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异常改变

刘寒月;张宇虹;苏本利

关键词:糖尿病, 甲状腺, 超声检查
摘要:目的 应用超声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的异常改变.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93例,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按病程分为3组:糖尿病病程≤5年组(A组,31例);5年<糖尿病病程≤10年组(B组,30例);糖尿病病程>10年组(C组,32例);健康对照组(D组)30例.超声检查测量甲状腺大小并计算体积,观察甲状腺回声改变及有无结节存在,按照相应标准判定甲状腺肿大和结构异常.同时检测血液生化指标.结果 B组甲状腺肿大病例数较A组、C组、D组明显增多(P<0.05);A组、B组、C组甲状腺体积较D组明显增加,B组甲状腺体积较A组、C组明显增加(P均<0.05);C组甲状腺结构异常病例数较A、B、D组明显增多,B组甲状腺结构异常病例数较A、D组明显增多(P均<0.05);A、B、C组的血液生化检查异常病例数较D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 超声技术可以客观地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的异常改变.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甲状旁腺脂肪腺瘤伴功能亢进症99mTc-MIBI显像1例

    患者男,27岁.骨痛及多关节痛3年,2年前右股骨颈骨折并行内固定针治疗,5个月前双侧股骨骨折及多发肋骨骨折,1个月前右下腹痛、发现尿路结石.实验室检查:血钙3.44 mmol/L、血磷0.6 mmol/L、甲状旁腺激素为158 pmol/L。颈胸部CT:右侧气管食管旁沟内可见软组织密度结节影(直径1.0 cm、纵行3.0 cm).全身X线检查:全身骨质疏松并发多发骨折.拟诊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入院.之后行99mTc-MIBI双时相(早期相5 min和延迟相约40 min)甲状旁腺显像,诊断右下甲状旁腺高功能病变(图1).10天后行第1次手术,病理结果示右下甲状旁腺脂肪腺瘤(图2).患者术后10天内血钙仍2.78~3.05 mmol/L,再次行99mTc-MIBI显像.

    作者:孟召伟;谭建;张富海;贾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DWI结合3D-TOF-MRA诊断脑内毛细血管瘤1例

    患者男,70岁,头昏伴左下肢麻木2月余,神志清楚,颈软,两侧跟腱反射(++),左下肢痛觉减退.影像学检查:①CT:左侧小脑半球片状低密度影,边界尚清,未见钙化或出血.②MRI:左侧小脑半球内结节状病灶,T1WI呈稍低和较低混杂信号;T2WI呈不均匀较高信号,长径约2.5 cm,边界较清,轮廓欠规则,周围可见流空血管以及大片水肿(图1),局部脑沟稍宽,第4脑室稍变窄.静脉注射Gd-DTPA 12 ml后病灶明显强化(图2).瘤体ADC值图呈白色;DWI呈低信号,周围水肿ADC值图呈白色、DWI呈等信号(图3).3D-TOF-MRA示病灶相应区域有杂乱纤细的小血管未与脑内大动脉连通,颅底无异常血管网(图4).

    作者:张禹;王晨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三维CT全脑灌注血容量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的初步应用

    目的 探讨三维CT全脑灌注血容量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5例发病6 h以内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行常规螺旋CT平扫及CT血管造影(CTA)检查,分析CT平扫表现,并使用Siemens三维NeuroPBV软件对CTA源图像和CT平扫图像进行减影处理,获得三维彩色PBV图像.比较CT平扫与PBV图像对急性脑缺血灶的检出率.全部病例于发病后2~7 d复查CT平扫.对PBV图像显示的脑灌注异常区体积与复查CT平扫显示的梗死灶体积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25例患者首次头颅CT平扫12例发现早期脑梗死征象,13例未发现异常,重建三维PBV图像均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脑灌注异常区.复查CT平扫图像上25例患者终梗死灶体积与PBV图像上灌注异常区体积存在显著正相关(rs=0.837,P<0.001).结论 PBV图像能够三维显示急性脑缺血全脑灌注信息,对早期发现脑缺血、全面评价缺血范围、避免病灶漏诊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苗;卢洁;李坤成;隋昕;曹燕翔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彩超诊断累及肝脏的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累及肝脏的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的诊断价值.方法 观察5例临床确诊的 HHT累及肝脏患者的超声表现. 结果 5例患者均表现为肝固有动脉及肝内动脉分支明显增宽伴走行纡曲、扩张,血流速度增快;1例发现肝内动-静脉瘘,1例合并有肝硬化. 结论 彩超为诊断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提供一种新的检查方法,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袁新春;周爱云;陈莉;邓林云;刘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CT误诊医源性腹腔异物肉芽肿1例

