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敬;苏秋香;郭丽;张勇;解辉;王双勋;吴景东;周洋
目的:通过研究Embrace WetBond Resin Cement树脂水门汀用于粘结折裂牙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保存修复折裂牙建立一套实用而简便的治疗模式以提高患牙的保存率.方法:选择35例(36颗)折裂牙作为研究对象,先打开患牙的近远中接触点,预成带坏固定后降合,在裂隙俩侧制备双鸠尾洞型,将Embrace WetBond Resin Cement树脂水门汀注入折裂面并及时复位、光照、充填,观察2周后去带环行全冠修复.结果:经6~12月复查:3例折裂牙因反复出现牙周脓肿拔除,2例咀嚼略有不适感,成功率91%.结论:用Embrace WetBond Resin Cement树脂水门丁保存修复折裂牙,弥补了传统粘结法的缺陷,使患牙得以保存,也简便了临床医生的操作.
作者:张智慧;张志杰;王畅;田秋;张玉霞;王勇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面颈部瘢痕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貌,部分患者还影响五官的功能,患者对面部整形手术要求较高.当下面部瘢痕面积较大或造成颏颈粘连时,在瘢痕附近应用传统的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瘢痕就会受到限制.额部扩张皮瓣血供丰富,修复面部瘢痕其收缩性较小,能承受外力摩擦,抵抗感染的能力较强,皮肤色泽变化较小[1].2009年10月~2012年7月我科应用额部超量扩张皮瓣带双侧颞浅血管蒂修复大面积面颈部瘢痕42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大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眼轮匝肌下脂肪垫的解剖结构,和相邻组织结构的关系,评价其在眼部年轻化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成人头颅部人体标本7具(14侧眼部标本)进行眶部解剖研究;对50例术前有明显面部老化征象患者进行了眼部手术,手术中将眼轮匝肌下脂肪垫部分去除.结果:在眼轮匝肌下和上颌骨、颧骨骨膜的浅面,存在有脂肪垫,其大部分分布在眼眶外围,并与周围脂肪垫相连续.50例眼袋患者,术后下睑区平展,眶隔脂肪袋消失,下眶缘沟消失,眶下外侧骨缘轮廓平和.其中19例伴有上睑臃肿下垂患者,术后眼裂增宽,眼睑变薄,无上睑外侧臃肿表现.结论:眼部年轻化手术适当去除眼轮匝肌下脂肪垫,可明显改善手术效果.
作者:王丽;畅叶叶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单纯性肥胖症主要指因机体内热量的摄入大于消耗,造成脂肪在体内积聚过多,导致体重超常的病症.肥胖可造成人体多方面的损害,成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全球性疾病.2007年6月~2011年8月,笔者科室采用电针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患者4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乔桂芳;刘斌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索和建立人衰老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的方法,为其在医学美容抗衰老研究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植块法原代培养人衰老皮肤成纤维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HE染色观察细胞的形态及着色情况.结果:用植块法培养的人衰老皮肤成纤维细胞在显微镜下呈长梭形,有突起,平行、放射状或漩涡状排列.结论:确立了人衰老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的方法,使其可供于延缓皮肤衰老的实验研究.
作者:丛敬;苏秋香;郭丽;张勇;解辉;王双勋;吴景东;周洋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比较不同脱敏剂与蜂胶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性.方法:选取因正畸治疗而拔出的48颗牙,制备成为牙本质过敏模型,随机分为4组(3组为实验组,1组为空白对照组),分别用Bifluorid12(双氟剂)脱敏剂(A组)、Gluma脱敏剂(B组)、蜂胶(C组)三种试剂对实验组暴露的牙本质表面进行处理并做刷牙实验,然后用扫描电镜观察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情况.结果:两种脱敏剂与蜂胶均在牙本质表面形成封闭.A、B、C组在牙本质小管内形成“树脂突”样结构,其中A组和C组渗入较深,B组较浅.结论:两种脱敏剂和蜂胶都能取得封闭牙本质小管的效能,其中Bifluorid12(双氟剂)脱敏剂的封闭性、耐久性较佳.
作者:崔艺兰;刘泓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臀上动脉穿支岛状皮瓣修复骶尾部巨大压疮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11例骶尾部巨大压疮,均采用双侧臀上动脉穿支岛状皮瓣移位修复;创面范围11cm×10cm~ 17cm×14cm,皮瓣大小20cm×11cm~22cm× 14cm.结果:11例双侧臀上动脉穿支皮瓣全部成活,压疮创面一期愈合;随访1~3年,皮瓣不显臃肿,无凹陷、感染、坏死,臀部外观均良好.结论:臀上动脉穿支密集,血供丰富,营养皮肤及皮下组织范围大,故臀上动脉穿支岛状皮瓣治疗骶尾部压疮疗效满意,而使用双侧该皮瓣则是修复骶尾部巨大压疮的佳选择.
