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攻型微螺钉支抗远移上下后牙的临床研究

罗小安;郑晓丹

关键词:自攻型微螺钉, 支抗, 后牙远移, 正畸矫治, 牙列拥挤
摘要:目的:探讨自攻型微螺钉作为强支抗远移上下后牙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成人牙列拥挤患者25例,在上颌颧牙槽嵴区和(或)下颌磨牙后区或颊棚区植入自攻型微螺钉作为支抗远中移动上下后牙,通过临床评价、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矫治前后上下后牙矢状向移动距离、远中倾斜度、腭平面、牙合平面以及下颌平面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治疗后均达到预期效果,微螺钉治疗过程中均保持稳定。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显示上下颌第一磨牙分别平均远中移动距离(4.12±0.66)mm、(3.22±0.25)mm(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上下第一磨牙远中倾斜、腭平面、牙合平面、下颌平面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攻型微螺钉能发挥绝对强支抗作用,可有效地远中移动上下后牙,解除牙列拥挤。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年人唾液糖蛋白水平与患龋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检测35~44岁中年人唾液糖蛋白水平,探讨其与中年人患龋状况之间的相关性,为寻找龋病的生物标志物提供资料。方法:随机抽取常州市口腔医院就诊的200例中年患者进行口腔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随机分成两组:①无龋组(DMFT=0),②有龋组(DMFT>0),抽取无龋组20例,有龋组30例,分别检测两组唾液糖蛋白水平,检查有龋组患龋情况并记录龋失补牙数(DMFT),龋失补牙面数(DMFS),龋蚀指数(CSI)。应用SPSS17.0软件包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无龋组唾液糖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有龋组(P<0.05);有龋组唾液糖蛋白水平与龋失补牙数(DMFT),龋失补牙面数(DMFS),龋蚀指数(CSI)显著正相关。结论:唾液糖蛋白水平与中年人患龋指数具有相关性。

    作者:孙青;许维刚;赵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巨大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一例及文献回顾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累及真皮层,来源于纤维细胞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的低度恶性肿瘤。巨大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更是少见,近15年来国内文献上仅见少量病例报道,本文将该例病例的治疗经过、手术心得及术后护理要点报道如下。

    作者:于善伟;周善宇;蔡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两种镍钛器械预备后牙根管抗折强度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分析两种根管预备系统ProTaper和TFA进行根管预备离体前磨牙后,根管预备以及锥度对牙根抗折性的影响。方法:选用因正畸拔除的无龋、无损伤、完整的前磨牙,左右同名牙配对,共60对,分为四组。每对配对牙中,一个做实验,另一个做对照。A组:ProTaper预备 TFA预备,B组:TFA预备完整牙,C组:ProTaper预备完整牙,D组:ProTaper锉预备到F3 ProTaper锉预备到F1,完成根管充填后置于万能实验机上测试每对牙的大载荷。用t检验比较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抗折强度的差别。结果:A组ProTaper预备的前磨牙抗折强度明显低于TFA预备,B组、C组根管预备过的前磨牙抗折强度明显低于完整牙,D组ProTaper锉预备到F3抗折强度明显低于 ProTaper锉预备到F1的。结论:根管预备后的牙齿抗折力会降低。锥度对根管预备后的抗折力有影响,锥度越大,抗折力越低。

