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单纯型和复杂型热性惊厥心肌酶谱变化临床分析

左满凤;舒琼璋;刘贺临

关键词:单纯型热性惊厥, 复杂型热性惊厥, 血清心肌酶, 小儿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单纯型热性惊厥(SFS)和复杂型热性惊厥(CFS)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69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致热性惊厥(FS)患儿进行心肌酶谱检测,根据病情分为两组,SFS组182例,CFS组87例,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小儿FS后心肌酶谱有不同程度的变化,CFS组血清CK-MB、CK、LDH、AST的阳性率及检测值均增高,但与SFS组相比,只有CK-MB的阳性率及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S患儿抽搐时会引起心肌受损,CFS引起心肌受损更严重;CK-MB可作为FS心肌受损早期诊断及心肌受损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对FS患儿要尽快止惊,尽早发现心肌受损,及时给予保护措施.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髁状突颈部复合型骨折坚强内固定后应力遮挡效应分析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髁突颈复合型骨折采用不同材料内固定后不同时期骨折局部应力分布状况及应力遮挡作用,试图为新型固定材料的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髁状突颈部复合型骨折采用小型钛板和可吸收板固定后,不同时期骨折局部的yon Mises应力值分布,并且计算比较各时期的应力遮挡率.结果:骨折固定初期,两种材料在各部位的应力遮挡率都在95%以上.骨折愈合后,骨缝各分区的应力遮挡率大小依次为:钛板固定后期>可吸收板固定1年>可吸收板固定3年.结论:下颌骨骨折采用小型钛板内固定时,在各骨折愈合时期均存在应力遮挡效应;可吸收板在固定早期具备与钛板相近的应力遮挡效应,后期较钛板小;就骨折局部的应力遮挡效应而言,可吸收材料是一种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作者:赵亮;杨壮群;虎小易;陶洪;陈曦;刘秀丽;刘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按摩足三里联合莱菔子烫熨腹部治疗食道癌术后肠蠕动恢复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按摩足三里联合莱菔子烫熨腹部用于食道癌术后肠蠕动恢复的效果.方法:将70例食道癌手术后患者按手术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手术后第1天开始实施按摩足三里联合莱菔子烫熨腹部,2次/天,每次10 ~ 15min,连续3~5天;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情况、腹胀发生率.结果: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按摩足三里联合莱菔子烫熨腹部能有效促进术后肠蠕动的恢复,预防术后腹胀的发生.

    作者:孙秀红;周云慧;岳淑玲;贾瑜淑;隋丽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瘢痕子宫妊娠晚期瘢痕切口完全破裂2例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如何预防与警惕瘢痕子宫妊娠晚期瘢痕切口破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 2012年5月发生的两例瘢痕子宫妊娠晚期瘢痕切口完全破裂的病例资料.结果:两例患者均有逐渐加重的腹痛症状,但宫颈不成熟,子宫下段无压痛,未引起重视,导致术前误诊.两例患者虽然保住了子宫,但病例2胎儿死亡.结论:对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病例,妊娠晚期要查彩超了解子宫下段愈合情况,一旦出现了腹痛,要警惕子宫破裂的可能,提高重视,派专人看护,严密观察,随时做好急诊剖宫产准备.

    作者:傅彩虹;霍金霞;沈爱玲;常立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肝胆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肝胆手术患者在不同麻醉药物影响下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方法:选择60例ASAI-Ⅱ级肝胆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静脉麻醉组)术中使用丙泊酚6~8mg/kg·h维持;B组(吸入麻醉组)使用七氟醚1 ~ 2.5%维持,观察患者手术结束时和躁动发生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并记录研究对象麻醉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两组发生躁动的例数和评分、拔管时间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吸入麻醉组发生苏醒期躁动明显多于静脉麻醉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躁动的患者,其血压和心率明显升高和增快,而血氧饱和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麻醉药较静脉麻醉药更易引发苏醒期躁动.

    作者:吴俊林;肖向锋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铸造金属桩与纤维桩在前牙残根残冠修复中的疗效观察

    随着牙体牙髓病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美观要求的提高,经过完善根管治疗的前牙残根残冠得以修复并长期保留使用尤为重要.临床上桩核修复技术是保留患牙并恢复其功能的主要手段.铸造金属桩核一直在临床上占据主要地位,近年来玻璃纤维桩因其具有生物相容性好、透光好、强度高、易操作等优点[1],而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关于铸造金属桩与玻璃纤维桩在前牙残根残冠修复中疗效比较的研究却较少.本文选择了成品纤维桩与钴铬铸造桩应用于前牙牙体缺损的修复,并随访观察,进行疗效比较.

