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延深;李强;王庆生;李峰永;周宇;谢林海
目的:探讨方丝弓治疗小儿下颌骨骨折与钛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患儿心理接受程度.方法:选择40例患者使用方丝弓治疗,并与40例使用钛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比较,两组术后张口度变化,并统计患者对面部形态的满意分数及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担心术后口腔异物感的问题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担心术后影响面容和手术费用问题上均低于对照组(P<0.05),张口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患者对面部形态满意,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方丝弓治疗小儿下颌骨骨折可较快恢复患儿的咀嚼功能,不影响面部容貌,临床效果可靠,更有利于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接受.
作者:范玉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增生型微静脉畸形的治疗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收集的12例增生型微静脉畸形患者病例资料,年龄42~73岁,平均为56岁,病变均位于头面部,采用病变组织切除植皮和(或)局部皮瓣转移修复法,其中8例为选择性部分切除,4例为完全切除.结果:12例全部成功,2例植皮术后部分坏死,经定期换药处理后二期植皮修复创面.术后随访6~12个月,患者对外形及功能改善基本满意.结论:增生型微静脉畸形侵及层次较浅,术中出血易于控制,手术风险相对较低,外科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丁健;周传德;曹玉娇;李强;李森恺;李峰永;谢林海;张思娅;魏蜀一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皮肤钙化上皮瘤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38例皮肤钙化上皮瘤的临床资料.结果:钙化上皮瘤青少年好发,多发生于面颈部、上肢,误诊率高.结论:皮肤钙化上皮瘤形态多样,易误诊;对皮肤移动度好的质硬结节临床上应首先考虑钙化上皮瘤,组织病理学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颉玉胜;宋维旭;刘卉;杨海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对比研究Protaper机用镍钛器械和不锈钢K锉根管预备术后的疼痛反应情况.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200例牙髓病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Protaper机用镍钛器械进行根管预备,对照组采用不锈钢K锉预备,术后3天复诊,记录术后疼痛情况包括肿痛,咬合痛和叩痛.采用Negm标准改良后进行术后疼痛评分.结果:实验组术后疼痛反应程度和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Protaper机用镍钛器械能减少根管预备术后疼痛反应的发生.
作者:伍小臻;邱艳梅;王茵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对面部雀斑治疗效果的临床运用及体会.方法:采用武汉亚格光电技术有限公司IPL 560-C光子嫩肤仪,波长560~1200mm,光斑尺寸8mm×34mm,脉宽3.5ms、5.0ms、4.5ms,能量密度20 ~ 40J/cm2,间隔时间3周.结果:雀斑明显减少甚至消失,皮肤细腻、光泽有弹性,无不良反应,效果满意.结论:IPL治疗仪治疗雀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田霞;孔林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以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HPDLF中骨保护素(OPG)、核因子kB受体活化剂配体(RANKL)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葡萄糖在牙槽骨吸收中的作用.方法:组织块法体外原代培养HPDLF并鉴定,选择4~8代的HPDLF作为实验的靶细胞,不同浓度的葡萄糖(0、5.5、11.1、16.7、22.2、33.3mmol/1)干预HPDLF,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PDLF中OPG、RANKL mRNA的表达.结果:高浓度的葡萄糖可下调HPDLF中OPG mRNA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可上调RANKL mRNA的表达,也呈剂量依赖性,且使RANKL/OPG mRNA的比值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高而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结论:糖尿病时,牙周组织中高浓度的葡萄糖,可下调OPG的表达,上调RANKL的表达,使RANKL/OPG的比值升高,调节破骨细胞分化,刺激骨吸收,导致牙槽骨的破坏,加重牙周病的病情.
作者:张兰;孙琳琳;丁岩;宋健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索和建立人衰老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的方法,为其在医学美容抗衰老研究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植块法原代培养人衰老皮肤成纤维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HE染色观察细胞的形态及着色情况.结果:用植块法培养的人衰老皮肤成纤维细胞在显微镜下呈长梭形,有突起,平行、放射状或漩涡状排列.结论:确立了人衰老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的方法,使其可供于延缓皮肤衰老的实验研究.
作者:丛敬;苏秋香;郭丽;张勇;解辉;王双勋;吴景东;周洋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总结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结合逆行腓肠神经皮瓣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2009年至2012年8例小腿下部软组织缺损创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后行逆行腓肠神经皮瓣修复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皮瓣安全存活,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8例无感染发生,皮瓣切取大面积可达20cm×8cm,小面积4cm×4cm,可修复小腿中下段、内外踝部、足跟部、足背部创面,效果良好.结论:负压封闭引流加逆行腓肠神经皮瓣修复小腿下部软组织缺损,可有效控制创面感染,手术操作简便,皮瓣成活率高.
