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葡萄糖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OPG、RANKL mRNA表达的影响

张兰;孙琳琳;丁岩;宋健玲

关键词: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葡萄糖, 骨保护素,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剂配体
摘要:目的:以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HPDLF中骨保护素(OPG)、核因子kB受体活化剂配体(RANKL)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葡萄糖在牙槽骨吸收中的作用.方法:组织块法体外原代培养HPDLF并鉴定,选择4~8代的HPDLF作为实验的靶细胞,不同浓度的葡萄糖(0、5.5、11.1、16.7、22.2、33.3mmol/1)干预HPDLF,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PDLF中OPG、RANKL mRNA的表达.结果:高浓度的葡萄糖可下调HPDLF中OPG mRNA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可上调RANKL mRNA的表达,也呈剂量依赖性,且使RANKL/OPG mRNA的比值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高而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结论:糖尿病时,牙周组织中高浓度的葡萄糖,可下调OPG的表达,上调RANKL的表达,使RANKL/OPG的比值升高,调节破骨细胞分化,刺激骨吸收,导致牙槽骨的破坏,加重牙周病的病情.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毛囊黑素干细胞分化与移行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毛囊作为一个重要的成体干细胞贮存区域,其富含的干细胞可分化形成毛囊及上皮的多种细胞,对维持毛发的周期性生长有重要作用[1].其中毛囊黑素干细胞起源于神经嵴,并迁移通过真皮和表皮终停留在毛囊,目前研究已经表明它的生理功能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向上移行进入表皮形成表皮黑素单元;另一方面,在毛囊生长期,毛囊黑素干细胞周期性向下进入毛母质形成毛囊黑素单元[2].毛囊黑素干细胞在形成毛囊黑素单元过程中,主要受比邻的毛囊干细胞、角质形成细胞、毛乳头细胞、周边的基底膜成分及内在的转录因子等调控,这些细胞和基质蛋白通过不同的通路调节了毛囊黑素干细胞的分化和移行.

    作者:张潇予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上颌单端游离缺失及可摘义齿支架的三维有限元建模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专用软件技术,建立精确且能广泛应用的上颌游离端缺失及整铸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利用DCTP120螺旋CT扫描获得DICOM格式数据文件后导入MIMICS10.0软件,采用阈值分割与手动分割相结合的处理方法,计算得到颌骨、牙列和支架初步几何模型,并结合CATIA软件、ANSYS13.0三维有限元专用软件等技术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成功建立了26,2 7缺失的包含上颌骨、余留全牙列、牙周膜、黏膜及支架材料的铸造可摘局部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该有限元建模具有省时、便捷、精确、可重复性强及上手容易等特点,为进行口腔修复学领域生物力学的分析研究打下基础.

    作者:贾如;王俊涛;逯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依创面立体定形游离皮瓣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4例需要行游离皮瓣修复创面的患者,根据其软组织的不同缺损情况,取无菌棉布片制作与创面相同形状的模板,切下皮瓣后依据创面的形状及深度修剪掉皮瓣多余的脂肪组织,保留皮瓣的营养血管网,制备成立体的定形皮瓣填补创面缺损.皮瓣切取面积小1.5cm×2.5cm,大12cm×24cm,供区直接缝合或中厚皮片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修复后表面平坦,术后随访1 3例,随访时间3~ 36个月,皮瓣颜色、质地和厚薄与受区相近,外形、功能恢复满意.皮瓣感觉恢复至S2 ~ S4.结论:立体定形皮瓣兼顾了受区外形与功能的修复,是创面美容修复的理想方法.

    作者:赵风林;王文德;韩会峰;王鑫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应用额部超量扩张皮瓣带蒂修复大面积面颈部瘢痕的护理

    面颈部瘢痕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貌,部分患者还影响五官的功能,患者对面部整形手术要求较高.当下面部瘢痕面积较大或造成颏颈粘连时,在瘢痕附近应用传统的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瘢痕就会受到限制.额部扩张皮瓣血供丰富,修复面部瘢痕其收缩性较小,能承受外力摩擦,抵抗感染的能力较强,皮肤色泽变化较小[1].2009年10月~2012年7月我科应用额部超量扩张皮瓣带双侧颞浅血管蒂修复大面积面颈部瘢痕42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大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线性表皮疣状痣一例报道

