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风林;王文德;韩会峰;王鑫
目的:探讨利用耳前邻近皮瓣与颞区邻近皮瓣联合应用修复颞部皮肤缺损的方法.方法:根据患者颞部皮肤肿物的大小,设计患侧耳前方皮下蒂皮瓣的切取范围并将切口线设计在耳前皱襞上.在颞部肿物外缘向耳上方延长切口线约为皮肤肿物直径的4倍,设计旋转皮瓣.2个皮瓣联合应用,修复颞部较大面积皮肤缺损.供区直接缝合.结果:共施行此类手术12例,患侧皮肤缺损修复满意,切口线相对隐蔽,面部器官形态功能均未受到影响,供区头发自然生长,瘢痕不明显.结论:利用皮下蒂皮瓣与旋转皮瓣联合修复颞部较大面积皮肤缺损,辅助切口少且切口隐蔽,同时皮瓣转移后自然平滑过渡,创面修复满意,无需植皮,瘢痕不明显.
作者:陈东来;刘志刚;杨燕燕;罗鹏;鲁润鹏;李洪灵;杨凤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1983年,Anderson和Parrish[1]提出了选择性光热作用理论对皮肤激光外科和光老化的治疗有很大的积极影响.基于皮肤光老化在生物学、组织学及临床表现上的改变,选择性光热解效应能对抗多种皮肤老化的症状的效果已被证实,这一概念对选择一个合理的光老化治疗手段是非常重要的.激光、强脉冲光(IPL)、发光二极管(LED)等对于特定的皮肤靶向治疗都是基于选择性光热解这一作用机制.起初,剥脱性的CO2激光和铒钇铝石榴石激光(Er:YAG)作为侵入式方法用于光老化的治疗,强脉冲光作为非侵入式治疗对于内在或外在因素引起的皮肤老化也被证明有效.自2000年以来,非剥脱性激光(NARF)被证实是通过局部刺激使胶原三维立体收缩来达到抗皮肤松弛的效果[2].
作者:叶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局部瘢痕疙瘩和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的相关性及处理方法.方法:调查2008 ~ 2012年26例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病人再造的尿道是否出现局部瘢痕疙瘩及相应治疗.结果:26例病人中再造的尿道有程度不等的瘢痕疙瘩者16例,未达到瘢痕疙瘩诊断标准的10例,表达率为61.54%.结论: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的病例中再造尿道和局部瘢痕疙瘩有较高的相关性,治疗上需要改进术式避免术后再次狭窄.
作者:蔡延深;李强;王庆生;李峰永;周宇;谢林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4例需要行游离皮瓣修复创面的患者,根据其软组织的不同缺损情况,取无菌棉布片制作与创面相同形状的模板,切下皮瓣后依据创面的形状及深度修剪掉皮瓣多余的脂肪组织,保留皮瓣的营养血管网,制备成立体的定形皮瓣填补创面缺损.皮瓣切取面积小1.5cm×2.5cm,大12cm×24cm,供区直接缝合或中厚皮片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修复后表面平坦,术后随访1 3例,随访时间3~ 36个月,皮瓣颜色、质地和厚薄与受区相近,外形、功能恢复满意.皮瓣感觉恢复至S2 ~ S4.结论:立体定形皮瓣兼顾了受区外形与功能的修复,是创面美容修复的理想方法.
作者:赵风林;王文德;韩会峰;王鑫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增生型微静脉畸形的治疗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收集的12例增生型微静脉畸形患者病例资料,年龄42~73岁,平均为56岁,病变均位于头面部,采用病变组织切除植皮和(或)局部皮瓣转移修复法,其中8例为选择性部分切除,4例为完全切除.结果:12例全部成功,2例植皮术后部分坏死,经定期换药处理后二期植皮修复创面.术后随访6~12个月,患者对外形及功能改善基本满意.结论:增生型微静脉畸形侵及层次较浅,术中出血易于控制,手术风险相对较低,外科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丁健;周传德;曹玉娇;李强;李森恺;李峰永;谢林海;张思娅;魏蜀一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总结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结合逆行腓肠神经皮瓣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2009年至2012年8例小腿下部软组织缺损创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后行逆行腓肠神经皮瓣修复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皮瓣安全存活,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8例无感染发生,皮瓣切取大面积可达20cm×8cm,小面积4cm×4cm,可修复小腿中下段、内外踝部、足跟部、足背部创面,效果良好.结论:负压封闭引流加逆行腓肠神经皮瓣修复小腿下部软组织缺损,可有效控制创面感染,手术操作简便,皮瓣成活率高.
