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金波;徐锋;寿楠海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腺瘤并大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例十二指肠腺瘤并大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2例术前均行X线气钡双重造影、胃镜及肿块活检,但未确诊.2例均行十二指肠切开、肿瘤切除术而痊愈.结论十二指肠腺瘤早期多无临床症状,随着肿瘤的增大可并发肠梗阻或肿瘤溃疡出血而出现相应症状; X线钡餐和胃镜可发现肿瘤,但难于确诊,经内窥镜或十二指肠切开、肿瘤切除术是治疗本病的常用方法.
作者:姚宏亮;周建平;李永国;梁青春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我院1990年至1998年收治胃肠道创伤性破裂62例,男50例,女12例,其中20~40岁49例(79.0%).致伤因素为锐器伤24例,车祸伤20例,坠落挤压伤18例.
作者:杨正辉;蒋志宏;王宁川;徐永鸿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脾静脉高压的临床特征及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脾静脉高压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及术中发现等资料.结果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呕血和便血; CT扫描3例脾静脉狭窄,3例脾静脉显示不清; 术中测定门静脉压力,切脾前左侧为2.94±0.2 kPa(35.0±2.1 cmH2O),高于右侧的1.96±0.2 kPa(20.0±2.3 cmH2O),切脾后左侧为2.06±0.1 kPa(21.0±1.3 cmH2O),右侧为1.76±0.1 kPa(18.0±1.4 cmH2O),二者无明显差异.术中探查脾静脉,5例脾静脉栓塞,1例狭窄.结论术前CT增强扫描,术中测定左右半门静脉压力以及术中发现脾静脉栓塞或狭窄,可以诊断脾静脉高压.
作者:孙汴生;杨汉新;杨敏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效果.方法采用静脉输注丹参、管喂/口服清胰汤煎剂等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SAP 63例,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全组属SAP Ⅰ级34例,Ⅱ级29例; 发生各类并发症19例次(30.16%),死亡3例(4.76%),并发胰腺脓肿中转手术4例.结论非手术治疗SAP应遵循根据病因和临床阶段决定治疗重点的个体化原则,及时发现需要中转手术的情况; 中西医结合治疗SAP效果优良.
作者:雷正明;黎靖;陈光明;贺凯;甘永贵;郑思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自1997年12月以来,我院对36例单纯胆总管结石患者行选择性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随访1年,效果满意.36例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37~63岁,平均46岁.
作者:曾勇;徐成君;吕汝琦;李洪永 刊期: 2000年第06期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近数十年来,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渐升高趋势,在欧、美、日增长了2~4倍,已成为世界第4或5大癌症死亡原因[1,2].
作者:李波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提高腹部锐器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总结分析我院普外科1990年1月至1999年6月所收治的200例腹部锐器伤患者的资料.结果男女比例7:1,小于45岁者占75%,就诊平均时间3.8小时,95%为斗殴刀刺伤.单纯腹壁贯通伤占20%,单个脏器损伤占34%,多个脏器损伤占46%,休克发生率为26%.保守治疗20例,均为单纯腹壁贯通伤,手术治疗180例,总死亡率为2%.结论腹部锐器伤的诊断虽然较为直观,但在6种特殊情况下容易延误诊断: ①腹内脏器损伤后的延时表现; ②经胸穿透膈肌导致腹内脏器损伤; ③经剑突下方刺伤并穿透膈肌导致心脏损伤; ④在受伤现场及来院途中的大量外出血导致休克; ⑤腹膜后血肿的诊断; ⑥直肠腹膜外损伤导致盆底腹膜贯通及腹内脏器损伤.在治疗方面,笔者强调了手术探查时的6项要点,并对各类脏器损伤的处理要点提出建议.
作者:杨翔;刘晓华;高志刚 刊期: 2000年第06期
胰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据国外资料,胰腺癌的发病率近30年来已增加3~7倍,如美国的发病率达10/10万人,已超过胃癌的发病率,其病死率占恶性肿瘤的第4位.
作者:田雨霖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异位胆囊的腹腔镜手术对策.方法收集我院近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所遇21例异位胆囊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围手术期处理、手术原则和技巧.结果肝右后叶胆囊1例; 全内脏反位,胆囊位于左肝下2例; 肝左外叶胆囊2例; 肝内胆囊16例.经必要的术前准备及术中相应处理,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胆囊切除,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异位胆囊给LC带来困难,应根据胆囊位置的具体变异,采取适当措施,从而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文军;周总光;舒晔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胆管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和分布,探讨其在良性胆管狭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通过制作犬胆管损伤修复模型,术后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TGF-β1在胆管愈合过程不同时期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进行研究.结果 TGF-β1主要表达于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TGF-β1术后各期表达均较强,且持续较长时间.结论 TGF-β1高表达是造成胆管愈合过程成纤维细胞增殖旺盛、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及瘢痕增生的重要因素.
作者:耿智敏;向国安;韩庆;刘效恭;苏宝山;刘青光;潘承恩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例1 男,32岁,吸食毒品史2年,肘正中静脉吸毒史1年,股血管注射吸毒史1个月.入院前15天,发现右腹股沟区出现红肿、化脓,自行挤破后射血,局部隆起.
