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桂明;阿依夏木·伊布拉因;姚慧
目的 比较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脑血流灌注的差异,以探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在MCI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MCI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各20例行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并用SPM5b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以体素为单位比较两组脑血流灌注水平的差异.结果 与正常老龄化对照组相比,MCI患者组脑血流灌注相对降低区不对称分布在后扣带回、额上回、额下回、顶上小叶和顶下小叶.结论 MCI患者SPECT脑血流灌注的改变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以期待其在MCI临床诊断方面的应用前景.
作者:袁瑛;魏文石;顾兆祥;杨莉芹;唐熙;姜建隽;张蓉;何薇;蒋茂松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显像诊断婴幼儿先天性输尿管畸形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探头对3460例年龄2个月~3岁,无明确排尿异常症状的婴幼儿泌尿系统进行普查.结果 共检出先天性输尿管畸形8例,其中输尿管狭窄4例,输尿管囊肿2例,重复输尿管合并输尿管开口异位2例,所有病例均经CT检查证实.结论 高频超声对于诊断婴幼儿先天性输尿管畸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宋洁;杨云霞;李久益;肖春华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内斑块的能力及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对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接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200例患者的影像、临床资料分析对照.结果 CT冠状动脉造影(CTCA)检查共发现软斑块148个,钙化斑块256个,混合斑块96个,以左前降支(LAD)近段(35.2%)、左冠状动脉(LMA)主干(17.4%)、LAD中段(10.6%)、右冠状动脉(RCA)近段(8.4%)、RCA中段(7.6%)、左旋支(LMX)近段(6.6%)斑块常见,伴相应冠状动脉分支血管不同程度的狭窄.斑块位置及狭窄程度的诊断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一致性好,软斑块致血管腔狭窄诊断准确性较钙化斑块的高.结论 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内斑块准确性高,尤其对近段血管准确率达95%以上,对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特异性及阴性预测值,能够为临床提供重要、及时诊断冠心病的信息.
作者:张鹏;都基权;田英军;刘禄明;孙百胜;傅振强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CT征象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鼻腔NHL的病理资料与CT表现,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10例NHL中,NK/T细胞性淋巴瘤5例;B细胞淋巴瘤5例.CT表现:①病变多原发于鼻腔前部如鼻中隔前部、鼻前庭或下鼻甲,倾向于沿鼻黏膜弥漫浸润生长,病变多累及面部皮肤及邻近结构;②病灶形态不规整,边界不清;③平扫密度相对均匀,增强后轻-中度强化;④无骨质破坏或少数骨质轻度压迫吸收;⑤放射治疗后病灶可明显好转或消退.结论 鼻腔NHL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能直接显示病变情况及周围侵犯范围,可提示淋巴瘤的诊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维升;王绍武;陈靖;刘静红;王微微;浦仁旺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评价低速团注高浓度对比剂在兔脑CT灌注成像中的效果.方法 1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分别使用A方案(典迈伦400 mgI/ml,流率1.0 ml/s);B方案(400 mgI/ml,流率0.5 ml/s);C方案(300 mgI/ml,流率1.0 ml/s)行脑CT灌注成像,每次注射对比剂含碘量为0.5 g/kg体重.对比各方案脑CBF、CBV、MTT、灌注曲线峰值出现时间及峰值时大脑中动脉的CT值.结果 A、B、C三种方案测得脑CBF平均值分别为(69.8±11.4)、(72.2±12.8)、(74.8±10.3)ml/(min·100 g).CBV平均值分别为(2.5±0.3)ml/100 g,(2.7±0.2)ml/100g,(2.6±0.3)ml/100g.MTT平均值分别为(2.27±0.19)s,(2.30±0.26)s,(2.55±0.30)s,三种方案各灌注参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灌注曲线峰值出现时间分别为4 s、5 s、5 s.大脑中动脉增强峰值分别为(193.5±5.1)、(164.7±5.2)、(163.0±7.1)HU,A方案高于B、C方案,B、C方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兔脑CT灌注成像中使用高浓度对比剂,可以降低注射速度而对灌注参数结果无明显影响;注射速度相同情况下,应用高浓度对比剂可使血管显示更清晰.
作者:刘红军;梁长虹;王广谊;黄飚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讨论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中微栓子脱落后脑保护伞回收时处理方法.方法 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后,颈内动脉血流停滞或缓慢,回撤保护伞于C3、C4段,指引导管送入支架近端,迅速反复多次回抽血流.结果 血流通畅,无1例脑栓塞.结论 在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联合应用脑保护伞,当微栓子脱落所导致的颈内动脉血流停滞或缓慢时,正确的处理脑保护伞可以有效防止脱落的微栓子进入脑内.
