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李俊;杨涛
目的:评价康复新联合贝复济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临床疗效.方法:从2011年2月~2013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的80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分别使用康复新联合贝复济与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口泰)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使用康复新联合贝复济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总有效率为95.0%,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口泰)进行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总有效率为65.0%.结论:康复新联合贝复济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广泛的用于临床.
作者:陈曼丽;姚志涛;刘瑛;古力巴哈·买买提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1450nm半导体激光治疗痤疮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应用1450nm半导体激光治疗36例痤疮患者3次,治疗间隔时间3~4周.结果:总皮损和炎症性痤疮皮损分别减少57.1%与82.3%,随访6个月后皮损继续减少,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局部可出现红斑、炎症后色素沉着和局部水疱,但未发现色素减退.结论:1450nm半导体激光治疗炎症性痤疮安全、有效.
作者:王芳芳;张东晓;熊玮;王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微种植体为支抗远移磨牙后,牙颌面结构垂直向位置的变化.方法:选择以微种植体为支抗远移磨牙错拾患者21例(男8例,女13例),21例拔除4颗前磨牙病例作对照.两组病例治疗前后拍摄数码头颅侧位片,并测量分析几项相关项目,以评估存在的正畸治疗后垂直向变化.结果:磨牙远移组比拔牙组矫治后ANS-Me (mm)显著增高.统计学分析表明,拔牙组治疗前后PP/OP(°)变化具有显著差异,然而其他项目治疗前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磨牙远移组与拔牙组矫治后面部垂直高度均增加,但下颌骨的生长方向可以部分地抵消这种作用.
作者:陈建明;肖秀凤;周丽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规范后牙大面积缺损时纤维桩修复的适应证范围.方法:选取后牙大面积缺损并要求进行桩核冠修复的患者,前磨牙1/2牙体缺损组纤维桩核修复共29例,磨牙1/2牙体缺损组纤维桩核修复共38例,磨牙2/3牙体缺损组纤维桩核修复共21例,金属桩核组金属桩核修复共20例,随访3年.通过对脱落率、折断率、成功率等三方面的观察,进行比较评价其修复效果.结果:纤维桩核修复的患牙有2例脱落,1例桩折断;金属桩核修复的患牙有2例脱落,3例根折.结论:后牙大面积缺损需要行桩核冠修复时,只要严格把握适应证,纤维桩核修复效果明显优于金属桩核,修复效果良好.
作者:毛莹莹;刘淼;姚贵良;李睿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应用脱细胞真皮基质联合固体硅胶假体在隆鼻术中的运用.方法:将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剪成合适厚度及形状缝合在硅胶假体鼻尖部,置于患者鼻背筋膜下,进行隆鼻.结果:本组40例,术后随访6个月~1年,没有发生假体移位、下滑、外露,效果满意.结论:应用脱细胞真皮基质联合硅胶假体可以在患者鼻尖部形成“保护垫”增加皮肤厚度,避免假体移位、下滑以及外露等并发症.
作者:黄成;欧阳山蓓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针对重度眉间纹效果稳定的矫治方法.方法:采用在眉头部切口离断部分皱眉肌,辅助自体颗粒脂肪注射充填眉间凹陷区域,在动态及静态重度眉间纹形成机理上分别给予针对性治疗,通过二者结合,达到稳定的治疗效果. 结果:15例受术者术后随访6月形态满意,眉间较术前饱满,皱眉肌力明显减弱,重度眉间纹根据术前不同程度变浅或消失,眉间部年轻化效果明显.结论:在离断部分皱眉肌基础上辅助自体颗粒脂肪充填,对于重度眉间纹达到了标本兼治的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复发,值得推广.
作者:刘玲;解永学;邵祯;杜太超;于波;刘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烧伤患者由于受伤比较严重,会对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另外其病情发展迅速,因此护理人员肩负重任,承担的风险也不低,应该谨慎小心,确保给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1].由此,烧伤外科护理人员应该充分认识护理时常见的问题,并且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做好护理工作,给患者生命健康提供保障,提高个人服务质量,从而避免医疗纠纷事件的出现.现对烧伤外科的护理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如下.
作者:张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比较Green Or和Single Bond光固粘结剂两种方法对牙本质过敏症的疗效.方法:针对临床中2度和2度以上的牙本质过敏症患者1 87例(35 7颗患牙),采用随机分组对照实验,以Single Bond为对照组,Green Or为实验组,分别观察两组的即时、1个月、6个月有效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即时有效率分别为95.2%和73.1%,1个月有效率分别为91.5%和68.1%,6个月有效率分别为86.9%和51.0%,统计学分析有明显显著性(P<0.01).结论:以Green Or来治疗牙本质过敏症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东烜;陈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内眦赘皮矫正术的手术方法,减少术后赘皮复发,缩短瘢痕恢复时间.方法:将内眦部Y-V切口延长至下睑缘内侧,通过彻底松解局部错构的眼轮匝肌,充分显露内眦韧带前支鼻侧骨膜止点,将其与内眦韧带起点缝合,缩短内眦韧带,矫正内眦赘皮.结果:临床应用120例,其中半年以上随访1 00例,内眦赘皮矫正效果良好,内眦间距缩短、眼型自然美观,切口瘢痕不明显.结论:采用Y-V改良切口加折叠缩短内眦韧带,手术效果明显、可靠.