作者:陈启勋;宁平;汪静;卢实春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部刀刺伤诊治策略,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47例腹部刀刺伤的诊断和治疗.结果剖腹手术139例,伤口清创缝合8例,治愈145例,死亡2例.结论休克,大网膜及腹腔脏器外脱,腹痛伴腹膜炎体征,诊断性腹腔穿刺阳性均是手术指征.臀部刀刺伤要警惕损伤腹腔脏器.合并胸部伤或发生胸腹联合伤时,除有心脏大血管损伤外,原则上应先剖腹,术前置胸腔引流观察胸腔出血漏气情况,改善呼吸.
作者:郭肖陵;梁隆斌;高兴富;邹志强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患者,男,57岁,因贫血伴大便潜血阳性2年,间歇阵发性腹痛伴恶心呕吐1年,加重半月入院.患病以来曾多次检查均示低蛋白血症,时有血淀粉酶升高,偶有大便潜血阳性.入院前半年内曾反复4次行CT和/或MRI检查,报告均无异常.
作者:高静涛;李庆怀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总结高龄胆道疾病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对近2年来我科收治的60岁以上因胆道疾病入院的急、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35例中行急诊手术78例(33.2%),择期手术167例(71.1%); 合并各种内科疾病者147例,占62.6%,其中以心血管疾病多,71例(48.3%),其次为呼吸系统疾病,54例(36.7%);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0%(54/235),在并发症中以肺部感染发生率高,占42.6%(23/54),其次为泌尿道感染,占33.3%(18/54),再其次为切口感染,占29.6%(16/54); 全组术后近期死亡7例,占3.0%,其中死于肝、肾功能衰竭4例,呼吸衰竭2例,心衰1例.结论高龄胆道疾病患者合并疾病多,手术风险性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此应加强围手术期的监护与处理,确保患者平安度过手术期.
作者:李宁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时血中抗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和转化细胞生长因子β(TGF-β)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实验用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6)和胰腺炎组(n=20),后者采用开腹胰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1.0 ml/kg)诱导急性胰腺炎.分别于术后2小时(n=6)、6小时((n=6)和24小时(n=8)处死动物,抽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中IL-10和TGF-β及胰淀粉酶和胰腺湿重.结果对照组动物血IL-10为32.05±14.87 pg/ml; TGF-β为66.40±13.20 pg/ml.胰腺炎后血IL-10和TGF-β均升高,IL-10在2、6、24小时时段分别为36.25±9.76pg/ml、37.75±6.54 pg/ml和68.13±19.90 pg/ml; TGF-β在2、6、24小时分别为64.58±10.56 pg/ml、72.87±18.34 pg/ml和103.77±28.95 pg/ml.胰腺炎后24小时血IL-10和TGF-β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时血中抗炎症细胞因子升高,并可能和胰腺炎后期的免疫抑制效应有关.
作者:陈晓理;黄兴兰;吴浩;吴晓娟;汤宇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区域灌注化疗对胰腺癌的效果并探讨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36例不能切除的胰腺癌行选择性动脉插管,并予5-氟脲嘧啶、阿霉素、顺铂(5-Fu、ADM、DDP)行区域灌注化疗.结果 31例患者接受65周期化疗,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15例,行胰十二指肠二步切除1例.平均生存9.3±4.2个月,发生各类并发症14例,死亡2例.结论胰腺癌区域灌注化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但也应重视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冯燮林;彭俊平;李桂芳;刘光中;张肇达;丁志;胡勇 刊期: 2000年第06期
胰腺癌是腹部外科常见且难治的一种疾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根据我国1990年至1995年20家医院统计调查,1990年收住入院的胰腺癌患者为163例,1995年上升到209例[1].
作者:张圣道;王建承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引流管的放置与术后管理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管理经验.结果术后腹腔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2%(9/88),胃排空障碍发生率为3.4(3/88)%,其中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发生率为5.5%(3/5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引流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方法,术中合理放置引流管,术后加强腹腔引流的管理,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马凯;李延钧;戴显伟;卜献民;王亮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在多原发性恶性肿瘤(MPMN)发生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近年来多原发性恶性肿瘤中常见的相关抑癌基因研究进行了综述.结果目前在多原发性恶性肿瘤研究中,研究较多的抑癌基因有p53、APC、p16、BRCA1、BRCA2、PTEN/MMAC1等基因,许多MPMN可检测出相同的抑癌基因突变.结论多原发性恶性肿瘤发生与抑癌基因失活有重要关系,通过对抑癌基因在MPMN中作用的研究,可揭示出MPMN发生的某些共同规律.
作者:张毅;姜军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肝胆胰外科患者术后联合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和TPN对其氮平衡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接受肝胆胰大手术和完全胃肠外营养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rhGH+TPN,30例)和对照组(TPN,15例),分别于术后连续7天,每天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4u或生理盐水2 ml.结果术后氮平衡的恢复、血浆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的提高、体重和肌酐/身高指数的增加及降低血尿素氮的作用,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但对肱三头肌皮皱厚度的改变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给予药理剂量的重组人生长激素能提高肝胆胰外科患者术后肠外营养的疗效.
作者:李立;冉江华;张炳彦;王华 刊期: 200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