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淑丽;刘佃成;杜海峰;刘禄明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彩色超声成像技术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Siemens实时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28例膀胱癌患者进行检查,运用实时三维成像技术进行构图并诊断,并与普通彩超、膀胱造影X线检查、CT、MRI、膀胱镜检查或术后病理等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28例患者术前诊断经与普通彩超、膀胱造影X线检查、CT、MRI、膀胱镜检查或术后病理等结果对照,基本符合膀胱癌,符合率达96.4%,比普通彩超诊断符合率89.3%高.结论 在膀胱癌诊断中应用实时三维彩色超声成像技术,具有直观、立体感强的特点,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发现普通彩超、膀胱造影X线检查、CT、MRI、膀胱镜检查过程中遗漏的极微小膀胱癌病灶,尤其是直径<0.5 cm的膀胱癌,对临床诊断、治疗,手术方式选择及术后复查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逸仲;杨楚香;曾斌;李光昭;林建群;陈斌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经宫腔输卵管途径治疗输卵管妊娠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介入输卵管插管方法,插管成功后注入氨甲喋呤60 mg治疗16例输卵管妊娠.结果 14例获得成功,2例中转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输卵管插管治疗输卵管妊娠是简单、安全、迅速有效的方法.
作者:秦伟;胡天刚;曾于;蒋红;林丽;宋杰;卢宗杰;何佳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16层螺旋CT对80例疑诊冠心病患者的冠脉主干及主要分支315节段进行重建和分析,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金指标,评价其诊断冠心病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 16层螺旋CT能清晰显示冠脉主干及分支狭窄、管壁软硬斑块状况、开口起源异常等病变,诊断冠脉病变的灵敏度86%,特异度95%,阳性预测值89%,阴性预测值96%.结论 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脉狭窄病变、桥血管、支架管腔均显影良好,对钙化病变诊断率优于冠脉造影,发现斑块位置及判断其易损性是对CAG的补充,可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无创性筛选检查及术前评价和术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作者:陈锦灿;潘惠仪;刘永辉;夏广明 刊期: 2009年第z1期
患者女,37岁,因右下腹反复隐痛一年余,曾在外院诊断慢性阑尾炎治疗多次,又发隐痛来我院就诊.查体: 右下腹可触及一大小约为100 mm×40 mm 的肿块, 质中等, 活动度差, 周围边界欠清晰,余腹部未见异常.超声检查:右下腹可探及一囊性包块,呈管状,大小约106 mm×36 mm,张力较高,囊壁不规则增厚,毛糙,腔内可见团絮状回声,囊肿后方回声增强,该包块一端为盲端,一端似与回盲部相连,加压探头可轻微上下移动.
作者:任永凤;王洲;李建;陈飞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结合病理表现,探讨卵巢纤维瘤的MRI分型及其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15例卵巢纤维瘤的临床、MRI和病理资料.结果 15例中,所有肿瘤边缘均清楚,发生在绝经后10例,伴有腹水6例.卵巢纤维瘤MRI表现拟分为三种类型:①均质型6例;②变性型7例;③出血型2例.结论 卵巢纤维瘤MRI表现呈多样化,在T2WI上瘤体大部或部分呈现明显低信号为其特征性的MRI表现.
作者:卢晓玲;王培军;续晋铭;戴国晨 刊期: 2009年第z1期
随着多层螺旋CT的不断发展、薄层容积扫描的大信息量数据采集及后处理三维重建技术的日益完善,多层螺旋CT在胃癌的诊断和术前分期评估中显示了越来越多的优势,已成为胃癌的诊断必备和首选的检查方法.本文就胃癌流行病学调查、口服对比剂的使用、CT扫描体位、技术参数、胃癌的病理分期、一般表现、术前TNM分期、CT图像后处理技术应用及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作者:俞剑新;王继琛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内斑块的能力及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对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接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200例患者的影像、临床资料分析对照.结果 CT冠状动脉造影(CTCA)检查共发现软斑块148个,钙化斑块256个,混合斑块96个,以左前降支(LAD)近段(35.2%)、左冠状动脉(LMA)主干(17.4%)、LAD中段(10.6%)、右冠状动脉(RCA)近段(8.4%)、RCA中段(7.6%)、左旋支(LMX)近段(6.6%)斑块常见,伴相应冠状动脉分支血管不同程度的狭窄.斑块位置及狭窄程度的诊断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一致性好,软斑块致血管腔狭窄诊断准确性较钙化斑块的高.结论 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内斑块准确性高,尤其对近段血管准确率达95%以上,对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特异性及阴性预测值,能够为临床提供重要、及时诊断冠心病的信息.