    线性表皮疣状痣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一种体表肿瘤,局限型表皮痣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有局部药物治疗、皮肤磨削、冷冻、激光及手术,而对于泛发型疣状痣目前并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我科于2012年3月收治1例线性表皮疣状痣,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玉娇;李强;李峰永;胡金天;周宇;丁健;谢林海;张思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Nd:YAG激光治疗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皮损一例

    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Peutz-Jeughers syndrome,PJS)是以粘膜、皮肤色素沉着伴胃肠道多发息肉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我科曾报道[1],对1例患有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的儿童采用1064nm波长的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 (Neodymium-doped Yttrium Aluminium Garnet,Nd:YAG)治疗其皮肤黑斑,取得了理想疗效.此后患儿的父亲也因同样疾病于2011年3月~2011年12月前来求治,我科用同样方法治疗其面部皮损,疗效满意.门诊随访得知我科经治的上述两例患者的皮损至今未再复发,进一步证实了应用该法治疗PJS皮损疗效的可靠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叶超然;曹索奇;胡浪;邓光平;向雪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颗粒脂肪体外处理方法对其存活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自体颗粒脂肪移植是指通过吸脂手术将患者身体某部位多余的皮下脂肪组织吸出,经过纯化、药物等相关处理后选择完整的颗粒脂肪通过注射的方式移植到需要进行脂肪填充的部位,以治疗软组织缺损或组织容量不足所导致的功能障碍和形态不美,包括面部萎缩、乳房增大、丰唇等.而用自体颗粒脂肪填充软组织的缺损或者容量不足,较传统的填充物质如透明质酸化合物等更接近于人体,不但降低了感染率,避免了免疫反应及排异反应的发生,而且脂肪颗粒组织来源丰富,容易获得,手术创伤小,因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

    作者:陈苑雯;钟鸿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EdU体外标记人脂肪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体外培养人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并-行EdU标记,并通过测试标记率及标记后对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确定优化的标记时间及浓度组合.方法:使用分别采5μM,10μM,20μM,50μM的浓度及12h,24h进行标记标记ADSC,并以流式细胞仪精确测定标记率.挑选出各12h及24h时优化标记浓度,并进行标记后测定细胞活性,增殖及诱导分化实验.结果:P3代细胞约90%以上表达表面标记CD90+,CD105+,CD44+.基本不表达细胞表面标记CD45+,CD35+.通过各试验,得出适浓度组合10μM,12h,对进一步研究脂肪干细胞在辅助脂肪移植中的作用具有指导意义.结论:EdU是标记方法简单有效,体外佳标记浓度组合是10μM,12h.

    作者:张怡;王克明;李发成;王淑杰;李太颖;刘新海;刘美辰;赵小晖;马继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扁平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的检测分析

    目的:探讨四川地区扁平疣皮损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92例扁平疣患者皮损组织进行HPV感染分型的检测.结果:92份扁平疣皮损标本中HPV阳性88例,检出率是95.65%;检测出5种HPV亚型,各型别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HPV11,HPV18,HPV6,HPV59,HPV58.其中单一感染阳性率达到60.86%,多重感染达到34.78%.二重感染检出率由高到低为:HPV11和HPV18,HPV11和HPV6,HPV11和HPV59.有2例为三种感染,均为HPV6、HPV11和HPV59.结论:四川地区扁平疣患者以低危型HPV11感染为主,高危型HPV感染多以混合感染的形式存在.

    作者:林新瑜;陈静宇;王芳;廖恒利;蔺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固定矫治器对正畸治疗患者龈沟液检测指标及牙周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固定矫治器对正畸治疗患者龈沟液多个检测指标及牙周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2年4月于本院采用固定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的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正畸治疗前及治疗后1、3、5、8及12周的龈沟液量、龈沟液前列腺素2 (PGE2)、活化激酶5(PAK5)、β-防御素2(HBD-2)、内毒素(ET)、白细胞介素-1 β(IL-1 β)及出血指数(BI)、牙周袋深度(PD)、牙松动度(TM)、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简化口腔指数(OHI-S)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38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5、8及12周的龈沟液量、龈沟液PGE2、PAK5、HBD-2、ET、IL-1 β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BI、PD、TM、PLI、GI、OHI-S则从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呈现持续升高的趋势(P<0.05),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2周与8周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固定矫治器对正畸治疗患者龈沟液多个检测指标及牙周状况的影响较为明显,但至1 2周时基本稳定.

