体位、采血部位、进针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管理,观察采血的成功率及标本合格率.结果:观察组一次采血成功率、血标本合格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强护理人员的采血技术培训及血标本采集的护理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新生儿痛苦.

    作者:刘东萍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早产儿腋下浅静脉留置针置管及护理

    目的:探讨早产儿腋下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早产儿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留置针置于患儿腋下静脉,对照组留置针置于患儿四肢静脉,比较两个部位留置时间的长短及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留置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腋下静脉留置针的效果好于四肢静脉留置.

    作者:郑海霞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住院患儿家属心理需求调查分析与对策

    目的:探讨住院患儿家属的心理需求,为患儿实施全方位服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问卷的方法.结果:家属对患儿所患疾病知识的了解需求十分强烈,占100%;技术服务需求占93%;70%的家属担心输液时出现不良反应;75%的家属要求发放保健知识手册.根据上述需求,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家属的满意度达到了99%.结论:通过对家属心理需求调查分析及采取相应措施,能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徐艳春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应用整形美容外科技术急诊修复颌面部损伤临床体会

    目的:应用整形外科原则和技术急诊修复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减少颌面部瘢痕畸形,尽可能恢复解剖形态及生理功能,达到理想临床效果.方法:在颌面部软组织损伤急诊清创术中,遵循整形外科原则,使皮肤无张力缝合、植皮、皮瓣转移等技术进行颌面部创面急诊修复.结果:121例患者,创口均Ⅰ期愈合,6月后随访均无瘢痕增生和错位畸形等并发症,不需Ⅱ期整形.结论:颌面部软组织损伤采用整形外科原则和技术修复,提高了愈合质量,避免颌面部瘢痕畸形增生.

    作者:杨泽兵;李汉伟;潘冬经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联合行为干预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并评价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联合行为干预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痛的疗效.方法:选择首次确诊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4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205例)使用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联合行为干预;对照组(195例)仅使用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观察治疗后1个月的治愈率及3个月、6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干预组治愈率为95.1%,对照组治愈率为64.1%,治愈6个月内,干预组复发率为5.13%;对照组复发率为33.6%,两组比较,均P<0.0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联合行为干预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比单独使用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疗效好,复发率低.

    作者:项薇薇;马小彬;刘卫云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清热解毒活血汤联合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活血汤联合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将寻常型银屑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于口服清热解毒活血汤联合NB-UVB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NB-UVB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0,P<0.05).结论:清热解毒活血汤联合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好,安全.

    作者:陈道生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乳痛症的中成药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运用中成药红金消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乳痛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325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红金消结胶囊和三苯氧胺治疗,观察比较规则治疗三个疗程后两组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红金消结组的治愈率为52.63%,总有效率为92.10%,三苯氧胺组的治愈率为50.29%,总有效率为94.22%,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红金消结胶囊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58%,明显低于三苯氧胺组的24.86%.结论:中成药红金消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乳痛症的疗效与三苯氧胺相当但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作者:刘平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护理临床实习学生的实习调查及教学方法探讨

    笔者于2010~ 2011年临床教学中对312名临床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护理教学中实习学生的实习情况,并提出相关教学方法.本文旨在从学生的角度去了解学生实习需求,发现临床护理教学问题,探讨教学方法,以便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作者:袁小萍;陈芳;沈玫玉;张锐;王竞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咪唑斯汀治疗胆汁淤积性瘙痒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咪唑斯汀治疗胆汁淤积性瘙痒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选择胆汁淤积性瘙痒患者5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试验组口服咪唑斯汀10mg,1次/天;对照组口服氯苯那敏4mg,2次/天;2周后根据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瘙痒VAG评分进行疗效评价,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患者经治疗后瘙痒症状明显缓解,VAS评分治疗前(8.37±0.91),治疗后(3.70±2.41),P<0.01,VAG评分治疗前(7.77±0.77),治疗后(3.30士2.07),P<0.01,均显著下降.对照组经氯苯那敏治疗后瘙痒症状也有所缓解,但与试验组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短期应用咪唑斯汀能有效控制胆汁淤积性患者的瘙痒症状,且安全性较高,长期疗效及安全性仍需大样本观察.

    作者:李子海;华云晖;曹新民;葛元凤;王华利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病理性瘢痕组织中CyclinD1、CyclinE和P21WAF1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cyclinD1、cyclinE和p21WAF1蛋白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人病理性瘢痕组织、20例普通瘢痕组织和18例正常皮肤组织中cyclinD1,cyclinE和p21WAF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cyclinD1、cyclinE和p21WAF1蛋白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与在普通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cycl inD1与cyclinE,p21WAF1蛋白的表达成正相关(P<0.05),cyclinE与p21WAF1蛋白的表达无关(P>0.05).结论:cyclinD1、cyclinE和p21WAF1蛋白的过表达及相互作用可能参与病理性瘢痕的形成过程.

    作者:李维珊;关助明;周海燕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循证护理在鼻咽癌放疗口腔黏膜反应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循证护理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护理干预的有效干预方法.方法:根据30例患者产生口腔黏膜反应的具体情况,提出护理问题,收集相关证据,结合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30例患者干预后口腔黏膜反应均得以缓解,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患者能顺利完成放射治疗,达到有效的照射剂量.结论:应用循证护理找出鼻咽癌放疗患者口腔黏膜损伤因素,采用循证护理寻求科学完整的护理方案,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杨爱民 刊期: 2012年第14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