    作者:臧艳君;王佳;周磊;王香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正畸配合肌功能训练改善骨性错牙合患者微笑美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正畸配合相关肌功能训练改善骨性错牙合患者微笑美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骨性错牙合患者(男11例、女19例),其中安氏Ⅱ类24例(ANB角5°~8°),安氏Ⅲ类6例(ANB角0°~-6°)。年龄13~34岁,平均(21.08±6.67)岁,拔牙设计26例,非拔牙设计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15例,实验组正畸治疗中配合微笑美相关肌功能训练。两组矫治技术、矫治原则相同,基线条件进行了一致性检验。正畸治疗前后分别拍正面微笑像以评价两组矫治前后微笑指标变化的差异。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矫治前后口角高度、微笑宽度、颊廊比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矫治前后理想笑弧例数、平行笑弧例数变化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矫治前后各微笑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矫治后口角高度、上颌牙龈暴露量、下前牙平均暴露量、颊廊比例及笑弧形态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同时配合微笑美肌功能训练,可使骨性错牙合患者口周组织改建与正畸牙颌变化同步、协调,使骨性错牙合患者在矫治错牙合畸形的同时,微笑美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作者:周嫣;方志欣;黄敏方;陆慧媛;陶斯雅;张大灵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强脉冲光结合氨基乙酰丙酸治疗中重度面部光老化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 IPL)结合氨基乙酰丙酸(aminolevulinic acid, ALA)-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中重度面部光老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招募29例中重度面部光老化患者,左右侧面部随机分为治疗侧(IPL结合ALA-PDT治疗)及对照侧(单纯IPL治疗),共治疗4次,间隔为1个月。治疗前后医生对患者面部皮肤进行整体光老化评分,测定面部皮肤(颧部和唇部)黑素指数(MI值)、红斑指数(EI值)和角质层含水量。治疗结束后1个月进行患者满意度评价。结果:4次治疗后整体评分治疗侧与对照侧均有所下降,治疗侧效果更显著(P<0.05)。双侧患者满意率分别为86.21%及68.97%,差异无显著性。治疗侧颧部的皮肤MI值于第1次与第4次治疗后下降明显,唇部的MI值于第3次治疗后下降显著。两个部位的EI值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双侧面部角质层含水量均轻微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副作用包括暂时性可耐受的轻微红肿、发热或局部刺痛感。结论:IPL结合ALA-PDT治疗中重度面部光老化疗效好、副作用小。

    作者:祝霞;吴严;徐天华;李远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纳米微针导入0.5%氨甲环酸溶液对中国女性面部皮肤暗沉的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经纳米微针导入0.5%氨甲环酸溶液对中国女性面部皮肤暗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募集60名无基础病的健康临床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名。生理盐水组:受试者全面部使用纳米微针导入生理盐水;0.5%氨甲环酸溶液组:受试者全面部使用纳米微针导入0.5%氨甲环酸溶液。两组受试者均每周接受1次治疗,共治疗2个月,每周两组受试者接受治疗前及治疗后72h都检测经皮水分丢失(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角质层含水量、红斑量、黑素及皮肤弹性,拍摄每组受试者治疗前后面部照片。通过皮肤状态问卷调查受试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1个月、2个月复测TEWL、角质层含水量、红斑量、黑素及皮肤弹性。结果:生理盐水组治疗后72h经皮水分丢失、角质层含水量、红斑量、皮肤弹性与0.5%氨甲环酸溶液组无显著性差异;生理盐水组治疗后黑素数值显著高于0.5%氨甲环酸溶液组;生理盐水组受试者面部照片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0.5%氨甲环酸溶液组治疗后面部照片明显比治疗前肤色白皙;生理盐水组受试者及医生满意度显著低于0.5%氨甲环酸溶液组;生理盐水组及0.5%氨甲环酸溶液组皆无不良反应;0.5%氨甲环酸溶液组治疗后1个月的黑素值与初次治疗前的黑素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个月的黑素值与初次治疗前测得的黑素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纳米微针导入0.5%氨甲环酸溶液可明显改善中国女性面部皮肤暗沉。