    作者:程伟;程名涛;朱亚妮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不同脱敏剂与蜂胶对牙本质小管封闭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脱敏剂与蜂胶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性.方法:选取因正畸治疗而拔出的48颗牙,制备成为牙本质过敏模型,随机分为4组(3组为实验组,1组为空白对照组),分别用Bifluorid12(双氟剂)脱敏剂(A组)、Gluma脱敏剂(B组)、蜂胶(C组)三种试剂对实验组暴露的牙本质表面进行处理并做刷牙实验,然后用扫描电镜观察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情况.结果:两种脱敏剂与蜂胶均在牙本质表面形成封闭.A、B、C组在牙本质小管内形成“树脂突”样结构,其中A组和C组渗入较深,B组较浅.结论:两种脱敏剂和蜂胶都能取得封闭牙本质小管的效能,其中Bifluorid12(双氟剂)脱敏剂的封闭性、耐久性较佳.

    作者:崔艺兰;刘泓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固定矫治中牙面pH变化与釉质脱矿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固定矫治过程中牙面釉质脱矿的发生是否与牙面pH的变化存在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固定矫治脱矿患者17例、固定矫治无脱矿患者43例和未正畸治疗患者60例,分为固定矫治脱矿组、固定矫治无脱矿组和对照组;应用微型蜂式pH电极原位测量上颌前牙唇面pH(固定矫治患者测量托槽龈方),分析比较各组间pH的差异性.结果:3组间前牙唇面pH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固定矫治脱矿患者上颌前牙唇面pH(5.85±0.19)低,固定矫治无脱矿组上颌前牙唇面pH(6.47±0.21)次之,对照组上颌前牙唇面pH(6.93±0.23)高.结论:固定矫治中牙面pH降低、牙面酸性环境增强可能是釉质脱矿发生的机制之一.

    作者:侯夏沛;靳晶;刘育鑫;曹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葡萄糖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OPG、RANKL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以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HPDLF中骨保护素(OPG)、核因子kB受体活化剂配体(RANKL)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葡萄糖在牙槽骨吸收中的作用.方法:组织块法体外原代培养HPDLF并鉴定,选择4~8代的HPDLF作为实验的靶细胞,不同浓度的葡萄糖(0、5.5、11.1、16.7、22.2、33.3mmol/1)干预HPDLF,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PDLF中OPG、RANKL mRNA的表达.结果:高浓度的葡萄糖可下调HPDLF中OPG mRNA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可上调RANKL mRNA的表达,也呈剂量依赖性,且使RANKL/OPG mRNA的比值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高而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结论:糖尿病时,牙周组织中高浓度的葡萄糖,可下调OPG的表达,上调RANKL的表达,使RANKL/OPG的比值升高,调节破骨细胞分化,刺激骨吸收,导致牙槽骨的破坏,加重牙周病的病情.

    作者:张兰;孙琳琳;丁岩;宋健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肿胀麻醉抽吸法治疗注射美容术后面部畸形

    目的:探讨注射美容术后面部畸形的治疗方法.方法:对5例注射美容术后面部畸形的患者进行治疗,在畸形部位注入肿胀液,选择隐蔽切口进行负压吸引.结果:5例患者的畸形部位均可吸出注射物,术后面部形态改善.随访6个月以上,局部肿胀消失,外形恢复正常.结论:注射美容术后面部畸形可以采用肿胀麻醉吸引法进行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王永前;宋涛;李海东;吴镝;尹宁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上颌埋伏阻生牙矫治联合外科导萌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上颌埋伏阻生牙的矫正畸形技术联合外科导萌术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选取口腔科门诊患有上颌埋伏阻生牙80例病例,运用方丝弓技术,同时联合外科导萌术联合治疗,另外选取80例上颌埋伏阻生牙患者为对照组,治疗方法为常规活动矫正器,进行治疗效果的比较.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满意,上颌牙覆盖度,牙槽整齐,导萌牙无松动,牙周无红肿发炎,2年随访疗效稳定而且综合治疗时间明显减少(P<0.05).结论:矫正畸形术联合外科导萌术对于上颌埋伏阻生牙的矫正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建立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两种不同藻酸盐印模消毒效果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藻酸盐印模消毒的效果.方法:使用不同的调拌方法制取3组藻酸盐印模样本各30个,共计90个(前两组用蒸馏水调拌,第3组用0.1%的洗必泰溶液调拌).印模凝固后将3种不同菌液均匀涂布于印模表面.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第2组使用照射强度为100μW的紫外线照射5min;第3组用洗必泰溶液调拌,在空气中放置30min.3组印模洗脱表面残留的细菌进行培养,根据培养的细菌数量进行消毒效果的判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方差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紫外线照射消毒与洗必泰消毒后印模表面细菌数量明显减少;用紫外线照射后的印模表面的细菌数少于用洗必泰调和消毒的印模,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紫外线照射的消毒效果优于洗必泰.