作者:王华;苏兰军;李斌;王学良;李素霞 刊期: 2009年第z1期
1 资料与方法10例均为我院住院手术治疗患者,年龄23~35岁,平均29岁,均有剖宫产史,其中下腹横切口8例,纵切口2例,于手术后3个月到6年发现腹壁切口处肿块,质硬,压痛,胀痛,肿块大小随月经周期有变化,经前痛加重,肿块增大,经后肿块缩小,疼痛减轻甚至消失.10例患者均经手术切除,术后病理为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伴增生的结缔组织.其中3例术后半年又复发,在原肿块位置出现低回声团块.
作者:包梅;宋永慧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结合病理表现,探讨卵巢纤维瘤的MRI分型及其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15例卵巢纤维瘤的临床、MRI和病理资料.结果 15例中,所有肿瘤边缘均清楚,发生在绝经后10例,伴有腹水6例.卵巢纤维瘤MRI表现拟分为三种类型:①均质型6例;②变性型7例;③出血型2例.结论 卵巢纤维瘤MRI表现呈多样化,在T2WI上瘤体大部或部分呈现明显低信号为其特征性的MRI表现.
作者:卢晓玲;王培军;续晋铭;戴国晨 刊期: 2009年第z1期
患儿男,足月剖宫产后2 h,体质量3200g.术中医生发现患儿左小腿向外侧弯曲,外侧皮肤有1条小靥.右脚六趾,左手中、小指短缩畸形.X线检查:左侧胫腓骨向前外侧弯曲,左胫骨明显成角,右侧胫骨轻度弯曲,双侧胫骨内侧皮质较厚,髓腔变窄;右足第一趾内侧可见多余趾骨.
作者:李珍萍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总结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治疗肝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9例肝脓肿患者,在超声定位引导下经皮肝穿刺,采取穿刺抽吸、置管引流的方法,进行脓液的抽吸、引流,以灭滴灵反复冲洗;同时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加强支持疗法等综合措施.结果 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抽吸或置管引流脓液后3天内体温逐步降至正常,脓腔缩小,穿刺后平均住院天数14.4天.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治疗肝脓肿,操作简便,疗效肯定,避免了传统的开腹手术,是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顾新刚;王宇;夏寅娟;吴旸;刘晓雁;俞民吉;沈慧芳 刊期: 2009年第z1期
随着多层螺旋CT的不断发展、薄层容积扫描的大信息量数据采集及后处理三维重建技术的日益完善,多层螺旋CT在胃癌的诊断和术前分期评估中显示了越来越多的优势,已成为胃癌的诊断必备和首选的检查方法.本文就胃癌流行病学调查、口服对比剂的使用、CT扫描体位、技术参数、胃癌的病理分期、一般表现、术前TNM分期、CT图像后处理技术应用及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作者:俞剑新;王继琛 刊期: 2009年第z1期
患者女,32岁.G2P1,孕36周,阴道流液4 h就诊.孕期内否认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服药史,孕期内未行超声检查,否认有家族史、遗传病史.第1胎女,顺产,体健.产科常规超声检查:胎儿呈头位,双顶径8.68 cm,头围31.42 cm,颅骨光环变形(图1),回声减弱,腹围32.33 cm,胎心146次/分、规律,脊柱排列整齐,连续性良好,胸腹内未见明显异常,羊水指数8.54 cm,四肢短小弯曲,股骨长约3.41 cm,肱骨长约2.67 cm,明显与孕周不符,且可见肱骨、股骨成角(图2).
作者:方荔香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超声在腹主动脉瘤破裂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腹主动脉瘤破裂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并与手术结果或CT进行对比.结果 超声可以显示腹主动脉瘤(8/8,100%),并能发现后腹膜血肿(7/8,87.50%)和腹腔积血(5/7,71.43%).结论 超声检查有助于腹主动脉瘤破裂的诊断.
