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清玲;曾维惠;刘彦婷;迟玉菲
目的:观察CAL技术治疗先天性乳房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肿胀麻醉下,50ml注射器负压抽吸身体赘积部位的脂肪,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静置后过滤除去液体和油状物,700rpm离心3min,弃上清.将其中半量的脂肪颗粒用来抽提富含ADSC的自体SVFs,并与剩余脂肪颗粒充分混合后,注射至乳房后间隙及皮下,每次单侧注射量100 ~ 150ml,间隔3~6个月.结果:采用CAL技术治疗先天性乳房发育不良36例,共72侧乳房.其中7例14侧填充1次,24例48侧填充2次,5例10侧填充3次,均达到理想效果.结论:细胞辅助的自体脂肪移植技术治疗先天性乳房发育不良受术者满意度好,效果理想有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作者:路曼君;郭丹凤;唐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非剥脱1550nm铒玻璃点阵激光治疗活动性痤疮及痤疮凹陷性瘢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非剥脱性1550nm铒玻璃点阵激光治疗中重度痤疮患者25例,其中16例表现为活动性痤疮皮损(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合并痤疮后凹陷性瘢痕,3例为痤疮瘢痕不伴活动性皮损,6例为活动性皮损不伴瘢痕形成.治疗1~3次,每次间隔3~4周,于末次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活动性皮损22例,痊愈2例(9.1%)、显效14例(63.6%)、有效6例(27.3%)、无效或恶化0例(0%),总有效率为72.7%;痤疮凹陷性瘢痕19例,痊愈2例(10.5%)、显效10例(52.6%)、有效7例(36.8%)、无效或恶化0例(0%),总有效率为63.2%.且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疗效逐步提高.术后仅出现轻度红肿,平均2~3天消退,均无色素沉着、水疱等不良反应,无1例恶化,患者满意率达84%.结论:非剥脱1550nm铒玻璃点阵激光治疗活动性痤疮及痤疮后凹陷性瘢痕均有显著疗效,且安全、不良反应轻,患者满意率高.
作者:易清玲;曾维惠;刘彦婷;迟玉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增生型微静脉畸形的治疗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收集的12例增生型微静脉畸形患者病例资料,年龄42~73岁,平均为56岁,病变均位于头面部,采用病变组织切除植皮和(或)局部皮瓣转移修复法,其中8例为选择性部分切除,4例为完全切除.结果:12例全部成功,2例植皮术后部分坏死,经定期换药处理后二期植皮修复创面.术后随访6~12个月,患者对外形及功能改善基本满意.结论:增生型微静脉畸形侵及层次较浅,术中出血易于控制,手术风险相对较低,外科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丁健;周传德;曹玉娇;李强;李森恺;李峰永;谢林海;张思娅;魏蜀一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临床常见多手指外伤患者,创面涉及单个以上手指,我们自2008年以来,应用掌背动脉皮瓣联合鱼际皮瓣修复手部多指外伤创面12例,临床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患者共28指,均为单个病人多手指损伤,其中男18指,女10指;食指10指,中指8指,环指8指,小指2指;损伤原因:撕脱伤5例,电击伤4例,刀切伤2例,机器压伤1例;损伤部位涉及手指近、中、远节,手指腹侧及背侧等,均伴有骨或深部肌腱组织外露.入院后先给予急诊清创后,急诊手术7例,择期手术5例,均采用掌背动脉岛状皮瓣逆行转位联合掌侧鱼际皮瓣方法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皮瓣全部成活.
作者:王毅;鲜小庆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固定矫治器对正畸治疗患者龈沟液多个检测指标及牙周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2年4月于本院采用固定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的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正畸治疗前及治疗后1、3、5、8及12周的龈沟液量、龈沟液前列腺素2 (PGE2)、活化激酶5(PAK5)、β-防御素2(HBD-2)、内毒素(ET)、白细胞介素-1 β(IL-1 β)及出血指数(BI)、牙周袋深度(PD)、牙松动度(TM)、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简化口腔指数(OHI-S)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38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5、8及12周的龈沟液量、龈沟液PGE2、PAK5、HBD-2、ET、IL-1 β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BI、PD、TM、PLI、GI、OHI-S则从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呈现持续升高的趋势(P<0.05),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2周与8周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固定矫治器对正畸治疗患者龈沟液多个检测指标及牙周状况的影响较为明显,但至1 2周时基本稳定.
