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先天性心脏病影像学诊断的新时代:Echo、MRI和CT

黄国英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 影像学诊断, 时代,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诊断模式, 变化
摘要:在过去的5年中,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像学诊断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高频超声监测裸鼠前列腺原位种植肿瘤模型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裸鼠前列腺原位种植肿瘤模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建立裸鼠前列腺原位种植肿瘤模型42只.肿瘤接种后分别在第2~8周,随机抽取6只裸鼠行高频超声检查,观察肿瘤的形态、回声、边界,测量肿瘤大小,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肿瘤的血流分布情况.每次超声检查后,立即麻醉、解剖裸鼠,分离出前列腺肿瘤组织,卡尺测量肿瘤的大小,而后行HE染色.分析超声测量结果与卡尺测量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高频超声与游标卡尺测量结果呈高度正相关(r=0.996,P<0.001).超声观察前列腺种植肿瘤呈椭圆形,边缘规则,中低回声,2~3周肿瘤体积变化很小,4~6周肿瘤生长快,彩色血流信号丰富;7~8周生长减慢,内部出现无回声的液化坏死区,彩色血流信号减少,与周围边界不清.结论 高频超声能准确监测裸鼠前列腺原位种植肿瘤模型的生长,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作者:杨力;张万蕾;何宝华;徐涛;李建国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先天性心脏病影像学诊断的新时代:Echo、MRI和CT

    在过去的5年中,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像学诊断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作者:黄国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一种用于腰椎负荷CT检查的自动形态分析模型

    目的 提出一种用于腰椎负荷检查的自动形态分析模型,并评估该模型在腰椎退行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腰大肌放松体位(PRP)和腰椎伸位轴向负荷(ACE)两种体位进行CT检查,利用建立的分析模型评价加压前、后L2~S1各椎间盘中心层面的椎管腔大横径、纵径及硬膜囊面积的变化.结果 ACE体位检查后椎管横径、纵径变小,横截面积变小,模型分析结果与专家测量具有极高的一致性.结论 自动形态分析模型对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ACE体位CT检查可获得更多的放射学诊断信息,可以作为临床诊断椎管狭窄的重要依据.

    作者:李翠平;张立仁;党玉庆;王晓;金征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颈肋与先天性高肩胛症致胸廓出口综合征1例

    患者男,38岁.左颈肩部不适多年,左臂酸胀、麻木、易疲劳,举臂无力,活动后加重来诊.

    作者:孙跃龙;杨东奎;郑雷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全容积三维超声定量评价右室流出道的可行性

    目的 评价从全容积三维超声心动图(FV3DE)数据库中截取的感兴趣区切面观测量右室流出道的可行性.方法 18例法洛四联症患儿纳入研究,年龄(3.2±4.5)岁.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FV3DE和心血管造影同时测量右室流出道.FV3DE采用漏斗部、肺动脉瓣环、肺动脉主干、左肺动脉或右肺动脉的横截面切面观进行测量.结果 漏斗部前后径的FV3DE和2DE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65,P=0.399).FV3DE显示漏斗部的前后径小于左右径(t=-13.968,P=0.000),提示法洛四联症漏斗部的横截面类似于椭圆形.肺动脉瓣环直径的FV3DE、2DE与心血管造影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与心血管造影测值良好相关(r=0.899和r=0.839).左、右肺动脉直径的FV3DE、2DE与心血管造影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与心血管造影测值良好相关(左肺动脉:r=0.947和r=0.797;右肺动脉:r=0.987和r=0.831).从FV3DE数据库中截取的切面观还可测量漏斗部、肺动脉瓣环、肺动脉主干以及左、右肺动脉的横截面积,分别为(61.9±33.0)mm2、(64.9±32.5)mm2、(65.4±25.9)mm2、(34.9±17.1)mm2和(40.2±21.0)mm2.由FV3DE得到的肺动脉直径指数(PDI)和肺动脉截面积指数(PAI)与心血管造影的McGoon指数和Nakata指数均良好相关(r=0.877和r=0.983).结论 从FV3DE数据库中截取的切面观测量右室流出道的比传统2DE切面观的测值更准确.由FV3DE得到的PDI和PAI是反映肺动脉发育状况的可信指标.

