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诊断鼻结石1例

刘东锋;朱友志

关键词:鼻结石,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患者女,44岁.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鼻塞,伴流脓涕,有臭味,春秋季明显.严重时需张口呼吸.近期症状加重.无鼻痒及鼻出血.查体:左侧鼻腔通气不畅,嗅觉迟钝,外鼻无畸形、红肿.鼻前庭无狭窄,皮肤正常.双侧鼻腔黏膜红润,双侧下鼻甲肥大.左侧鼻腔可见大量息肉样新生物,左侧中鼻道内可见黑色结石样物及大量脓性分泌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诊断胎儿骨发育不全1例

    患者女,32岁.G2P1,孕36周,阴道流液4 h就诊.孕期内否认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服药史,孕期内未行超声检查,否认有家族史、遗传病史.第1胎女,顺产,体健.产科常规超声检查:胎儿呈头位,双顶径8.68 cm,头围31.42 cm,颅骨光环变形(图1),回声减弱,腹围32.33 cm,胎心146次/分、规律,脊柱排列整齐,连续性良好,胸腹内未见明显异常,羊水指数8.54 cm,四肢短小弯曲,股骨长约3.41 cm,肱骨长约2.67 cm,明显与孕周不符,且可见肱骨、股骨成角(图2).

    作者:方荔香 刊期: 2009年第z1期

  •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诊断

    回顾性分析及总结我院2001-2008年以来,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32例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表现,结合相关文献,复习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胡秋良;高晋 刊期: 2009年第z1期

  • STIC技术容积数据采集技巧与图像方位标准化

    目前,个人经验在容积数据的采集、存储及成像分析过程中仍占主导地位,尚未形成统一标准.本文就容积数据采集技巧与图像方位标准化作一综述.

    作者:倪志鹏;吴瑛 刊期: 2009年第z1期

  • 水解弹簧圈高致密栓塞颅内动脉瘤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佳方法.方法 经CT和MRI检查确认的4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合并颞叶出血的患者,DSA确诊为颅内动脉瘤,选择水解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结果 50例颅内动脉瘤高致密栓塞,2例近乎高致密栓塞,术中无1例并发症发生.水解弹簧圈为目前好的颅内动脉瘤栓塞方法.结论 水解弹簧圈的超柔软性及对瘤体壁的顺应性,提高了动脉瘤的高致密性栓塞的可能性,为目前颅内动脉瘤好的栓塞方法

    作者:王华;卢建海;陈占雄;李延滨;杨双月;成业 刊期: 2009年第z1期

  • MPR、SSD与VE混合重建图像对慢性中耳炎锤、砧骨破坏评估

    目的 优化出颞骨高分辨率CT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OM)锤、砧骨破坏部位显示的佳重建及重建组合方法.方法 对63例(66耳)COM患者进行颞骨HRCT扫描,分析锤、砧骨七部位(锤骨柄、头、颈、外侧突及砧骨长脚、短脚、体)轴位、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遮盖显示(SSD)与CT仿真内镜显示(VE)混合重建图像,采用配对卡方检验分别将上述观察方法与手术标本及病理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在对锤、砧骨七部位的显示中,轴位图像不能对其准确显示(P<0.001);MPR重组图像及SSD与VE混合重建图像能清晰、立体、直观地显示锤、砧骨破坏消失情况(P均>0.05),MPR重组图像较轴位图像更能反应锤砧骨各部位破坏情况(P均<0.05);MPR重组图像与SSD与VE混合重建图像结合观察锤、砧骨可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锤砧骨破坏程度不同听力损失程度不同(P<0.005);COM类型不同听力损失程度不同(P<0.005);胆脂瘤型中耳炎发生部位不同(上鼓室、中鼓室),对锤、砧骨破坏的部位及程度不同(破坏P<0.05,消失P<0.05).结论 MPR重组、SSD+VE混合重建均能较准确对锤砧骨评估,两种方法结合可降低对锤砧骨破坏的漏诊率和误诊率.

    作者:吴莉;韩丹;宋光义 刊期: 2009年第z1期

  • 高频超声显像诊断婴幼儿先天性输尿管畸形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显像诊断婴幼儿先天性输尿管畸形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探头对3460例年龄2个月~3岁,无明确排尿异常症状的婴幼儿泌尿系统进行普查.结果 共检出先天性输尿管畸形8例,其中输尿管狭窄4例,输尿管囊肿2例,重复输尿管合并输尿管开口异位2例,所有病例均经CT检查证实.结论 高频超声对于诊断婴幼儿先天性输尿管畸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宋洁;杨云霞;李久益;肖春华 刊期: 2009年第z1期

  • 超声诊断腹主动脉瘤破裂

    目的 探讨超声在腹主动脉瘤破裂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腹主动脉瘤破裂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并与手术结果或CT进行对比.结果 超声可以显示腹主动脉瘤(8/8,100%),并能发现后腹膜血肿(7/8,87.50%)和腹腔积血(5/7,71.43%).结论 超声检查有助于腹主动脉瘤破裂的诊断.

