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显微镜下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临床观察

马雪梅;陈红

关键词:显微镜下, 自体角膜缘, 干细胞移植治疗, 翼状胬肉切除,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复发性胬肉, 组织增生, 治疗方法, 运动受限, 外界刺激, 手术为主, 角膜散光, 角膜表面, 睑球粘连, 刺激症状, 术治疗, 复发率, 多发病, 常见病, 并发症
摘要: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多为外界刺激引起的一种长入角膜表面、变性的翼状纤维血管组织增生.它不仅引起眼的刺激症状,发展到一定程度还会造成严重的角膜散光或侵入视轴而损害视力[1],而且因为增生和充血而影响美观.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但手术复发率很高,严重的复发性胬肉可引起睑球粘连,眼球运动受限等并发症[2].我科自2005年来采用显微镜下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取得较好疗效.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键槽缓压式附着体在中老年牙列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牙列缺损的中老年患者用键槽缓压式附着体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3例牙列缺损病例进行键槽缓压式附着体修复设计,临床随访与观察.结果:33例中老年患者应用键槽缓压式附着体制作义齿,随访4年,义齿获得良好的支持稳定效果,基牙无松动脱落且患者美观及咀嚼功能恢复良好,得到满意的疗效.结论:键槽缓压式附着体义齿是修复中老年牙列缺损的有效的临床方法之一.

    作者:王军慧;赵红萍;刘岩正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下颌后牙游离端缺失种植固定桥连接体横截面适宜受力面积研究

    目的:探寻下颌后牙游离端缺失种植固定桥连接体横截面适宜受力面积,以保证瓷层不发生断裂.方法:在建立下颌单侧后牙游离端缺失种植固定桥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不同桥体跨度不同连接体面积时的模型I-I、I-II、I-III和II-I、II-II、II-III,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找出连接体变形量小于0.001mm时连接体横截面积.结果:在模型I中和模型II中,连接体的大变形量分别为0.00106、0.000938、0.000563、0.00118、0.000958和0.000785.结论:在第二前磨牙至第二磨牙缺失和第一前磨牙至第二磨牙缺失时,连接体横截面积分别大于或等于4mm2和8mm2时连接变形率小于0.1%,可确保瓷层不发生断裂.

    作者:丁旭;程纬;孙应明;曹雪;汪大林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额部扩张皮瓣联合耳软骨支架鼻再造术

    目的:探讨应用额部扩张皮瓣复合耳软骨支架植入鼻再造术的效果.方法:对7例鼻缺损患者Ⅰ期行额部斜行扩张器埋置术,Ⅱ期行扩张皮瓣修复鼻尖、鼻翼及鼻小柱的同时,于残鼻内植入耳软骨支架,形成支撑结构.结果:7例术后均无感染,无软骨外露,再造鼻外观坚挺,色泽与邻近组织相似,形态逼真,效果满意.结论:额部扩张皮瓣复合耳软骨支架植入鼻再造术增加了鼻尖及鼻小柱的支撑、塑形,是较理想的鼻再造方法.

    作者:宋振涛;张博;陈冬梅;张洪涛;易成刚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微创根管治疗对牙冠抗折裂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比较微创根管治疗方法与传统治疗方法对牙冠抗折裂性能影响的差异性.方法:选择成年健康男性恒磨牙50颗,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传统根管治疗方法进行处理,实验组采用CT定位、微孔开髓法进行根管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离体牙出现冠折裂隙时受到的大载荷和离体牙的折裂方式.结果:实验组样本出现裂隙时受到的大载荷为(780.12±86.50)N,对照组样本出现裂隙时受到的大载荷为(458.72±46.19)N,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所有标本试件中,16%的牙体折裂线通过髓腔中央,20%的牙体折裂线远离开髓孔边缘,为多见的折裂方式为折裂线通过开髓孔边缘,占64%,其中对照组中发生比例更高.两组的折裂方式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微创根管治疗方法可降低牙冠折裂的危险性,提高根管治疗患牙的临床效果.

    作者:朱静;焦红卫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自体软骨移植在鼻尖整形术中的护理体会

    鼻尖圆钝、鼻尖低平是中国女性常见的鼻部形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爱美人士要求进行鼻尖整形术,以使面部各个器官达到和谐美观.当前行鼻尖整形的材料很多,如膨体、自体鼻中隔软骨、肋软骨、耳廓软骨等.我院自2008年~2009年应用自体软骨移植塑形鼻尖共35例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杜丛妍;马丽娜;葛丽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重睑术联合自体颗粒脂肪组织注射充填术在治疗上睑凹陷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重睑术联合自体颗粒脂肪组织注射充填治疗上睑凹陷的方法,总结其可行性及优点.方法:总结2009年8月~2011年10月的应用重睑术联合自体颗粒脂肪注射充填治疗上睑凹陷的临床病例,通过术后随访观察手术是否安全有效.结果:术后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未见并发症,35例患者随访2周~6月,上睑凹陷均得以矫正,获得满意效果.结论:本组患者治疗结果显示应用重睑术联合自体颗粒脂肪注射充填术简单易行,安全性高,是治疗上睑凹陷的可靠选择.