作者:梁国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三种材料整铸支架式RPD基托的不同设计对基牙龈沟液中的AST,ALP水平的影响,为临床可摘局部义齿基托边缘位置的设计提供依据.方法:对牙列缺损患者采用镍铬合金、钴铬合金、纯钛三种材质的整铸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同一修复体的左右同名基牙分别采用高基托对抗和龈缘暴露两种设计方式.分别在修复前,修复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龈沟液内GCF量和AST,ALP总量的测定,分析其差异.结果:戴用义齿后1,3,6个月高基托对抗组和戴用义齿前相比,各项检测数据明显增高(P<0.05),差异有显著性.镍铬合金,钴铬合金,纯钛三组之间各个时期的检测数据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基牙龈缘暴露的设计方式与基牙龈缘高基托对抗相比,设计方式更趋合理,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更小.
作者:张英;逯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口腔医学是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的、专业技术性非常强的学科,口腔医生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并且还应该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和较强的医患沟通能力、临床应变能力才能完成对患者的诊疗[1].国内高等院校均认为课程考核质量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影响教风和学风.目前,各大口腔医学院校均以专业课考试成绩或是采用论文答辨的形式作为本科学生的毕业成绩,所以学生们专注于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对自己操作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各行各业都要求全能型、高素质的人才,口腔医疗领域也不例外,甚至要求更高.
作者:冯瑶;董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头部是人体的暴露部位,头发的疏密程度对人体的容貌及心理健康有较大影响,头部瘢痕性秃发毁损容貌,给患者带来较大心理压力,我科自2008年10月~2012年10月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修复瘢痕性秃发患者42例.
作者:杨中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邻近唇红的唇粘膜侧良性病变切除后邻位瓣修复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35例邻近唇红的唇粘膜侧良性病变,沿病变边界稍外侧切除,应用邻位粘膜瓣修复缺损,随访观察术后效果.结果:术后1周所有病例邻位粘膜瓣均一期愈合,唇红部外形无移位、畸形,随访3~12个月,病变未见复发,唇部外观无畸形.结论:唇粘膜邻位组织瓣修复邻近唇红的粘膜缺损,可获得满意美观效果.
作者:李瑰琦;蒋文;佘小伟;毛杰;彭国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对体外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雷帕霉素的不同药物浓度干预体外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CCK-8方法检测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组化、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干预前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磷酸化的P70s6k、4E-BP1表达情况.结果:CCK-8检测体外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的吸光度,随浓度和时间的增大而减小,各组之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药物浓度取10nmol/L),RT-PCR和western blot 对不同药物浓度(0.1nmol/L、1nmol/L、10nmol/L、100nmol/L)干预前后,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均下降,各组之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帕霉素对体外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也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磷酸化的P70s6k、4E-BP1表达.
作者:李永峰;朱世泽;郑志芳;王朝阳;吴文艺;蔡玉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究在烧伤创面愈合后口服曲尼司特防治烧伤瘢痕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7月~201 3年1月间至我院就诊的30例烧伤患者在其创面愈合后予口服曲尼司特胶囊进行治疗(治疗组),同时取同期烧伤创面愈合后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患者创面愈合后6个月应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口服曲尼司特胶囊在防治烧伤瘢痕增生中疗效显著并且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彬;首家保;杨小辉;唐哲明;毛庆龙;柳大烈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病程长,影响患者容貌及生活.目前痤疮患者集中在两大群体:青春期男女及青中年女性.青中年女性痤疮发病率有增长的趋势,也被称作迟发性痤疮(发病年龄大于25岁).西医治疗多从抗菌、抑制毛囊皮脂导管角化、抑制皮脂腺增生和分泌、直接或间接阻断雄激素对皮脂腺作用等入手,常用如维A酸类药物内服、外用,或性激素治疗,但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患者不易接受.
作者:梁建忠;张中立;周计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羟基磷灰石(HA)/壳聚糖(CS)复合支架材料中的生长和增殖情况,探讨复合材料与细胞的相容性.方法:穿刺法抽取新西兰大耳白兔骨髓3ml,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MSCs,体外贴壁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及传代细胞形态、数量生长情况,描绘生长曲线.将第2代细胞以高密度接种到支架材料中体外三维培养,观察其细胞相容性.结果:经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筛选得到纯化的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能够连续传至9代以上,第2、5代细胞增殖能力强.细胞进行体外三维培养时,可在HA/CS复合支架材料上良好的附着、生长和增殖.结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在体外成功培养,HA/CS复合支架与MSCs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作者:朱洪智;卢涛;杨晓晖;李荣耀;尹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对人皮肤创面的修复效果.方法:将60例有皮肤创面患者分为两组,30例应用表皮生长因子作为实验组;30例应用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进行疗效对照.结果:实验组同对照组相比,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创面修复时间快,愈合明显缩短2~3天.结论:生长因子可以促进创面愈合,加快组织的修复.
作者:王晓红;赵欣美;赵正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瘑疮为常见中医皮肤病,相当西医掌跖脓疱病和手足湿疹.追述历史,检索文献,考证“瘑”起源于甲骨文.《玉篇》、《康熙字典》、《辞海》沿用瘑,多数文献普遍错误地杜撰为“病”,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将杜撰的“瘑疮”名词误定为国家标准,应立即纠正.现介绍其源流及字的应用.
作者:马振友;李雨璇;马毳毳;韩世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因穿耳孔导致的耳廓瘢痕疙瘩常有发生,耳廓瘢痕疙瘩不仅影响美观,同时还存在局部痛和痒感.耳廓瘢痕疙瘩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压迫疗法、放疗、药物注射或上述方法的联合应用.我院自2007年~2012年采用耳廓楔形切除术治疗耳廓瘢痕疙瘩2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朱光辉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