作者:张鹏;都基权;田英军;刘禄明;孙百胜;傅振强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在保证图像质量及诊断要求前提下,探讨低剂量颅底扫描搭配佳层厚技术的可行性.方法 以常规扫描剂量150 mAs为参照,以患者头颅周径为依据,分析比较其对病变的定性诊断情况及单次扫描加权的CT剂量指数(CTDIvol)值等.对20名健康人和20例颅底区域肿瘤和骨折出血患者行颅底低剂量(50 mAs、40 mAs) 螺旋CT扫描, 以评价5.0 mm、3.75 mm 和2.5 mm三种扫描层厚对颅底病变显示率的影响.结果 颅底周径大于50 cm的患者均采用120 kV、50 mAs、5.0 mm层厚螺旋扫描,图像合格率达到100%.结论 在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值、扫描剂量长度乘积(DLP)、反映噪声大小的图像相邻两点的密度差SD值等较客观数据的评价下,采用120 kV、50 mAs、5.0 mm层厚颅脑扫描是可行的.
作者:谢新红;林土兴 刊期: 2009年第z1期
肾源性系统纤维化(NSF)是一种新发现的以广泛组织纤维化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严重者可导致死亡,近年来发现与中晚期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含钆核磁共振对比剂(GBCAs)有关.本文就近年来对NSF在临床诊断、病理改变、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方面的新研究成果作一综述,以使相关学科对该病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吴颖为;郝楠馨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显像诊断婴幼儿先天性输尿管畸形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探头对3460例年龄2个月~3岁,无明确排尿异常症状的婴幼儿泌尿系统进行普查.结果 共检出先天性输尿管畸形8例,其中输尿管狭窄4例,输尿管囊肿2例,重复输尿管合并输尿管开口异位2例,所有病例均经CT检查证实.结论 高频超声对于诊断婴幼儿先天性输尿管畸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宋洁;杨云霞;李久益;肖春华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会阴部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一些与前列腺癌发病有关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1044例超声引导下经会阴部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计算前列腺癌的检出率,观察其与PSA和前列腺体积的相关性,分析其与前列腺上皮肉瘤(PIN)和不典型增生的关系.结果 1044例穿刺活检结果显示:前列腺癌363例(34.8%),前列腺增生554例(53.1%),各级PIN 71例(6.8%),不典型增生53例(5.1%),慢性肉芽肿性炎3例(0.3%).血清PSA增高水平与前列腺癌呈明显正相关,前列腺癌的检出率随前列腺体积增大而降低.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会阴部前列腺穿刺活检前列腺癌检出率较高,有其自身临床应用的优势.
作者:乙芳;张晓燕;芮文斌;张翀宇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测量正常胎儿的房室传导时间,建立正常胎儿的房室传导时间参考值范围,为早期发现房室传导异常提供依据.方法 100名中晚孕超声筛查结果正常的胎儿(15~40孕周),按检查时不同胎龄分为5组进行研究.获得TDI动态图像后脱机软件QLAB分析测定房室传导时间,各组间进行方差分析并将AVCT与心率及孕周进行线性相关及线性回归分析;纳入研究的胎儿出生后尽量进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正常胎儿房室传导时间范围为(123.9±10)ms;胎儿房室传导时间与心率成负相关(Y=190.261-0.467X, P<0.01),与孕周无明显相关(Y=0.045X,P=0.66).结论 组织多普勒成像为测量胎儿房室传导时间的良好方法;胎儿房室传导时间与孕周无相关,而与心率呈负相关;正常值的建立将有助于临床早期发现和诊断胎儿房室传导异常.
作者:张玉娟;吴瑛;孙枫;彭启慧 刊期: 2009年第z1期
我院经常有外院患者自带乳腺片来院就诊.由于各基层单位某些原因,使用的是普通型钼靶X线机,由于拍摄的致密型乳腺片穿透力不足,分不清乳腺内部结构,给临床诊断乳腺疾患带来一定困难.
作者:陈东雨 刊期: 2009年第z1期
通过对2008年9-10月在我院进行泌尿系超声筛查的4259例0~3岁婴幼儿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婴幼儿泌尿系超声检查价值.
作者:杨云霞;宋洁;肖春华;李久益;周莉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MR检查对子宫颈癌宫旁侵犯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5例经病理组织检查证实的宫颈癌患者行术前MR检查,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对照,采用诊断试验方法,以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3项指标分析MRI判断宫颈癌宫旁侵犯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 MRI对宫旁侵犯的判断敏感度为 80.0%,特异度为91.4%, 准确性为88.9%;而临床分期对宫旁侵犯的判断敏感度为50.0%,特异度为82.9%, 准确性为75.6%;MRI对盆腔淋巴结转移判断的敏感度为55.6%,特异度为94.4%,准确性为 86.7%.结论 ①MR检查在判断宫颈癌宫旁侵犯方面优于临床分期;②MRI检查对诊断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特异度较高,但敏感度低.