    患者女,29 岁.1年前曾行剖宫产术,术中大出血.10个月前无诱因出现腹胀不适伴肿块入院.体检:中、下腹正中长8 cm手术瘢痕,中下腹扪及一约7 cm×15 cm大小质中、移动度差的包块,轻压痛,无肌紧及反跳痛.实验室检查无异常.诊断为腹部实性肿块,考虑为肿瘤性病变.CT平扫中、下腹腔前部卵圆形肿块,大小7 cm×9 cm×14 cm,边缘清楚,为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影,CT值为36~61 HU,包膜呈稍高密度,内有漩涡状、条絮状稍高密度影(图1).增强扫描包膜较明显环状强化,部分包膜下可见脑回状强化影,CT值净增34 HU(图2).局部肠管粘连受压移位变形.CT诊断:考虑腹膜或小肠肿瘤.手术所见:中、下腹腔前部巨大实性包块,包膜完整,触之有弹性,肿块与大网膜、腹膜、回肠粘连,局部腹膜增厚、肠腔狭窄.剖开见包膜为网膜组织和纤维组织,内容物为肉芽组织、炎性渗出物和大小约16 cm×22 cm的发黑易碎纱布.病理诊断:腹腔医源性异物肉芽肿.

    作者:李康;马千红;吕富荣;杨庆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99mTc-HL91乏氧显像监测放疗后荷H22肝癌KM小鼠肿瘤再氧合状态

    目的 探讨99mTc-HL91乏氧显像监测肿瘤再氧合状态情况,同时检测肿瘤乏氧诱导因子-1a(HIF-1a)表达,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相关性.方法 荷H22肝癌KM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又根据放疗后时间1 d、3 d、5 d进行实验.对照组不进行60Co放疗,实验组接受单次15 Gy的60Co放疗.各组小鼠注射99mTc-HL91显像剂2 h后进行SPECT平面显像.各组小鼠图像通过ROI技术,计算T/NT比值.图像采集结束后立即处死小鼠,完整剥离肿瘤,称重并计算放射性计数,计算肿瘤微分摄取率(DUR).之后迅速将肿瘤组织常规制成蜡块,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HIF-1a的表达.后将DUR、T/NT数值分别与HIF-1a的表达进行等级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随着放疗时间的延长,DUR及T/NT比值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HIF-1a阳性细胞数量也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表达.结果显示DUR及T/NT比值分别与HIF-1a的表达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5和0.86,P<0.05,双侧).结论 99mTc-HL91乏氧显像与HIF-1a的表达可用于监测肿瘤放疗后的再氧合状态,二者呈正相关.

    作者:田艳;李佳;丁重阳;付文辉;冯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兔肝VX2种植瘤三维适形放疗前后MR的灌注加权成像比较

    目的 观察兔肝VX2种植瘤三维适形放疗(3DCRT)前、后MR成像特点和灌注参数的变化.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30只,采用组织块种植法制成兔肝VX2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2周后治疗组兔接受3DCRT治疗,单次放疗剂量20 Gy.于放疗前、后10 d分别对两组行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及增强扫描.选取肿瘤中央区、周边区和瘤周正常肝组织的感兴趣区(ROI),分别测量血流灌注值,进行统计学分析.PWI采用信号强度-时间曲线的大信号下降斜率(SRSmax)作为定量指标,分析不同ROI的SRSmax下降程度及其规律.结果 23只荷瘤兔纳入研究,其中治疗组12只,对照组11只.治疗组放疗后肿瘤中央区及瘤周区SRSmax值均较放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前后两次扫描中肿瘤中央区及瘤周区SRSmax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WI能反映VX2种植瘤放疗后微循环及血流动力学变化.SRSmax可作为活体评价肿瘤微血管的指标.

