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服普萘洛尔对比激素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王立冬;李晋福;裴周颖;张宝林

关键词:婴幼儿血管瘤, 普萘洛尔, 激素,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摘要:目的:与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相比,评价口服普萘洛尔(心得安)治疗婴幼儿体表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万方、SinoMed、CNKI 、VIP,以“普萘洛尔”、“激素”、“婴幼儿血管瘤”为关键词,期限为2008.01-2015.06,检索所有关于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体表血管瘤的RCT或CCT,对照组干预措施为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并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防止漏查。对终所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然后通过RevMan5.3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口服普萘洛尔361例,对照组口服激素308例,共669例体表血管瘤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OR=3.92,95%CI(2.77,5.54),P<0.00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有统计学差异[OR=0.09,95%CI(0.06,0.14),P<0.00001],试验组低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普萘洛尔与激素类药物比较,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能提高有效率并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皮类药用植物美容护肤功效的研究进展

    本文综述了近些年皮类药用植物美容护肤功效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白鲜皮、地骨皮、杜仲、构树皮、厚朴、黄柏、秦皮、肉桂等皮类植物药材的美白、抗光老化、清除自由基、防晒、祛痘作用,归纳了它们的性味、美容护肤功效及部分功效成分,展望了未来皮类药用植物美容护肤研究的发展方向。

    作者:曾鸣(综述);徐良(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口服普萘洛尔对比激素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与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相比,评价口服普萘洛尔(心得安)治疗婴幼儿体表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万方、SinoMed、CNKI 、VIP,以“普萘洛尔”、“激素”、“婴幼儿血管瘤”为关键词,期限为2008.01-2015.06,检索所有关于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体表血管瘤的RCT或CCT,对照组干预措施为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并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防止漏查。对终所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然后通过RevMan5.3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口服普萘洛尔361例,对照组口服激素308例,共669例体表血管瘤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OR=3.92,95%CI(2.77,5.54),P<0.00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有统计学差异[OR=0.09,95%CI(0.06,0.14),P<0.00001],试验组低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普萘洛尔与激素类药物比较,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能提高有效率并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王立冬;李晋福;裴周颖;张宝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从就业现状分析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

    作为美容医学教育的重要分支,医疗美容技术是当前新兴专业,市场对毕业生需求量大,就业前景较好,面对求大于供的就业市场,医疗美容行业正如火如荼地发展着[1-2]。可是目前本专业的发展面临很多问题,毕业生频繁跳槽,人才五年流失率高。招生就业形势都不容乐观,如果不解决此困境,再多的教育教学改革只能成为资源浪费。笔者结合本校历年来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就业现状,校企合作情况,探讨教育教学中改革的思路、措施与对策。

    作者:郝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可吸收性人工韧带在中面部松垂提升术中的应用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中面部松垂提升的术后效果,尝试应用可吸收性人工韧带在面部SMAS层下的提拉作用,术后明显改善中面部松垂,达到年轻化目的。方法:从颞部发际内入路,微创方法植入可吸收性人工韧带(倒钩设计),提拉颧弓韧带、颧脂肪垫、咬肌-皮韧带,固定于颞深筋膜上,机械的提拉及降解吸收过程中产生的纤维粘连作用使组织复位。结果:本组共30例患者,术后随访1~9个月,1例患者早期有轻微面部麻木不适感,3个月后逐渐恢复。患者对除皱效果满意。结论:可吸收性人工韧带应用于中面部提升手术,具有微创、安全、稳定、副作用少、效果更持久等特点,提升效果满意,是临床广泛推广的一种微创除皱新技术。

    作者:郭晓光;贺洁;周蔚;张延珂;付莹莹;王大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术后放疗联合肉毒毒素A注射治愈巨大瘢痕疙瘩一例

