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肺内孤立性结节影像的认识

潘康;刘蕊;陈蕊

关键词:肺内孤立结节, 影像诊断
摘要:目的:通过平片和CT影像的分析以提高对肺内孤立结节的认识.方法:发现肺内孤立结节病灶先拍片后再行CT扫描;检查设备使用美国锐柯DR和GE8排螺旋CT.结果:对符合条件的35例患者影像分析,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了更可靠的影像依据.结论:平片发现肺内孤立结节后行CT扫描能提供更多鉴别诊断价值.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颈动脉滴注药液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疗效观察

    目的:探索脑梗塞后遗症药物治疗的有效方法、途径,观察颈动脉加压滴注红花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将202例确诊为颈内动脉系统脑梗塞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颈动脉治疗组102例和静脉途径用药对照组100例.治疗组是在脑梗塞病灶侧颈动脉加压滴注红花注射液,隔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对照组静脉给予相同剂量红花注射液,其他基础治疗两组相同.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颈动脉加压滴注红花注射液治疗脑梗塞后遗症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胥学会;马莉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髁状突颈部复合型骨折坚强内固定后应力遮挡效应分析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髁突颈复合型骨折采用不同材料内固定后不同时期骨折局部应力分布状况及应力遮挡作用,试图为新型固定材料的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髁状突颈部复合型骨折采用小型钛板和可吸收板固定后,不同时期骨折局部的yon Mises应力值分布,并且计算比较各时期的应力遮挡率.结果:骨折固定初期,两种材料在各部位的应力遮挡率都在95%以上.骨折愈合后,骨缝各分区的应力遮挡率大小依次为:钛板固定后期>可吸收板固定1年>可吸收板固定3年.结论:下颌骨骨折采用小型钛板内固定时,在各骨折愈合时期均存在应力遮挡效应;可吸收板在固定早期具备与钛板相近的应力遮挡效应,后期较钛板小;就骨折局部的应力遮挡效应而言,可吸收材料是一种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作者:赵亮;杨壮群;虎小易;陶洪;陈曦;刘秀丽;刘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双极电凝直视下眼轮匝肌紧缩术在眼袋整形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双极电凝电烧紧缩眼轮匝肌的眼袋整形方法的可行性和效果观察.方法:自2012年4~6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VIP病房行外路法眼袋切除术患者48例,在常规眼袋切除术的步骤的基础上同时结合双极电凝电烧眼轮匝肌浅层肌肉筋膜组织,观察手术可操作性和效果评定.结果:48例患者术中均采用双极电凝电烧紧缩眼轮匝肌,其中46例患者满意,2例患者基本满意,无不满意患者.结论:应用双极电凝电烧眼轮匝肌用于眼袋整形,不仅能达到常规眼袋整形手术方法的手术效果,又能使下眼睑松弛的眼轮匝肌得到紧缩,更好的改善眼袋膨出的外观.而且手术操作简单方便,此步骤在常规眼袋整形手术方法的基础上不需要另作解剖,不增加眼袋整形手术的风险.

    作者:刘新海;蔡磊;张怡;刘美辰;吕玲玲;王淑杰;李发成;马继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八种能力”强化训练对护生心理资本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通过对护理专科学生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自由选择生活的能力、破解生活难题的能力、沟通合作能力、推理预见能力、获取幸福的道德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八种能力的强化训练,对学生心理资本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护理专科2个班学生100名作为被试,将1班设为研究班,2班设为对照班.在2班学生所学课程相同的情况下,分别于开学和期末采用心理资本自评问卷(PCQ-24)测试.同时利用第二课堂时间对研究班学生进行“八种能力”的强化训练.期末比较两班学生研究前后心理资本差异;及自身研究前后心理资本各维度差异.数据进行处理(t检验).结果:两班实施该项研究前,学生心理资本测评各维度得分比较无显著差异(t1=0.896,P1>0.05);实施该项研究后,护生心理资本测评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显著(t2=5.763,P2<0.01);研究班自身前后比较,心理资本测评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显著(t3=5.841,P3<0.01).结论:护理专业学生通过“八种能力”的强化与培训,可有效地促使个体的心理资本不断地得到积累与提高.