    作者:白志勇;李敬府;杨玉杰;陈明;赵军;赵博;贾建文;张武 刊期: 2009年第z1期

  • 法洛四联症产前超声诊断及其新的认识

    目的 总结产前超声筛查法洛四联症(TOF)的经验并分析其声像图特征,以期提高产前检出率.方法 回顾复习了我院近6年产前诊断的10例TOF胎儿,并与尸检和(或)产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0例TOF,其中7例为单纯性,产前超声诊断全部正确;3例为复合性,合并有肺动脉闭锁、右位主动脉弓及肺动脉瓣缺如,产前只正确诊断1例TOF合并肺动脉闭锁,其他两例合并畸形皆漏诊.结论 左、右室流出道断面能够显示法洛四联症的声像图特征,对单纯性TOF诊断很有用;三血管及三血管气管断面对于诊断TOF合并肺动脉瓣缺如及右位主动脉弓(复杂型TOF)极其重要.TOF常合并心内或心外畸形或染色体异常,必须全面地进行超声检查,以免漏诊.

    作者:吕国荣;林惠通;徐振宏;郭海欣;李少辉;苏淇琛 刊期: 2009年第z1期

  • 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内斑块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内斑块的能力及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对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接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200例患者的影像、临床资料分析对照.结果 CT冠状动脉造影(CTCA)检查共发现软斑块148个,钙化斑块256个,混合斑块96个,以左前降支(LAD)近段(35.2%)、左冠状动脉(LMA)主干(17.4%)、LAD中段(10.6%)、右冠状动脉(RCA)近段(8.4%)、RCA中段(7.6%)、左旋支(LMX)近段(6.6%)斑块常见,伴相应冠状动脉分支血管不同程度的狭窄.斑块位置及狭窄程度的诊断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一致性好,软斑块致血管腔狭窄诊断准确性较钙化斑块的高.结论 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内斑块准确性高,尤其对近段血管准确率达95%以上,对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特异性及阴性预测值,能够为临床提供重要、及时诊断冠心病的信息.

    作者:张鹏;都基权;田英军;刘禄明;孙百胜;傅振强 刊期: 2009年第z1期

  • MRI评估脑胶质瘤血管生成的应用及相关研究

    脑胶质瘤是成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血管生成是脑胶质瘤生长和增殖中非常重要的过程,是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体内微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多种血管因子在不同的通路参与调节肿瘤血管的生成,VEGF在血管生成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MRI可作为活体检测脑胶质瘤血管生成的重要工具,即可评估肿瘤血管发生又可监测治疗反应.因此,科研及临床治疗关注于揭示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探讨检测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抑制肿瘤生长的有效措施.

    作者:权启萌;张贵祥 刊期: 2009年第z1期

  • 腮腺腺淋巴瘤的MRI表现(附30例分析)

    目的 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MRI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MRI表现.结果 30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中,男25例,女5例,年龄19~82岁(平均56岁),50岁以上21例(70.0%);有吸烟史23例(76.7%).30例腮腺腺淋巴瘤共发现45个肿瘤(其中单侧单发23例,单侧多发3例,双侧多发4例),其中35个(77.8%)肿瘤位于腮腺后下方.肿瘤一般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整;T1WI呈低信号,T2WI及压脂T2WI呈低、高混杂信号,囊变区呈明显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表现为早期轻中度强化.结论 腮腺腺淋巴瘤有一定的临床和影像特点;术前MR检查,不但可对肿瘤进行术前准确定位和发现多发病灶,而且有利于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

    作者:夏建东;江新青;彭国晖;梁志伟;郑力强 刊期: 2009年第z1期

  • TrueFISP序列及HASTE序列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评价TrueFISP序列及Haste序列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彩超高度怀疑主动脉夹层的病例31例,采用西门子1.5T超导MR成像仪,所有病例均行心电门控TrueFISP序列轴位、冠状位及平行于主动脉弓的斜矢状位以及屏气Haste序列轴位扫描.结果 MRI阳性25例,阴性6例,所有阳性病例均能显示明确的真假腔及内膜片,部分病例显示有附壁血栓,Haste序列假腔部分病例呈稍高信号改变,真腔呈黑血改变,TrueFISP序列真假腔均呈亮血改变;内膜片在TrueFISP序列及Haste序列上均呈线样等信号影;阳性病例Debakey分型:Ⅰ型10例,Ⅱ型5例,Ⅲ型10例.结论 高场MR运用TrueFISP序列及Haste序列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孙逢春;张雅静;侯中和;杨彦 刊期: 2009年第z1期