    作者:吴亭妍;周炳荣;易飞;陶艳玲;苗颖颖;倪娜;马仁燕;许阳;徐百;骆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可吸收整形提升带联合PPDO中下面部除皱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介绍一种微创中下面部除皱术——可吸收整形提升带(微拉美)联合可吸收蛋白线(PPDO)改善鼻唇沟过深、皮肤及面部深层软组织松弛下垂的提拉固定术。方法:行SMAS深层剥离,微拉美抓提颧脂肪垫,向后上方以适度力量牵引固定于颞深筋膜上。面颊及颈颌线分别皮下对称植入相同数量的PPDO。结果:本组共87例患者,随访3个月,其中2例现两侧面颊不对称。余患者均对除皱效果满意。结论:由可降解生物高分子物质聚乳酸乙醇酸(PLGA)制成的新型可吸收软组织提升带(微拉美),在使面部深层软组织解剖复位的同时增加了局部软组织容量。可吸收蛋白线(PPDO)皮下植入,可以更好的激发皮肤分泌胶原蛋白,使皮肤达到光亮、紧实、富有弹性的效果,年轻化效果更明显、持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牛丽珠;吴新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低能量Q开关 Nd:YAG激光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寻常性痤疮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寻常性痤疮患者,采用半侧面部对照观察,分为两组。治疗组:左侧面部,先用粉刺针清除皮损,再采用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联合使用胶原贴敷料治疗;对照组:右侧面部,采用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联合使用胶原贴敷料治疗。激光治疗两周1次,6次为1个疗程。98例患者均进行1个疗程的Q开关Nd:YAG激光治疗,观察治疗后皮损改善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痤疮皮损改善有效率(90.82%)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激光治疗后均配合使用胶原贴敷料,能明显缓解患者皮肤的灼热感及干燥敏感。结论: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寻常性痤疮,面部先用粉刺针清除皮损,联合治疗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马琼;王燕;孙素姣;段静娴;陈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额肌瓣悬吊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1年3月~2016年1月于我院整形外科就诊的重度上睑下垂患者共54例(86只眼)进行回顾性研究,成年患者均给予额肌瓣悬吊术进行矫正,未成年患者给予改良额肌筋膜瓣悬吊术进行矫正,观察并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49例获得随访,随访观察时间4~57个月,平均26.9月。46例获得满意疗效,3例出现复发。无一例出现睑裂闭合不全、穹窿部结膜脱垂、睑内翻、睑外翻、倒睫、感染、血肿等并发症。结论:额肌瓣悬吊术治疗成人重度上睑下垂疗效满意,作用持久,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安全可靠比较理想的可行术式。对于年幼患者,可将额肌筋膜复合瓣悬吊术作为首选术式。

    作者:李想;王喜梅;刘林嶓;李晴;张亚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国外美容医学新研究与进展(九)--创伤修复研究与治疗

    本题主要内容为创伤修复研究与治疗:①长脉冲1064nm Nd:YAG 激光在治疗无毛鼠的紫外线损伤时随着脉冲持续时间的差异其组织学和分子学的改变;②三七皂苷(Notoginsenoside)通过调节P13K/ART/mTORS信号通路促进遗传性糖尿病鼠的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伤口的愈合;③生物玻璃(Bioglass)激活组织工程皮肤促进伤口愈合;④Baicalein黄芩素通过抑制TGF-β/Smad2/3信号系统抑制瘢痕增生。

    作者:李荟元(摘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综合治疗面部痤疮瘢痕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面部痤疮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2940nm 像素激光联合强脉冲光,外用骨胶原贴敷料结合积雪苷片内服综合治疗面部痤疮瘢痕患者。结果:60例患者,经3次治疗后,痊愈15例,显效19例,有效2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结论:综合治疗可有效提高痤疮瘢痕的治疗效果。

    作者:蒋小音;胡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鼻中隔软骨及耳廓软骨在鼻延长中的灵活应用

    目的:探讨在不同鼻中隔先天条件和鼻中隔软骨片切取大小情况下,灵活选用不同的鼻中隔软骨与耳软骨处理技术组合完成鼻延长的方法。方法:通过开放入路,松解下外侧软骨,常规方法显露鼻中隔软骨,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保留L支架的鼻中隔软骨延伸移植技术、不保留L支架的鼻中隔翻转成形技术、耳软骨鼻尖移植物、鼻中隔软骨鼻小柱支撑移植物、耳软骨复合鼻中隔软骨鼻小柱支撑移植物、耳软骨穹窿重建移植物等技术相组合,并结合下外侧软骨缝合技术完成短鼻延长。结果:本组51例短鼻患者,随访其术后3~15个月,7例患者鼻延长效果欠佳,余44例患者短鼻改善明显。结论:在开放式鼻整形中根据患者鼻中隔先天条件及获取鼻中隔软骨移植片大小采取不同的鼻中隔软骨与耳软骨处理技术组合,结合鼻软骨缝合技术可有效的矫正短鼻畸形。