    作者:江新青;陈亮;魏新华;吴红珍;谢琦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99mTc-美罗华用于原发性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

    目的 分析99mTc-美罗华作为示踪剂对102例原发性乳腺癌(其中1例为双乳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SLN)显像及活检的诊断效能. 方法 超声引导下于乳腺肿块周围及肿块表面皮下注射99mTc-美罗华后行SLN显像,并将采集到的图像与患者数码局部大体像进行图像融合.术中凭此融合图像行腋窝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切除SLN后,行常规乳腺癌手术及腋下淋巴结清扫术,并送病理行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查. 结果 103例次SLN显像成功率100%,共显示SLN 177枚,分布于腋窝区、内乳区及乳腺组织内,平均1.72枚(177/103).腋窝区SLNB成功率99.03%(102/103),共探测到SLN 266枚,平均2.58枚(266/103).病理发现腋窝SLN有转移者76例次,转移SLN 110枚.与腋清扫淋巴结病理结果比较,SLNB的灵敏度为96.20%(76/79),特异性为100%(24/24),假阴性率为3.80%(3/79),准确率为97.09%(100/103). 结论 应用新型SLN示踪剂99mTc-美罗华行乳腺癌SLN显像及活检成功率、灵敏度及准确率高,假阴性率较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囡;林保和;欧阳涛;杨志;李金锋;许小保;张岩;马云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64排螺旋CT 血管成像评价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功能不全

    目的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的狭窄部位及程度进行影像学评价.方法 对30例临床出现内瘘功能不全症状的MHD患者,应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观察内瘘血管的狭窄部位、程度、血栓形成及侧支循环情况,并对两种主要的后处理方法进行对比.结果 30例患者均经CTA确定了狭窄的责任血管.流入动脉狭窄3例,其中轻度1例,中度2例;流出静脉狭窄13例,轻度、中度及重度分别为6例、4例及3例;吻合口狭窄30例33处,轻度、中度及重度分别为3处、19处及11处.出现侧支循环5例.MIP显示5例存在血栓,VR通过调整不同阈值后显示血栓4例. 结论 对于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功能不全,64层螺旋CTA可基本无创地显示瘘血管的全貌、狭窄部位及狭窄程度.

    作者:赵丽琴;贺文;张东亮;郭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脑瘤块样脱髓鞘病变1例

    患者女,40岁.左上下肢麻木、无力2周,同时伴枕后痛.发病前1周曾有发热史,口服解热镇痛药物缓解.查体:左侧上下肢体肌力Ⅲ级,肌张力正常,病理征阴性.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MRI表现:右侧额叶团块状异常信号影,T2WI呈高信号,T1WI为稍低信号,FLAIR为高信号(图1~3),病灶信号较均匀,边界清,灶周未见明显水肿影,无明显占位效应.Gd-DTPA增强扫描,病灶呈非闭合性环状强化(图4).临床拟诊为瘤块样脱髓鞘病变,给予激素冲击治疗,20 d后患者自觉症状减轻.复查MRI,右额叶病灶较前缩小,病灶T1WI信号较前明显减低,其间见斑点状高信号影(图5).

    作者:赵鑫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载10-羟基喜树碱脂质超声微泡的处方制备及一般特性研究

