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头癌的外科治疗

田雨霖

关键词:胰腺癌,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扩大胰腺切除术, 区域性胰腺切除术, 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全胰切除术
摘要:胰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据国外资料,胰腺癌的发病率近30年来已增加3~7倍,如美国的发病率达10/10万人,已超过胃癌的发病率,其病死率占恶性肿瘤的第4位.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区域动脉灌注5-Fu和抗生素降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感染及死亡率

    目的探讨5-Fu合并抗生素泰能区域动脉灌注(regional arterial infusion, RAI)能否降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感染和死亡率.方法选择ANP 53例,分为A、B、C组.A组16例,静脉途径给予5-Fu及泰能; B组22例,RAI途径给予5-Fu,静脉给予泰能; C组15例,RAI途径交替使用5-Fu和泰能.结果 C组感染率(0)明显低于A组(50.0%)和B组(27.3%),P<0.001,P<0.01; B、C两组死亡率分别为18.2%和13.3%,均明显低于A组(43.8%),P<0.05. 结论 RAI途径应用5-Fu合并泰能能有效降低ANP感染及死亡率.

    作者:孙立波;张德恒;田力;郑泽霖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胃平滑肌肉瘤26例报告

    我院1988~1998年10年间收治并经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胃平滑肌肉瘤患者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33~68岁,平均55.5岁.主要表现为左上腹疼痛、恶心、呕吐者11例(占42.3%),有呕血或黑便者11例(占42.3%),无明显症状者8例系体检时通过辅助检查发现.

    作者:蒋建春;陈志新;胡建昆;陈佳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胰腺癌基因诊断研究进展

    目的探讨对胰腺癌诊断有意义的基因指标.方法复习国外有关胰腺癌基因诊断方面的文献.结果 K-ras、p53、DPC4和端粒酶基因可用于胰腺癌临床诊断.结论胰腺癌相关基因的检测可用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姜金波;徐锋;寿楠海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十二指肠腺瘤并大出血诊治体会(附2例报告)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腺瘤并大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例十二指肠腺瘤并大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2例术前均行X线气钡双重造影、胃镜及肿块活检,但未确诊.2例均行十二指肠切开、肿瘤切除术而痊愈.结论十二指肠腺瘤早期多无临床症状,随着肿瘤的增大可并发肠梗阻或肿瘤溃疡出血而出现相应症状; X线钡餐和胃镜可发现肿瘤,但难于确诊,经内窥镜或十二指肠切开、肿瘤切除术是治疗本病的常用方法.

    作者:姚宏亮;周建平;李永国;梁青春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脾静脉高压的诊断治疗(附6例报告)

    目的探讨脾静脉高压的临床特征及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脾静脉高压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及术中发现等资料.结果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呕血和便血; CT扫描3例脾静脉狭窄,3例脾静脉显示不清; 术中测定门静脉压力,切脾前左侧为2.94±0.2 kPa(35.0±2.1 cmH2O),高于右侧的1.96±0.2 kPa(20.0±2.3 cmH2O),切脾后左侧为2.06±0.1 kPa(21.0±1.3 cmH2O),右侧为1.76±0.1 kPa(18.0±1.4 cmH2O),二者无明显差异.术中探查脾静脉,5例脾静脉栓塞,1例狭窄.结论术前CT增强扫描,术中测定左右半门静脉压力以及术中发现脾静脉栓塞或狭窄,可以诊断脾静脉高压.

    作者:孙汴生;杨汉新;杨敏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非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探讨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效果.方法采用静脉输注丹参、管喂/口服清胰汤煎剂等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SAP 63例,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全组属SAP Ⅰ级34例,Ⅱ级29例; 发生各类并发症19例次(30.16%),死亡3例(4.76%),并发胰腺脓肿中转手术4例.结论非手术治疗SAP应遵循根据病因和临床阶段决定治疗重点的个体化原则,及时发现需要中转手术的情况; 中西医结合治疗SAP效果优良.

