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西亮;刘建军;徐勤
目的 探讨MRI对于非出血性胼胝体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3例胼胝体损伤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23例非出血性胼胝体损伤灶中,膝部损伤5例,体部损伤11例,膝部与体部同时损伤6例,压部1例.MRI表现主要为胼胝体区斑点状、小片状异常信号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FLAIR呈高信号.结论 MRI是诊断非出血性胼胝体损伤佳的影像学手段.
作者:冯阳宁;徐梓榕;冯丽红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优化出颞骨高分辨率CT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OM)锤、砧骨破坏部位显示的佳重建及重建组合方法.方法 对63例(66耳)COM患者进行颞骨HRCT扫描,分析锤、砧骨七部位(锤骨柄、头、颈、外侧突及砧骨长脚、短脚、体)轴位、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遮盖显示(SSD)与CT仿真内镜显示(VE)混合重建图像,采用配对卡方检验分别将上述观察方法与手术标本及病理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在对锤、砧骨七部位的显示中,轴位图像不能对其准确显示(P<0.001);MPR重组图像及SSD与VE混合重建图像能清晰、立体、直观地显示锤、砧骨破坏消失情况(P均>0.05),MPR重组图像较轴位图像更能反应锤砧骨各部位破坏情况(P均<0.05);MPR重组图像与SSD与VE混合重建图像结合观察锤、砧骨可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锤砧骨破坏程度不同听力损失程度不同(P<0.005);COM类型不同听力损失程度不同(P<0.005);胆脂瘤型中耳炎发生部位不同(上鼓室、中鼓室),对锤、砧骨破坏的部位及程度不同(破坏P<0.05,消失P<0.05).结论 MPR重组、SSD+VE混合重建均能较准确对锤砧骨评估,两种方法结合可降低对锤砧骨破坏的漏诊率和误诊率.
作者:吴莉;韩丹;宋光义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明确乳腺小管癌的钼靶摄影和超声图像的特征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7例乳腺小管癌钼靶摄影和超声表现.结果 在乳腺钼靶像上17例乳腺小管癌中有15例表现为不规则形团块,边缘有毛刺.17个团块中16个团块中心致密.8例小管癌伴有钙化.声像图上见15个低回声团块,边缘不清和后方声影占93.33%(14/15).结论 小管癌在乳腺钼靶图上通常表现为不规则肿块伴中心致密和毛刺状边缘.大多数小管癌在声像图上表现为低回声团块伴边缘模糊和后方声影.尽管乳腺小管癌的钼靶摄影和超声检查不能充分鉴别小管癌与放射状瘢痕.但超声在引导活检和估计多灶和多中心性病变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郭冬梅;杨爱国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前,个人经验在容积数据的采集、存储及成像分析过程中仍占主导地位,尚未形成统一标准.本文就容积数据采集技巧与图像方位标准化作一综述.
作者:倪志鹏;吴瑛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讨论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中微栓子脱落后脑保护伞回收时处理方法.方法 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后,颈内动脉血流停滞或缓慢,回撤保护伞于C3、C4段,指引导管送入支架近端,迅速反复多次回抽血流.结果 血流通畅,无1例脑栓塞.结论 在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联合应用脑保护伞,当微栓子脱落所导致的颈内动脉血流停滞或缓慢时,正确的处理脑保护伞可以有效防止脱落的微栓子进入脑内.
作者:王华;苏兰军;李斌;王学良;李素霞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总结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治疗肝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9例肝脓肿患者,在超声定位引导下经皮肝穿刺,采取穿刺抽吸、置管引流的方法,进行脓液的抽吸、引流,以灭滴灵反复冲洗;同时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加强支持疗法等综合措施.结果 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抽吸或置管引流脓液后3天内体温逐步降至正常,脓腔缩小,穿刺后平均住院天数14.4天.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治疗肝脓肿,操作简便,疗效肯定,避免了传统的开腹手术,是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顾新刚;王宇;夏寅娟;吴旸;刘晓雁;俞民吉;沈慧芳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儿童卵巢功能性囊肿影像学诊断.方法 8例女性儿童,年龄4~14岁,7例均有腹疼,无呕吐;双侧乳房增大1例.8例患者术前均接受B超及CT检查.结果 B超检查显示卵巢肿大2例,卵巢囊实性肿块2例,盆腔囊性肿块4例.CT表现为膀胱上方囊性肿物3例,膀胱后方子宫旁囊性肿物3例,子宫后方囊性肿块2例.结论 B超、CT检查可为诊断卵巢功能性囊肿提供影像学依据;CT对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较为准确.