    目的 研究载10-羟基喜树碱(HCPT)脂质超声微泡的处方制备工艺,筛选出佳处方制备载药微泡,研究微泡的一般特性及显影效果,并检测微泡的药物包封率和载药量.方法 以机械振荡法制备载HCPT脂质超声微泡;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处方;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微泡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在光学显微镜下计数并观察微泡的外观和分布情况;以马尔文激光粒径测量仪测量微泡粒径大小和Zeta电位;观察并比较微泡经60Co射线灭菌前后其外观、形态、平均粒径和包封率的改变;并观察微泡在兔肝脏的增强显影效果.结果 以佳处方制备的载10-羟基喜树碱(2 mg)微泡的药物包封率为86.70%,载药量为21.70%;浓度为(3.07±0.58)×109/ml,粒径范围为(1.10±0.20)μm,平均粒径为1.10 μm;Zeta电位为-(3.90±0.80)mV;超声定向辐照微泡后,药物吸光度值明显增加;经60Co射线灭菌后观察微泡形态、平均粒径及包封率无明显变化;静脉注射此载药微泡后,兔肝脏超声显影持续增强.结论 采用机械振荡法制备的载HCPT脂质微泡,包封率和载药量较高,粒径分布均匀,体内显影效果好,有望实现实时监控下的体内定点靶向给药,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严思静;李攀;袁佩;许川山;王志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骶髂关节结核1例

    患者男,35岁.因全身乏力、消瘦2年余,腰骶部疼痛伴头晕3月余来我科行腰骶部MR检查,平扫示右侧骶髂关节、相邻的骶、髂骨及相邻的髂肌和臀中肌区域,T2WI上以片状高信号为主,夹杂着等、低信号;T1WI上呈片状稍低、低信号,病灶形态不规则,境界不清晰;STIR上病灶区域呈明显的高信号;TIWI压脂增强像上病灶区域可见大小约3.50 cm×2.81 cm×3.62 cm的囊液性病灶(图1、2).

    作者:赵尚开;冉华;田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磁共振成像诊断恶性滋养细胞肿瘤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9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侵蚀性葡萄胎16例,绒毛膜癌3例)的MRI表现进行回顾,将侵蚀深度和侵犯范围的判定结果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①19例子宫内膜边缘不整,T2WI呈高信号,信号不连续.②15例检出出血灶(20个病灶).③判断肿瘤侵及浆膜层、深肌层、浅肌层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13/13)、83.33%(5/6)、0(0/1);对侵犯宫颈(4/4)、阴道(1/1)的诊断符合率均为100%;对侵犯宫旁的诊断符合率为78.57%(11/14).④19例均可见紊乱的血管流空信号,分布密集,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结论 MRI对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早期诊断、显示肿瘤的侵袭深度和侵犯范围具有明显优势,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刘艳;赵峰;张越;黎星;赵志伟;徐慧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数字乳腺摄影中不同剂量模式对病灶的显示能力

    目的 评估数字乳腺摄影中全自动曝光控制的三种曝光模式对病灶显示的差别.方法 对专用的TRM乳腺体模分别采用标准模式、剂量优先模式和对比度优先模式进行摄影.请5位观测者在同一观测条件下,随机抽取所获得的不同模式的照片进行视读,获得数据进行ROC解析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视读直径为0.20~0.25 mm钙化灶和0.45~0.60 mm肿块灶,剂量优先模式与标准模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视读直径为0.45 mm的肿块灶,对比度优先模式与标准模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标准模式可作为常规检查;剂量优先和对比度优先模式则应用于乳腺疾病的精确检查.

    作者:曹琰;梅红;李萌;李圣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超声造影对肝脏肿瘤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目的 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超声造影对肝脏肿瘤诊断的价值. 方法 搜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CBM以及CNKI数据库,手工检索所有用超声造影对肝脏肿瘤进行诊断的文献,提取相关文献数据.采用QUADAS工具进行文献的质量评价.采用Meta-disc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到合并的比数比、合并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以及合并的阳性和阴性似然比,绘制综合接受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结果 共纳入9个研究,9个研究结果存在异质性(P=0.05,I2=64.00%).利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30%(CI:89.80%~92.70%)和94.00%(CI:92.00%~95.60%),合并阳性似然比为12.03(CI:7.67~18.88),合并阴性似然比为0.08(CI:0.08~0.14),合并比数比为153.00(CI:71.40~327.86),加权SROC面积为0.93,SE=0.01.结论 入选文献质量中等.SROC显示超声造影对肝脏肿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高军喜;姚兰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左乳腺巨大纤维腺瘤超声表现1例

