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金银花治疗青春期痤疮的临床经验浅析

胡秀娟;雷鸣

关键词:
摘要:痤疮是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上以青春期男女的颜面和胸背部多见。其症状以丘疹、脓疱或伴有结节、囊肿为主要表现,病程呈慢性过程,易反复发作,后期可留有色素沉着及瘢痕。中医称之为“肺风粉刺”或“酒刺”。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三种方法拔除近中中位水平阻生牙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3种方法在拔除下颌近中中位水平阻生牙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我科收治的下颌近中中位水平阻生牙患者150例,随机均分为3组(n=50)。A组采用传统劈冠拔除方法,B组采用三段式横断拔除方法,C组采用“T”形截冠拔除方法。比较3种拔除方法所用时间,术中出现断根现象,术后疼痛、肿胀,第二磨牙术后出现敏感的患者。结果:3种拔除方法所用时间,C组少,B组其次,A组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术中出现断根现象,术后疼痛、肿胀,第二磨牙术后出现敏感的发生率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B、C两组间的数据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形截冠拔除方法和三段式横断拔除方法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劈冠拔除方法“。T”型截冠拔除方法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毛全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EMP对人牙龈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Ⅰ型胶原合成的影响

    目的:观察釉基质蛋白(enamel matrix proteins,EMPs)对牙龈间充质干细胞(human gingiv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hGMSCs)增殖和Ⅰ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其间充质干细胞特性STRO-1的表达,不同浓度EMPs,25 mg/L(A1组)、50 mg/L(A2组)、100 mg/L(A3组)、200 mg/L(A4组),对照组(A0组)10%FCS的DMEM溶液培养,MTT检测EMPs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细胞Ⅰ型胶原合成和图像分析。结果:50~200mg/L表现出促hGMSCs增殖的作用,50 mg/L EMPs即可以显著促进hGMSCs的生长,但以100 mg/L EMPs的促增殖作用强(与其余各组相比P<0.01),实验组胶原合成明显强于对照组。其中,100mg/L促 I型胶原(collagen typeⅠ,COLⅠ—合成明显,且随时间变化。结论:EMP可促进hGMSCs增殖和Ⅰ型胶原合成。

    作者:常秀梅;张克荣;蔡洁琛;齐香薇;王书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品管圈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80例,采用品管圈护理措施;对照组:80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CL-90量表各因子评分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改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红斑消退时间、皮肤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指标分别为(10.5±2.4)d、(10.4±2.3)d、6.3%,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但可以有效改善SLE患者的心理状态,而且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秀英;叶惠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Notch信号通路在组织血管化中的作用

    组织移植中的血管新生是再生血管化基础,国内外在促进移植组织再生血管化这一临床难题上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有关基础研究集中在外源因子促进ECs增殖[1-2]。但是,至今尚未阐明组织移植血管化过程中ECs的信号调控机制。当前,血管形成过程中的Notch信号通路在细胞分化、增殖、迁移等方面功能的研究已非常深入[3-4]。因此,本文对此进行综述,希望透过信号网络的视角能够为移植组织再生血管化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作者:刘虎仙;雷永红(综述);韩岩(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颞筋膜瓣带蒂转移修复面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颞筋膜瓣修复面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和凹陷的效果。方法:设计、切取和转移以颞浅血管为蒂的颞筋膜瓣,结合骨移植或全厚皮片移植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和凹陷8例。结果:在8例患者中,颞筋膜瓣成活良好,取得了满意的修复效果。结论:颞筋膜瓣修复面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是非常方便、可靠和有效的,其与骨移植或全厚皮片移植联合应用可以取得满意的修复效果。

    作者:朱光辉;卢彬;张树青;高培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热凝树脂在鼻咽癌放疗患者口内金属冠拆除后过渡性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患者拆冠后,采用热凝树脂进行过渡性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5例鼻咽癌患者共129个单位修复体,采用热凝树脂进行过渡性修复,对修复体戴牙完成时、戴牙后3个月的修复成功率进行临床评价,同时让患者对修复体的舒适度、咀嚼功能、美观方面进行主观满意度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过渡性修复体戴牙完成时和戴牙后3个月的临床修复成功率、主观满意率均较高,这两个阶段的成功率差异和满意率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热凝树脂临时冠材料进行鼻咽癌放疗患者拆冠后过渡性修复的临床修复效果良好,可推广应用。

