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都基权;田英军;刘禄明;孙百胜;傅振强
目的 评价TrueFISP序列及Haste序列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彩超高度怀疑主动脉夹层的病例31例,采用西门子1.5T超导MR成像仪,所有病例均行心电门控TrueFISP序列轴位、冠状位及平行于主动脉弓的斜矢状位以及屏气Haste序列轴位扫描.结果 MRI阳性25例,阴性6例,所有阳性病例均能显示明确的真假腔及内膜片,部分病例显示有附壁血栓,Haste序列假腔部分病例呈稍高信号改变,真腔呈黑血改变,TrueFISP序列真假腔均呈亮血改变;内膜片在TrueFISP序列及Haste序列上均呈线样等信号影;阳性病例Debakey分型:Ⅰ型10例,Ⅱ型5例,Ⅲ型10例.结论 高场MR运用TrueFISP序列及Haste序列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孙逢春;张雅静;侯中和;杨彦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对诊断骨盆骨折分型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骨盆外伤患者,均使用不同的影像学方法:普通X线片、横断面二维CT、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根据Tile分型法对骨折进行分型,比较不同影像学方法对发现骨盆骨折及骨折分型的正确例数,评价64排螺旋CT对骨盆骨折治疗的作用.结果 3种不同的影像学方法对发现骨盆骨折部位及骨折正确分型结果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盆骨折较为复杂,对患者行64排螺旋CT检查对骨盆骨折发现、分型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作者:王德韧;吕国士;李志军;左宏;恩和 刊期: 2009年第z1期
随着多层螺旋CT的不断发展、薄层容积扫描的大信息量数据采集及后处理三维重建技术的日益完善,多层螺旋CT在胃癌的诊断和术前分期评估中显示了越来越多的优势,已成为胃癌的诊断必备和首选的检查方法.本文就胃癌流行病学调查、口服对比剂的使用、CT扫描体位、技术参数、胃癌的病理分期、一般表现、术前TNM分期、CT图像后处理技术应用及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作者:俞剑新;王继琛 刊期: 2009年第z1期
脑胶质瘤是成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血管生成是脑胶质瘤生长和增殖中非常重要的过程,是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体内微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多种血管因子在不同的通路参与调节肿瘤血管的生成,VEGF在血管生成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MRI可作为活体检测脑胶质瘤血管生成的重要工具,即可评估肿瘤血管发生又可监测治疗反应.因此,科研及临床治疗关注于揭示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探讨检测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抑制肿瘤生长的有效措施.
作者:权启萌;张贵祥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CT征象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鼻腔NHL的病理资料与CT表现,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10例NHL中,NK/T细胞性淋巴瘤5例;B细胞淋巴瘤5例.CT表现:①病变多原发于鼻腔前部如鼻中隔前部、鼻前庭或下鼻甲,倾向于沿鼻黏膜弥漫浸润生长,病变多累及面部皮肤及邻近结构;②病灶形态不规整,边界不清;③平扫密度相对均匀,增强后轻-中度强化;④无骨质破坏或少数骨质轻度压迫吸收;⑤放射治疗后病灶可明显好转或消退.结论 鼻腔NHL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能直接显示病变情况及周围侵犯范围,可提示淋巴瘤的诊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维升;王绍武;陈靖;刘静红;王微微;浦仁旺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分析不同b值肝囊肿弥散加权像(DWI)的信号特点,并测量ADC值,为DWI对其他肝脏疾病的研究提供方向.方法 50例肝囊肿112个病灶进行磁共振DWI,分析b值为300、500、1000 s/mm2肝囊肿的DWI信号表现,并测量ADC值,分析b值为300、500 s/mm2时ADC值的分布情况.结果 肝囊肿在3种b值(300、500、1000 s/mm2)的DWI表现为低信号分别占79.5%、83.0%、92.0%,等信号分别占13.4%、11.6%、7.1%,高信号分别占7.1%、5.4%、0.9%;平均ADC值分别为(4.10±0.11)×10-3、(4.09±0.14)×10-3、(3.85±0.12)×10-3 mm2/s;b值=300、500 s/mm2时;ADC值=4.10×10-3 mm2/s分别为91例(占81.3%)、61例(占54.5%).结论 肝囊肿在DWI主要表现为低信号,且ADC值较稳定,选b=300、500 s/mm2时,ADC值接近一固定值4.10×10-3 mm2/s,结合DWI及ADC值可确诊肝囊肿.