作者:笪向东;宁金龙;蔡志稳;郭世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硅凝胶乳房假体置入隆乳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测量胸乳距、乳房基底宽度、乳头至乳房下皱襞距离等数据确定选用的假体类型、容量;采用腋窝切口或乳晕切口,将假体置于胸大肌深面或浅面.结果:统计我科自2010年5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国产硅凝胶毛面假体隆乳术122例,其中置于胸大肌深面68例、置于浅面54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所有患者乳房外形逼真,手感真实柔软,出现轻度包膜挛缩1例,未见感染、血肿及假体扭曲等并发症.结论:硅凝胶乳房假体与身体组织相容性好,适当的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可明显降低包膜挛缩率.
作者:刘为廷;宋建星;寇静波;乔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体外培养人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并-行EdU标记,并通过测试标记率及标记后对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确定优化的标记时间及浓度组合.方法:使用分别采5μM,10μM,20μM,50μM的浓度及12h,24h进行标记标记ADSC,并以流式细胞仪精确测定标记率.挑选出各12h及24h时优化标记浓度,并进行标记后测定细胞活性,增殖及诱导分化实验.结果:P3代细胞约90%以上表达表面标记CD90+,CD105+,CD44+.基本不表达细胞表面标记CD45+,CD35+.通过各试验,得出适浓度组合10μM,12h,对进一步研究脂肪干细胞在辅助脂肪移植中的作用具有指导意义.结论:EdU是标记方法简单有效,体外佳标记浓度组合是10μM,12h.
作者:张怡;王克明;李发成;王淑杰;李太颖;刘新海;刘美辰;赵小晖;马继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利用耳前邻近皮瓣与颞区邻近皮瓣联合应用修复颞部皮肤缺损的方法.方法:根据患者颞部皮肤肿物的大小,设计患侧耳前方皮下蒂皮瓣的切取范围并将切口线设计在耳前皱襞上.在颞部肿物外缘向耳上方延长切口线约为皮肤肿物直径的4倍,设计旋转皮瓣.2个皮瓣联合应用,修复颞部较大面积皮肤缺损.供区直接缝合.结果:共施行此类手术12例,患侧皮肤缺损修复满意,切口线相对隐蔽,面部器官形态功能均未受到影响,供区头发自然生长,瘢痕不明显.结论:利用皮下蒂皮瓣与旋转皮瓣联合修复颞部较大面积皮肤缺损,辅助切口少且切口隐蔽,同时皮瓣转移后自然平滑过渡,创面修复满意,无需植皮,瘢痕不明显.
作者:陈东来;刘志刚;杨燕燕;罗鹏;鲁润鹏;李洪灵;杨凤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以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HPDLF中骨保护素(OPG)、核因子kB受体活化剂配体(RANKL)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葡萄糖在牙槽骨吸收中的作用.方法:组织块法体外原代培养HPDLF并鉴定,选择4~8代的HPDLF作为实验的靶细胞,不同浓度的葡萄糖(0、5.5、11.1、16.7、22.2、33.3mmol/1)干预HPDLF,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PDLF中OPG、RANKL mRNA的表达.结果:高浓度的葡萄糖可下调HPDLF中OPG mRNA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可上调RANKL mRNA的表达,也呈剂量依赖性,且使RANKL/OPG mRNA的比值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高而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结论:糖尿病时,牙周组织中高浓度的葡萄糖,可下调OPG的表达,上调RANKL的表达,使RANKL/OPG的比值升高,调节破骨细胞分化,刺激骨吸收,导致牙槽骨的破坏,加重牙周病的病情.