作者:赵滨;李欣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经宫腔输卵管途径治疗输卵管妊娠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介入输卵管插管方法,插管成功后注入氨甲喋呤60 mg治疗16例输卵管妊娠.结果 14例获得成功,2例中转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输卵管插管治疗输卵管妊娠是简单、安全、迅速有效的方法.
作者:秦伟;胡天刚;曾于;蒋红;林丽;宋杰;卢宗杰;何佳 刊期: 2009年第z1期
患者女,36岁.因停经55 d,左下腹疼痛2 h伴随少量出血于2007年6月25日晚来院就诊.查体:腹痛剧烈,腹膜刺激征明显,贫血貌,四肢冰凉,血压90/60 mmHg,尿绒毛促性腺激素(+),血β-HCG 15 285 U/L,超声表现:子宫后位,略大,肌层回声均匀,宫内可见节育器回声,位置正常,左侧附件区探及混合回声团块(图1),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呈包裹状,范围约8.9 cm×8.2 cm,内部回声杂乱,可见液性暗区与高回声混杂.
作者:朱莉;陈洪茂;郝向军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对诊断骨盆骨折分型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骨盆外伤患者,均使用不同的影像学方法:普通X线片、横断面二维CT、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根据Tile分型法对骨折进行分型,比较不同影像学方法对发现骨盆骨折及骨折分型的正确例数,评价64排螺旋CT对骨盆骨折治疗的作用.结果 3种不同的影像学方法对发现骨盆骨折部位及骨折正确分型结果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盆骨折较为复杂,对患者行64排螺旋CT检查对骨盆骨折发现、分型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作者:王德韧;吕国士;李志军;左宏;恩和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窒息症候群(OSAS)患者的上呼吸道塌陷和形变的危险因子.方法 对20例OSAS患者及15例对照组患者行上呼吸道检查及头颅X线摄影,并对两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间性别、颈围、软腭长度及后上呼吸道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侧咽壁狭窄与否、扁桃腺和悬雍垂大小、咬合不正、缩下巴与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男性、颈围较长、软腭较长及后上呼吸道空间狭窄的患者,易发生OSAS.
作者:施博文;吴家铭;钟正国;廖汉弘;罗友伦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CT薄层扫描加增强、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晴(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三种检查方法对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腺体增生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35例尿毒症患者均行高频超声、CT薄层扫描加增强、99mTc-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核医学检查,将所有增生腺体在B超定位下行细针穿刺活检或手术后病理检查,分别计算三种检查方法诊断敏感性、特异性,以及任意两种方法联合检查及三种方法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高频超声、CT薄层扫描加增强、99mTc-MIBI对增生甲状旁腺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依次为74.07%,95.24%;75.93%,93.18%;90.74%,100%.B超联合CT、B超联合99mTc-MIBI、CT联合99mTc-MIBI、B超联合CT及99mTc-MIBI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依次为88.89%,96.00%;92.60%,96.15%;98.15%,98.15%;100%,98.18%.结论 99mTc-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核医学检查对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甲状旁腺的检测敏感性高于CT和B超,三种方法检查的特异性无明显差异,任意两种方法联合应用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提高.
作者:平杰;孙安;孟刚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会阴部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一些与前列腺癌发病有关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1044例超声引导下经会阴部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计算前列腺癌的检出率,观察其与PSA和前列腺体积的相关性,分析其与前列腺上皮肉瘤(PIN)和不典型增生的关系.结果 1044例穿刺活检结果显示:前列腺癌363例(34.8%),前列腺增生554例(53.1%),各级PIN 71例(6.8%),不典型增生53例(5.1%),慢性肉芽肿性炎3例(0.3%).血清PSA增高水平与前列腺癌呈明显正相关,前列腺癌的检出率随前列腺体积增大而降低.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会阴部前列腺穿刺活检前列腺癌检出率较高,有其自身临床应用的优势.