作者:张胜利;张佳;王连梅;王亚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非剥脱1550nm铒玻璃点阵激光治疗活动性痤疮及痤疮凹陷性瘢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非剥脱性1550nm铒玻璃点阵激光治疗中重度痤疮患者25例,其中16例表现为活动性痤疮皮损(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合并痤疮后凹陷性瘢痕,3例为痤疮瘢痕不伴活动性皮损,6例为活动性皮损不伴瘢痕形成.治疗1~3次,每次间隔3~4周,于末次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活动性皮损22例,痊愈2例(9.1%)、显效14例(63.6%)、有效6例(27.3%)、无效或恶化0例(0%),总有效率为72.7%;痤疮凹陷性瘢痕19例,痊愈2例(10.5%)、显效10例(52.6%)、有效7例(36.8%)、无效或恶化0例(0%),总有效率为63.2%.且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疗效逐步提高.术后仅出现轻度红肿,平均2~3天消退,均无色素沉着、水疱等不良反应,无1例恶化,患者满意率达84%.结论:非剥脱1550nm铒玻璃点阵激光治疗活动性痤疮及痤疮后凹陷性瘢痕均有显著疗效,且安全、不良反应轻,患者满意率高.
作者:易清玲;曾维惠;刘彦婷;迟玉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新生儿体表缺损或畸形是严重影响人口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全球每年近790万严重的缺陷儿出生,约占出生总人口的6%,而我国则是高发国家之一,每年约有80~120万缺陷儿出生,约占每年出生人口总数的4%~6%,平均每30s就有一个缺陷儿出生[1-2],且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3].先天性缺陷儿因生长发育障碍,会给个人带来不幸、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新生儿体表缺损或畸形者占出生缺陷的30%以上,其中又以多指、并指、唇腭裂为常见[4-6].为此,把握新生儿体表缺损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对提高人口质量意义重大,本文就新生儿先天性体表缺损或畸形发生情况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傅佩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Choukroun's PRF(Choukroun's platelet-rich fibrin)对体外培养人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增殖及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取吸脂术者自愿捐献的脂肪组织分离培养ADSCs,采用Choukroun法制备自体PRF备用,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取第3代ADSCs分别向骨细胞、脂肪细胞、神经球细胞定向诱导分化鉴定,并行细胞表面抗原CD29、CD45、CD90流式检测鉴定.将第3代ADSCs分别采用含PRF的普通培养基(PRF组Ⅰ)和不含PRF的普通培养基(对照组Ⅰ)进行培养,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培养1天、3天、5天、7天后采用CCK-8试剂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另外分别采用含PRF的成骨诱导培养基(PRF组Ⅱ)、不合PRF的成骨诱导培养基(对照组Ⅱ)及不合PRF的普通培养基(空白组)进行培养,第7天、14天、21天、28天行碱性磷酸酶活性(ALP活性)检测;诱导细胞培养后第7天、14天天各组分别行von Kossa染色观察钙结节形成情况.结果:第3代ADSCs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大多呈梭形,向骨细胞、脂肪细胞、神经干细胞定向诱导鉴定均为阳性,流式检测鉴定CD29、CD90为阳性,CD45为阴性.CCK-8法示PRF组Ⅰ的0D值均大于对照组Ⅰ,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LP活性检测示PRF组Ⅱ第7天、14天、21天、28天细胞活性较对照组Ⅱ均大,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RF组Ⅱ成骨诱导7天后yon Kossa染色阳性;14天后阳性细胞增多,对照组Ⅱ诱导7天未见钙结节,14天见少量阳性钙结节,空白组培养14天未见黑色钙结节.结论:Choukroun' s PRF明显促进脂肪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为骨组织工程提供了新的技术.PRF与干细胞共同培养可能还有许多潜在的临床及生物工程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元媛;柳大烈;南华;黄佳诚;单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通过研究Embrace WetBond Resin Cement树脂水门汀用于粘结折裂牙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保存修复折裂牙建立一套实用而简便的治疗模式以提高患牙的保存率.方法:选择35例(36颗)折裂牙作为研究对象,先打开患牙的近远中接触点,预成带坏固定后降合,在裂隙俩侧制备双鸠尾洞型,将Embrace WetBond Resin Cement树脂水门汀注入折裂面并及时复位、光照、充填,观察2周后去带环行全冠修复.结果:经6~12月复查:3例折裂牙因反复出现牙周脓肿拔除,2例咀嚼略有不适感,成功率91%.结论:用Embrace WetBond Resin Cement树脂水门丁保存修复折裂牙,弥补了传统粘结法的缺陷,使患牙得以保存,也简便了临床医生的操作.
作者:张智慧;张志杰;王畅;田秋;张玉霞;王勇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on homologue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作为一个肿瘤抑制基因,其编码的蛋白具有双重磷酸酶活性,在细胞的生长、凋亡、分化、粘附、迁移等许多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研究表明,PTEN基因不仅参与细胞周期调控,而且调控细胞的正常生长与发育,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目前,发现PTEN在皮肤疾病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就近年来PTEN在皮肤疾病中的作用和意义做一综述.