    作者:马晓静;黄国英;贾兵;刘芳;吴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猪实验性心肌挫伤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

    目的 采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对猪闭合性心肌挫伤前、后对左心室短轴各节段不同形式的运动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健康贵州小型巴马猪9只,采用小型撞击器进行撞击,成功建立闭合性心肌损伤的动物模型后,应用二维应变技术分别于撞伤前正常状态及撞伤后0.5 h、2 h、4 h、8 h及12 h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左心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心室节段二维图像(帧频>40帧/s),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分析软件分析撞击前后左心室心肌各节段的径向应变(RS)、圆周应变(CS)及旋转角度(Rot).根据病理结果将左心室各节段分为损伤区及非损伤区,分析RS、CS及Rot变化及与LVEF的相关性.结果 撞伤前正常状态下显示各节段RS、CS、Ro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撞伤后STI分析显示撞伤后损伤区RS及Rot撞伤后0.5 h即呈逐渐下降趋势,较撞伤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损伤区CS在撞伤后4 h出现降低 (P<0.05,P<0.01).结论 STI能敏感地检测出闭合性心肌损伤的动物模型的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变化.

    作者:袁彬彬;张卫达;王晓武;李叶阔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表现与病理及Id2、Id3mRNA表达关系的研究

    目的 对照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表现与病理改变的关系;尝试探讨Id2mRNA及Id3mRNA表达与IDC超声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36例IDC样本中Id2mRNA及Id3mRNA的表达,并与IDC超声表现对照分析.结果 Id2mRNA在正常组织中表达高于癌组织(P<0.05),WHOⅢ级表达低于WHOⅠ级(P<0.05);Id3mRNA的表达相反(分别为P<0.01,P<0.05).Id2mRNA的表达与IDC超声征象之间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毛刺征及周边导管扩张组Id3mRNA均呈高表达(P均<0.01).结论 IDC声像图表现与病理组织学变化密切相关.IDC的二维超声征象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Id3mRNA的表达水平.

    作者:郑敏;穆丹梅;戴险峰;郑淼;魏晓冬;刘磊;杨木蕾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MRI观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静息网络改变

    目的 观察A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脑静息网络的差异.方法 分别对根据临床诊断的19例AD患者及20例年龄匹配的对照者进行静息功能磁共振扫描及三维MPRAGE-T1权重像扫描.所得数据用SPM2进行预处理,随后用GIFT 1.3b独立成分分析方法表示两组脑激活区.结果 在AD患者及对照组中均发现了与以往文献相同的6个静息网络,其中在第一个网络即默认网络和第二个网络即背侧注意网络中两组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在默认网络中,对照组比AD组激活多的脑区包括双侧小脑半球、颞上回、颞中回、额下回,左侧额上回、额中回,右侧眶回;AD组比对照组多激活的脑区包括双侧额中回、顶下小叶及右侧楔前叶/扣带回后部.在背侧注意网络中,对照组比AD组多激活的脑区包括双侧小脑半球、额中回,左侧枕中回、额上回;AD组无明显强于对照组脑激活区.结论 阿尔茨海默病与对照组脑静息网络存在显著差异,为临床早期诊断老年痴呆提供了可能的影像学途径.