    作者:雷正明;黎靖;陈光明;贺凯;甘永贵;郑思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体外转流胆汁在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体外转流胆汁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2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胆汁外转流术,并与同期25例行胆汁内引流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外转流组术后恢复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及肝功能恢复时间均较内引流组短; 术后生存时间较内引流组长; 术后并发症较内引流组少; 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体外转流胆汁术,具有胆汁内引流及外引流术的优点,同时具备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可经T管注药化疗等优点,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减黄方法.

    作者:冉江华;李立;王平荣;唐继红;李文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区域性缺血对裸小鼠胰腺移植癌及癌周胰腺组织的影响

    目的为缺血疗法在胰腺癌的临床应用提供基础研究资料.方法在建立人胰腺癌细胞株裸小鼠胰腺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基础上,结扎荷瘤裸鼠胃十二指肠动脉、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及背胰动脉,诱导胰腺右叶区域性缺血,观察缺血对裸小鼠胰腺移植癌生长、移植癌及癌周胰腺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结果缺血组移植癌生长缓慢,倍增时间延长,移植癌体积、癌细胞增殖指数及蛋白含量在术后第3、7、14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光镜下缺血组移植癌呈大片凝固坏死,周围有渐进性坏死细胞及炎症细胞浸润; 癌周胰腺组织腺泡萎缩破坏,可见广泛纤维化及淋巴细胞浸润.结论区域性缺血对裸小鼠胰腺移植癌有确切的杀伤和抑制效应,癌周胰腺组织的缺血性改变可能不利于移植癌的生长.

    作者:郑树国;何振平;韩本立;李大江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胆囊结石患者血浆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和甲状旁腺激素的变化

    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是从恶性高血钙肿瘤患者的肿瘤中提取纯化的[1].近年来研究表明,PTHrP具有广泛生理效应,血循环中以多种形式片段存在[2].

    作者:周文;徐有奇;文亚渊;王代科;金世龙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高龄胆道疾病235例治疗的临床经验

    目的总结高龄胆道疾病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对近2年来我科收治的60岁以上因胆道疾病入院的急、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35例中行急诊手术78例(33.2%),择期手术167例(71.1%); 合并各种内科疾病者147例,占62.6%,其中以心血管疾病多,71例(48.3%),其次为呼吸系统疾病,54例(36.7%);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0%(54/235),在并发症中以肺部感染发生率高,占42.6%(23/54),其次为泌尿道感染,占33.3%(18/54),再其次为切口感染,占29.6%(16/54); 全组术后近期死亡7例,占3.0%,其中死于肝、肾功能衰竭4例,呼吸衰竭2例,心衰1例.结论高龄胆道疾病患者合并疾病多,手术风险性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此应加强围手术期的监护与处理,确保患者平安度过手术期.

    作者:李宁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腹部锐器伤的诊断与治疗(附200例分析)

    目的提高腹部锐器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总结分析我院普外科1990年1月至1999年6月所收治的200例腹部锐器伤患者的资料.结果男女比例7:1,小于45岁者占75%,就诊平均时间3.8小时,95%为斗殴刀刺伤.单纯腹壁贯通伤占20%,单个脏器损伤占34%,多个脏器损伤占46%,休克发生率为26%.保守治疗20例,均为单纯腹壁贯通伤,手术治疗180例,总死亡率为2%.结论腹部锐器伤的诊断虽然较为直观,但在6种特殊情况下容易延误诊断: ①腹内脏器损伤后的延时表现; ②经胸穿透膈肌导致腹内脏器损伤; ③经剑突下方刺伤并穿透膈肌导致心脏损伤; ④在受伤现场及来院途中的大量外出血导致休克; ⑤腹膜后血肿的诊断; ⑥直肠腹膜外损伤导致盆底腹膜贯通及腹内脏器损伤.在治疗方面,笔者强调了手术探查时的6项要点,并对各类脏器损伤的处理要点提出建议.