    作者:杨文爽;王佳琦;郭鑫;王太玲;于浩;宋维铭;郑行跃;侯典举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兔肋软骨膜对肋软骨移植后生物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新西兰大白兔肋软骨膜对肋软骨自体异位移植后生物力学的影响,为临床上选取佳肋软骨移植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6周龄新西兰大白兔6只,取单侧6、7、8带软骨膜肋软骨,每个标本随机分为等长两段,一段保留软骨膜,一段去除软骨膜,分别埋植于兔的背部两侧对称部位.于12周后取出两组埋植软骨,剥去带肋软骨膜者的软骨膜,埋植前不带肋软骨膜者不作处理.据试验机要求制成相应大小标准试件.采用SHIMADZU(日本,AGS-X型)试验机行拉伸、压缩和弯曲试验.结果:带软骨膜组肋软骨极限抗拉强度及大拉伸应变、大压缩强度及大压缩应变、大弯曲强度及弯曲破坏时间均大于不带软骨膜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软骨膜肋软骨生物力学性能优于不带软骨膜者.

    作者:姜珊;陈振雨;朱月华;冷向锋;张维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FRIII矫治功能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颌面分析

    目的:探讨Frankel Ⅲ功能矫治器(Frankel functional regulator Ⅲ appliance,FRIII)矫治功能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前后颌骨软组织侧貌头影测量值的变化.方法:选择乳牙期、替牙期功能性III类错(牙合)患者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6~11岁,平均9.8岁,面型为直面型或轻度凹面型,前牙反(牙合),第一磨牙为近中关系,下颌可后退至切对切,上下前牙排列整齐,应用FRIII矫治,治疗前后拍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并测量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功能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经FRIII矫治6个月左右,临床上患儿反(牙合)矫正、侧貌发生改变,SNB减小、ANB增加、前下面高增加、IMPA 减小、面凸度增加、覆盖增加有显著性差异.唇形改变:上唇突度增大、下唇突度减小,上唇倾斜度减小、下唇倾斜度减小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表明FRIII矫治功能性Ⅲ类错(牙合)畸形能引起颌骨及软组织侧貌的改变,FRIII是治疗功能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有效方法.

    作者:叶金梅;王洪涛;邓利琴;陈柯;张栋杰;李新桂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面部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一例

    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sheath tumor,MPNST)为一种比较少见的恶性肿瘤.约占软组织肉瘤的5%[1],预后不良.多发于四肢和躯干,头颈部少见.我院收治1例面部恶性神经鞘膜瘤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建国;李可来;李庆隆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遗传性小耳畸形家系FGF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及意义

    目的:探讨遗传性小耳畸形家系FGF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及意义.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遗传性小耳畸形患者及其直系亲属的FGF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32例,同时以20例健康者为对照.结果:遗传性小耳畸形患者及直系亲属FGF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遗传性小耳畸形家系组中,患病者的基因甲基化程度小于耳廓正常者(P<0.05).结论:FGF3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可能与遗传性小耳畸形的发生有关.

    作者:刘嘉锋;孙家明;李小丹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恒前牙冠折再粘结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恒前牙冠折再粘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例(42颗)外伤冠折的恒上颌前牙进行断冠再粘结治疗.在治疗后的1、2年对患牙进行断冠再脱落、修复体磨耗、边缘性龈炎、断牙自身颜色改变以及边缘染色的追踪观察.结果:断冠再粘结后1年成功率为90.5%,2年后成功率为81%.结论:恒前牙冠折再粘结作为即时修复和一种过渡性修复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光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眶周及中面部联合提紧术

    目的:根据眶周及中面部老年性改变特征,探讨眶周及中面部联合提紧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下睑缘入路行中面部软组织分离提紧,并固定于眶缘骨膜上,同时结合抬眉术矫正眶周及中面部软组织松垂,并整复睑袋.结果:本组587例,经1~5年随访,除3例术后下睑下方出现凹陷,经颗粒脂肪移植充填满意外,无其他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中面部提紧结合抬眉手术能有效改变眶周及中面部老化现象.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而且面部年轻化美容效果良好.

    作者:蔡群;林琳;陈龙;熊世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十精丸对UVA致ESF-1细胞光老化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十精丸抗紫外线致ESF-1细胞光老化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40J/cm2的UVA照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建立光老化细胞模型,以不同浓度十精丸提取物处理光老化细胞,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羟胺法检测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比色法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TBA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结果:UVA照射成纤维细胞后,细胞活力下降,SOD、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P<0.01),十精丸水提液中(100μg/ml)、高(200μg/ml)剂量组能显著提高成纤维细胞细胞活力、SOD、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P<0.05或P<0.01).结论:十精丸水提液可抑制UVA引起的成纤维细胞活性下降,推测其机制为通过提高SOD活力、加速氧自由基的清除和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使细胞的脂质过氧化损伤程度降低有关.