    作者:王敬娈;尚文静;张淑华;王德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家庭收入、父母文化程度及年龄与儿童先天性耳聋的关系

    先天性耳聋是常见的出生缺陷,在我国位居五项残疾之首位.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率0.29%~0.5%[1],先天性耳聋给儿童生长发育带来许多影响,但影响大的是语言发育,先天性聋儿由于缺乏声音和语言刺激,在语言发育关键的2~3岁内不能建立正常的语言学习,终导致聋哑.开展儿童先天性耳聋相关因素研究,可以为预防儿童先天性耳聋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讨了探讨家庭收入、父母文化程度及年龄与儿童先天性耳聋的关系.

    作者:刘颖;崔依婕;郭冬梅;雷辉;何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博莱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静脉畸形

    目的:探讨博莱霉素治疗颌面部静脉畸形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我院口腔科2003 ~ 2010年应用博莱霉素注射治疗颌面部静脉畸形87例,分析治疗效果.结果:87例均有效,其中48例完全消退,31例缩小后手术切除,8例缩小后患者停止治疗.结论:博莱霉素对颌面部血管畸形疗效显著.

    作者:张大勇;杜宁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加强护士群体心理素质的对策分析

    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这是现代护理对于护理工作者所提出的新要求,也是确保护理质量的重要保障.为了提升护士群体的心理素质,必须通过严格把好护士入职关、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学习心理学专业知识、提升专业业务水平、注重临床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强化护理工作者的自身修养、做好自我调节与控制工作等六个方面,探讨了加强护士群体心理素质的对策.

    作者:李建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在脊柱手术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随机分组的对比观察,评价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全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50例择期手术患者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各25例,诱导采用咪唑安定0.04-0.05mg/kg,R组:瑞芬太尼1~2μg/kg,维库溴铵0.1 ~ 0.2mg/kg,异丙酚1~2mg/kg.F组:芬太尼2~2.5μg/kg,维库溴铵0.1 ~ 0.2mg/kg,异丙酚1~ 2mg/kg.维持分别为瑞芬太尼10μg/(kg.h),异丙酚1~ 3mg/(kg·h)泵输维持;芬太尼1μg/(kg·h),异丙酚1~ 3mg/(kg·h)泵输.同时吸入66%氧化亚氮和1%异氟醚,MAC保持在0.8~1.5.观察的指标有诱导前、插管前、插管期间、切皮前、切皮后5min以及术中每10min的血压、心率变化情况.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唤之睁眼时间;自主呼吸的潮气量、频率和ETC02;拔管后即刻、15min、30min的意识状态(OAAS)和疼痛程度(VAS);苏醒期间出现寒战、肌颤、恶心、呕吐及躁动等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与芬太尼相比,瑞芬太尼起效快、清除快、呼吸和意识的恢复优于芬太尼,镇痛效果不弱于芬太尼,安全性与芬太尼相似.结论;瑞芬太尼是一种适合用于持续输注的新型阿片类镇痛药,可用于与异丙酚复合的静脉全麻中.

    作者:王平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一孔双视免气腹腔镜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一孔双视免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0月~2012年5月在我院行一孔双视免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60例病例,随机分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组(n=30)和对照组(n=3 0),比较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排气、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一孔双视免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围手术护理是安全可行的,它能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提高医院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吕伟;闫涛;张建华;李海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留置导尿是临床普遍应用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导尿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尿管对尿道的机械性刺激,使尿道分泌物增多,适宜细菌的繁殖和扩散.同时,尿管作为异物影响了膀胱对细菌的正常冲刷作用,从而增加了感染的危险性,是一种常见的留置导管并发症[1]-尿路感染(以下简称CAUTI).CAUTI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患者住院时间,也加重了经济负担,处理不好有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所以,有效预防和降低CAUTI的发病率是临床工作的重点.