作者:程伟;程名涛;朱亚妮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利用Sander Ⅱ功能矫治器的腭导杆、上颌镍钛螺旋扩弓簧和下颌扩弓簧、分体式的独特设计,矫治Angle Ⅱ类1分类患者生长高峰前期或高峰期、替牙晚期或恒牙早期的深覆(牙合)、深覆盖患者.方法:病例纳入标准为Angle Ⅱ类1分类生长高峰前期或高峰期、替牙晚期或恒牙早期的深覆(牙合)深覆盖患者,下颌平面角为均角或底角.共有1 3人配戴SanderⅡ功能矫治器1年,拍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用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X线头影测量分析方法分析治疗前后X线测量数据,并用SPSS18.0软件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NB°、ANS-Ptm、Co-Pg、U1-APg、L1-NB距、L1-NB角、L6-MP、UL-Eline、∠N'-Sn-Pg< 0.01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Wits值、NA-P g、U1-SN角、U6-PP、∠N '-Pg'-FH,P<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上下颌骨相对位置改变明显,导下颌前伸明显、上颌基骨长度有增长;下颌基骨长度增长显著;面凸角变小;上颌前牙内收明显,上下第一磨牙伸长,下面高增长,但相对全面高协调.软组织上唇突度减小、颏部前移,软组织侧貌与骨组织改建一致.
作者:李湘琳;周洪;邹敏;司新芹;王晓荣;侯玉霞;邹蕊;管丽敏;鲍庆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皮肤钙化上皮瘤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38例皮肤钙化上皮瘤的临床资料.结果:钙化上皮瘤青少年好发,多发生于面颈部、上肢,误诊率高.结论:皮肤钙化上皮瘤形态多样,易误诊;对皮肤移动度好的质硬结节临床上应首先考虑钙化上皮瘤,组织病理学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颉玉胜;宋维旭;刘卉;杨海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唇腭裂是先天性缺陷中常见,也是颜面发育缺陷中多见的一种先天性畸形[1].由于我国健康教育不够普及,公民健康知识欠缺,唇腭裂患儿的出生,对一个毫无准备的家庭来说似乎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其父母及家人极度焦虑、不知所措.甚者,家庭出现矛盾,夫妻反目.有的患儿在治疗前从未见过阳光,有的患儿被丢给年迈的爷爷奶奶,还有患者一直长到成年仍未做过修补手术,在福利院常年可见到被抛弃的唇腭裂患儿.
作者:曹慧琴;任战平;陈清霞;朱芬;杨艳艳;孙苗苗;马思维;陶永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on homologue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作为一个肿瘤抑制基因,其编码的蛋白具有双重磷酸酶活性,在细胞的生长、凋亡、分化、粘附、迁移等许多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研究表明,PTEN基因不仅参与细胞周期调控,而且调控细胞的正常生长与发育,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目前,发现PTEN在皮肤疾病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就近年来PTEN在皮肤疾病中的作用和意义做一综述.
作者:郭亮;桂思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总结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结合逆行腓肠神经皮瓣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2009年至2012年8例小腿下部软组织缺损创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后行逆行腓肠神经皮瓣修复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皮瓣安全存活,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8例无感染发生,皮瓣切取大面积可达20cm×8cm,小面积4cm×4cm,可修复小腿中下段、内外踝部、足跟部、足背部创面,效果良好.结论:负压封闭引流加逆行腓肠神经皮瓣修复小腿下部软组织缺损,可有效控制创面感染,手术操作简便,皮瓣成活率高.