    作者:李小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小儿股静脉采血不同定位方法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提高小儿股静脉穿刺采血的成功率、减少反复穿刺痛苦,避免邻近器官损伤的方法.方法:选择我院460例1天~3岁的患儿,做殷静脉穿刺采集血标本,观察组230例采用新的股静脉穿刘定位法,对照组230例采用扪及股动脉搏动的传统方法进行殷静脉穿刺定位法,比较两种方法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225例,出现淤血或小血肿5例,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18 5例,出现淤血或小血肿24例.结论:新定位法进行股静脉穿刺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扪及股动脉搏动定位股静脉穿刺采血方法.

    作者:李蓉;黄代川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孕妇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分析的方法,研究门诊定期产检的600名孕妇,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正常妊娠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组,于不同妊娠时期测定血β-HCG的变化并加以分析.结果:①正常妊娠孕妇妊娠8~12周血β-HCG明显升高,孕中晚期则维持在较低水平(P<0.01);②HDCP患者妊娠中晚期血β-HCG较正常妊娠孕妇明显升高(P<0.01),子痫前期组血β-HCG值又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P<0.05);③妊娠28 ~ 36周是HDCP的高发孕周,且易发展为子痫.结论:血β-HCG可以作为临床预测HDCP发生的有效检测指标.

    作者:吴云波;吴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留置尿管致膀胱痉挛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通过分析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膀胱痉挛的原因,寻找合理的护理措施,提高留置尿管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856例留置尿管患者,观察引起膀胱痉挛的原因及护理方法.结果:856例留置导尿的患者中共有107例出现膀胱痉挛,分析主要原因为心理因素(占30.84%),膀胱过度活动(18.69%),气囊内不同注水量(18.69%),膀胱冲洗液温度、速度(16.82%)等,寻找相应的解决膀胱痉挛的护理对策.结论:留置尿管前做好心理护理、留置尿管后做好管道的护理及病情观察是预防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的关键.

    作者:屈晓英;刘晓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探讨中西药结合及体外震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研究

    目的:观察体外震波碎石术、西药、中药排石汤联合治疗泌尿结石的临床疗效,总结对泌尿系结石的护理体会.方法:应用体外震波碎石术、西药、中药排石汤联合治疗泌尿结石.结果:治愈57例,好转9例,无效3例,对泌尿系结石有效治愈率为95%.结论:体外震波碎石术及中西药结合治疗此类结石病症有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医学广泛的推广.

    作者:呙林杰;熊鹰;钟光俊;汪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自拟方三军连海散治疗热郁血淤型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方三军连海散治疗热郁血淤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自拟方三军连海散治疗,对照组用奥美拉唑胶囊治疗.结果:部分临床症状两组均有所改善(P<0.05).结论:自拟方三军连海散治疗消化性溃疡有显著效果.

    作者:杨东辉;郭艳艳;孙博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RFCA治疗局灶性右心房房速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了解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治疗局灶性右心房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右心房房速患者行RFCA治疗,采用房速发作时激动顺序标测法以明确心房早激动点.结果:房速消融成功率为81.3%,术中和术后无并发症,术后随访(2.2±1.6)年,1例复发.结论:RFCA治疗局灶性右心房房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作者:辜和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新生儿气胸4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气胸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 2012年6月共40例新生儿气胸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气胸中,吸入综合征28例(包括羊水吸入21例及胎粪吸入7例),呼吸窘迫综合征(RDS)7例,新生儿肺炎3例,新生儿湿肺1例,自发性气胸1例,其中有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应用史13例.经保守治疗,胸腔穿刺抽气,闭式引流,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及机械通气等治疗,36例治愈,3例好转后自动出院,1例死亡.结论:气胸的原因主要有吸入综合征,NCPAP的使用,呼吸窘迫综合征.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治疗手段、合理应用呼吸机、恰当的时候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是新生儿气胸治疗的关键.

    作者:方广东;姜善雨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流程化管理在强化胰岛素治疗中预防低血糖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在胰岛素强化治疗中血糖流程化管理方案与常规管理方案低血糖发生率的区别.方法:对2012年1~6月收治的71例高血糖患者采取流程化血糖管理方案为观察组,2011年7~12月收治的65例患者采用常规管理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重患者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流程化管理具有可操作性,且明显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有利于平稳、安全控制血糖.

    作者:周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在外科护理教师管理中的应用

    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院外科东西南三区护理人员120人,其中具备临床带教资格及理论授课资格的护士逐年增加,并且随着院领导发展学院型医院的理念,对临床教学工作越来越给予重视,因此临床教师梯队建设成为教研室的重点工作之一,我科自2012年起对外科护理教师实现人员信息化管理,获得了显著的效果,具体介绍如下.

