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琼;王燕;孙素姣;段静娴;陈丽华
目的:通过本实验探究Z350纳米复合树脂美容的远期效果,为口腔内科医生在临床选择合适前牙美容修复树脂材料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要求前牙美容修复的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Z350纳米复合树脂)43例和对照组(TPH树脂)43例进行前牙美容修复,修复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复诊,比较临床疗效及患者对修复效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在临床疗效方法,修复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复诊比较临床疗效以及患者对修复效果的满意度各项评分标准中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Z350纳米复合树脂与传统TPH树脂在前牙美容修复方面比较不仅美观程度更高,患者满意度较高,更重要的是在远期效果上更优于TPH树脂,临床应用具有较大的优势。
作者:斯琴高娃;迪丽努尔·阿吉;王星;热西丹·阿不都热衣木;冯瑶;卡德尔牙·艾来提;苏比力·吐尔逊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在颌面部截骨整形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选择合适的镇痛剂量。方法:我院择期行颌面部截骨整形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三组,Ⅰ组为舒芬太尼0.02μg/(kg·h);Ⅱ组为舒芬太尼0.04μg/(kg·h);Ⅲ组为舒芬太尼。0.06μg/(kg·h);评价术后4h、12h、24h、48h的镇痛、镇静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Ⅱ、Ⅲ组各时点镇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均较Ⅰ组低(P<0.05),与Ⅰ组、Ⅱ组比较,Ⅲ组在各时点White 评分均升高(P<0.05);Ⅰ组各时点药物用量、按压次数均高于Ⅱ、Ⅲ组(P<0.05);Ⅰ组、Ⅱ组与Ⅲ组比较,恶心、呕吐、头晕发生率明显减少( P<0.05)。结论:颌面部截骨整形手术患者术后静脉持续输注0.04μg/(kg·h)舒芬太尼用于静脉自控镇痛较为适合,可提供较好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
作者:张先霞;唐安;刘玉;高晓玲;徐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光动力和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试验。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光动力治疗,7~10d照射1次,3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红蓝光联合治疗,先使用蓝光照射20min,3d后联合红光照射20min,每周各2次,连续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χ2=5.079,P<0.05)。治疗结束后对红蓝光联合治疗组和光动力组分别随访1、3个月,红蓝光联合治疗组复发率显著高于光动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6,P<0.05;χ2=5.934,P<0.05)。结论:光动力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红蓝光联合治疗组,光动力组复发率明显低于红蓝光联合治疗组,并且两组患者耐受性好,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刘刚;王芳;林新瑜;严蕾;谢军;王思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寻常性痤疮患者,采用半侧面部对照观察,分为两组。治疗组:左侧面部,先用粉刺针清除皮损,再采用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联合使用胶原贴敷料治疗;对照组:右侧面部,采用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联合使用胶原贴敷料治疗。激光治疗两周1次,6次为1个疗程。98例患者均进行1个疗程的Q开关Nd:YAG激光治疗,观察治疗后皮损改善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痤疮皮损改善有效率(90.82%)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激光治疗后均配合使用胶原贴敷料,能明显缓解患者皮肤的灼热感及干燥敏感。结论: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寻常性痤疮,面部先用粉刺针清除皮损,联合治疗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马琼;王燕;孙素姣;段静娴;陈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Body-Jet水动力吸脂系统协同富含血小板血浆在应用自体皮下脂肪移植矫治硅胶假体隆乳术后缺陷中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8例假体隆乳术后存在外形缺陷等问题的患者,我科应用Body-Jet水动力系统抽吸患者腹部、大腿内侧、外侧等部位的脂肪,并提纯浓缩;通过静脉采血获取20~50ml全血样本,经加工处理得到浓缩血小板血浆;将纯化的脂肪与富含血小板血浆按500∶10或500∶20的比例混合,均匀注射进乳房组织,每侧乳房依具体情况一次性注射脂肪组织100~280ml。