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鼠神经生长因子配合电针治疗小儿周围面神经炎疗效观察

杨恩华;涂雪松;钟新

关键词:小儿, 周围面神经炎, 鼠神经生长因子, 电针, 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应用于小儿周围面神经炎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面神经炎患儿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30例。均采用常规药物及电针治疗,观察组加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记录治疗前后HD评级及神经传导改变。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后HD评分有明显变化,其中观察组痊愈率90.6%,与对照组83.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明显提高,观察组提高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过程中患儿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早期面神经炎治疗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有助于改善症状,提高治愈率,且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告作者和读者·1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告作者和读者·4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投稿数字写作须知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国美容医学》投稿须知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自体疣植入联合Q开关Nd:YAG激光治疗扁平疣疗效分析

    观察自体疣植入联合Q开关Nd:YAG激光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扁平疣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先行自体疣植入,后期使用Q开关532nm Nd:YAG激光治疗;对照组单外用咪喹莫特乳膏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81.0%,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痊愈率为44.0%,总有效率为75.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自体疣植入联合Q开关Nd:YAG激光治疗扁平疣疗效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孔祥明;张明莉;林玲;柯锦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microRNA-130a抑制KGN细胞FOXL2基因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研究外源性microRNA-130a在卵巢颗粒细胞KGN中过表达对FOXL2基因表达的影响,探索microRNA-130a对KGN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人工设计合成靶向FOXL2基因的microRNA-130a模拟物,脂质体法将microRNA-130a模拟物转染入KGN细胞中,Trizol法和RIPA蛋白裂解法分别获取高纯度的细胞总RNA和总蛋白,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FQ-PCR)检测microRNA 模拟物转染后细胞中FOXL2基因mRNA 表达水平,Western Blot 检测FOXL2蛋白表达水平,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检测microRNA-130a转染后KGN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成功转染KGN细胞后,阴性对照组FOXL2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的差异(P>0.05),miR-130a转染组能显著抑制FOXL2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MTT法检测各组KGN细胞的OD值及细胞增值率,microRNA-130a转染后能明显促进KGN细胞的增殖,与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外源性的miR-130a对FOXL2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能明显促进KGN细胞的增殖。

    作者:李亚玲;张伟;梁惠宇;周陆陆;姚永明;唐胜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疗效分析

    目的:评估改良额肌瓣悬吊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3年10月采用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的39例(43眼)重度上睑下垂患者进行回顾性疗效分析,该组患者包括先天性上睑下垂34例(38眼),外伤性上睑下垂5例(5眼),评估手术效果及手术的安全性。结果:术后2年随访结果,本组矫正良好者37例(41眼),占95.3%,基本矫正2例(2眼),占4.7%,无过矫和矫正不足,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疗效满意、安全可靠。

    作者:邢战中;吕杰;王翠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两种脂肪纯化方法对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的临床效果影响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脂肪纯化方法对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脂肪存活率的影响,并对比两者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在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美容科接受自体脂肪移植隆乳的患者116例,分为离心组及静置组,每组58例,在各接受2次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术后6个月时,记录受术者术前术后乳房体积、隆起值和保持率、两次的补脂量,脂肪存活率、术后患者满意度以及两组乳房外形变化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离心组的隆起值和保持率在术后1、3、6个月均高于静置组(均P<0.05);离心组移植术后6个月两侧乳房脂肪体积均显著高于静置组(P<0.05);离心组左右双侧乳房脂肪存活率高于静置组(P<0.001)。离心组经两次脂肪注射移植后满意率优于静置组(P<0.05)。结论: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临床效果确切可靠,抽取的脂肪颗粒釆用离心机适当的离心后再注射移植,较单纯的静置纯化脂肪法乳房隆起效果好、脂肪存活率和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锋;许龙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告作者和读者·2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太田痣激光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太田痣是一种发生于真皮的色素增加性疾病。调Q激光能有效治疗太田痣,但仍然有一定的复发率(0.6%~1.2%)。太田痣的复发时间一般为治疗后的10个月~10年。太田痣的复发主要与紫外线照射、性激素水平、治疗次数及治疗面积不足等因素有关。

    作者:鲁茜雅(综述);王育珏;涂亚庭;杨井(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可吸收性人工韧带在中面部松垂提升术中的应用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中面部松垂提升的术后效果,尝试应用可吸收性人工韧带在面部SMAS层下的提拉作用,术后明显改善中面部松垂,达到年轻化目的。方法:从颞部发际内入路,微创方法植入可吸收性人工韧带(倒钩设计),提拉颧弓韧带、颧脂肪垫、咬肌-皮韧带,固定于颞深筋膜上,机械的提拉及降解吸收过程中产生的纤维粘连作用使组织复位。结果:本组共30例患者,术后随访1~9个月,1例患者早期有轻微面部麻木不适感,3个月后逐渐恢复。患者对除皱效果满意。结论:可吸收性人工韧带应用于中面部提升手术,具有微创、安全、稳定、副作用少、效果更持久等特点,提升效果满意,是临床广泛推广的一种微创除皱新技术。

    作者:郭晓光;贺洁;周蔚;张延珂;付莹莹;王大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麦卡锡整形外科学》出版发行