作者:张胜利;张佳;王连梅;王亚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老化和日光损伤皮肤的临床特征包括皱纹、色素异常和皮肤萎缩,组织学上表现为表皮和真皮有序结构的缺失,表皮角变平,表皮下基底带Ⅳ型和Ⅶ型胶原减少,真皮厚度下降,紫外线在皮肤老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伴随着胶原产生减少的是其降解的增加,由紫外线暴露或其他应急因子介导产生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如胶原酶可以降解所有的细胞外基质成分.组织学上表现为无序排列的短的胶原纤维,通过前胶原基因表达的检测发现胶原的丢失主要发生在真皮的上三分之一,和紫外线在皮肤中的穿透深度相关[2].延缓光老化病理生理进程的关键靶点是成纤维细胞,新生胶原的合成可以导致年轻化的外观,尤其是真皮的重塑是Ⅰ型和Ⅲ型胶原沉积增加和致密胶原纤维有序排列的结果.皮肤科医生应用多种治疗方法用于刺激胶原的合成,包括外用维A酸、皮肤磨削术、射频、超声波和填充剂注射等,本文重点综述各种激光和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治疗光老化的分子水平效应和机制.
作者:潘永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固定矫治过程中牙面釉质脱矿的发生是否与牙面pH的变化存在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固定矫治脱矿患者17例、固定矫治无脱矿患者43例和未正畸治疗患者60例,分为固定矫治脱矿组、固定矫治无脱矿组和对照组;应用微型蜂式pH电极原位测量上颌前牙唇面pH(固定矫治患者测量托槽龈方),分析比较各组间pH的差异性.结果:3组间前牙唇面pH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固定矫治脱矿患者上颌前牙唇面pH(5.85±0.19)低,固定矫治无脱矿组上颌前牙唇面pH(6.47±0.21)次之,对照组上颌前牙唇面pH(6.93±0.23)高.结论:固定矫治中牙面pH降低、牙面酸性环境增强可能是釉质脱矿发生的机制之一.
作者:侯夏沛;靳晶;刘育鑫;曹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藻酸盐印模消毒的效果.方法:使用不同的调拌方法制取3组藻酸盐印模样本各30个,共计90个(前两组用蒸馏水调拌,第3组用0.1%的洗必泰溶液调拌).印模凝固后将3种不同菌液均匀涂布于印模表面.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第2组使用照射强度为100μW的紫外线照射5min;第3组用洗必泰溶液调拌,在空气中放置30min.3组印模洗脱表面残留的细菌进行培养,根据培养的细菌数量进行消毒效果的判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方差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紫外线照射消毒与洗必泰消毒后印模表面细菌数量明显减少;用紫外线照射后的印模表面的细菌数少于用洗必泰调和消毒的印模,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紫外线照射的消毒效果优于洗必泰.
作者:于洪丹;崔广;张爱军;唐伟华;宫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上下唇烧伤后瘢痕或瘢痕切除后植皮造成的局部改变临床并不少见,由于位于口唇周围,如何达到好的修复后效果,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2008年1月~2012年1月,我们采用毛发单株移植修复上下唇胡须缺损6例,通过胡须的生长遮盖小的瘢痕及植皮后的不对称,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王会军;齐荣荣;蒋永能;赵炳瑜;鲁冰;李耀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脂肪抽吸同期腹壁整形联合治疗Ⅲ型腹壁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肿胀麻醉,负压吸引器行腹壁脂肪抽吸;做耻骨联合上W形切口,折叠缝合腹直肌前鞘,切除多余皮瓣,分层缝合腹壁.结果:所有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6~24个月,腹部平坦,切口瘢痕不明显,外形满意.结论:脂肪抽吸同期腹壁整形治疗Ⅲ型腹壁畸形临床疗效较佳,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陈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对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治疗前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研究,分析切牙代偿情况及其在不同垂直骨面型中的差异,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指导意义.方法:收集骨性Ⅱ类成人患者共200例,确定13项代表切牙倾斜度和凸度的指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将结果与正常牙均值比较,然后依照SN/MP角和FH/MP角将患者分为不同的垂直骨面型共3组,单因素方差分析各指标在组间的差异.结果:代表上切牙唇倾度的大部分指标测量均值(U1/SN、U1/NA、U1/FH)与正常(牙合)均值基本一致,L1/GoMe、L1/NB(°,mm)明显大于正常牙均值;3组间比较,除U1/pp、U1/NA(°)及U1/NA(mm)外,其余的10项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上切牙相对颅部参考平面无明显的倾斜代偿但相对上颌基骨较为直立,下前牙唇向倾斜代偿特别明显;高角组上切牙直立,有一定舌向代偿,内收上前牙时要特别注意转矩控制;低角组下切牙唇倾度大,进一步正畸唇倾代偿的潜力小;随着下颌角平面的增高,上下切牙相对颏部的位置更加靠前,通过牙齿的代偿很难协调后缩的颏部.治疗中应结合Ⅱ类骨骼矢状不调程度和牙齿代偿在不同垂直骨型中的特点,明确牙齿进一步代偿或去代偿的潜力.