作者:郭亮;桂思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婴幼儿常见的先天性良性血管肿瘤,好发于女性,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3~1:4.血管瘤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2%~3%,1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约为10%,而早产儿或低体重新生儿的发病率可高达22%~30%.血管瘤可发生于全身各处,如:皮肤、肌肉、骨以及脑、肝、心脏等脏器,其中发生于头颈部(60%)多,其次是躯干(25%)和四肢(15%).大多数血管瘤能够自行消退,病程可分为增殖期、消退期和消退完成期.一般1岁以内为增殖期,有时会延长到出生后18个月内,随后逐渐过渡至消退期.尽管85%~90%的IH在7~10岁时可自然消退,但一些严重的血管瘤会永久存在,甚至会影响到婴儿的呼吸和视力及压迫相邻的重要器官.因此,部分血管瘤需要治疗以加速其缩小的进程[1].
作者:钟益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将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应用于牙槽嵴裂植骨手术,验证其是否能够减少植骨术后的骨吸收.方法:8~12月龄犬8只,以外科手术的方法制备双侧牙槽嵴裂模型,随机于两侧同期植入自体髂骨(对照组)及自体髂骨混合PRF(实验组).于术后当日、2个月、4个月时拍摄上颌骨CT,利用三维重建软件测量植骨区体积,计算骨吸收率.结果:术后2个月、4个月时实验组的骨吸收率明显小于对照组,行配对样本的t检验,P<0.01.结论:将PRF加入自体髂骨进行骨移植修复犬的牙槽嵴裂,在术后4个月的时间范围内,可以减少术后的骨吸收.
作者:周龙;封兴华;陆斌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老化和日光损伤皮肤的临床特征包括皱纹、色素异常和皮肤萎缩,组织学上表现为表皮和真皮有序结构的缺失,表皮角变平,表皮下基底带Ⅳ型和Ⅶ型胶原减少,真皮厚度下降,紫外线在皮肤老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伴随着胶原产生减少的是其降解的增加,由紫外线暴露或其他应急因子介导产生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如胶原酶可以降解所有的细胞外基质成分.组织学上表现为无序排列的短的胶原纤维,通过前胶原基因表达的检测发现胶原的丢失主要发生在真皮的上三分之一,和紫外线在皮肤中的穿透深度相关[2].延缓光老化病理生理进程的关键靶点是成纤维细胞,新生胶原的合成可以导致年轻化的外观,尤其是真皮的重塑是Ⅰ型和Ⅲ型胶原沉积增加和致密胶原纤维有序排列的结果.皮肤科医生应用多种治疗方法用于刺激胶原的合成,包括外用维A酸、皮肤磨削术、射频、超声波和填充剂注射等,本文重点综述各种激光和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治疗光老化的分子水平效应和机制.
作者:潘永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足跟部常因烧伤、冻伤、慢性溃疡等切除后遗留皮肤软组织缺损,并常伴有肌腱、跟骨、关节等外露,是创面修复外科的难题[1].自2001年10月~2012年8月,笔者应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26例足跟部深度创面,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王家贵;马显杰;宋保强;栗勇;夏炜;舒茂国;夏文森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线性表皮疣状痣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一种体表肿瘤,局限型表皮痣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有局部药物治疗、皮肤磨削、冷冻、激光及手术,而对于泛发型疣状痣目前并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我科于2012年3月收治1例线性表皮疣状痣,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玉娇;李强;李峰永;胡金天;周宇;丁健;谢林海;张思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面颈部瘢痕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貌,部分患者还影响五官的功能,患者对面部整形手术要求较高.当下面部瘢痕面积较大或造成颏颈粘连时,在瘢痕附近应用传统的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瘢痕就会受到限制.额部扩张皮瓣血供丰富,修复面部瘢痕其收缩性较小,能承受外力摩擦,抵抗感染的能力较强,皮肤色泽变化较小[1].2009年10月~2012年7月我科应用额部超量扩张皮瓣带双侧颞浅血管蒂修复大面积面颈部瘢痕42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大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1983年,Anderson和Parrish[1]提出了选择性光热作用理论对皮肤激光外科和光老化的治疗有很大的积极影响.基于皮肤光老化在生物学、组织学及临床表现上的改变,选择性光热解效应能对抗多种皮肤老化的症状的效果已被证实,这一概念对选择一个合理的光老化治疗手段是非常重要的.激光、强脉冲光(IPL)、发光二极管(LED)等对于特定的皮肤靶向治疗都是基于选择性光热解这一作用机制.起初,剥脱性的CO2激光和铒钇铝石榴石激光(Er:YAG)作为侵入式方法用于光老化的治疗,强脉冲光作为非侵入式治疗对于内在或外在因素引起的皮肤老化也被证明有效.自2000年以来,非剥脱性激光(NARF)被证实是通过局部刺激使胶原三维立体收缩来达到抗皮肤松弛的效果[2].
作者:叶媛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