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本组8例患者术后乳房与术前相比均在外形及手感上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水动力辅助吸脂系统协同富含血小板血浆进行的自体脂肪移植矫治假体隆乳术后的缺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申福定;吴志贤;李响;莫自增;李艺;谷方晓;梁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面孔吸引力指目标人物面孔所诱发的积极愉悦情绪体验并驱使他人产生一定程度的接近意愿。个体为社会大众所接受,好的整体形象、漂亮和谐的面部外观将会起到重要作用。文化背景、社会背景的不同,导致每个人对美的理解各不尽同,所以对面孔吸引力的评价判断也会产生差异。正是因为人们对个人魅力的日渐重视,我们要与时俱进得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面孔吸引力心理学快速发展,关于面孔吸引力的研究也日益增多,本文将从以下方面对其研究发展予以综述:面孔吸引力高低对个体心理的影响;影响面孔吸引力的诸多因素;面孔吸引力的研究评价方法。
作者:刘娜(综述);张淋坤(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SUS2矫治器治疗恒牙早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3例12~15岁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器常规排齐整平上下牙列后,配戴SUS2矫治器治疗6~9个月,对矫治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23例患者矫治后侧貌改善明显,覆牙合、覆盖正常,磨牙关系为Ⅰ类或接近Ⅰ类。头影测量分析显示 ANB、UL-E、LL-E、OB、OJ、PP-FH及Y轴治疗后显著减小(P<0.05);SNB、Go-Gn、Ar-Go、L1-MP治疗后显著增大(P<0.05);OP-FH、SNA、SN-MP、U1-SN治疗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SUS2矫治器联合直丝弓技术治疗恒牙早期安氏Ⅱ类错牙合时可有效地利用下颌骨的生长潜力,刺激下颌骨的生长从而获得明显的骨骼及侧貌改变,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李娟;翁露茜;刘彭若峰;林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美容护理干预对皮肤寻常痤疮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78例寻常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美容护理干预。随访1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心理状态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耐受率高于对照组,第1次换药时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容护理干预对治疗皮肤寻常痤疮效果明显。
作者:郑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在不同鼻中隔先天条件和鼻中隔软骨片切取大小情况下,灵活选用不同的鼻中隔软骨与耳软骨处理技术组合完成鼻延长的方法。方法:通过开放入路,松解下外侧软骨,常规方法显露鼻中隔软骨,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保留L支架的鼻中隔软骨延伸移植技术、不保留L支架的鼻中隔翻转成形技术、耳软骨鼻尖移植物、鼻中隔软骨鼻小柱支撑移植物、耳软骨复合鼻中隔软骨鼻小柱支撑移植物、耳软骨穹窿重建移植物等技术相组合,并结合下外侧软骨缝合技术完成短鼻延长。结果:本组51例短鼻患者,随访其术后3~15个月,7例患者鼻延长效果欠佳,余44例患者短鼻改善明显。结论:在开放式鼻整形中根据患者鼻中隔先天条件及获取鼻中隔软骨移植片大小采取不同的鼻中隔软骨与耳软骨处理技术组合,结合鼻软骨缝合技术可有效的矫正短鼻畸形。
作者:肖翔辕;黎冻;莫海雁;梁坚;梁海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1年3月~2016年1月于我院整形外科就诊的重度上睑下垂患者共54例(86只眼)进行回顾性研究,成年患者均给予额肌瓣悬吊术进行矫正,未成年患者给予改良额肌筋膜瓣悬吊术进行矫正,观察并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49例获得随访,随访观察时间4~57个月,平均26.9月。46例获得满意疗效,3例出现复发。无一例出现睑裂闭合不全、穹窿部结膜脱垂、睑内翻、睑外翻、倒睫、感染、血肿等并发症。结论:额肌瓣悬吊术治疗成人重度上睑下垂疗效满意,作用持久,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安全可靠比较理想的可行术式。对于年幼患者,可将额肌筋膜复合瓣悬吊术作为首选术式。
