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肖陵;梁隆斌;高兴富;邹志强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近数十年来,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渐升高趋势,在欧、美、日增长了2~4倍,已成为世界第4或5大癌症死亡原因[1,2].
作者:李波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脾静脉高压的临床特征及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脾静脉高压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及术中发现等资料.结果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呕血和便血; CT扫描3例脾静脉狭窄,3例脾静脉显示不清; 术中测定门静脉压力,切脾前左侧为2.94±0.2 kPa(35.0±2.1 cmH2O),高于右侧的1.96±0.2 kPa(20.0±2.3 cmH2O),切脾后左侧为2.06±0.1 kPa(21.0±1.3 cmH2O),右侧为1.76±0.1 kPa(18.0±1.4 cmH2O),二者无明显差异.术中探查脾静脉,5例脾静脉栓塞,1例狭窄.结论术前CT增强扫描,术中测定左右半门静脉压力以及术中发现脾静脉栓塞或狭窄,可以诊断脾静脉高压.
作者:孙汴生;杨汉新;杨敏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区域灌注化疗对胰腺癌的效果并探讨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36例不能切除的胰腺癌行选择性动脉插管,并予5-氟脲嘧啶、阿霉素、顺铂(5-Fu、ADM、DDP)行区域灌注化疗.结果 31例患者接受65周期化疗,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15例,行胰十二指肠二步切除1例.平均生存9.3±4.2个月,发生各类并发症14例,死亡2例.结论胰腺癌区域灌注化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但也应重视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冯燮林;彭俊平;李桂芳;刘光中;张肇达;丁志;胡勇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引流管的放置与术后管理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管理经验.结果术后腹腔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2%(9/88),胃排空障碍发生率为3.4(3/88)%,其中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发生率为5.5%(3/5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引流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方法,术中合理放置引流管,术后加强腹腔引流的管理,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马凯;李延钧;戴显伟;卜献民;王亮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对胰腺癌诊断有意义的基因指标.方法复习国外有关胰腺癌基因诊断方面的文献.结果 K-ras、p53、DPC4和端粒酶基因可用于胰腺癌临床诊断.结论胰腺癌相关基因的检测可用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姜金波;徐锋;寿楠海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患者,女,13岁,因腹部隐痛1个多月,加重并发现左中下腹肿块26小时入院.
作者:曹龙;杨文凯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患者,女,18岁,因突发腹痛1天急诊入院.诉上腹突发腹痛,持续性,逐渐扩散至全腹,伴呕吐胃内容物2次,无血,无胃寒发热、腹泻、返酸及黑便,小便、月经正常.
作者:童文森;刘洲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胆管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和分布,探讨其在良性胆管狭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通过制作犬胆管损伤修复模型,术后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TGF-β1在胆管愈合过程不同时期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进行研究.结果 TGF-β1主要表达于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TGF-β1术后各期表达均较强,且持续较长时间.结论 TGF-β1高表达是造成胆管愈合过程成纤维细胞增殖旺盛、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及瘢痕增生的重要因素.
作者:耿智敏;向国安;韩庆;刘效恭;苏宝山;刘青光;潘承恩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总结高龄胆道疾病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对近2年来我科收治的60岁以上因胆道疾病入院的急、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35例中行急诊手术78例(33.2%),择期手术167例(71.1%); 合并各种内科疾病者147例,占62.6%,其中以心血管疾病多,71例(48.3%),其次为呼吸系统疾病,54例(36.7%);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0%(54/235),在并发症中以肺部感染发生率高,占42.6%(23/54),其次为泌尿道感染,占33.3%(18/54),再其次为切口感染,占29.6%(16/54); 全组术后近期死亡7例,占3.0%,其中死于肝、肾功能衰竭4例,呼吸衰竭2例,心衰1例.结论高龄胆道疾病患者合并疾病多,手术风险性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此应加强围手术期的监护与处理,确保患者平安度过手术期.
作者:李宁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我院1988~1998年10年间收治并经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胃平滑肌肉瘤患者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33~68岁,平均55.5岁.主要表现为左上腹疼痛、恶心、呕吐者11例(占42.3%),有呕血或黑便者11例(占42.3%),无明显症状者8例系体检时通过辅助检查发现.
