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璇;李玉芳;马传杰
皮肤作为人体免疫系统中的第一道生理屏障,是直接与外界接触的器官.皮肤屏障结构是“三明治”砖墙结构,由皮脂膜、角质层角蛋白、脂质、真皮粘多糖类、粘多糖类等共同构成.生活中,随时会遭受到来自外界的物理、化学、生物等不利因素的入侵,继而对机体造成损害,皮肤起到了阻止这些有害因素入侵第一关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日常生活中人体表皮及真皮内水分及脂类等物质的流失,通过这些皮肤发挥其皮肤屏障功能的作用.
作者:李芳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重睑术同期行内眦开大的临床效果和体会.方法:内眦赘皮采用不规则四边形法矫正,重睑术采用点切缝合联合间断埋线法,内眦切口与重睑线连续.结果:本组就医者共1 650例,随访3个月~5年,无明显切口瘢痕,重睑均未消失,内眦自然逼真,均获满意效果.结论:该术式操作简单,损伤小,肿胀轻微,恢复快,重睑稳定持久,内眦赘皮无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姚翠英;严玲玲;李芸;钟文慧;陈芳;付冰川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氟化物长期应用于抗龋的治疗,但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剂量控制不好使用过量易出现氟斑牙、氟骨症等并发症[1].目前,国内外学者都在致力于研究安全、有效的防龋用品.自从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在小鼠龋模型中发现奶制品具有抗龋作用后,澳大利亚墨尔本牙科学院研究人员从牛奶中提取出了一种生物活性肽—酪蛋白磷酸多肽钙磷复合体(complex of casein phosphopeptide and amorphous calcium phosphate,CPP-ACP),日本GC公司把它进一步提炼,进而有了Tooth Mousse护牙素,它是一种新型的口腔抗龋用品[2].护牙素在基础研究中的再矿化原理和临床中防龋再矿化的疗效和机理是研究关注的核心,下面就目前的一些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作者:陈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对面部创伤患者采取美容疗法进行治疗的效果,总结治疗体会.方法:选取于2012年2月~2013年1 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面部创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对上述选取对象面部创伤面进行仔细观察,给予相应的皮肤磨削、无张力缝合、植皮等美容外科处理,观察修复效果.结果:本组60例患者在采取上述美容外科疗法治疗,其中Ⅰ期愈合、Ⅱ期整形愈合患者人数依次为44例和16例,所占比例依次为73.33%和26.67%;随访结果显示上述患者手术操作区均未生长出明显的瘢痕,面部各个器官均无变形、移位等不良反应,恢复良好.结论:对于面部创伤患者,采取外科美容手术进行治疗,不仅能促进患者创面修复,同时也能有效减少瘢痕增生,降低面部器官移位或变形及生长畸形等症状发生率,这对于促进患者预后改善,维护患者容貌美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孟祥慧;王晶;周杰;初金玉;马志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医疗美容技术质量与服务水平已成为医疗美容机构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紧要问题.医疗美容技术质量不仅限于医疗美容机构自身的声誉和影响,也关系到卫生系统的公众影响问题,特别是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问题.因此,医疗美容质量控制工作是医疗美容机构健康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有效的医疗美容质量管理十分重要.