作者:吴永峻;林民辉;陈武标;田国强;郑桂英 刊期: 2009年第z1期
患者女,44岁.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鼻塞,伴流脓涕,有臭味,春秋季明显.严重时需张口呼吸.近期症状加重.无鼻痒及鼻出血.查体:左侧鼻腔通气不畅,嗅觉迟钝,外鼻无畸形、红肿.鼻前庭无狭窄,皮肤正常.双侧鼻腔黏膜红润,双侧下鼻甲肥大.左侧鼻腔可见大量息肉样新生物,左侧中鼻道内可见黑色结石样物及大量脓性分泌物.
作者:刘东锋;朱友志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浆细胞性骨髓炎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浆细胞性骨髓炎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6例均有局部反复红、肿、痛病史.4例发生在胫骨、1例股骨、1例骰骨.6例中4例病变局限,见单发或多发小斑片状或类圆形骨密度减低区,边界清,周围见骨质硬化带;3例见轻微骨膜反应;另2例为骨折合并慢性骨髓炎表现.均有局限性软组织肿胀.2例MRI见骨破坏区呈边界较清长T1、长T2信号改变,增强后病灶1例不均匀强化、1例环行强化.结论 浆细胞性骨髓炎的影像学表现不具有特异性,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确诊靠病理诊断.
作者:邢飞飞;张家雄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通过CR摄影,采用不同的自动曝光控制模式(QUICK、AEC、ACO),分析乳腺摄影入射剂量的不同,探讨有效降低健康妇女乳腺普查摄影中入射剂量的检查方法.方法 抽查50份同一单位健康体检妇女连续3年的CR钼靶双侧乳腺检查,共600幅乳腺图像.同一女性3年的摄影条件均相同,分别采用不同的自动曝光控制模式,由同一技师进行规范化操作,在相同的观片环境下,用3M BARCO显示屏进行图像质量分析及其照射量比较.结果 曝光指数在正常的1800~2500范围内,对比AEC、ACO两种曝光模式,用QUICK模式明显地降低入射剂量,同时通过后处理技术调整,乳腺图像更清晰,甲级片在75%以上.结论 乳腺钼靶摄影要充分利用自动曝光控制模式,在保证照片质量同时,用低剂量原则达到降低乳腺的入射射量.
作者:梁瑞冰;史瑞雪;郭真真;吕婉虹;梁静鲜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评价脑CT检查在精神发育迟滞分级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已完成精神发育迟滞分级鉴定的200例患者中,有脑CT检查资料的90例进行CT结果与不同分级进行比对.结果 90例患者中,CT检查结果异常48例(占53.3%)、正常42名(占46.7 %).其中,Ⅰ级17例,异常14例(占82.4%)、Ⅱ级39例,异常20例(占51.3%)、Ⅲ级18例,异常9例(占50%)、Ⅳ级16例,异常5例(占31.3%).结论 脑CT检查对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诊断与分级有较大的帮助,特别是对Ⅰ级(极重度)患者的诊断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曹桂明;阿依夏木·伊布拉因;姚慧 刊期: 2009年第z1期
临床上,一些上肢静脉损伤严重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其CT诊断增强技术需要采取有别于经上肢静脉注射造影的方法.本文对经下肢静脉注射造影的增强扫描技术予以综述.
作者:林盛才;廖锦元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经宫腔输卵管途径治疗输卵管妊娠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介入输卵管插管方法,插管成功后注入氨甲喋呤60 mg治疗16例输卵管妊娠.结果 14例获得成功,2例中转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输卵管插管治疗输卵管妊娠是简单、安全、迅速有效的方法.
作者:秦伟;胡天刚;曾于;蒋红;林丽;宋杰;卢宗杰;何佳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内斑块的能力及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对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接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200例患者的影像、临床资料分析对照.结果 CT冠状动脉造影(CTCA)检查共发现软斑块148个,钙化斑块256个,混合斑块96个,以左前降支(LAD)近段(35.2%)、左冠状动脉(LMA)主干(17.4%)、LAD中段(10.6%)、右冠状动脉(RCA)近段(8.4%)、RCA中段(7.6%)、左旋支(LMX)近段(6.6%)斑块常见,伴相应冠状动脉分支血管不同程度的狭窄.斑块位置及狭窄程度的诊断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一致性好,软斑块致血管腔狭窄诊断准确性较钙化斑块的高.结论 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内斑块准确性高,尤其对近段血管准确率达95%以上,对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特异性及阴性预测值,能够为临床提供重要、及时诊断冠心病的信息.