    作者:赵景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生活质量及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生活质量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2月~ 2011年4月收治的耐多药结核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在相同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常规护理患者42例为对照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患者42例为观察组,治疗疗程为1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病灶吸收总有效率、空洞缩小总有效率、躯体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痰菌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灶吸收总有效率(73.8%)、空洞缩小总有效率(76.2%)、躯体功能评分(47.3±6.2分)、心理功能评分(46.1±6.4分)、社会功能评分(43.6±9.8分)、痰菌转阴率(7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物质生活评分(43.9±13.1分)略高于对照组(43.5±12.6分),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提高痰菌转阴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马淑红;李惠兵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黛力新联用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用黛力新联用西酞普兰与单用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5 ~ 2010年综合内科住院的抑郁症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予喜普妙治疗,观察组在服用喜普妙的基础上加用黛力新.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1、2、4、8周末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减分率进行临床评分.结果:观察组的疗效在第1和2周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8周末观察组和对照组抑郁症状均改善明显.结论:黛力新和西酞普兰的作用机理不同,优势互补,是价廉物美的优化组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京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 2012年3月收治的12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1例施行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61例给予传统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平均术前等待日、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质量比较,实验组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可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疗效,降低医疗费用.

    作者:苏丹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循证护理在孕产妇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孕产妇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2010年8月~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健康知识得分、焦虑程度及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前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健康知识得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孕产妇心理护理中的实施可有效消除或缓解患者术前焦虑状况,能显著提高孕产妇的自理能力,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王姣丽;黄成凤;李霞;朱琼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128例PUVA疗法治疗银屑病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光化学治疗技术发展至今已有七十余年历史,目前此项技术已达到可精确控制和精确设定的水平.我科是国内早引进紫外线光疗机并将其应用于临床的几个科室之一,在应用中我们积累了比较成熟的经验.本文收集了2009 ~ 2011年共128例资料完整的银屑病患者临床治疗数据,对采用光化学疗法(PUVA)的银屑病患者从近、远期副作用发生情况的观察、专科护理及对症措施的实施、心理护理的适时介入等几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论是:只要掌握好临床适应证、护理措施及时跟进,它将是患者乐于接受的皮肤科又一重要而有效地治疗手段.

    作者:王婷;周文静;李婷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护生实习期间法律知识培养的必要性

    目的:探讨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法律知识培养的必要性.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护生法律知识培训需求调查表,对我院212名护生对法律知识需求进行调查.结果:有196名护生对护士条例一点都不了解,有24人在学校未进行过规范培训,有202人认为护生法律培训是很有必要的,有173认为护生法律培训对护理工作是很重要的.结论:护生在实习期间法律培训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贺春英;常力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短刺双侧手三里穴治疗急性腰痛76例

    目的:观察短刺双侧手三里穴治疗急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动刺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本法源于《灵枢终始篇》中:“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腘”.采用“短刺法”针刺双侧的手三里穴,并配合腰腿功能活动,1次/天,5次为1疗程.结果:共治疗急性疼痛患者76例,疗效满意.

    作者:张章;芮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CBCT在种植体周围炎和牙周炎诊断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锥形束CT在种植体周围炎和牙周炎的诊断及指导其相关治疗过程中的辅助作用.通过与传统二维影像对比分析来了解锥形束CT在口腔临床疾病辅助诊断与治疗的特点,从而为临床的推广运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5月~ 2012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种植体或牙周炎的患者,对其进行常规临床检查,并用传统X线片与锥形束CT进行对比分析.所有病例有3名高年资医师和1名放射主管技师共同作出诊断.结果:锥形束CT和传统X线片在判断牙齿/种植体的近远中区域牙槽骨的缺损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评估牙齿/种植体的颊舌侧及根分叉处的牙槽骨缺损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于能分析判断牙槽骨骨密度的改变,锥形束CT不仅能够早期诊断种植体周围炎或牙周炎,还能够从三维方向早期观察了解其周围牙槽骨的形态学上的变化.

    作者:黄荣;罗冬元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1901例腹部外科感染性疾病及术后感染引流物病原菌耐药性与干预措施

    目的:通过对1901例腹部外科患者感染性疾病及术后感染引流物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采取干预措施预防感染.方法:监测并分析2008~ 2011年1901例腹部外科感染性疾病及术后感染引流物病原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结果:1901例腹部外科感染病原菌中,分离率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44.6%)、大肠埃希菌(33.1%)、克雷伯菌属(6.0%);G+需氧菌361株,常见的依次为肠球菌属(41.8%)、葡萄球菌属(37.4%)、链球菌属(15.2%);厌氧菌中常见的依次为脆弱类杆菌(41.5%)和变形梭杆菌(30.6%);药敏结果显示,G-需氧菌对亚胺培南很敏感,达95%以上,多数对三代头孢菌素较敏感,有的甚至达74%以上;而对阿莫西林耐药率均大于90%,厌氧菌对甲硝唑稳定敏感.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已非常严重.结论:医院应采取积极有效干预措施,避免耐药性进一步增长.

    作者:潘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