作者:卢彬;濮礼臣;张兰成;张树青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采用split-face模式评价肌底液产品对抗衰老护肤品boosting效应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20名北京地区健康女性受试者进行使用前后自身对照的临床研究,让受试者分左、右脸使用肌底液+/-抗衰老面霜(联合侧与面霜侧)4周,分别在0周、2周、4周检测面部皮肤角质层含水量、皮肤光泽度、皮肤弹力、眼部细纹以及角质细胞脱落数量.结果:与0周(联合侧54.58±8.43,面霜侧53.92±10.3)相比,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在4周(联合侧65.68-± 9.61,面霜侧59.66±7.25)有明显的升高,组间比较4周差异有显著性(P<0.05).皮肤光泽度在4周(联合侧9.41±1.73,面霜侧9.24±1.53)与0周(联合侧8.09±1.56,面霜侧7.97±1.67)相比有明显的升高,2周、4周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皮肤弹性从2周(联合侧0.74±0.08,面霜侧0.71±0.07)开始提高,4周(联合侧0.78±0.08,面霜侧0.73±0.05)提高更为明显,4周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眼部细纹各参数在2周、4周与0周相比有明显改善,但各参数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角质细胞剥脱数量在4周(联合侧45.36±5.67,面霜侧47.65±5.08)比0周(联合侧48.53±5.53,面霜侧48.94±3.93)有明显改善,且4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同时使用肌底液产品和抗衰老面霜比单独使用抗衰老面霜具有更好的效果,对于干性皮肤人群来说,有改善皮肤眼部细纹和皮肤弹性,提高皮肤光泽度,角质层含水量和皮肤角质层完整性的作用,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作者:高雅倩;金银珠;孙楠;吴艳;延在昊;安水善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资料选自201 2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先天性缺牙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行口腔修复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的咀嚼功能评分和语言功能评分.结果:分析患者口腔修复的疗效情况,其总有效率为94.12%;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评分情况,治疗后的语言功能评分和咀嚼功能评分均得到显著的提高,并且患者治疗前后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的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先天性缺牙患者口腔修复治疗,可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有利于良好咀嚼功能和语言功能的形成和恢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璇;李玉芳;马传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评价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复方丙酸氯倍他索乳膏治疗掌跖脓疱病的疗效.方法:将62例掌跖脓疱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给予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照射3次/周,复方丙酸氯倍他索乳膏外用,每日2次;对照1组:单独给予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对照2组:给予复方丙酸氯倍他索乳膏治疗.对照组用法同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每2周评定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积分及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结果:治疗组和对照1组、治疗组和对照2组治疗4周后的症状和体征积分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32,P<0.05;t2=2.690,P<0.05);治疗组和对照1组治疗4周后的有效率分别为95.83%和66.66%,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75,P<0.05);治疗组和对照2组治疗4周后的有效率分别为95.83%和65.00%,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5 3,P<0.05).治疗组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复方丙酸氯倍他索乳膏治疗掌跖脓疱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丁媛;向芳;普雄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黄褐斑亦名妊娠斑,是多见于中青年女性面部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目前认为可能与妊娠、口服避孕药、内分泌、紫外线、某些药物化妆品、遗传、微量元素及肝脏疾病等有关.黄褐斑不但影响容貌,而且大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内分泌及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如:月经失调、失眠、心烦易怒等,给患者带来生活及精神方面诸多烦恼和痛苦[1].2011年1月~2013年12月,笔者科室采用“黑脸娃娃”激光联合祛斑调经胶囊内服及氢醌外用治疗黄褐斑患者31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川颖;邵莉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骶尾部褥疮创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3年12月在我科就诊并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24例褥疮患者,对患者的治疗及愈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4例骶尾部褥疮创面患者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符合皮片或皮瓣移植的条件,经Ⅱ期手术到达均彻底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14~31天,平均住院治疗35.6天.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骶尾部褥疮创面疗效显著、愈合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在减轻患者疼痛、改善预后等值得推广.