作者:乙芳;张晓燕;芮文斌;张翀宇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应用DTI成像及纤维概率追踪显示技术探索人脑皮质脊髓束的三维空间形态及个体变异,确定皮质脊髓束的空间位置,为皮质脊髓束功能解剖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选择15例健康自愿者进行3T MRI扫描,获取T1和DTI图像(12个方向, b=1000 s/mm2).应用FSL软件FDT工具包处理数据并完成全脑白质纤维概率追踪,在彩色FA图上根据不同纤维方向轮廓勾画出皮质脊髓束的轮廓(在大脑脚以及内囊后肢的蓝色区域),将其作为ROI进行纤维概率追踪得到皮质脊髓束概率图.将各受试者T1图像配准到ICBM152-T1模板,然后根据其配准参数文件将各个体皮质脊髓束转换到标准空间,定量分析皮质脊髓束的可重复性及个体变异 .结果 皮质脊髓束在MNI标准空间中的空间分布广,左侧皮质脊髓束X坐标为-58 到 1, Y坐标为 20 到 -56,Z坐标为 -20 到 80; 右侧皮质脊髓束X坐标为 2 到 54,Y坐标为12到-51, Z坐标为 -20 到 76.皮质脊髓束可重复性在内囊处高,右侧皮质脊髓束可重复性高于左侧,但无显著性差异.左侧皮质脊髓束平均体积 (57 416.67±1944.56)mm3,右侧平均体积(54 421.58±1232.43)mm3.结论 应用 DTI成像及纤维概率追踪显示技术可以更准确地分析皮质脊髓束的三维形态及空间坐标,为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和功能神经外科手术定位提供直观可信的形态学依据.
作者:邱明国;李七渝;刘广久;王健;谢兵;张绍祥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妊娠中晚期胎儿韦尔加腔的存在与胎儿神经系统结构异常的关系.方法 对29 244例20~42孕周产前检查的孕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胎儿韦尔加腔与神经系统畸形的相关性.结果 胎儿畸形总检出率为1.3%,其中神经系统畸形的检出率为0.4%;合并韦尔加腔的胎儿畸形检出率为17.2%,其中神经系统畸形的检出率为14.7%.伴有韦尔加腔的胎儿畸形超声检出率尤其是神经系统畸形的检出率高于未伴有韦尔加腔的胎儿.结论 了解中晚期孕周胎儿韦尔加腔的超声表现有助于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异常的检出.
作者:王英华;王芳;张祥泽;杨永雁 刊期: 2009年第z1期
胆总管阻塞是临床多种疾病的总称,包括胆总管及其周围的肿瘤、结石、炎症或结核、寄生虫等.其影像学检查的目的主要是确定阻塞部位、明确阻塞原因、确定侵犯范围,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胡洪斌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比较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脑血流灌注的差异,以探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在MCI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MCI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各20例行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并用SPM5b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以体素为单位比较两组脑血流灌注水平的差异.结果 与正常老龄化对照组相比,MCI患者组脑血流灌注相对降低区不对称分布在后扣带回、额上回、额下回、顶上小叶和顶下小叶.结论 MCI患者SPECT脑血流灌注的改变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以期待其在MCI临床诊断方面的应用前景.
作者:袁瑛;魏文石;顾兆祥;杨莉芹;唐熙;姜建隽;张蓉;何薇;蒋茂松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提高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率.方法 应用超声筛查,静脉肾盂造影(IVP)、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和螺旋CT协同检查确诊,采用输尿管离断复位矫正方法,恢复输尿管正常通道.结果 8例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手术矫正复位治愈.结论 彩超可作为本病的初查首选,多种影像学技术的协同检查可确诊下腔静脉后输尿管.
作者:邹淑丽;刘佃成;杜海峰;刘禄明 刊期: 2009年第z1期
患者女,23岁.以双上睑红肿8年为主诉就诊.双上睑间歇性红肿伴酸胀感,睑外侧肿胀明显,红肿消退后仍有酸胀感,且逐渐加重.检查:视力:右眼 1.2,左眼 1.5.双上眼睑对称性水肿,外侧睑皮下垂,且遮盖外上睑缘,皮肤呈粉红色,温度正常.
作者:马国强;丰珈如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MSCT影像学特点,以及hsCRP在预测斑块稳定性中的作用.方法 2008年6月-2008年11月因不稳定心绞痛行CTA检查的254例患者,按照有无糖尿病分为2组,检测生化指标和hsCRP,比较CTA影像学上冠脉病变情况和钙化特点.结果 糖尿病组血浆hsCRP水平[(4.79±2.57)mg/L]高于非糖尿病组[(2.18±1.3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三支血管病变比率为34.9%,钙化病变比率为64.2%,糖尿病组二者比率分别为14.5%和3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糖尿病组患者CTA影像较非糖尿病组患者更弥漫,钙化更明显,血浆炎症介质水平hsCRP升高.
作者:董军亚;姜铁民;林章超;柴小红;岳继华;李学文;赵季红;张梅;李晨;侯艳艳 刊期: 2009年第z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