作者:李想;王喜梅;刘林嶓;李晴;张亚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经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批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定于2017年4月20-24日在珠海维景国际大酒店召开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此次会议将发扬历次年会的优良传统,注重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的新方法及新的研究进展等方面的学术交流,内容密切联系临床,切合皮肤科医师的实际需求,会议将邀请知名专家做特邀演讲,阐述皮肤科相关领域的新研究进展,创造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紧张热烈、活跃互动的学术交流形式,达到全国皮肤科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医师共同展现才华、获取知识和信息、增进友谊的目的,欲参加会议者请仔细阅读本通知并在规定的时间按要求投稿。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通过本实验探究牙冠延长术后对牙周临床指标及龈沟液中骨钙素水平的影响,为修复大夫术后选择合适修复时机提供临床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4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焉耆医院口腔科有保留价值的患牙30颗为研究对象,行牙冠延长术,分别在治疗前1周和治疗结束后1、2、4、6周及3个月检测患牙牙周探针深度(PD)、探针出血指数(BOP)和断端至牙龈距离等临床指标,同时利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收集到的患者龈沟液中骨钙素(OC)水平,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D术后与术前相比呈上升趋势;BOP术后1周与术前1周相比无差异,2周后明显下降,在4周后趋于稳定;术后断端均位于牙龈上,根方退缩开始于术后1周,4周达到稳定。龈沟液中OC值术前与术后1周相比无差异,术后2周内呈上升趋势并达到高值,之后逐渐下降至6~8周稳定在术前状态。结论:牙冠延长术后修复体的制作应在术后6~8周待组织愈合,龈缘位置基本稳定后再开始。
作者:杨芳;齐鲁;斯琴高娃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本题主要内容为创伤修复研究与治疗:①长脉冲1064nm Nd:YAG 激光在治疗无毛鼠的紫外线损伤时随着脉冲持续时间的差异其组织学和分子学的改变;②三七皂苷(Notoginsenoside)通过调节P13K/ART/mTORS信号通路促进遗传性糖尿病鼠的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伤口的愈合;③生物玻璃(Bioglass)激活组织工程皮肤促进伤口愈合;④Baicalein黄芩素通过抑制TGF-β/Smad2/3信号系统抑制瘢痕增生。
作者:李荟元(摘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索中医体质与面部皮肤类型的相关性及具体对应关系,为从中医角度指导面部皮肤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在上海地区招募女性志愿者265名,以问卷的方式对受访者进行调查。中医体质类型判定依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进行,面部皮肤类型以受试者自评进行辨识。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研究中医体质与面部皮肤类型的相关性,对应分析研究两者具体的对应关系。结果:中医体质与面部皮肤类型存在相关性(χ2=22.335,P<0.01),其中平和质的受试者面部皮肤偏中性,虚质的受试者面部皮肤偏混合型,湿质受试者与混合型及油性肌肤关系密切,瘀质的受试者面部皮肤偏干性。结论:中医体质分型与面部皮肤类型之间有一定的具体对应关系。根据其具体对应关系对不同体质的人提供不同的面部皮肤护理指导。
作者:姜银凤;徐超尔;张文娟;华伟光;职蕾蕾;鲁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总结小切口切除及吸脂治疗先天性副乳腺的经验。方法: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笔者采用小切口切除及吸脂治疗79例(158侧)副乳腺患者,对48侧经前无疼痛、B超未见明确腺体者行吸脂法去除,其余110侧行小切口切除法去除。结果:全部病例均I期愈合出院,无切口感染、裂开、术区血肿、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48侧吸脂者复发2侧、110侧小切口切除者复发2侧。结论:小切口切除法及吸脂法治疗先天性副乳腺安全、有效,美容效果好,可根据术前资料评估腺体情况而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