    作者:蒙雨;潘小波;彭利辉;刘光雪;钟爱喜;卢其芳;李荣婷;潘美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外用中药面膜及左旋维生素C联合穴位注射丹参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外用中药面膜及左旋维生素C联合穴位注射丹参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名黄褐斑患者分为A、B两组,A组(治疗组):背部俞穴注射丹参联合中药面膜及左旋维生素C治疗;B组(对照组):用中药面膜联合左旋维生素C治疗。以VISIA面部棕色斑评分法及传统评价法(评分计算法)评价两组有效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8%,B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6%(P>0.0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A组基本治愈率高于B组,VISIA面部棕色斑评分法与评分计算法结果与此结果相当。结论:外用中药面膜及左旋维生素C联合穴位注射丹参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很好,不良反应较少,成本较低,经济实惠,风险小,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不同表面处理对氧化锆陶瓷与自粘结树脂粘结强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氧化锆陶瓷与两种自粘结树脂粘结强度的影响,为临床上氧化锆陶瓷修复体粘结选择合适的表面处理方法和粘结树脂提供参考。方法:将80个氧化锆瓷片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采用喷砂+硅涂层法,B组采用Er:YAG激光蚀刻,C组先Er:YAG激光蚀刻后再用喷砂+硅涂层法。D组作为对照组不做处理。每组再分为a、b两个组,分别用BifixSE自粘结树脂和Clearfil SA自粘结树脂粘结,后置于万能材料力学测试机测得剪切强度。结果:使用BifixSE自粘结树脂粘结时,Ca组与A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均大于B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组大于D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Clearfil SA自粘结树脂粘结时(b组),各组粘结强度Cb组>Ab组>Bb组>Db组,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YAG激光蚀刻后再用喷砂+硅涂层法处理后,使用BifixSE自粘结树脂的粘结强度明显低于使用Clearfil SA自粘结树脂(P<0.05)。结论:Er:YAG激光蚀刻单独应用后的粘结效果虽不如喷砂+硅涂层法,但是联合应用后可以获得更高的粘结强度。

    作者:吴雪勋;郭庆平;王洋;缪颖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复合牛骨在修复牙槽突裂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15例单侧牙槽突裂临床病例观察复合牛骨修复牙槽突裂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5例单侧牙槽突裂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复合牛骨行牙槽突裂植骨治疗。术前和术后拍摄X线片及三维CT重建,进行对比判断治疗效果。结果:15例患者无感染及骨外露情况,未见明显排异反应,均痊愈出院。术后患者外形矫正效果佳,患者鼻翼,鼻基底及患侧唇部明显上抬,达到手术预期效果。出院后1个月及4个月复查,外形良好,X线显示有明显新骨形成。结论:采用复合牛骨修复牙槽突裂,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并且减少了因取自体骨给患者带来的手术创伤,减轻了患者的手术痛苦,同时减少了患者医疗费用。

    作者:徐燕;翟晓梅;陆玉平;韩笑;郭建军;张涵蓓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金银花治疗青春期痤疮的临床经验浅析

    痤疮是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上以青春期男女的颜面和胸背部多见。其症状以丘疹、脓疱或伴有结节、囊肿为主要表现,病程呈慢性过程,易反复发作,后期可留有色素沉着及瘢痕。中医称之为“肺风粉刺”或“酒刺”。

    作者:胡秀娟;雷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多发性对称性脂肪瘤病一例的围手术期护理

    多发性对称性脂肪瘤病(multiple symmetri-cal lipomato-Bis ,MSL)又称“河马颈”,或马德龙病,是一种罕见的脂肪代谢障碍引起的脂肪组织弥漫性、对称性沉积于颈肩部皮下浅筋膜间隙和(或)深筋膜间隙的疾病[1]。该病面颈部、躯干及四肢近端皮下脂肪组织呈弥漫性、对称性沉积,“河马颈”、“驼峰背”样的颈项部外观是其突出的表现,病情继续发展会出现吞咽困难、呼吸障碍,甚至窒息死亡。细胞检查可见脂肪瘤中脂肪细胞较正常细胞小,纤维组织增生,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多而非单个细胞体积的增大[2]。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粟洪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绣眉颜色持久保留的操作体会

    随着美容市场的日益繁华,无论是对作品本身的形态还是色彩的要求求美者都有越来越高的追求。

    作者:王文竹;杨春香;张衍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全厚皮片移植修复手部瘢痕挛缩畸形