    作者:陈丽娟;王加志;徐姣;齐永华;黄昕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种植后CEREC III全瓷单冠修复抗折强度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种植后应用CEREC III全瓷单冠修复的抗折性能.方法:分对照组与实验组(n=16),实验组用CEREC III全瓷单冠修复ITI 043.651s+048.606;对照组用随机拔除无龋坏上颌第三磨牙,然后在万能试验机上测试每组牙的抗折裂性能,并记录大载荷,比较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抗折强度的差别.结果:实验组(2.56±0.22)抗折强度接近于对照组(2.49±0.15) (P>0.01).结论:CEREC III全瓷单冠强度上可以作为种植后单冠常规的修复手段.

    作者:张建英;赵和平;杨磊;赵晓华;赵康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耳后扩张皮瓣破溃的临床研究

    目的:总结耳后扩张皮瓣破溃的常见临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1月~2006年10月,67例行耳廓再造、耳后扩张皮瓣破溃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破溃的时间、部位、危险因素、破溃的过程、破溃的直接原因及破裂后的即刻处理方法等总结.结果:导致耳后扩张皮瓣破溃的危险因素包括皮瓣内部因素(约占21%)、外部因素(51%),另有约占28%的危险因素不明确者.危险因素不同者破溃的过程表现有异.结论:耳后扩张皮瓣破溃的原因和过程比较复杂,应予高度重视防患未然.

    作者:胡守舵;赵延勇;杨庆华;蒋海越;庄洪兴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下颌后小切口结合肿胀分离技术在髁突低位骨折内复位固定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下颌后小切口及肿胀分离技术在髁突低位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6例下颌骨髁突低位骨折患者采用下颌后小切口,术区皮下行肿胀液注射后紧贴皮下分离至咬肌表面,平行于面神经的方向钝性分离咬肌纤维,显露骨折部位,直视下行髁突骨折解剖复位内固定术.结果:术后通过临床及影像学检查随访,复位固定效果满意,无面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切口瘢痕隐蔽.结论:下颌后小切口结合皮下肿胀分离技术处理髁突低位骨折具有安全、便捷、美观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剑虹;许振华;任常群;王文峰;黄欣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隐匿性阴茎误诊误治后的矫治

    目的:探讨隐匿性阴茎被误诊为包皮过长并行包皮环切术后的有效补救手术方法.方法:对21例隐匿性阴茎被误诊为包皮过长并行包皮环切术后的患者,采用改良的Devine术式矫治隐匿性阴茎和阴囊中隔带蒂皮瓣修复阴茎的皮肤缺损,观察其疗效.结果:21例患者阴茎外观均获恢复或接近正常,无一例出现皮瓣坏死,其中2例出现阴茎水肿,3月后恢复正常.随访1~2年无一例阴茎回缩,排尿勃起功能正常.结论:隐匿性阴茎误诊为包皮过长行包皮环切后,用改良的Devine术式治疗隐匿性阴茎和阴囊中隔带蒂皮瓣修复阴茎皮肤缺损是一种较好的手术补救方法.

    作者:周如意;陈军;阳晓林;潘泽意;黄明义;李中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金合金嵌体与铸瓷嵌体修复磨牙牙缺损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评价并比较金合金嵌体与铸瓷嵌体的修复效果.方法:分别采用金合金嵌体和铸瓷嵌体(IPS E.max Press)修复磨牙牙体缺损92颗和106颗,应用美国公共健康协会的修正标准对病例在6个月、1年、2年时进行复查,评价修复效果,将结果统计分析.结果:在边缘着色、边缘密合度、继发龋、食物嵌塞的发生情况上两者没有明显区别;在使用2年后修复体完整性上金合金嵌体优于IPS E.max.Press嵌体.结论:对于磨牙牙体缺损的修复,金合金嵌体与铸瓷嵌体均为成熟完善的修复技术,但两者性能存在差异,在选择适应证时应有所区别.

    作者:王燕;赵鹏;王明臻;刘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下肢烧伤后瘢痕的手法按摩护理效果观察

    烧伤创面愈合后的瘢痕增生导致瘢痕挛缩,轻者影响外观,功能轻度受限,重者生活难以自理,需进行二次瘢痕松解修复术,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肉体痛苦和精神压力.我科护理人员对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手段外,配合手法按摩,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艳;魏亚利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皮肤色素及厚度对皮肤光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皮肤色素及厚度对皮肤光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日光防护指数测定仪对31名健康志愿者后背及臀部皮肤进行照射,获取两种波长紫外线照射下的小红斑量(minimal erythema dose,MED)和小持续性黑化量(minimal persistent pigment darkening dose,MPPD).照射前用皮肤黑素和红色素测定仪、皮肤扫描比分光光度仪和皮肤B超测定试验部位.结果:MPPD与b*、MI、Depth呈负相关,MED与b*、MI、Depth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同能量UVA照射后的不同皮肤反应性与b*、Depth呈正相关;相同能量UVB照射后的不同皮肤反应性与MI、EI、b*、Depth呈负相关,且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肤色、皮肤黑素、皮肤厚度,能影响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肤色、皮肤黑素和血红素、皮肤厚度,能影响皮肤黑化反应和红斑反应的程度.

    作者:夏米娜;王学民;刘彦群;袁超;邹颖;樊国彪;吴佩兰;李宁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