作者:张鹏;都基权;田英军;刘禄明;孙百胜;傅振强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U)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肌腺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经阴道彩色超声诊断仪,对45例子宫肌瘤和28例子宫肌腺病患者行术前检查,包括灰阶图像和彩色血流成像;术后均经病理证实.结果 超声检查诊断子宫肌瘤共42例,子宫肌腺病34例.与病理结果对照:3例子宫肌瘤被误诊为子宫肌腺病,6例子宫肌腺病被误诊为子宫肌瘤,子宫肌瘤的诊断符合率为92.8%,子宫肌腺病符合率为82.5%.二维灰阶超声:子宫肌瘤和子宫肌腺病各有特点,子宫肌瘤内部血流丰富,而子宫肌腺病只有星点样血流;子宫肌瘤随着体积的增大,彩色血流的丰富程度也随之增加,而子宫肌腺病不具备上述特征.结论 应用TVCDU二维灰阶成像可鉴别子宫肌瘤和子宫肌腺病,二者的诊断正确率均较高;联合应用灰阶图像及彩色图像,有利于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作者:孙晓岚;刘芳荪 刊期: 2009年第z1期
1 资料与方法10例均为我院住院手术治疗患者,年龄23~35岁,平均29岁,均有剖宫产史,其中下腹横切口8例,纵切口2例,于手术后3个月到6年发现腹壁切口处肿块,质硬,压痛,胀痛,肿块大小随月经周期有变化,经前痛加重,肿块增大,经后肿块缩小,疼痛减轻甚至消失.10例患者均经手术切除,术后病理为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伴增生的结缔组织.其中3例术后半年又复发,在原肿块位置出现低回声团块.
作者:包梅;宋永慧 刊期: 2009年第z1期
回顾性分析及总结我院2001-2008年以来,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32例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表现,结合相关文献,复习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胡秋良;高晋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诊断单角子宫的价值.方法 采用Siemens Sequoia 512和Antares超声诊断仪对5例单角子宫图像的观察、分析.结果 单角子宫有特异的宫腔形态.结论 二维超声对单角子宫具有诊断价值.
作者:段明娟;陈欣林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探索临床医用1.5T MR成像仪对人类结肠癌荷瘤裸鼠模型行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可能性.方法 人类结肠癌SW480肿瘤块种植于25只裸鼠皮下制成结肠癌异位移植瘤裸鼠模型.对荷瘤鼠行TSE-T2WI、DWI,并与病理所见对比.结果 T2WI图像均能清晰显示肿瘤,肿瘤为高信号,中央坏死区为更高信号.随着b值的增高,DWI图像分辨力增高,当b值≥800 s/mm2 时,100%ADC图像层次清晰,b值≥700 s/mm2 时100%EADC图像层次清晰,与T2WI图像分辨率接近.肿瘤坏死区ADC值高于非坏死区,EADC值低于非坏死区.讨论临床医用1.5T MR与临床医用线圈可用于人类结肠癌裸鼠模型DWI,MRI图像可反映移植瘤的病理改变,研究结果更易反映临床人类疾病的特点.
作者:谢琦;梁碧玲;张静;杨绮华;陈明旺;江新青;吴红珍;郑力强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MRI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MRI表现.结果 30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中,男25例,女5例,年龄19~82岁(平均56岁),50岁以上21例(70.0%);有吸烟史23例(76.7%).30例腮腺腺淋巴瘤共发现45个肿瘤(其中单侧单发23例,单侧多发3例,双侧多发4例),其中35个(77.8%)肿瘤位于腮腺后下方.肿瘤一般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整;T1WI呈低信号,T2WI及压脂T2WI呈低、高混杂信号,囊变区呈明显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表现为早期轻中度强化.结论 腮腺腺淋巴瘤有一定的临床和影像特点;术前MR检查,不但可对肿瘤进行术前准确定位和发现多发病灶,而且有利于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
作者:夏建东;江新青;彭国晖;梁志伟;郑力强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分析白血病的各种影像学表现,提高白血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20例经过证实的白血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肝脏、脾脏肿大13例,椎体浸润13例,淋巴结浸润10例,肺部浸润并感染8例,颅内浸润、颅骨破坏7例,眼眶内浸润2例,肾脏浸润1例.主要CT和MRI表现是肝脾的肿大;椎体斑片状骨质破坏甚至病理性骨折、脊柱旁软组织肿块;肺部的网格状、结节状、斑片状影;眼眶内肿块;头颅骨的骨质破坏和软组织肿块等.结论 白血病的影像表现多样,累及部位不同其影像表现也不同.CT、MRI是白血病影像检查的重要方法,能清晰显示病变的特点和范围,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作者:周仲佑;陈武标;葛湛;刘文慈 刊期: 2009年第z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