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恒;赵洪勋;纪宗正;李笃山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效果.方法采用静脉输注丹参、管喂/口服清胰汤煎剂等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SAP 63例,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全组属SAP Ⅰ级34例,Ⅱ级29例; 发生各类并发症19例次(30.16%),死亡3例(4.76%),并发胰腺脓肿中转手术4例.结论非手术治疗SAP应遵循根据病因和临床阶段决定治疗重点的个体化原则,及时发现需要中转手术的情况; 中西医结合治疗SAP效果优良.
作者:雷正明;黎靖;陈光明;贺凯;甘永贵;郑思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病例1 男,18岁,左大腿刀刺伤1.5小时入院.无腹部外伤,无心脑血管病史.查体:血压为零,脉弱,148次/分,呼吸急促,烦燥,口唇苍白,四肢冷.腹软,无压痛.
作者:陶站群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体外转流胆汁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2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胆汁外转流术,并与同期25例行胆汁内引流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外转流组术后恢复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及肝功能恢复时间均较内引流组短; 术后生存时间较内引流组长; 术后并发症较内引流组少; 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体外转流胆汁术,具有胆汁内引流及外引流术的优点,同时具备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可经T管注药化疗等优点,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减黄方法.
作者:冉江华;李立;王平荣;唐继红;李文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我院1988~1998年10年间收治并经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胃平滑肌肉瘤患者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33~68岁,平均55.5岁.主要表现为左上腹疼痛、恶心、呕吐者11例(占42.3%),有呕血或黑便者11例(占42.3%),无明显症状者8例系体检时通过辅助检查发现.
作者:蒋建春;陈志新;胡建昆;陈佳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行经腹肛拖出式直肠癌手术的同时,切断肛门括约肌和肛管直肠环,以防术后出现肠管坏死的可行性. 方法对46例直肠癌患者行经腹肛拖出式直肠癌手术的同时,切断肛门括约肌和肛管直肠环,并就其方法、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6例,术后拖出肛门的肠管血液供应均良好,无1例出现肠管缺血坏死.结论术中切断肛门括约肌和肛管直肠环法,是预防经腹肛拖出式直肠癌术后肠管坏死的有效方法,一般术后不会出现肛门长久性的大便失禁.
作者:侍立志;胡钶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提高腹部锐器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总结分析我院普外科1990年1月至1999年6月所收治的200例腹部锐器伤患者的资料.结果男女比例7:1,小于45岁者占75%,就诊平均时间3.8小时,95%为斗殴刀刺伤.单纯腹壁贯通伤占20%,单个脏器损伤占34%,多个脏器损伤占46%,休克发生率为26%.保守治疗20例,均为单纯腹壁贯通伤,手术治疗180例,总死亡率为2%.结论腹部锐器伤的诊断虽然较为直观,但在6种特殊情况下容易延误诊断: ①腹内脏器损伤后的延时表现; ②经胸穿透膈肌导致腹内脏器损伤; ③经剑突下方刺伤并穿透膈肌导致心脏损伤; ④在受伤现场及来院途中的大量外出血导致休克; ⑤腹膜后血肿的诊断; ⑥直肠腹膜外损伤导致盆底腹膜贯通及腹内脏器损伤.在治疗方面,笔者强调了手术探查时的6项要点,并对各类脏器损伤的处理要点提出建议.
作者:杨翔;刘晓华;高志刚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例1 男,32岁,吸食毒品史2年,肘正中静脉吸毒史1年,股血管注射吸毒史1个月.入院前15天,发现右腹股沟区出现红肿、化脓,自行挤破后射血,局部隆起.
作者:陈启勋;宁平;汪静;卢实春 刊期: 2000年第06期
胰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据国外资料,胰腺癌的发病率近30年来已增加3~7倍,如美国的发病率达10/10万人,已超过胃癌的发病率,其病死率占恶性肿瘤的第4位.
作者:田雨霖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时血中抗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和转化细胞生长因子β(TGF-β)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实验用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6)和胰腺炎组(n=20),后者采用开腹胰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1.0 ml/kg)诱导急性胰腺炎.分别于术后2小时(n=6)、6小时((n=6)和24小时(n=8)处死动物,抽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中IL-10和TGF-β及胰淀粉酶和胰腺湿重.结果对照组动物血IL-10为32.05±14.87 pg/ml; TGF-β为66.40±13.20 pg/ml.胰腺炎后血IL-10和TGF-β均升高,IL-10在2、6、24小时时段分别为36.25±9.76pg/ml、37.75±6.54 pg/ml和68.13±19.90 pg/ml; TGF-β在2、6、24小时分别为64.58±10.56 pg/ml、72.87±18.34 pg/ml和103.77±28.95 pg/ml.胰腺炎后24小时血IL-10和TGF-β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时血中抗炎症细胞因子升高,并可能和胰腺炎后期的免疫抑制效应有关.