作者:白志勇;李敬府;杨玉杰;陈明;赵军;赵博;贾建文;张武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钼靶X线对乳腺小结节病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女性患者微创手术切除的145个乳腺小结节病灶超声及钼靶X线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并与术后病理对比.结果 83例145个小结节病灶:增生结节125个、纤维腺瘤12个、乳头状瘤2个、黏液囊肿1个、乳腺癌5个(1例多发).超声清晰显示145个病灶,而钼靶X线只显示41个病灶;有51例患者钼靶X线可显示乳腺腺体钙化灶,其中12例(包括1例乳腺癌)呈沙砾样,3例乳腺癌超声可见钙化灶.结论 超声联合钼靶X线可提高乳腺小结节病灶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
作者:陈海燕;丛淑珍;吴丽桑;王敏;郭汉涛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窒息症候群(OSAS)患者的上呼吸道塌陷和形变的危险因子.方法 对20例OSAS患者及15例对照组患者行上呼吸道检查及头颅X线摄影,并对两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间性别、颈围、软腭长度及后上呼吸道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侧咽壁狭窄与否、扁桃腺和悬雍垂大小、咬合不正、缩下巴与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男性、颈围较长、软腭较长及后上呼吸道空间狭窄的患者,易发生OSAS.
作者:施博文;吴家铭;钟正国;廖汉弘;罗友伦 刊期: 2009年第z1期
患者女,13岁.腰痛1年,曾行X线平片检查可疑半椎体畸形引起脊柱向右侧弯曲,近日腰痛加重,遂来我院行64排螺旋CT检查:采用GE 64排螺旋CT扫描机,120 kV,350 mAs,层厚0.625 mm,经薄层螺旋CT横断面扫描及三维重建方法中的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 VR),重建图像示腰3半椎体畸形(图1),上位椎体向右侧弯曲,腰2/3棘突融合(图2).诊断:腰3半椎体畸形;脊柱侧弯.
作者:王德韧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21例经手术、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病例,回顾性分析CT表现.结果 本组周围型肺癌中腺癌11例,鳞癌6例,小细胞癌3例,类癌1例.右肺上叶3例,右肺中叶1例,右肺下叶5例,左肺上叶7例,左肺下叶5例.结论 CT是周围型肺癌检查的首选方法;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有时是决定性的.
作者:孙小康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通过对肺炎性假瘤的CT征象进行分析,积累此疾病的CT诊断及减少其误诊的经验.方法 对8例经病理证实为肺炎性假瘤患者的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肺炎性假瘤的较典型CT表现为:病灶多位于肺野外周,形态多样,边缘见毛刺或棘状突起(桃尖征);病灶内见不规则钙化影或小空洞;病灶边缘可见尖角状粘连(尖角征)及刀切样改变;肺门及纵隔内无明显肿大淋巴结;增强扫描,病灶强化明显;动态观察,病灶长时期无变化,少数病灶经治疗后可缩小.结论 掌握肺炎性假瘤的较典型CT表现并充分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肺炎性假瘤影像诊断的正确率,减少误诊.
作者:罗永忠;罗超;崔凯;胡达海 刊期: 2009年第z1期
肾源性系统纤维化(NSF)是一种新发现的以广泛组织纤维化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严重者可导致死亡,近年来发现与中晚期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含钆核磁共振对比剂(GBCAs)有关.本文就近年来对NSF在临床诊断、病理改变、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方面的新研究成果作一综述,以使相关学科对该病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吴颖为;郝楠馨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寻找和筛选脂肪肝定量诊断的佳预测指标,建立多指标联合定量诊断脂肪肝的新方法.方法 选用45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加酒精饮料建立不同程度脂肪肝模型,应用大体观测、血生化、超声(US)、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多种临床诊断手段,对22个观测指标进行筛选,寻找脂肪肝定量诊断的佳预测指标,并建立脂肪肝综合定量诊断的数学模型;通过ROC曲线分析比较多指标联合应用与单指标应用诊断脂肪肝的价值.结果 肝脏湿重、肝脏指数、肝CT值、肝/腰大肌密度比率、1H-MRS脂肪峰值、脂肪波峰下面积、脂/水波峰下面积比率、脂肪百分比、超声衰减系数、谷草转氨酶(AST)、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等12个指标存在组间差异性,且与脂肪肝分级诊断具有显著性相关,其中肝脏指数、肝CT值和血TC为脂肪肝分级诊断的佳预测指标,数学模型为Y=1.98+3.91×10-2X1+0.37X2-2.84×10-2X3(Y:脂肪肝分级;X1:血TC;X2:肝脏指数;X3:肝CT值);ROC分析显示多指标联合应用(Y)诊断脂肪肝的价值优于单指标应用.结论 联合应用多种诊断手段,综合考虑多个佳预测指标的综合诊断方法,能够为临床快速、准确地判断脂肪肝程度提供帮助.
作者:苏中振;练荣丽;何炳钧;孟晓春;单鸿 刊期: 2009年第z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