    作者:于洪丹;崔广;张爱军;唐伟华;宫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劲润”牙本质保护膜的牙本质粘结性能探讨

    目的:探讨“劲润”牙本质保护膜(Hybrid Coat,HyC)的牙本质粘结性能.方法:选取A组(HyC)和其他3组不同类型的牙本质粘结剂:B组(G-Bond)、C组(Mega Bond)和D组(Single Bond),比较其对牛牙牙本质的剪切粘结强度,并用实体显微镜观察粘结界面断裂模式.各组试料数分别为n=10,结果通过Tukey-Kramer(P<0.05)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C、D组均显示了较大的粘结强度,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A组(HyC)显示了较低的粘结强度,约10.08MPa,与其他3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断裂模式显示,A组(HyC)以界面破坏为主,而其他3组以凝集破坏和混合破坏为主.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劲润”牙本质保护膜(HyC)的粘结强度弱于其他3组牙本质粘结剂.为了保证HyC长期稳定的防过敏效果及粘结性能,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如何提高HyC的牙本质粘结性能.

    作者:周秦;白乐康;逯宜;刘越胜;牛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下颌支矢劈后退术后近心骨段位置变化及对面型的影响

    目的:分析下颌支矢劈后退术后下颌角间宽度(intergonial width,IGW)和近心骨段两者变化的规律及其变化对面型的影响.方法:选择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收治的骨性下颌前突患者20例,进行头影测量,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例患者的IGW在术后均增加,其变化与下颌后退量呈显著正相关(r=0.917,P<0.01),而与右升支外展角、升支切线角、后面高并无相关性;术后1周与术前相比,Go至坐标原点的距离显著增加(P<0.01),而∠Ar-Go-Me及升支-Y轴夹角呈显著减小(P<0.01);两侧下颌支下段间宽度明显增宽,由下至上下颌支间宽度的变化值存在递减趋势.结论:近心骨段在冠状面上发生了下颌角外展、髁突内旋的转动,矢状面上发生了自身旋转及整体后移,此变化可能会改变患者的面型.研究近心骨段位置的变化规律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高振杰;陈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细胞辅助的自体脂肪移植术治疗先天性乳房发育不良

    目的:观察CAL技术治疗先天性乳房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肿胀麻醉下,50ml注射器负压抽吸身体赘积部位的脂肪,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静置后过滤除去液体和油状物,700rpm离心3min,弃上清.将其中半量的脂肪颗粒用来抽提富含ADSC的自体SVFs,并与剩余脂肪颗粒充分混合后,注射至乳房后间隙及皮下,每次单侧注射量100 ~ 150ml,间隔3~6个月.结果:采用CAL技术治疗先天性乳房发育不良36例,共72侧乳房.其中7例14侧填充1次,24例48侧填充2次,5例10侧填充3次,均达到理想效果.结论:细胞辅助的自体脂肪移植技术治疗先天性乳房发育不良受术者满意度好,效果理想有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作者:路曼君;郭丹凤;唐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下蒂鼻唇沟皮瓣在鼻翼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下蒂鼻唇沟皮瓣修复鼻翼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用鼻唇沟下蒂皮瓣旋转做成鼻翼外侧面,使用口腔粘膜缝合于皮瓣背侧面做衬里,对鼻翼缺损1 5例进行手术修复.结果:15例均病例皮瓣存活,鼻翼外形满意,瘢痕不明显.结论:利用逆行鼻唇沟带蒂皮瓣修复鼻翼缺损方法简单,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吴晓勇;熊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