    作者:李晶晶;艾林;李少武;戴建平;邬霞;管小亭;姚力;张玉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MRI辅助征象对前交叉韧带撕裂的诊断价值

    目的 观察ACL撕裂MRI辅助征象的发生率,探讨其对ACL撕裂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9例膝关节关节镜检查和(或)治疗且有MRI资料患者中,胫骨平台后外侧或股骨外侧髁挫伤、外侧半月板后角向后移位、后交叉韧带夹角小于105度和半月板外周部垂直撕裂四个辅助征象,计算其对ACL撕裂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比较其在ACL撕裂和ACL完整患者中的发生率的差别.结果 209例患者中,关节镜检查ACL撕裂36例,完整173例.胫骨平台后外侧或股骨外侧髁挫伤、外侧半月板后角向后移位、后交叉韧带夹角小于105°和半月板外周部垂直撕裂对ACL撕裂检出的敏感性分别为0.72、 0.64、0.31和 0.67,特异性为0.91、0.93、0.97和0.88,PPV为0.62、0.66、0.64和0.34;在ACL撕裂患者中发生率高于ACL完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胫骨平台后外侧或股骨外侧髁挫伤、外侧半月板后角向后移位、后交叉韧带夹角小于105度和半月板外周部垂直撕裂等征象与ACL撕裂相伴发生,认识这些征象有助于ACL撕裂的检出,特别是在ACL撕裂直接征象模棱两可时.

    作者:龚静山;陈蓟;刘特;朱进;饶梓彬;潘晓华;陈宇;黄国鑫;徐坚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左冠状动脉主干动脉瘤1例

    患者,女,62岁.半年前出现劳累性心绞痛,持续8~10 min,休息后自行缓解.因生气症状加重,口服硝酸甘油后缓解1~2 min,反复发作3 h,来院就诊.查体:双肺呼吸音清,心律60次/分钟,血压100/90 mmHg.心电图:ST:V4~V6 下移>0.05 mV.T:Ⅰ、Ⅱ、aVL、V4~V6双向倒置;胸片:心脏呈主动脉型,心胸比0.52;超声:左心室前壁及下壁运动减低,EF:60%;实验室检查:心肌酶学正常.

    作者:高而立;苏海;王士军;宋继柱;陈菊华;王连民;侯义华;金明一;雷加吉;谭雷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18F-FDG PET/CT在恶性淋巴瘤诊断与疗效评估中的作用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在恶性淋巴瘤诊断、疗效评估与复发监测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18F-FDG PET/CT结果.15例HD患者,1例治疗前、后均做了PET/CT显像,14例为治疗后患者.75例NHL患者,治疗前PET/CT显像24例,10例治疗前、后均进行PET/CT检查,41例仅治疗后显像.结果 15例HD患者,接受化疗和(或)放疗后PET/CT显像4例正常;4例改善或部分改善,7例进展或缓解后复发,其中仅8例CT、MR或超声见软组织影或淋巴结肿大.34例未治疗的NHL患者,PET/CT显像32例为阳性(94.12%),同期CT或MR的阳性率为85.71%.51例治疗后的NHL患者,23例PET/CT显像为正常(45.10%),9例改善或部分改善(17.65%),19例(37.25%)病灶有进展或缓解后又复发.结论 18F-FDG PET/CT在淋巴瘤的临床诊断、分期、疗效监测、复发与残留的评价方面是灵敏而准确的方法.

    作者:兰晓莉;张永学;谭旭波;吴志坚;贾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核素显像评价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

    目的 核素显像观察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及心功能的变化,研究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于心肌修复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24例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非随机法(患者意愿)分为两组.细胞移植组(BM-MNCs组)10例,经冠状动脉骨髓细胞注射+介入治疗+标准药物治疗;对照组14人,介入治疗+标准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分别于移植术前、术后12个月行超声心动、心肌灌注静息显像及平衡法门控心室显像.结果 术后12个月BM-MNCs组心肌血流灌注评分明显改善(46.67±3.44 vs 29.00±4.50,P=0.0015),对照组较术前无明显改变(46.33±2.80 vs 47.00±4.12,P>0.0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9.00±4.50 vs 47.00±4.12,P=0.0157).BM-MNCs组心肌梗死区面积明显减少[(38.00±3.86)% vs (29.44±4.73)%,P=0.0009],对照组术后无显著变化[(32.70±5.02)% vs (30.30±4.92)%],两组间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门控心血池显像结果示:移植组术后12个月LVEF值可见轻度升高,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与超声心动图一致.结论 核素心肌显像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BM-MNCs移植后的疗效判断有重要价值,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心肌梗死区域血流灌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心功能得到一定的提高.