作者:陈晓理;黄兴兰;吴浩;吴晓娟;汤宇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区域灌注化疗对胰腺癌的效果并探讨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36例不能切除的胰腺癌行选择性动脉插管,并予5-氟脲嘧啶、阿霉素、顺铂(5-Fu、ADM、DDP)行区域灌注化疗.结果 31例患者接受65周期化疗,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15例,行胰十二指肠二步切除1例.平均生存9.3±4.2个月,发生各类并发症14例,死亡2例.结论胰腺癌区域灌注化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但也应重视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冯燮林;彭俊平;李桂芳;刘光中;张肇达;丁志;胡勇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异位胆囊的腹腔镜手术对策.方法收集我院近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所遇21例异位胆囊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围手术期处理、手术原则和技巧.结果肝右后叶胆囊1例; 全内脏反位,胆囊位于左肝下2例; 肝左外叶胆囊2例; 肝内胆囊16例.经必要的术前准备及术中相应处理,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胆囊切除,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异位胆囊给LC带来困难,应根据胆囊位置的具体变异,采取适当措施,从而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文军;周总光;舒晔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总结高龄胆道疾病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对近2年来我科收治的60岁以上因胆道疾病入院的急、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35例中行急诊手术78例(33.2%),择期手术167例(71.1%); 合并各种内科疾病者147例,占62.6%,其中以心血管疾病多,71例(48.3%),其次为呼吸系统疾病,54例(36.7%);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0%(54/235),在并发症中以肺部感染发生率高,占42.6%(23/54),其次为泌尿道感染,占33.3%(18/54),再其次为切口感染,占29.6%(16/54); 全组术后近期死亡7例,占3.0%,其中死于肝、肾功能衰竭4例,呼吸衰竭2例,心衰1例.结论高龄胆道疾病患者合并疾病多,手术风险性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此应加强围手术期的监护与处理,确保患者平安度过手术期.
作者:李宁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我院1990年至1998年收治胃肠道创伤性破裂62例,男50例,女12例,其中20~40岁49例(79.0%).致伤因素为锐器伤24例,车祸伤20例,坠落挤压伤18例.
作者:杨正辉;蒋志宏;王宁川;徐永鸿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为缺血疗法在胰腺癌的临床应用提供基础研究资料.方法在建立人胰腺癌细胞株裸小鼠胰腺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基础上,结扎荷瘤裸鼠胃十二指肠动脉、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及背胰动脉,诱导胰腺右叶区域性缺血,观察缺血对裸小鼠胰腺移植癌生长、移植癌及癌周胰腺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结果缺血组移植癌生长缓慢,倍增时间延长,移植癌体积、癌细胞增殖指数及蛋白含量在术后第3、7、14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光镜下缺血组移植癌呈大片凝固坏死,周围有渐进性坏死细胞及炎症细胞浸润; 癌周胰腺组织腺泡萎缩破坏,可见广泛纤维化及淋巴细胞浸润.结论区域性缺血对裸小鼠胰腺移植癌有确切的杀伤和抑制效应,癌周胰腺组织的缺血性改变可能不利于移植癌的生长.
作者:郑树国;何振平;韩本立;李大江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是从恶性高血钙肿瘤患者的肿瘤中提取纯化的[1].近年来研究表明,PTHrP具有广泛生理效应,血循环中以多种形式片段存在[2].
作者:周文;徐有奇;文亚渊;王代科;金世龙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肝胆胰外科患者术后联合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和TPN对其氮平衡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接受肝胆胰大手术和完全胃肠外营养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rhGH+TPN,30例)和对照组(TPN,15例),分别于术后连续7天,每天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4u或生理盐水2 ml.结果术后氮平衡的恢复、血浆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的提高、体重和肌酐/身高指数的增加及降低血尿素氮的作用,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但对肱三头肌皮皱厚度的改变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给予药理剂量的重组人生长激素能提高肝胆胰外科患者术后肠外营养的疗效.
作者:李立;冉江华;张炳彦;王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对胰腺癌诊断有意义的基因指标.方法复习国外有关胰腺癌基因诊断方面的文献.结果 K-ras、p53、DPC4和端粒酶基因可用于胰腺癌临床诊断.结论胰腺癌相关基因的检测可用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姜金波;徐锋;寿楠海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分析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再手术的原因.方法对我院1980年至1999年收治的8例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术后因症状持续存在或复发而行再手术的病例,并结合有关文献对其原因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首次手术失败主要原因: ①多个腺体发生病变(4例); ②病变腺体异位(5例); ③医生经验不足(5例); ④冰冻切片诊断错误(2例); ⑤残留腺体增生(1例); ⑥存在第5个或以上甲状旁腺腺瘤; ⑦甲状旁腺癌复发.结论结合术前定位检查,并熟悉掌握甲状旁腺病变正常和异常的位置,可以提高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首次探查术的成功率.
作者:赵永恒;赵洪勋;纪宗正;李笃山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手术适应证和方法.方法对77例外伤性脾破裂进行保脾手术治疗,按姜洪池脾损伤四级分类法: Ⅰ级8例,Ⅱ级41例,Ⅲ级18例,Ⅳ级10例.附加脾动脉结扎术6例.结果死亡4例; 2例并粘连性肠梗阻.获随访45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3年,仅4例儿童有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无1例发生脾切除后凶险感染(OPSI).结论根据脾损伤的部位和程度,可采用两种以上的联合保脾术式,对控制伤脾出血及保留脾脏功能有重要价值.
作者:侯昌映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患者,男,57岁,因贫血伴大便潜血阳性2年,间歇阵发性腹痛伴恶心呕吐1年,加重半月入院.患病以来曾多次检查均示低蛋白血症,时有血淀粉酶升高,偶有大便潜血阳性.入院前半年内曾反复4次行CT和/或MRI检查,报告均无异常.
作者:高静涛;李庆怀 刊期: 200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