作者:陈对梅;王峻;牛金亮;郑英 刊期: 2009年第z1期
患者女,13岁.腰痛1年,曾行X线平片检查可疑半椎体畸形引起脊柱向右侧弯曲,近日腰痛加重,遂来我院行64排螺旋CT检查:采用GE 64排螺旋CT扫描机,120 kV,350 mAs,层厚0.625 mm,经薄层螺旋CT横断面扫描及三维重建方法中的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 VR),重建图像示腰3半椎体畸形(图1),上位椎体向右侧弯曲,腰2/3棘突融合(图2).诊断:腰3半椎体畸形;脊柱侧弯.
作者:王德韧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二维及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注射尿激酶局部溶栓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30例疑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术前超声诊断及评估,确定进针部位及进针路线,引导穿刺,注射尿激酶局部溶栓,术后观察患肢深静脉血流情况.结果 治疗后彩超检查,痊愈18例(60%),有效9例(35%),总有效率95%.3例效果不佳,术后血管血流依旧充盈不佳.结论 彩超引导下注射尿激酶局部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疗效明显、安全、经济实惠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文钦;李海蓉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CT薄层扫描加增强、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晴(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三种检查方法对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腺体增生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35例尿毒症患者均行高频超声、CT薄层扫描加增强、99mTc-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核医学检查,将所有增生腺体在B超定位下行细针穿刺活检或手术后病理检查,分别计算三种检查方法诊断敏感性、特异性,以及任意两种方法联合检查及三种方法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高频超声、CT薄层扫描加增强、99mTc-MIBI对增生甲状旁腺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依次为74.07%,95.24%;75.93%,93.18%;90.74%,100%.B超联合CT、B超联合99mTc-MIBI、CT联合99mTc-MIBI、B超联合CT及99mTc-MIBI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依次为88.89%,96.00%;92.60%,96.15%;98.15%,98.15%;100%,98.18%.结论 99mTc-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核医学检查对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甲状旁腺的检测敏感性高于CT和B超,三种方法检查的特异性无明显差异,任意两种方法联合应用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提高.
作者:平杰;孙安;孟刚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优化出颞骨高分辨率CT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OM)锤、砧骨破坏部位显示的佳重建及重建组合方法.方法 对63例(66耳)COM患者进行颞骨HRCT扫描,分析锤、砧骨七部位(锤骨柄、头、颈、外侧突及砧骨长脚、短脚、体)轴位、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遮盖显示(SSD)与CT仿真内镜显示(VE)混合重建图像,采用配对卡方检验分别将上述观察方法与手术标本及病理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在对锤、砧骨七部位的显示中,轴位图像不能对其准确显示(P<0.001);MPR重组图像及SSD与VE混合重建图像能清晰、立体、直观地显示锤、砧骨破坏消失情况(P均>0.05),MPR重组图像较轴位图像更能反应锤砧骨各部位破坏情况(P均<0.05);MPR重组图像与SSD与VE混合重建图像结合观察锤、砧骨可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锤砧骨破坏程度不同听力损失程度不同(P<0.005);COM类型不同听力损失程度不同(P<0.005);胆脂瘤型中耳炎发生部位不同(上鼓室、中鼓室),对锤、砧骨破坏的部位及程度不同(破坏P<0.05,消失P<0.05).结论 MPR重组、SSD+VE混合重建均能较准确对锤砧骨评估,两种方法结合可降低对锤砧骨破坏的漏诊率和误诊率.
作者:吴莉;韩丹;宋光义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评价TrueFISP序列及Haste序列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彩超高度怀疑主动脉夹层的病例31例,采用西门子1.5T超导MR成像仪,所有病例均行心电门控TrueFISP序列轴位、冠状位及平行于主动脉弓的斜矢状位以及屏气Haste序列轴位扫描.结果 MRI阳性25例,阴性6例,所有阳性病例均能显示明确的真假腔及内膜片,部分病例显示有附壁血栓,Haste序列假腔部分病例呈稍高信号改变,真腔呈黑血改变,TrueFISP序列真假腔均呈亮血改变;内膜片在TrueFISP序列及Haste序列上均呈线样等信号影;阳性病例Debakey分型:Ⅰ型10例,Ⅱ型5例,Ⅲ型10例.结论 高场MR运用TrueFISP序列及Haste序列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孙逢春;张雅静;侯中和;杨彦 刊期: 2009年第z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