作者:徐凯;崔正军;魏永鸽;王常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针辅以维生素C针联合0.25%积雪苷软膏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黄褐斑患者116例随机分成三组,积雪苷软膏治疗组、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组、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积雪苷软膏治疗组.所有患者疗程均为8周,结束后分别观察各组疗效及不良反应.三组有效率分别为42.86%、71.05%和88.37%.同时所有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针辅以维生素C针联合积雪苷软膏治疗黄褐斑安全、有效,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文娟;朱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安徽省63家医疗美容机构进行调查,探讨安徽省医疗美容行业人才队伍及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人才建设的策略.方法:按地域分布抽样选取63家医疗美容机构发放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才结构、岗位设置、人才需求、继续教育情况及能力需求.结果:医疗美容行业从业人员数量不足,专业人才欠缺,年龄构成不合理,专业性继续教育滞后,人力资源发展不平衡.结论:医疗美容行业人才培养落后于行业发展,急需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游牧;汪耀;程红梅;姚春苗;王中安;刘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采用皮肤扩张法结合自体肋软骨支架治疗重度杯状耳畸形的效果.方法:采用皮肤扩张法结合自体肋软骨支架三期法治疗重度杯状耳畸形患者共16例(16只耳).第一期手术耳后置入50~ 80ml扩张器,注水扩张3个月,第二期手术切取自体肋软骨,雕刻组合成三维立体软骨支架,用扩张皮瓣包裹支架形成耳廓.3个月后,杯状耳转位与再造部分衔接,完成重度杯状耳畸形的修复.结果:1例患者第三期术后出现软骨支架外露,经换药后愈合.其余1 5例无并发症发生.再造的耳廓外形良好,结构清晰,双侧耳廓对称.结论:采用扩张法结合自体肋软骨支架治疗重度杯状耳畸形,能够提供足够的皮肤及软骨量,是矫正杯状耳畸形的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杨云;王璐;王继华;张颖佳;汤婷;郭群;朱礼昆;张景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鼻背部软组织层次进行解剖观察,了解鼻背部软组织特点,以进一步明确隆鼻的层次及隆鼻术后鼻根部假体漂移的解剖学基础.方法:选用10%福尔马林固定头颅标本20例,对标本行大体解剖,沿背部正中线切口逐层解剖,观察鼻背部的软组织层次,相机拍照.结果:鼻背部软组织层次依次分为皮肤、皮下组织、鼻背筋膜层、鼻背筋膜下疏松结缔组织、骨膜及软骨膜.鼻骨和侧鼻软骨结合处存在致密的纤维连接.降眉间肌大多起于鼻骨骨膜,少数起于鼻肌横部.结论:以往所谓的骨膜下隆鼻术实际上应称为双平面隆鼻术,即鼻根处假体置于鼻骨骨膜深层,鼻背、鼻尖部假体置于鼻背筋膜深层;鼻背筋膜下隆鼻术则是整个假体都置于鼻背筋膜深层.在鼻背筋膜和鼻骨骨膜之间存在滑动层和降眉间肌大多直接起源于鼻骨骨膜可能是鼻背筋膜后间隙隆鼻术后鼻根部假体漂移的解剖学基础.建议手术分离隆鼻腔隙时在鼻骨段紧贴鼻骨锐性分离,破坏骨膜及其表面的滑动层,并完全离断降眉间肌在鼻骨骨膜的起点,以尽量避免发生鼻根部假体漂移.
作者:田举;黎志明;罗志军;王和庚;伍晓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牙体预备对口腔修复的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根据贴面形态和覆盖牙体范围将烤瓷贴面(PLV)牙体预备分为Ⅰ型、L型和U型3种,用于着色牙和前牙间隙、缺损等修复,PLV采用长石质PLV瓷系统制作,双重固化树脂粘结系统粘结,观察6~22个月,考察3种牙体预备类型的适应证、终美学效果、粘结强度及牙本质敏感性等.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效果、患者反馈的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病率下降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相比较的差异具有一定程度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行口腔美容修复牙体预备过程中,在达到固定位置的前提下,必须满足口腔美容患者的各种要求.
作者:王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评价稳定性颌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中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每册关节为一例)非深覆(牙合)颞下颌关节紊乱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给予稳定颌板治疗,治疗中每1 5天复诊1次,治疗期限为6个月,治疗后每月复诊1次,随访6个月,并行关节常规检查并拍X线片,并行颞下颌关节核磁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21例弹响患者中1 5例(71.42%)弹响完全消失,4例明显减轻(19.05%),总有效率90.46%,11例疼痛患者中7例(63.64%)疼痛消失,2例疼痛减轻(18.7 3%),总有效率(82.36).6例张口受限患者中3例(50.00%)转为正常1例张口度改善大于0.5cm(16.67%)总有效率(66.67%).结论:稳定颌板对治疗非深覆(牙合)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有较好的的疗效.