    作者:肖翔辕;黎冻;莫海雁;梁坚;梁海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Sommerlad-Furlow法在腭裂整复术中的应用

    目的:采用Sommerlad-Furlow法对腭裂患者进行腭裂唇整复术,并对其手术方式及疗效进行了探讨。方法:腭裂患者67例,其中单侧完全性腭裂29例(左侧13例,右侧16例),不完全性腭裂38例;67例患者手术年龄为1~9岁,平均2.5岁。手术方法是先采用鼻咽侧壁松弛切口以此有效地缩小咽侧壁间的腭咽距离,再以Sommerlad法进行腭帆提肌的解剖复位和重建术,后运用Furlow法即反向双Z成形术进行有效的进行软腭延长即Sommerlad-Furlow法。结果:本文中所有手术病例均无局部出血、感染、出血、复裂、穿孔。有4例局部创口糜烂;术后随访时间1~3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复裂及穿孔。结论:采用Sommerlad-Furlow法进行腭裂整复术可以在术中有效地进行腭帆提肌的解剖复位与重建,从而保证了各种腭裂鼻腔裂隙的完整封闭,极大地减少了腭裂术后复裂及穿孔的发生率并且大限度地减少传统的硬腭松弛切口应用的概率。由于术中有效地延长软腭,从而为提高临床上腭裂整复术的腭咽闭合率以及今后患者的语音训练提高了很好的基础。至于该方法对腭裂患者远期临床疗效以及术后语音评估的影响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作者:李海如;郑健;吴蕾;陆娟;时恩来;张涛;唐梦霓;彭莎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猕猴桃籽油对黄褐斑小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猕猴桃籽油对黄褐斑小鼠模型的黄褐斑的淡化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肌肉注射黄体酮构造黄褐斑小鼠模型,动物皮肤局部外涂药物,连续30天。测定小鼠肝脏和皮肤组织的酪氨酸酶、MDA、NO含量,SOD活性。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猕猴桃籽油各剂量组小鼠的肝脏和皮肤组织酪氨酸酶、MDA、NO含量降低,SOD活力升高。绝大多数大剂量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猕猴桃籽油在小鼠体内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具有淡化黄褐斑的功效。

    作者:罗禹;方志强;杨楠;熊铁一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上海地区女性中医体质与面部皮肤类型相关性及对应分析研究

    目的:探索中医体质与面部皮肤类型的相关性及具体对应关系,为从中医角度指导面部皮肤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在上海地区招募女性志愿者265名,以问卷的方式对受访者进行调查。中医体质类型判定依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进行,面部皮肤类型以受试者自评进行辨识。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研究中医体质与面部皮肤类型的相关性,对应分析研究两者具体的对应关系。结果:中医体质与面部皮肤类型存在相关性(χ2=22.335,P<0.01),其中平和质的受试者面部皮肤偏中性,虚质的受试者面部皮肤偏混合型,湿质受试者与混合型及油性肌肤关系密切,瘀质的受试者面部皮肤偏干性。结论:中医体质分型与面部皮肤类型之间有一定的具体对应关系。根据其具体对应关系对不同体质的人提供不同的面部皮肤护理指导。