    作者:唐艳菊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对36例老年胃癌患者术后24h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术后3~4天恢复胃肠道功能,7~10天拔除胃肠营养管,患者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白蛋白、血红蛋白等营养指标则有不同程度上升(P<0.05)、体重、血糖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在加强护理监护下,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规范进行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韩秀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良乡医院产科五年医疗纠纷分析

    目的:通过探讨产科医疗纠纷的原因,为医院规范医疗活动提供管理信息,提出医疗纠纷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010年产科医疗纠纷52例,总结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结果:2006年~2010年发生的医疗纠纷例数与医院、患者、社会方面有关.结论:分析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和数量,有助于找出薄弱环节,提出医务人员在医疗技术服务中强化服务意识,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水平,恪守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和诊疗操作常规,加强医患沟通,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隗燕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静脉留置针与一次性采血器结合操作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护理体会

    目的:为了减轻患儿的痛苦,探讨儿科采取血液标本简单有效的方法.方法:将留置针与一次性真空采血器结合采集血液标本.结论:同时将这两种技术操作巧妙结合既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又满足了患儿的需要,也大大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取得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国容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在脊柱手术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随机分组的对比观察,评价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全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50例择期手术患者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各25例,诱导采用咪唑安定0.04-0.05mg/kg,R组:瑞芬太尼1~2μg/kg,维库溴铵0.1 ~ 0.2mg/kg,异丙酚1~2mg/kg.F组:芬太尼2~2.5μg/kg,维库溴铵0.1 ~ 0.2mg/kg,异丙酚1~ 2mg/kg.维持分别为瑞芬太尼10μg/(kg.h),异丙酚1~ 3mg/(kg·h)泵输维持;芬太尼1μg/(kg·h),异丙酚1~ 3mg/(kg·h)泵输.同时吸入66%氧化亚氮和1%异氟醚,MAC保持在0.8~1.5.观察的指标有诱导前、插管前、插管期间、切皮前、切皮后5min以及术中每10min的血压、心率变化情况.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唤之睁眼时间;自主呼吸的潮气量、频率和ETC02;拔管后即刻、15min、30min的意识状态(OAAS)和疼痛程度(VAS);苏醒期间出现寒战、肌颤、恶心、呕吐及躁动等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与芬太尼相比,瑞芬太尼起效快、清除快、呼吸和意识的恢复优于芬太尼,镇痛效果不弱于芬太尼,安全性与芬太尼相似.结论;瑞芬太尼是一种适合用于持续输注的新型阿片类镇痛药,可用于与异丙酚复合的静脉全麻中.

    作者:王平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治疗孕妇牙周病对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目的:比较孕妇牙周病治疗组与非治疗组对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我院妇幼保健科建卡孕妇(妊娠4~5个月)816例,患牙周病者有489例,312名同意治疗为观察组,177名拒绝治疗为对照组,记录两组孕妇妊娠30周后的牙周状况及分娩后低出生体重儿和早产发生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菌斑指数、探诊深度、出血指数和临床附着丧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出生体重儿及早产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牙周病的治疗可降低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是优生优育不可忽视的因素.

    作者:崔巍巍;刘英奇;陆慧;孔永霞;冯瑞红;卢丽先;刘红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放松和想象训练联合甘草酸苷治疗重型斑秃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仪引导下的放松和想象训练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重型斑秃的疗效.方法:设立放松和想象训练组、药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按照Weiss等提出的疗效标准进行疗效对比判断.结果:经过8周治疗,3组有效率分别为57.14%、73.33%、93.33%,以联合组高.结论:放松和想象训练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重型斑秃临床疗效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作者:康小平;王胜祥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评价非瓣膜性房颤病人使用抗凝治疗与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32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分为抗凝组和抗血小板组.抗凝组给予华法林口服维持国际标准化比率(INR)2.0~3.0;抗血小板组给予阿司匹林口服.结果:抗凝组62例患者华法林维持量1.87~4.75mg/天,平均剂量(2.58±0.74)mg/天,INR平均(2.46±0.26).抗凝组和抗血小板组的栓塞发生率分别是1.6%和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16.1%和5.7%,但是出血严重程度构成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可以明显减少栓塞事件的发生,维持INR 2.0~3.0,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不高、用药安全.

    作者:赵怀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