    患者女,26岁.发现左侧乳腺肿物1年余,快速增大3个月入院.查体:左侧乳腺内可见大小约11 cm×8 cm的肿物,质地不均匀,表面不光滑,凹凸不平,与表皮无粘连,界限清,活动度差,无桔皮样变及酒窝征.左侧腋窝可触及大小约1 cm×1 cm的淋巴结.超声所见:左侧乳腺内探及大小约11.0 cm×4.4 cm的中等回声,略呈分叶状,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界清,其内可见大小约3.7 cm×0.5 cm的液性暗区(图1).CDFI:左侧乳腺内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

    作者:剧红娟;李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枕骨转移性腺癌误诊1例

    患者男,55岁.主因右枕部软组织肿瘤2个月、伴局部不适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枕部有一软组织包块,枣子大小,以后有所增大并感到局部不适、轻微疼痛,发病后无其他症状.查体:右枕部有一软组织肿物,核桃大小,质地中等,不活动,压痛不明显,皮色、皮温正常.

    作者:刘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超声微泡介导大鼠肾脏β-半乳糖苷酶基因转导

    目的 应用超声微泡介导β-半乳糖苷酶基因转导大鼠肾脏,探讨超声微泡介导肾脏基因转导的效率和可行性.方法 Wistar大鼠40只,分为超声微泡质粒组、微泡质粒组、超声质粒组、裸质粒组、超声微泡组和超声PBS组.超声微泡质粒组经肾动脉注射微泡和质粒混合物,并以0.3 W/cm2超声辐照肾脏,转导后3 min、12 h、3 d、7 d取肾和肝、脾等肾外器官;超声质粒组、超声微泡组和超声PBS组给予肾动脉注射质粒、微泡和PBS后超声辐照肾脏,微泡质粒组和裸质粒组仅给予肾动脉注射微泡和质粒混合物,不予超声暴露,转导后12 h取材.冰冻切片行X-gal染色观察肾脏和肾外器官β-半乳糖苷酶基因表达,Megalin免疫组化复染观察转导基因的肾组织定位;PAS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生化检测血AST、ALT、BUN和Cr水平.结果 超声微泡介导质粒转导12 h后大鼠肾组织可见较大量β-半乳糖苷酶基因表达,集中在肾小管,靠近皮质较多,肾小球和肾间质无表达,至7 d时肾小管仍有表达,Megalin免疫组化复染显示β-半乳糖苷酶基因主要在近端小管表达.超声质粒组大鼠肾脏有极微量基因表达,其他四组均无基因表达.各实验组大鼠肝、脾等肾外器官均无基因表达,肾脏PAS染色和血清学检查均无明显病理学变化.结论 超声微泡可有效促进大鼠肾脏基因转导,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基因转导方法.

    作者:马强;吴镝;孙雪峰;陈俊香;张东山;丁瑞;谢院生;陈香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超声表现及其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 观察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超声表现及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超声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 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3~70岁[平均(55.2±12.2)岁].4例肿块位于右侧乳房,1例位于左侧乳房,大小0.65~3.90 cm[平均(2.04±1.17)cm].5例肿块超声为不均匀低回声,4例形态不规则,1例为圆形;4例边界清晰,1例边界模糊;其中2例有钙化,超声表现为点状强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肿块3例血流丰富,1例未见明确血流.病理:大体形态学均表现为实性肿物、颜色灰白,边界尚清.结论 乳腺神经内分泌癌超声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声像图表现为不均质低回声实性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晰,血流丰富.

    作者:李文波;朱庆莉;姜玉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功能磁共振成像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工作记忆

    目的 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工作记忆进行研究,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工作记忆的受损状况.方法 采用1-back组块设计,对16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13名正常对照受试者,进行词语及客体工作记忆任务的fMRI检查,对反应时间、正确率及脑激活图进行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组患者的正确反应时间、正确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组在词语工作记忆时,左侧额叶、左侧顶叶及海马旁回等脑区激活显著减弱(P<0.05),客体工作记忆时,右侧额叶、左侧顶叶及双侧枕叶等脑区激活减弱(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词语及客体工作记忆损害,经典激活脑区存在损害.

    作者:谷爽;何悦明;卢洁;李坤成;庄晓明;赵建功;盛树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