    目的:观察术后放疗联合肉毒毒素A注射治疗巨大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患者入院后行瘢痕肿物切除术,术后予以直线加速器β射线照射,伤口愈合后行3次肉毒毒素A治疗,随访1年半。结果:腰侧部瘢痕疙瘩手术切除后放疗联合肉毒毒素A药物治疗有效,随访1年半后瘢痕未复发。结论:皮肤张力大的部位手术联合电子线放射治疗及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后大大降低了瘢痕疙瘩的复发率。

    作者:李周娜;金哲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2016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并发症分析

    目的:分析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并发症,评估其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2月-2013年12月笔者科室收治的213例婴幼儿血管瘤口服普萘洛尔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患儿心率及血压波动在可耐受范围内,57例(26.8%)患儿出现血糖下降(低者2.1mmol/L,平均3.31mmol/L),其中并发多次血糖下降者30例(14.1%);其他并发症:有睡眠改变47例(22.1%)、食欲下降29例(13.6%),大便性状改变者53例(24.9%)。绝大多数患儿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出现并发症多为暂时且无明显后遗症。结论: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安全性较高,且可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汪城河;苏振民;林文雄;黄曲惠;吴雅莹;刘长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粘结型颊面管与带环在正畸治疗中的运用体会

    目的:比较粘结型颊面管与带环在正畸治疗中的脱落率。方法:选用30例患者采用粘结型方丝弓颊面管作为实验组,30例患者采用方丝弓带环作为对照组,治疗1年后分别记录两组在正畸治疗中的脱落率,并进行对比。结果:采用粘结型方丝弓颊面管的实验组脱落率为6.5%,而采用方丝弓带环作为对照组的脱落率为5.0%,颊面管和带环的脱落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粘结型颊面管与带环在正畸治疗中的脱落率无显著性差异,在正畸治疗中可推广使用粘结型颊面管。

    作者:葛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颌面部的特征变化及侧貌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颌面部软硬组织、侧貌变化情况,对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提供进一步参考。方法:选择73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分别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影像学资料中选择21项能够反映颌面部软硬组织、侧貌形态的参数进行对照分析,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治疗后相比治疗前硬组织参数中除MP-SN(°)、ANS-Me/N-Me(%)、L1-NB(mm)以及Y轴角(°)外,余下17项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将部分硬组织参数及其相应的软组织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可得出大部分硬组织参数与其相应的软组织参数存在相关性,尤其软组织面角FH- N`Pg`(°)与面角NP-FH(°)、Y轴角(°)及SNA(°)相关系数达到0.914、-0.883和-0.742,可见两者存在较高相关性。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影响其软组织侧貌为主要的因素为骨性因素,其他因素为牙性因素和软组织厚度因素。该类患者侧貌特点主要体现为面下三分之一部分在矢状向发育过度畸形,常伴有颏部后缩,而垂直向一般无明显异常。通过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可使侧貌改善。

    作者:刘迪;周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疗效分析

    目的:评估改良额肌瓣悬吊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3年10月采用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的39例(43眼)重度上睑下垂患者进行回顾性疗效分析,该组患者包括先天性上睑下垂34例(38眼),外伤性上睑下垂5例(5眼),评估手术效果及手术的安全性。结果:术后2年随访结果,本组矫正良好者37例(41眼),占95.3%,基本矫正2例(2眼),占4.7%,无过矫和矫正不足,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疗效满意、安全可靠。