    作者:张卫方;张燕燕;徐艳;马婧;李欣欣;王荣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MRI评价体操运动员下肢骨关节损伤

    目的 探讨MRI对评价体操运动员下肢骨关节损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体操运动队员45次下肢MR检查结果,其中4例与X线平片、CT检查结果比较.结果 45次MR检查包括足部3例11次、踝关节6例13次、膝关节4例6次以及髋关节6例15次.所有足舟骨均变扁,并出现片状水肿,10次(90.91%)显示骨折线.所有胫骨远端骨骺变扁、碎裂,9次(69.23%)内踝、8次(61.54%)胫骨远端骨骺内出现大片水肿.3次(50.00%)股骨外侧髁、4次(66.67%)胫骨近端骨骺斑片状水肿;5次(83.33%)显示半月板退变,以内侧半月板后角几率高(4/6).5例13次股骨头变扁,并显示片状水肿;1例行9次检查显示了股骨头从损伤塌陷到逐渐恢复的过程.结论 MRI检查可以早期全面地显示体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全貌,为早期进行康复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李勇;杨本涛;王振常;刘舒;陈青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核磁共振在单心室心功能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 利用磁共振成像(MRI) 对53例单心室进行心功能检测研究,测得数值与心血管造影(CAG)结果作对照.方法 53例单心室,男31例,女22例,平均年龄(4.49±3.95)岁;术前43例,术后10例;分别通过核磁共振的电影序列扫描和CAG计算单心室舒张末、收缩末容量,心每搏量和射血分数,利用均数及t检验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53例单心室MR 心功能测量值:舒张末容量均值(101.61±33.61)ml/m2,收缩末容量均值(40.31±16.56)ml/m2,每搏量均值为(62.59±22.66)ml/m2,射血分数为(61.23±8.45)%;CAG测得单心室舒张末容量均值(137.59±53.59)ml/m2 ,收缩末容量均值(61.81±22.13)ml/m2,每搏量均值为(76.05±35.46)ml/m2,射血分数均值为(53.61±9.68)%,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用MR对单心室的心功能检测是目前非创伤性检查及术后随访中为可靠的方法.

    作者:钟玉敏;朱铭;孙爱敏;王谦;高伟;张弘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儿童肺静脉异位连接

    目的 探讨儿童肺静脉异位连接的超声表现以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31例肺静脉异位连接患儿,其中男22例,女9例,年龄22天~10岁,完全型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18例,部分型肺静脉异位连接(PAPVC)13例.结果 31例APVC在TTE中均有右心负荷增加表现.18例TAPVC的解剖分型为心上型9例(50%),心内型9例(50%),16例(88.89%)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与手术结果完全或基本符合,2例(11.11%)误诊为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13例PAPVC的解剖分型为心内型12例(92.31%),心上型1例(7.69%),均合并房间隔缺损,其中9例(69.23%)合并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9例(69.23%)TTE诊断与手术结果完全或基本符合,4例(30.67%)误诊为单纯房间隔缺损.结论 超声心动图发现右心增大时,无论是否伴有房间隔缺损,均应注意常规检查4条肺静脉入口位置及血流方向.

    作者:张静;白永虹;田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以纳米分子探针为基础的分子影像技术在肿瘤早期检测中的应用

    包含纳米材料、纳米器件以及纳米表征测量等的纳米技术,对生物、医学的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利用纳米材料独特的颗粒及光学、电学等特性,结合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如光学成像、CT、PET/SPECT、MRI及超声成像(US)等,有可能在肿瘤发生初期进行早期特异性检测和有效的靶向治疗,使影像医学从对传统的解剖和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到分子水平成像,实现靶向分子成像,探索疾病的分子水平变化,在疾病早期做出明确诊断.