    作者:杨翔;刘晓华;高志刚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胆管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胆管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和分布,探讨其在良性胆管狭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通过制作犬胆管损伤修复模型,术后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TGF-β1在胆管愈合过程不同时期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进行研究.结果 TGF-β1主要表达于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TGF-β1术后各期表达均较强,且持续较长时间.结论 TGF-β1高表达是造成胆管愈合过程成纤维细胞增殖旺盛、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及瘢痕增生的重要因素.

    作者:耿智敏;向国安;韩庆;刘效恭;苏宝山;刘青光;潘承恩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胰岛素瘤的诊断和治疗(附15例报告)

    目的总结胰岛素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讨论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89~1998年收治的15例胰岛素瘤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等特点,并结合文献讨论胰岛素瘤诊治的有关问题.结果 15例患者均手术切除肿瘤,14例痊愈,1例术后6个月死于肝衰.结论胰岛素瘤宜早诊断早治疗,可手术切除而治愈.

    作者:权毅;严律南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胰头癌的外科治疗

    胰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据国外资料,胰腺癌的发病率近30年来已增加3~7倍,如美国的发病率达10/10万人,已超过胃癌的发病率,其病死率占恶性肿瘤的第4位.

    作者:田雨霖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在阻塞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技术在阻塞性黄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超导0.5 T, Vectra 2磁共振成像仪,快速自旋回波(FSE)重T2加权扫描及大强度投影(MIP)重建图像,对48例阻塞性黄疸患者作MRCP检查,所有患者均经手术证实.结果各种病变的MRCP图像均有其特征性表达,MRCP对阻塞性黄疸的定位准确率为100%,定性准确率为93.8%.结论 MRCP对阻塞性黄疸的诊断是一种有效、安全、可靠的方法.

    作者:蔡秀军;虞洪;宋向阳;王先法;黄迪宇;李君达;彭淑牖;DR.FANDRICH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胃恶性自主神经瘤破裂出血1例报告

    患者,女,18岁,因突发腹痛1天急诊入院.诉上腹突发腹痛,持续性,逐渐扩散至全腹,伴呕吐胃内容物2次,无血,无胃寒发热、腹泻、返酸及黑便,小便、月经正常.

    作者:童文森;刘洲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胰腺癌诊治现状与展望

    胰腺癌是腹部外科常见且难治的一种疾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根据我国1990年至1995年20家医院统计调查,1990年收住入院的胰腺癌患者为163例,1995年上升到209例[1].

    作者:张圣道;王建承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经腹肛拖出式直肠癌切除术后肠管坏死的预防(附46例报告)

    目的探讨行经腹肛拖出式直肠癌手术的同时,切断肛门括约肌和肛管直肠环,以防术后出现肠管坏死的可行性. 方法对46例直肠癌患者行经腹肛拖出式直肠癌手术的同时,切断肛门括约肌和肛管直肠环,并就其方法、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6例,术后拖出肛门的肠管血液供应均良好,无1例出现肠管缺血坏死.结论术中切断肛门括约肌和肛管直肠环法,是预防经腹肛拖出式直肠癌术后肠管坏死的有效方法,一般术后不会出现肛门长久性的大便失禁.

    作者:侍立志;胡钶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早期胰头癌的诊断和治疗

    胰头癌是现代胰腺外科的重点和难点.说重点,是因为胰头癌在胰腺肿瘤病例中占70%以上,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说难点,是因为胰头癌早期诊断困难,进展迅速,手术切除率和5年生存率均低,疗效远不能尽如人意.

    作者:孙家邦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1例空肠起始部腺癌误诊两年的教训

    患者,男,57岁,因贫血伴大便潜血阳性2年,间歇阵发性腹痛伴恶心呕吐1年,加重半月入院.患病以来曾多次检查均示低蛋白血症,时有血淀粉酶升高,偶有大便潜血阳性.入院前半年内曾反复4次行CT和/或MRI检查,报告均无异常.

    作者:高静涛;李庆怀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