  • 产前长骨弯曲合并多指(趾)畸形1例

    患儿男,足月剖宫产后2 h,体质量3200g.术中医生发现患儿左小腿向外侧弯曲,外侧皮肤有1条小靥.右脚六趾,左手中、小指短缩畸形.X线检查:左侧胫腓骨向前外侧弯曲,左胫骨明显成角,右侧胫骨轻度弯曲,双侧胫骨内侧皮质较厚,髓腔变窄;右足第一趾内侧可见多余趾骨.

    作者:李珍萍 刊期: 2009年第z1期

  • 成人不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肿瘤1例

    患者女,40岁.反复阵发性头痛伴左侧肢体乏力1个月余入院就诊.体检:神清,左下肢肌力Ⅳ级.MR影像学表现:右侧岛叶见一类椭圆形异常信号灶,T1WI及T2WI呈等信号,病灶上缘斑片状出血灶于T1WI上呈高信号,病灶内液化坏死区于T2WI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腔位于肿瘤一侧.

    作者:林丽萍;耿道颖;孟令平;尹化斌;庄玉忠;韩敏 刊期: 2009年第z1期

  • 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诊断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意义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CT薄层扫描加增强、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晴(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三种检查方法对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腺体增生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35例尿毒症患者均行高频超声、CT薄层扫描加增强、99mTc-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核医学检查,将所有增生腺体在B超定位下行细针穿刺活检或手术后病理检查,分别计算三种检查方法诊断敏感性、特异性,以及任意两种方法联合检查及三种方法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高频超声、CT薄层扫描加增强、99mTc-MIBI对增生甲状旁腺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依次为74.07%,95.24%;75.93%,93.18%;90.74%,100%.B超联合CT、B超联合99mTc-MIBI、CT联合99mTc-MIBI、B超联合CT及99mTc-MIBI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依次为88.89%,96.00%;92.60%,96.15%;98.15%,98.15%;100%,98.18%.结论 99mTc-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核医学检查对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甲状旁腺的检测敏感性高于CT和B超,三种方法检查的特异性无明显差异,任意两种方法联合应用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提高.

    作者:平杰;孙安;孟刚 刊期: 2009年第z1期

  • 多层螺旋CT及重建技术诊断肺动静脉畸形1例

    患者男,43岁,因咳嗽痰中带血3天来我院诊治.体检:神清气平,胸廓对称,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口唇无发绀,无杵状指,血常规正常,X线胸片显示左下肺团块状致密影伴左下肺肺静脉明显增粗.疑似血管畸形病变,进行胸部增强CT检查.

    作者:朱勇;傅燕飞;何光武 刊期: 2009年第z1期

  • 浆细胞性骨髓炎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目的 探讨浆细胞性骨髓炎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浆细胞性骨髓炎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6例均有局部反复红、肿、痛病史.4例发生在胫骨、1例股骨、1例骰骨.6例中4例病变局限,见单发或多发小斑片状或类圆形骨密度减低区,边界清,周围见骨质硬化带;3例见轻微骨膜反应;另2例为骨折合并慢性骨髓炎表现.均有局限性软组织肿胀.2例MRI见骨破坏区呈边界较清长T1、长T2信号改变,增强后病灶1例不均匀强化、1例环行强化.结论 浆细胞性骨髓炎的影像学表现不具有特异性,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确诊靠病理诊断.

    作者:邢飞飞;张家雄 刊期: 2009年第z1期

  • 轨迹球小故障的应急处理

    轨迹球是B超机上的易损件,当其出现故障时,厂家通常会更换整个轨迹球,价格昂贵,作为医院工程技术人员有时通过简单处理,会使故障得以修复.

    作者:汪顶柱 刊期: 2009年第z1期

  • 数字X线摄影平板探测器校准及维护

    DR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图像中出现亮线伪影,为保证图像质量,通过定期对平板探测器校准消除伪影并完成其日常维护.

    作者:耿西亮;刘建军;徐勤 刊期: 2009年第z1期

  • 普通钼靶拍摄致密型乳腺的改进

    我院经常有外院患者自带乳腺片来院就诊.由于各基层单位某些原因,使用的是普通型钼靶X线机,由于拍摄的致密型乳腺片穿透力不足,分不清乳腺内部结构,给临床诊断乳腺疾患带来一定困难.

    作者:陈东雨 刊期: 2009年第z1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