作者:张胜利;张佳;王连梅;王亚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RGDS)对人牙周膜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RGDS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于牙周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固相结合分析等方法,观察RGDS对牙周膜细胞的黏附、伸展以及增殖、碱性磷酸酶(ALP)的影响.结果:RGDS可促进牙周膜细胞的黏附、伸展,在浓度为25 ~ 100mg/L时作用显著(P<0.01),在浓度为50~100mg/L时可明显促进PDL细胞增殖(P<0.05),浓度为25 ~100mg/L时显著提高PDL细胞的ALP活性(P<0.05).结论:RGDS对牙周膜细胞的黏附、伸展、增殖及ALP活性均有促进作用,且其促黏附、伸展的作用更为显著.
作者:毕迎春;何玉宏;席兰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以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HPDLF中骨保护素(OPG)、核因子kB受体活化剂配体(RANKL)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葡萄糖在牙槽骨吸收中的作用.方法:组织块法体外原代培养HPDLF并鉴定,选择4~8代的HPDLF作为实验的靶细胞,不同浓度的葡萄糖(0、5.5、11.1、16.7、22.2、33.3mmol/1)干预HPDLF,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PDLF中OPG、RANKL mRNA的表达.结果:高浓度的葡萄糖可下调HPDLF中OPG mRNA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可上调RANKL mRNA的表达,也呈剂量依赖性,且使RANKL/OPG mRNA的比值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高而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结论:糖尿病时,牙周组织中高浓度的葡萄糖,可下调OPG的表达,上调RANKL的表达,使RANKL/OPG的比值升高,调节破骨细胞分化,刺激骨吸收,导致牙槽骨的破坏,加重牙周病的病情.
作者:张兰;孙琳琳;丁岩;宋健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处女膜修补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患者,应用三层缝合法行处女膜修补术,术毕处女膜孔径恢复至仅容一眼科镊柄大小,约5 ~ 6mm,嘱术后1月复诊.结果:57例(52%)患者术后1月来院复查,其中52例完全愈合,愈合率约为91%,剩余5例中4例裂口裂开但未至基底部,不影响效果,有效率为98%.1例切口完全裂开,应用环形缝线法二次修补,效果基本满意.结论:应用三层缝合法处女膜修补术,切口愈合率较高,同时有微型阴道紧缩的作用,更能模拟处女的正常生理状态,值得推广.
作者:魏蜀一;李强;李森恺;周传德;李峰永;周宇;丁健;曹玉娇;张思娅;谢林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硅凝胶乳房假体置入隆乳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测量胸乳距、乳房基底宽度、乳头至乳房下皱襞距离等数据确定选用的假体类型、容量;采用腋窝切口或乳晕切口,将假体置于胸大肌深面或浅面.结果:统计我科自2010年5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国产硅凝胶毛面假体隆乳术122例,其中置于胸大肌深面68例、置于浅面54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所有患者乳房外形逼真,手感真实柔软,出现轻度包膜挛缩1例,未见感染、血肿及假体扭曲等并发症.结论:硅凝胶乳房假体与身体组织相容性好,适当的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可明显降低包膜挛缩率.
作者:刘为廷;宋建星;寇静波;乔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上下唇烧伤后瘢痕或瘢痕切除后植皮造成的局部改变临床并不少见,由于位于口唇周围,如何达到好的修复后效果,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2008年1月~2012年1月,我们采用毛发单株移植修复上下唇胡须缺损6例,通过胡须的生长遮盖小的瘢痕及植皮后的不对称,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王会军;齐荣荣;蒋永能;赵炳瑜;鲁冰;李耀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定量评价人群手背部皮肤纹理老化.方法: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方法,对测量获得的沈阳地区人群手背部皮肤纹理间距(x1)、网格数(x2)、角度大值(x3)和角度差值(x4)进行分析,构建皮肤老化综合评分模型.结果:经求解特征根及因子旋转,提取了两个公因子,分别代表自然老化因子和光老化因子.以此为基础,构建皮肤老化综合评分计算公式为:0.6150x1+21.7488/x2+0.0095x3+0.0178x4-3.8962.该皮肤老化综合得分随着年龄、每日日光暴露时间以及皮肤老化级别的增加均呈增加趋势.结论:利用皮肤老化综合评分模型,能够获得个体皮肤老化程度,便于在不同个体间进行皮肤老化的比较.
作者:高倩;董国庆;刘嵘;胡立文;王文英;刘扬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臀上动脉穿支岛状皮瓣修复骶尾部巨大压疮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11例骶尾部巨大压疮,均采用双侧臀上动脉穿支岛状皮瓣移位修复;创面范围11cm×10cm~ 17cm×14cm,皮瓣大小20cm×11cm~22cm× 14cm.结果:11例双侧臀上动脉穿支皮瓣全部成活,压疮创面一期愈合;随访1~3年,皮瓣不显臃肿,无凹陷、感染、坏死,臀部外观均良好.结论:臀上动脉穿支密集,血供丰富,营养皮肤及皮下组织范围大,故臀上动脉穿支岛状皮瓣治疗骶尾部压疮疗效满意,而使用双侧该皮瓣则是修复骶尾部巨大压疮的佳选择.