    作者:姜银凤;徐超尔;张文娟;华伟光;职蕾蕾;鲁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复合成骨诱导剂对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复合成骨诱导剂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 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月龄SD雄性大鼠2只,处死后冲洗股骨,胫骨骨髓腔获得骨髓组织,采用贴壁培养法纯化大鼠BMSCs,并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取第三代BMSCs,将细胞分A~G 7个组,A组为对照组:在不含任何诱导剂的培养基内培养;B组为常规诱导组:在仅含有诱导剂(10.0mmol/β-甘油酸钠,10-8mol/L地塞米松,50mg/L抗坏血酸)的培养基内培养;C,D,E,F,G组为复合诱导组,在含有复合诱导剂(常规诱导剂+阿仑膦酸钠)的培养基内培养,其中阿仑膦酸钠的浓度分别是10-6mol/L、10-7mol/L、10-8mol/L、10-9mol/L、10-10mol/L。观察细胞贴壁生长增殖及形态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的表达。结果:观察发现各组细胞贴壁生长良好,呈长梭形,细胞均存活,E组细胞体积变得肥大,长出多个胞浆突起呈多角形,细胞周围可见云雾状分泌物。A组中细胞呈长梭形增殖,形态未见明显变化,分泌物少。各周各组western检测发现BMP-2表达量顺序均如下:10-8mol/L 组>10-7mol/L组>10-9mol/L组>10-6mol/L组>10-10mol/L组>常规诱导组>空白对照组。结论:阿仑膦酸钠在低浓度(10-8mol/L)时对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甘升远;夏德林;肖鸣;邵学垒;吴双江;张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长沙地区女性医务人员皮肤状况变化

    目的:调查长沙地区女性医务人员不同年龄阶段皮肤状况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长沙地区在职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医务人员625名,填写皮肤影响因素调查表,由两名专业医师评估和分析她们的皮肤状况变化。结果:随年龄增长,长沙地区女性医务人员面部皮肤毛孔粗大、毛细血管扩张、痤疮变化情况呈现先增加而后逐步减少的趋势;面部鱼尾纹、法令纹、色斑呈现随年龄增长而逐步增加的趋势。经常使用防晒用品的女性医务人员毛孔粗大、毛细血管扩张、皱纹、色斑皮肤问题产生少于不经常使用防晒用品者(P<0.05)。结论:临床皮肤状况调查表可以了解女性皮肤影响因素与状况。长沙地区女性医务人员皮肤情况随年龄增长呈现相关改变,使用防晒用品确实能够减少毛孔粗大、毛细血管扩张、鱼尾纹、色斑皮肤问题的产生。

    作者:喻亿玲;王晶;李波;雷颖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Elos激光联合中药面膜外敷治疗烧伤后色素沉着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Elos激光联合中药面膜外敷治疗烧伤后色素沉着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研究方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Elos激光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45例,外用千白氢醌乳膏治疗。观察两组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后色素程度、色素沉着面积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痊愈13例,显效23例,有效9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10例,有效2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0.0%。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色素程度、色素沉着面积及总积分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Elos激光联合中药面膜治疗烧伤后色素沉着具有显著的促进面部色素沉着消退的作用,无毒副作用,效果显著。

    作者:朱东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毛囊细胞移植治疗秃发疾病的实验基础研究

    目的:探索细胞移植诱导毛发再生模式,为毛囊细胞移植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利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鼠的表皮细胞和真皮细胞,分别进行体外培养扩增至第三代后注射移植入裸鼠皮下,观察其毛囊诱导能力。结果:表皮细胞移植无法诱导毛囊发育;真皮细胞移植仅诱导形成毛囊样结构;混合细胞移植能够诱导毛囊及毛干发育。结论:混合细胞培养可作为毛囊细胞体外培养模型,为毛囊细胞移植提供良好供体。

    作者:陈明娟;王原路;侯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光动力和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观察光动力和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试验。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光动力治疗,7~10d照射1次,3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红蓝光联合治疗,先使用蓝光照射20min,3d后联合红光照射20min,每周各2次,连续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χ2=5.079,P<0.05)。治疗结束后对红蓝光联合治疗组和光动力组分别随访1、3个月,红蓝光联合治疗组复发率显著高于光动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6,P<0.05;χ2=5.934,P<0.05)。结论:光动力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红蓝光联合治疗组,光动力组复发率明显低于红蓝光联合治疗组,并且两组患者耐受性好,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刘刚;王芳;林新瑜;严蕾;谢军;王思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