作者:李艳;路会;高占巍;陈波;马祥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口内切口切除面颊部皮脂腺囊肿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选取30例面颊部皮脂腺囊肿,采取口内切口切除,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13~50岁,平均38.5岁,术后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局部外观和囊肿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都通过口内切口切除囊肿,切口都一期愈合,随访6月~1年,仅有1例复发,行皮肤外切口切除,效果满意。结论:口内切口可以切除面颊部皮脂腺囊肿,面部不遗留瘢痕,达到较好的美学效果。
作者:李德保;田恒进;王志勇;盛辉;张治家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 IPL)结合氨基乙酰丙酸(aminolevulinic acid, ALA)-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中重度面部光老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招募29例中重度面部光老化患者,左右侧面部随机分为治疗侧(IPL结合ALA-PDT治疗)及对照侧(单纯IPL治疗),共治疗4次,间隔为1个月。治疗前后医生对患者面部皮肤进行整体光老化评分,测定面部皮肤(颧部和唇部)黑素指数(MI值)、红斑指数(EI值)和角质层含水量。治疗结束后1个月进行患者满意度评价。结果:4次治疗后整体评分治疗侧与对照侧均有所下降,治疗侧效果更显著(P<0.05)。双侧患者满意率分别为86.21%及68.97%,差异无显著性。治疗侧颧部的皮肤MI值于第1次与第4次治疗后下降明显,唇部的MI值于第3次治疗后下降显著。两个部位的EI值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双侧面部角质层含水量均轻微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副作用包括暂时性可耐受的轻微红肿、发热或局部刺痛感。结论:IPL结合ALA-PDT治疗中重度面部光老化疗效好、副作用小。
作者:祝霞;吴严;徐天华;李远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检测35~44岁中年人唾液糖蛋白水平,探讨其与中年人患龋状况之间的相关性,为寻找龋病的生物标志物提供资料。方法:随机抽取常州市口腔医院就诊的200例中年患者进行口腔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随机分成两组:①无龋组(DMFT=0),②有龋组(DMFT>0),抽取无龋组20例,有龋组30例,分别检测两组唾液糖蛋白水平,检查有龋组患龋情况并记录龋失补牙数(DMFT),龋失补牙面数(DMFS),龋蚀指数(CSI)。应用SPSS17.0软件包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无龋组唾液糖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有龋组(P<0.05);有龋组唾液糖蛋白水平与龋失补牙数(DMFT),龋失补牙面数(DMFS),龋蚀指数(CSI)显著正相关。结论:唾液糖蛋白水平与中年人患龋指数具有相关性。
作者:孙青;许维刚;赵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采用Sommerlad-Furlow法对腭裂患者进行腭裂唇整复术,并对其手术方式及疗效进行了探讨。方法:腭裂患者67例,其中单侧完全性腭裂29例(左侧13例,右侧16例),不完全性腭裂38例;67例患者手术年龄为1~9岁,平均2.5岁。手术方法是先采用鼻咽侧壁松弛切口以此有效地缩小咽侧壁间的腭咽距离,再以Sommerlad法进行腭帆提肌的解剖复位和重建术,后运用Furlow法即反向双Z成形术进行有效的进行软腭延长即Sommerlad-Furlow法。结果:本文中所有手术病例均无局部出血、感染、出血、复裂、穿孔。有4例局部创口糜烂;术后随访时间1~3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复裂及穿孔。结论:采用Sommerlad-Furlow法进行腭裂整复术可以在术中有效地进行腭帆提肌的解剖复位与重建,从而保证了各种腭裂鼻腔裂隙的完整封闭,极大地减少了腭裂术后复裂及穿孔的发生率并且大限度地减少传统的硬腭松弛切口应用的概率。由于术中有效地延长软腭,从而为提高临床上腭裂整复术的腭咽闭合率以及今后患者的语音训练提高了很好的基础。至于该方法对腭裂患者远期临床疗效以及术后语音评估的影响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作者:李海如;郑健;吴蕾;陆娟;时恩来;张涛;唐梦霓;彭莎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介绍一种微创中下面部除皱术——可吸收整形提升带(微拉美)联合可吸收蛋白线(PPDO)改善鼻唇沟过深、皮肤及面部深层软组织松弛下垂的提拉固定术。方法:行SMAS深层剥离,微拉美抓提颧脂肪垫,向后上方以适度力量牵引固定于颞深筋膜上。面颊及颈颌线分别皮下对称植入相同数量的PPDO。结果:本组共87例患者,随访3个月,其中2例现两侧面颊不对称。余患者均对除皱效果满意。结论:由可降解生物高分子物质聚乳酸乙醇酸(PLGA)制成的新型可吸收软组织提升带(微拉美),在使面部深层软组织解剖复位的同时增加了局部软组织容量。可吸收蛋白线(PPDO)皮下植入,可以更好的激发皮肤分泌胶原蛋白,使皮肤达到光亮、紧实、富有弹性的效果,年轻化效果更明显、持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牛丽珠;吴新民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