作者:笪向东;宁金龙;蔡志稳;郭世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地奥司明片对重睑成形术后上睑肿胀的治疗作用.方法:将行重睑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后口服地奥司明片,头孢丙烯,外用酒精消毒切口;对照组术后口服头孢丙烯,外用酒精消毒切口.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7天肿胀明显较对照组轻,患者自我满意度明显提高,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地奥司明片可以有效减轻重睑成形术后上睑肿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冬梅;吴近芳;夏东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Peutz-Jeughers syndrome,PJS)是以粘膜、皮肤色素沉着伴胃肠道多发息肉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我科曾报道[1],对1例患有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的儿童采用1064nm波长的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 (Neodymium-doped Yttrium Aluminium Garnet,Nd:YAG)治疗其皮肤黑斑,取得了理想疗效.此后患儿的父亲也因同样疾病于2011年3月~2011年12月前来求治,我科用同样方法治疗其面部皮损,疗效满意.门诊随访得知我科经治的上述两例患者的皮损至今未再复发,进一步证实了应用该法治疗PJS皮损疗效的可靠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叶超然;曹索奇;胡浪;邓光平;向雪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上睑缘切口的重睑成形术,同期矫治上睑皮肤松弛的可行性及其设计要点方法:在术前估测拟祛除松弛皮肤的量及重睑线的位置,沿上睑缘上方1 ~ 1.5mm刀刃平行睫毛方向斜上切开上睑皮肤,向上分离至睑板上方,切除多余皮肤,在原设计基础上微调重睑线,并适量切除重睑线下方的眼轮匝肌,将提上睑肌腱膜或睑板与真皮层固定缝合3~5点,形成重睑褶皱,后缝合切口.结果:自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间,用此术式共行上睑皮肤松弛患者的重睑成形术57例,术后上睑皮肤松弛均得以矫正,重睑形态美观,瘢痕隐蔽,求美者满意率高.结论:睑缘切口的重睑成形术,对上睑皮肤松弛的求美者能有较好的矫正效果,且具有切口痕迹隐蔽的优点.
作者:徐斌;曹思佳;朱洙玉;于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on homologue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作为一个肿瘤抑制基因,其编码的蛋白具有双重磷酸酶活性,在细胞的生长、凋亡、分化、粘附、迁移等许多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研究表明,PTEN基因不仅参与细胞周期调控,而且调控细胞的正常生长与发育,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目前,发现PTEN在皮肤疾病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就近年来PTEN在皮肤疾病中的作用和意义做一综述.
作者:郭亮;桂思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将自体脂肪颗粒移植用于改善面部轮廓,恢复面部容积,改善面部衰老的方法和体会.方法:用肿胀法抽吸自体皮下脂肪,经过清洗、提纯后将超量30%脂肪颗粒注入额颞部、下颏、鼻部、鼻唇沟、皮下皱纹、面部凹陷、上睑凹陷、下睑沟.结果:用自体脂肪移植用于面部轮廓整形,填充面部凹陷1 87例,多数一次成形,无一例感染.与组织相容性好,面部轮廓及衰老得以改善,结果均满意.结论:利用自体脂肪改善面部轮廓,恢复面部容貌.手术易行,创伤小,效果好,值得推广.
作者:田霞;李芸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专用软件技术,建立精确且能广泛应用的上颌游离端缺失及整铸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利用DCTP120螺旋CT扫描获得DICOM格式数据文件后导入MIMICS10.0软件,采用阈值分割与手动分割相结合的处理方法,计算得到颌骨、牙列和支架初步几何模型,并结合CATIA软件、ANSYS13.0三维有限元专用软件等技术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成功建立了26,2 7缺失的包含上颌骨、余留全牙列、牙周膜、黏膜及支架材料的铸造可摘局部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该有限元建模具有省时、便捷、精确、可重复性强及上手容易等特点,为进行口腔修复学领域生物力学的分析研究打下基础.
作者:贾如;王俊涛;逯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作技术在颅面骨缺损修补中的整形美容效果.方法:2003年9月至2011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治颅面骨缺损患者9例,所有患者均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修补,术前行头颅薄层CT扫描并分别在计算机上进行三维重建,其数据传送至厂家,制作出个性化三维植入体,修补颅面骨的缺损.结果:将计算机辅助技术应用于颅面骨缺损的整形修复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患者的头面部形状与生理状态接近,美容效果好.结论: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修补颅面骨缺损可以获得很好的整形美容效果.
作者:卓雷;汪春兰;赵宇;范新宇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