    作者:邢战中;吕杰;王翠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告作者和读者·1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内窥镜辅助耳后扩张器置入术中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内窥镜辅助的耳后扩张器置入手术配合要点。方法:对先天性小而畸形患者采用内窥镜辅助进行耳后扩张器置入术,充分缩短了手术时间,从而减轻患者痛苦。结果:内镜辅助的扩张器置入术平均手术时间仅为15~30 min。本组患者共85例,其中76例患者手术效果良好,如期完成扩张并接受耳再造手术,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血肿、血清肿、伤口愈合不良等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既往报道。结论:利用内窥镜进行耳后扩张器置入术,使得手术切口长度可以缩短,剥离层次及位置控制更为精确,术区的暴露更理想,能够很好的控制术区出血并严格止血,显著降低了术后各项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马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改良颊侧多曲簧矫治器对颞下颌关节间隙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矫治安氏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功能性偏斜患者矫治前后颞下颌关节间隙测量值的变化。方法:混合牙列安氏III类错牙合伴下颌功能性偏斜患者20例,采用改良颊侧多曲簧矫治器矫治,矫治前后拍摄颞下颌关节闭口位X线片,测量分析颞下颌关节间隙,用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改良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矫治安氏III类错牙合伴下颌功能性偏斜,矫治前后颞下颌关节间隙测量前间隙(M)、后间隙(N),比较线性百分比=(N-M)/(N+M)×100%、面积计算采用Y/X值变化。颞下颌关节间隙发生改变,M值及N值的变化均较明显。结论:改良颊侧多曲簧矫治器适当的持续加力作用,能引起颞下颌关节适应性改建,关节前间隙增大、后间隙减小,髁突明显后移位。

    作者:王阿娜;侯录;王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鼠神经生长因子配合电针治疗小儿周围面神经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应用于小儿周围面神经炎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面神经炎患儿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30例。均采用常规药物及电针治疗,观察组加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记录治疗前后HD评级及神经传导改变。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后HD评分有明显变化,其中观察组痊愈率90.6%,与对照组83.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明显提高,观察组提高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过程中患儿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早期面神经炎治疗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有助于改善症状,提高治愈率,且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杨恩华;涂雪松;钟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告作者和读者·4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国美容医学》投稿须知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国外美容医学新研究与进展(一)--乳房整形、不同基质干细胞对扩张皮肤的影响及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

    本期①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后引发的双侧乳腺癌;②乳房切除后重建乳房对继发性淋巴水肿发生率的影响;③实体器官移植后的乳房重建;④比较基质干细胞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基因的基质干细胞对放射损伤的扩张皮肤的影响;⑤对未知原发病灶的局部转移的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

    作者:李荟元(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果酸与冷冻治疗儿童甲周疣疗效比较与分析

    目的:观察果酸、冷冻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儿童甲周疣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果酸组:果酸起始浓度20%,外用于疣体;冷冻组:蘸取适量液体氮,2次冻溶。两组均每周治疗1次,连续4周,于操作时、复诊再次治疗前观察和记录皮损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果酸、冷冻治疗儿童甲周疣有效率分别为84.4%,78.1%,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冷冻、果酸治疗儿童甲周疣产生疼痛、红斑和水疱的发生率分别为100.0% VS 68.8%,43.8% VS 18.8%,53.1% VS 1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果酸与冷冻治疗儿童甲周疣疗效显著,但果酸治疗不良反应低,可做为儿童甲周疣治疗的良好选择。

    作者:胡友红;唐先勇;易庆阳;周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麦卡锡整形外科学》出版发行

    《Plastic Surgery》被誉为“世界整形外科医生的圣经”,是大部分当代整形外科教材的依据和原型,在美国畅销25年不衰,直至2014年,仍保持长期占据美国整形外科教科书排行榜之首,其中以1990年J.G. McCarthy主编的第一版为出名,是现代整形外科的奠基巨著。第三版《Plastic Surgery》增加了《美容外科卷》和《乳房卷》,于2013年在美国出版。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腺样体肥大对前牙反牙合儿童颌骨发育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腺样体肥大对前牙反牙合儿童颌骨发育的影响。方法:从门诊正畸求治的乳牙期和混合牙列早期前牙反牙合儿童中,选取腺样体肥大的儿童16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无腺样体肥大的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X线头影测量研究。结果:腺样体肥大组SNA和SNB值较对照组小,MP-FH、MP-SN、Y轴角及ANS-Me值较对照组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腺样体肥大影响前牙反牙合儿童颌骨发育,可能导致骨性反牙合和骨性开牙合,提高对腺样体肥大致病作用的认识,有助于正畸临床对前牙反牙合儿童综合矫治计划的制定。

    作者:冯海亮;柯杰;赵桂芝;张艳迪;张容秀;林泉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