作者:叶艳艳;丁寅;李娟;赵坤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石英纤维桩及二氧化锆全瓷冠在前牙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选择52例患者的63颗缺损前牙,用石英纤维桩及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分别于1、2、3年复查.结果:修复后3年,1例出现桩核松动,1例出现冠脱落,其余患者6项评价指标均达到A级,颜色匹配无差异,成功率达96.8%.结论:石英纤维桩结合二氧化锆全瓷冠在前牙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周丽华;何赐丁;陈蕾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利用耳前邻近皮瓣与颞区邻近皮瓣联合应用修复颞部皮肤缺损的方法.方法:根据患者颞部皮肤肿物的大小,设计患侧耳前方皮下蒂皮瓣的切取范围并将切口线设计在耳前皱襞上.在颞部肿物外缘向耳上方延长切口线约为皮肤肿物直径的4倍,设计旋转皮瓣.2个皮瓣联合应用,修复颞部较大面积皮肤缺损.供区直接缝合.结果:共施行此类手术12例,患侧皮肤缺损修复满意,切口线相对隐蔽,面部器官形态功能均未受到影响,供区头发自然生长,瘢痕不明显.结论:利用皮下蒂皮瓣与旋转皮瓣联合修复颞部较大面积皮肤缺损,辅助切口少且切口隐蔽,同时皮瓣转移后自然平滑过渡,创面修复满意,无需植皮,瘢痕不明显.
作者:陈东来;刘志刚;杨燕燕;罗鹏;鲁润鹏;李洪灵;杨凤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客观评价下颌失状劈开截骨术后下齿槽神经感觉障碍发生及自然恢复的发生率.方法:选择30例双侧下颌升支矢状截骨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1周、4周、2个月和6个月进行下齿槽神经感觉障碍的临床评价.30例患者均采用Semmes-Weinstein单丝测试法.结果:术后7天感觉障碍发生率为100%.在所有检测区域,术后6个月的测量结果与术前接近.6个月时20例患者感觉恢复术前水平.左右侧及性别间感觉障碍恢复优秀率的差异在各个随访时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SS0术后早期感觉功能障碍较为普遍,然而在术后6个月,大多数患者的神经功能可达到自然恢复.
作者:李强;华泽权;鲍海宏;张力;王燕;李欣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通过研究Embrace WetBond Resin Cement树脂水门汀用于粘结折裂牙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保存修复折裂牙建立一套实用而简便的治疗模式以提高患牙的保存率.方法:选择35例(36颗)折裂牙作为研究对象,先打开患牙的近远中接触点,预成带坏固定后降合,在裂隙俩侧制备双鸠尾洞型,将Embrace WetBond Resin Cement树脂水门汀注入折裂面并及时复位、光照、充填,观察2周后去带环行全冠修复.结果:经6~12月复查:3例折裂牙因反复出现牙周脓肿拔除,2例咀嚼略有不适感,成功率91%.结论:用Embrace WetBond Resin Cement树脂水门丁保存修复折裂牙,弥补了传统粘结法的缺陷,使患牙得以保存,也简便了临床医生的操作.
作者:张智慧;张志杰;王畅;田秋;张玉霞;王勇杰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