作者:蒋建春;陈志新;胡建昆;陈佳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手术适应证和方法.方法对77例外伤性脾破裂进行保脾手术治疗,按姜洪池脾损伤四级分类法: Ⅰ级8例,Ⅱ级41例,Ⅲ级18例,Ⅳ级10例.附加脾动脉结扎术6例.结果死亡4例; 2例并粘连性肠梗阻.获随访45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3年,仅4例儿童有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无1例发生脾切除后凶险感染(OPSI).结论根据脾损伤的部位和程度,可采用两种以上的联合保脾术式,对控制伤脾出血及保留脾脏功能有重要价值.
作者:侯昌映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例1 男,32岁,吸食毒品史2年,肘正中静脉吸毒史1年,股血管注射吸毒史1个月.入院前15天,发现右腹股沟区出现红肿、化脓,自行挤破后射血,局部隆起.
作者:陈启勋;宁平;汪静;卢实春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行经腹肛拖出式直肠癌手术的同时,切断肛门括约肌和肛管直肠环,以防术后出现肠管坏死的可行性. 方法对46例直肠癌患者行经腹肛拖出式直肠癌手术的同时,切断肛门括约肌和肛管直肠环,并就其方法、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6例,术后拖出肛门的肠管血液供应均良好,无1例出现肠管缺血坏死.结论术中切断肛门括约肌和肛管直肠环法,是预防经腹肛拖出式直肠癌术后肠管坏死的有效方法,一般术后不会出现肛门长久性的大便失禁.
作者:侍立志;胡钶 刊期: 2000年第06期
胰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据国外资料,胰腺癌的发病率近30年来已增加3~7倍,如美国的发病率达10/10万人,已超过胃癌的发病率,其病死率占恶性肿瘤的第4位.
作者:田雨霖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分析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再手术的原因.方法对我院1980年至1999年收治的8例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术后因症状持续存在或复发而行再手术的病例,并结合有关文献对其原因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首次手术失败主要原因: ①多个腺体发生病变(4例); ②病变腺体异位(5例); ③医生经验不足(5例); ④冰冻切片诊断错误(2例); ⑤残留腺体增生(1例); ⑥存在第5个或以上甲状旁腺腺瘤; ⑦甲状旁腺癌复发.结论结合术前定位检查,并熟悉掌握甲状旁腺病变正常和异常的位置,可以提高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首次探查术的成功率.
作者:赵永恒;赵洪勋;纪宗正;李笃山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在多原发性恶性肿瘤(MPMN)发生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近年来多原发性恶性肿瘤中常见的相关抑癌基因研究进行了综述.结果目前在多原发性恶性肿瘤研究中,研究较多的抑癌基因有p53、APC、p16、BRCA1、BRCA2、PTEN/MMAC1等基因,许多MPMN可检测出相同的抑癌基因突变.结论多原发性恶性肿瘤发生与抑癌基因失活有重要关系,通过对抑癌基因在MPMN中作用的研究,可揭示出MPMN发生的某些共同规律.
作者:张毅;姜军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总结胰岛素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讨论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89~1998年收治的15例胰岛素瘤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等特点,并结合文献讨论胰岛素瘤诊治的有关问题.结果 15例患者均手术切除肿瘤,14例痊愈,1例术后6个月死于肝衰.结论胰岛素瘤宜早诊断早治疗,可手术切除而治愈.
作者:权毅;严律南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病例1 男,18岁,左大腿刀刺伤1.5小时入院.无腹部外伤,无心脑血管病史.查体:血压为零,脉弱,148次/分,呼吸急促,烦燥,口唇苍白,四肢冷.腹软,无压痛.
作者:陶站群 刊期: 2000年第06期
胰头癌是现代胰腺外科的重点和难点.说重点,是因为胰头癌在胰腺肿瘤病例中占70%以上,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说难点,是因为胰头癌早期诊断困难,进展迅速,手术切除率和5年生存率均低,疗效远不能尽如人意.
作者:孙家邦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患者,男,57岁,因贫血伴大便潜血阳性2年,间歇阵发性腹痛伴恶心呕吐1年,加重半月入院.患病以来曾多次检查均示低蛋白血症,时有血淀粉酶升高,偶有大便潜血阳性.入院前半年内曾反复4次行CT和/或MRI检查,报告均无异常.
作者:高静涛;李庆怀 刊期: 200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