作者:周政;蒿文嵩;杨泽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检测烧伤大鼠不同骨骼肌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的转录变化,探讨细胞凋亡对烧伤后骨骼肌高消耗的影响机制.方法:18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通过建立大鼠烧伤模型,分别在烧伤后6h、1天、3天、7天及14天切取大鼠伸趾长肌和比目鱼肌,采用RT-PCR方法测定骨骼肌组织Akt、Bcl-2、Caspase-3的转录表达.结果:伸趾长肌Akt转录表达在伤后前期变化不明显,在第14天显著下降;Bcl-2转录表达在初期轻度上升,在后期下降;Caspase-3转录表达在伤后第7天和第14天显著增高.比目鱼肌Akt转录表达在烧伤后6h、1天、4天、7天无明显变化,在烧伤后14天显著下降;Bcl-2转录表达在烧伤后6h、1天和4天呈逐渐表达显著增强趋势,而后逐渐下降,;Caspase-3转录表达各个时间点无显著变化.结论:在严重烧伤大鼠,快白肌组织凋亡明显,而且随着病程的延长,凋亡越显著;慢红肌组织凋亡不明显,尽管随着病程的延续,有上升的趋势.
作者:吴焱秋;柴家科;张海龙;耿祎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评价结扎丝松结扎的方法在牙齿排齐时的优越性.方法:在直丝弓矫治器排齐牙列初期,使用国产0.012”超弹性Ni-Ti弓丝,先采用0.25mm结扎丝先紧结扎,然后再松结扎的方法,减小或消除结扎丝对弓丝的摩擦力.结果:使用结扎丝松结扎的方法在短期内达到了初步排齐,得到了良好的矫治效果.结论:在使用直丝弓矫治器排齐牙列初期,使用结扎丝松结扎能使牙齿进行有效移动,从而达到低摩擦轻力矫治的理念,缩短了矫治疗程.
作者:张明灿;李洪发;武杰;赵一松;孙海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逆行岛状筋膜蒂指背皮瓣修复同指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逆行岛状筋膜蒂指背皮瓣修复同指指端缺损30例,切取面积1.0cm×1.5cm~2.0cm×3.0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5~14月.皮瓣修复后指端外形满意,转移皮瓣质地柔软,色泽与受区一致,感觉恢复,两点辨别觉8 ~ 10mm,供区无明显畸形,各指关节功能正常.结论:指背筋膜皮瓣血供丰富,旋转点任意选择,皮瓣存活率高,是修复指端缺损的简单、安全的方法.
作者:蔡鹰;欧学海;尚驰;冯东旭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总结胸大肌岛状肌皮瓣在颈部放射性溃疡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997年3月~2013年9月,对21例放射治疗导致的颈部溃疡创面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6例应用同侧带蒂胸大肌肌皮瓣进行Ⅰ期修复,其中2例术中注射PRP至溃疡周围正常皮肤;5例Ⅱ期修复:先行伤口清创+VSD吸引,每日庆大霉素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溶液VSD冲洗创面,伤口明显改善后,再应用同侧带蒂胸大肌肌皮瓣进行修复.结果:18例胸大肌皮瓣成活良好;3例(Ⅰ期修复)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其中1例经换药后愈合,2例清创术后采用局部皮瓣修复后愈合.结论:胸大肌皮瓣血管蒂长,血运丰富,可修复创面面积大,易成活,采用VSD及PRP处理创面后,有助于胸大肌皮瓣在修复颈部放射性溃疡创面的愈合.
作者:莫自增;吴志贤;梁杰;李响;马亮;史玉仓;沈剑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