    作者:杨芳;吉民;顾宁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安非他明成瘾患者情绪损伤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目的 探讨安非他明成瘾患者情绪损伤特殊脑区的激活.方法 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采用统计参数图软件(SPM2)处理,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像素强度阈值[T=3.11,P<0.001(uncorrected)]的像素构成统计参数图,探讨12例安非他明成瘾患者和12例健康受试者观看安非他明、悲哀、喜悦线索图片时的脑区的激活情况.结果 安非他明成瘾患者在观看安非他明线索图片时,前扣带回表现出显著激活(tmax = 11.7,P<0.001),观看高兴、悲哀线索图片时前扣带回无显著激活(P>0.05);健康受试者在观看各类线索图片时,前扣带回均无显著激活(P>0.05).在观看高兴、悲哀图片时,安非他明成瘾患者额叶的部分区域激活弱于健康受试者 (P>0.05).结论 安非他明成瘾患者有较广泛的情绪损伤.

    作者:马树华;乐洪波;廖玲敏;王兆新;张文校;程晓玲;贾宝辉;黄宝俊;李玉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MRI引导与监测聚焦超声靶向开放血脑屏障兔脑给药

    目的 探讨MRI引导与监测聚焦超声靶向开放血脑屏障(BBB)兔脑给药的效果.方法 2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5组(0 h,2 h,4 h,8 h,24 h组),MRI引导聚焦超声辐照各组兔左脑,取靶点组织作为辐照组,取右脑相应解剖组织为对照组,分别于辐照后不同时间点静注欧乃影和甲氨喋呤(MTX),行T1加权相增强扫描,通过比较辐照组与对照组MRI信号强度增强率观察靶点BBB开放情况,并以靶点伊文氏蓝(EB)染色结果检验其准确性;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比较辐照组与对照组MTX的浓度,计算靶点脑组织信号强度增强率与MTX浓度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结果 兔脑靶点BBB开放处T1WI表现为点状或斑片状异常高信号影,与辐照前MRI定位时预设靶点位置吻合良好,并与EB蓝染结果一致,同时靶点脑组织信号强度增强率与MTX浓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6(P<0.01),两者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MRI能够引导与监测聚焦超声靶向开放BBB脑内给药,有望成为临床个体化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理想监测手段.

    作者:梅杰;程远;宋彧;杨延庆;汪峰;王智彪;刘映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胎儿心脏的三维超声计算机辅助诊断检查

    目的 探讨胎儿心脏三维超声计算机辅助诊断(SonoVCAD)在胎儿心脏常规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8例中孕期正常胎儿分为两组,A组18例,孕龄19~21周+6天;B组30例,22~25周.对全部胎儿心脏分别行SonoVCAD法和二维检查,SonoVCAD技术一次性重现胎儿心脏左、右心室流出道及胃泡切面,并进行图像质量评分,对两种方法所获得切面进行比较.结果 A组以SonoVCAD法重现的左、右心室流出道及胃泡位置切面的显示合格率与二维筛查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除左心室流出道外,SonoVCAD法重现的标准切面显示合格率与常规二维筛查法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维容积数据采样时间明显短于二维筛查方法(P<0.05).结论 通过标准化数据获取与图像重现,SonoVCAD技术能够满足胎儿心脏筛查的要求.

    作者:冯程;刘涛;吴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巩膜扣带术后患者眼血流动力学的跟踪观察

    目的 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眼在接受环扎加压术后远期眼部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 应用Siemens Sequia 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别测定31例患者患眼与对侧眼的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短动脉的收缩期大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阻力指数,以对侧眼为对照组,分别对术后1~2年及术后3~4年患者的上述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术后1~2年组患眼的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短动脉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对侧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4年组患眼的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短动脉的收缩期大血流速度及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值均显著降低(P<0.05),阻力指数与眼动脉的各项测值患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各眼均未发生眼部缺血症状,视力恢复理想.结论 环扎加压术后1~2年患眼的视网膜与脉络膜血供无明显变化,而在术后3~4年血供有减低趋势.环扎加压术可能会增加患眼远期的亚临床缺血症状.

    作者:马云飞;杜联芳;应海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