    目的:探讨采用全厚皮片移植修复手部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50例5~58岁手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均行手部瘢痕松解、切除,继发创面采用全厚皮片移植修复。供皮区直接拉拢缝合或取刃厚头皮覆盖。结果:手部移植皮肤色泽红润,质地柔软,手可做精细活动。随访患者2个月至4年,未见挛缩复发。结论:全厚皮片移植修复手部瘢痕挛缩畸形操作简便,成活率高,能使手部外观、功能得到较为满意的恢复。

    作者:郝永红;许明火;高全文;陈帅;李承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在面部美容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在面部美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5月至2015年1月,利用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填充面部凹陷162例,随访并评估术后效果。结果:术后完整随访140例,随访1~12个月,88例患者第一次填充效果满意,22例患者术后3~6个月行第2次充填后满意,14例患者行第3次充填后满意,填充部位凹陷症状得以明显改善,效果显著。结论: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具有操作简便,手术痛苦小,安全可靠,效果确切,并发症低,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等特点,优于其他注射材料。

    作者:徐海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脱位牙牙髓血管再生的研究进展

    牙外伤是口腔科急诊常见疾病,通常包括牙周膜的损伤、牙体硬组织的损伤、牙脱位和牙折,牙脱位的发生概率为1%~6%[1-2],以牙撕脱性损伤常见,因牙周膜损伤范围、污染程度、脱位时间、牙根发育情况等因素作用,很快会出现牙髓缺血坏死甚至脱落。建立脱位牙牙髓血运重建再生模型,降低牙髓感染、坏死几率,对于牙外伤患者,尤其是未成年中、小学生患者,使脱位牙重新获得牙髓血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于脱位牙牙髓血管再生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张新(综述);刘艳丽(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额肌瓣悬吊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

    目的:观察额肌瓣悬吊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额肌瓣悬吊法矫正先天性中重度上睑下垂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评价手术方式的合理性。结果:本组患者共56例(65眼),随访观察2~24个月,有3例低矫,2例重睑形态不佳,其余患者均眼裂恢复正常大小,重睑弧线流畅,形态自然,无上睑结膜脱垂,倒睫等并发症。结论: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效果满意,安全可靠。

    作者:袁敬东;易阳艳;吴舒;林涛;王朝慧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蓝科肤宁联合吡美莫司乳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蓝科肤宁联合吡美莫司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简称激素依赖性皮炎,HD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科室接诊的86例HD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3例,采用蓝科肤宁联合吡美莫司乳膏进行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蓝科肤宁联合乙氧苯柳胺软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7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蓝科肤宁联合吡美莫司治疗HDD安全性好、疗效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顾锦章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不同缝线方式对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眼部舒适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四种缝线方式对翼状胬肉术后眼部舒适度的影响。方法:96例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成A、B、C、D组,每组24眼,分别使用10-0非吸收缝线行间断缝合、10-0非吸收缝线连续加间断缝合、8-0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10-0非吸收缝线连续缝合,观察术后1 d、7d、1个月、3个月眼部舒适度。结果:术后1d时C、D组较A、B组眼部舒适度好,A、B组无明显差异,C、D组无明显差异。术后7d、术后1个月A、B、D组较C组舒适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D组差异不明显。术后3个月四组眼部舒适度无明显差异。结论:翼状胬肉手术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中用10-0非吸收缝线连续缝合固定结膜瓣,术后早期眼部舒适度高。

    作者:俞洪涛;马晓蓉;解正高;刘凯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隐匿切口显微手术内眦赘皮矫正术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有效且切口隐蔽的内眦赘皮矫正术。方法:对115例内眦赘皮患者采用上下睑睫毛周边隐匿切口,同时行深部鼻侧腱膜固定,显微缝合,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随访1~24个月,均未见内眦部明显瘢痕,内眦赘皮明显改善,矫治效果满意。结论:采用隐匿切口显微手术治疗内眦赘皮患者,术后瘢痕不明显,外形美观,是一种理想的内眦赘皮矫正手术方法。

    作者:苗壮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外眦成形术在治疗先天性睑裂狭窄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外眦成形术在治疗先天性睑裂狭窄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8例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天性睑裂狭窄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常规手术及在此基础上的外眦成形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后斜视发生率、眼裂宽度、负面情绪评分等差异。结果:实验组治疗后平均眼裂宽度(10.35±0.47)明显大于对照组;斜视发生率(3.45%)、HAMD(15.34±2.12)、HAMA(13.46±1.3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眦成形术可以有效减少先天性睑裂狭窄综合征患者的手术后斜视发生率,增大其眼裂宽度,有效减轻患者负面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魏培翰;王敏;冯合星;李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