作者:张兰;孙琳琳;丁岩;宋健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线性表皮疣状痣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一种体表肿瘤,局限型表皮痣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有局部药物治疗、皮肤磨削、冷冻、激光及手术,而对于泛发型疣状痣目前并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我科于2012年3月收治1例线性表皮疣状痣,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玉娇;李强;李峰永;胡金天;周宇;丁健;谢林海;张思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在隆鼻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针对23例单纯鼻根低平的就医者,注射自体脂肪颗粒进行隆鼻.结果:20例就医者1次充填即取得预期临床效果,3例就医者经过再次手术填充达到满意效果.结论:应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鼻根局部隆鼻能够达到良好、稳定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建军;伍艳靖;卢家灵;岑德宁;谭勇明;李文恒;黄绍贤;蒋妮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石英纤维桩及二氧化锆全瓷冠在前牙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选择52例患者的63颗缺损前牙,用石英纤维桩及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分别于1、2、3年复查.结果:修复后3年,1例出现桩核松动,1例出现冠脱落,其余患者6项评价指标均达到A级,颜色匹配无差异,成功率达96.8%.结论:石英纤维桩结合二氧化锆全瓷冠在前牙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周丽华;何赐丁;陈蕾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总结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结合逆行腓肠神经皮瓣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2009年至2012年8例小腿下部软组织缺损创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后行逆行腓肠神经皮瓣修复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皮瓣安全存活,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8例无感染发生,皮瓣切取大面积可达20cm×8cm,小面积4cm×4cm,可修复小腿中下段、内外踝部、足跟部、足背部创面,效果良好.结论:负压封闭引流加逆行腓肠神经皮瓣修复小腿下部软组织缺损,可有效控制创面感染,手术操作简便,皮瓣成活率高.
作者:张胜利;张佳;王连梅;王亚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微波疗法对基底细胞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2例基底细胞癌患者微波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结果:基底细胞癌患者CD3、CD4细胞下降,CD8细胞增高,NK细胞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微波治疗后基底细胞癌患者CD4细胞上升,CD8细胞降低,NK细胞增多,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基底细胞癌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微波疗法能提高基底细胞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张苑;钟益萍;孙乐栋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联合曲安奈德及疤克软膏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0月~2011年5月,笔者科室应用强脉冲光联合曲安奈德及疤克软膏治疗增生性瘢痕患者30例,年龄19~52岁,病程1~16月,强脉冲光及曲安奈德治疗间隔期为2个月,治疗次数3~5次,治疗间隔期外涂疤克软膏.结果:30例患者平均治疗4.3次,根据疗效评定标准,显效11例,有效1 8例,无效1例.结论:强脉冲光联合曲安奈德及疤克软膏治疗增生性瘢痕,治疗间期长,次数少,在瘢痕治疗的美容效果以及远期稳定性方面都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是瘢痕美容修复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陆洁;何梅;苏怡帆;谢洪霞;张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RGDS)对人牙周膜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RGDS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于牙周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固相结合分析等方法,观察RGDS对牙周膜细胞的黏附、伸展以及增殖、碱性磷酸酶(ALP)的影响.结果:RGDS可促进牙周膜细胞的黏附、伸展,在浓度为25 ~ 100mg/L时作用显著(P<0.01),在浓度为50~100mg/L时可明显促进PDL细胞增殖(P<0.05),浓度为25 ~100mg/L时显著提高PDL细胞的ALP活性(P<0.05).结论:RGDS对牙周膜细胞的黏附、伸展、增殖及ALP活性均有促进作用,且其促黏附、伸展的作用更为显著.
作者:毕迎春;何玉宏;席兰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固定矫治过程中牙面釉质脱矿的发生是否与牙面pH的变化存在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固定矫治脱矿患者17例、固定矫治无脱矿患者43例和未正畸治疗患者60例,分为固定矫治脱矿组、固定矫治无脱矿组和对照组;应用微型蜂式pH电极原位测量上颌前牙唇面pH(固定矫治患者测量托槽龈方),分析比较各组间pH的差异性.结果:3组间前牙唇面pH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固定矫治脱矿患者上颌前牙唇面pH(5.85±0.19)低,固定矫治无脱矿组上颌前牙唇面pH(6.47±0.21)次之,对照组上颌前牙唇面pH(6.93±0.23)高.结论:固定矫治中牙面pH降低、牙面酸性环境增强可能是釉质脱矿发生的机制之一.
作者:侯夏沛;靳晶;刘育鑫;曹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毛囊作为一个重要的成体干细胞贮存区域,其富含的干细胞可分化形成毛囊及上皮的多种细胞,对维持毛发的周期性生长有重要作用[1].其中毛囊黑素干细胞起源于神经嵴,并迁移通过真皮和表皮终停留在毛囊,目前研究已经表明它的生理功能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向上移行进入表皮形成表皮黑素单元;另一方面,在毛囊生长期,毛囊黑素干细胞周期性向下进入毛母质形成毛囊黑素单元[2].毛囊黑素干细胞在形成毛囊黑素单元过程中,主要受比邻的毛囊干细胞、角质形成细胞、毛乳头细胞、周边的基底膜成分及内在的转录因子等调控,这些细胞和基质蛋白通过不同的通路调节了毛囊黑素干细胞的分化和移行.
作者:张潇予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