    《Plastic Surgery》被誉为“世界整形外科医生的圣经”,是大部分当代整形外科教材的依据和原型,在美国畅销25年不衰,直至2014年,仍保持长期占据美国整形外科教科书排行榜之首,其中以1990年J.G. McCarthy主编的第一版为出名,是现代整形外科的奠基巨著。第三版《Plastic Surgery》增加了《美容外科卷》和《乳房卷》,于2013年在美国出版。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腺样体肥大对前牙反牙合儿童颌骨发育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腺样体肥大对前牙反牙合儿童颌骨发育的影响。方法:从门诊正畸求治的乳牙期和混合牙列早期前牙反牙合儿童中,选取腺样体肥大的儿童16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无腺样体肥大的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X线头影测量研究。结果:腺样体肥大组SNA和SNB值较对照组小,MP-FH、MP-SN、Y轴角及ANS-Me值较对照组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腺样体肥大影响前牙反牙合儿童颌骨发育,可能导致骨性反牙合和骨性开牙合,提高对腺样体肥大致病作用的认识,有助于正畸临床对前牙反牙合儿童综合矫治计划的制定。

    作者:冯海亮;柯杰;赵桂芝;张艳迪;张容秀;林泉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注射美容整形技术》隆重出版

    《注射美容整形技术》由浙江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的吴溯帆教授主编,参编者有我国肉毒毒素的发明人王荫椿教授、透明质酸的研发专家郭学平教授、解剖学专家徐达传教授、脂肪移植专家王志军教授、疤痕注射专家武晓莉教授、美学专家怀伟先生,以及一大批注射美容专家,如李勤教授、黄金龙教授、陈向东教授、夏炜教授、战长蔚博士、尹卫民教授、董帆教授、吴华医师等,还有新加坡注射美容专家Woffles Wu医师、摩纳哥注射专家Phillippe Berros医师等35人。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颌面部的特征变化及侧貌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颌面部软硬组织、侧貌变化情况,对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提供进一步参考。方法:选择73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分别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影像学资料中选择21项能够反映颌面部软硬组织、侧貌形态的参数进行对照分析,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治疗后相比治疗前硬组织参数中除MP-SN(°)、ANS-Me/N-Me(%)、L1-NB(mm)以及Y轴角(°)外,余下17项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将部分硬组织参数及其相应的软组织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可得出大部分硬组织参数与其相应的软组织参数存在相关性,尤其软组织面角FH- N`Pg`(°)与面角NP-FH(°)、Y轴角(°)及SNA(°)相关系数达到0.914、-0.883和-0.742,可见两者存在较高相关性。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影响其软组织侧貌为主要的因素为骨性因素,其他因素为牙性因素和软组织厚度因素。该类患者侧貌特点主要体现为面下三分之一部分在矢状向发育过度畸形,常伴有颏部后缩,而垂直向一般无明显异常。通过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可使侧貌改善。

    作者:刘迪;周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鼠神经生长因子配合电针治疗小儿周围面神经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应用于小儿周围面神经炎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面神经炎患儿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30例。均采用常规药物及电针治疗,观察组加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记录治疗前后HD评级及神经传导改变。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后HD评分有明显变化,其中观察组痊愈率90.6%,与对照组83.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明显提高,观察组提高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过程中患儿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早期面神经炎治疗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有助于改善症状,提高治愈率,且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杨恩华;涂雪松;钟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内窥镜辅助耳后扩张器置入术中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内窥镜辅助的耳后扩张器置入手术配合要点。方法:对先天性小而畸形患者采用内窥镜辅助进行耳后扩张器置入术,充分缩短了手术时间,从而减轻患者痛苦。结果:内镜辅助的扩张器置入术平均手术时间仅为15~30 min。本组患者共85例,其中76例患者手术效果良好,如期完成扩张并接受耳再造手术,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血肿、血清肿、伤口愈合不良等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既往报道。结论:利用内窥镜进行耳后扩张器置入术,使得手术切口长度可以缩短,剥离层次及位置控制更为精确,术区的暴露更理想,能够很好的控制术区出血并严格止血,显著降低了术后各项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马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老年人应用locator附着体-种植覆盖义齿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locator附着体-种植覆盖义齿的修复老年无牙颌患者的临床护理特点。方法:选择22例老年无牙颌患者进行术前沟通和心理护理;术后对应用locator附着体-种植覆盖义齿的患者进行护理和口腔健康教育指导,并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22例患者的种植体成功植入颌骨内,locator附着体-种植覆盖义齿固位良好,患者满意度高。结论:正确细心的护理对保证应用locator附着体-种植覆盖义齿修复的成功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张瑜;贾红菊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近红外皮肤治疗仪治疗面颈部皱纹及皮肤松弛疗效观察和分析

    目的:肉眼观察与量化测定验证近红外治疗在面颈部皱纹及松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7例面颈部皱纹和松弛的受试者采用近红外治疗仪治疗,以自身治疗前后作为对照。每2周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采用受试者评分、临床医师评分及Angel软件专业测量法对临床疗效进行数字化评价。结果:1个疗程(12周)后,原有的面颈部皱纹及皮肤松弛都有明显改善,受试者与医师对疗效均感满意。数据测量显示:1个疗程结束后面部提升距离平均值1.72mm,鼻唇沟提升距离平均值1.64mm。结论:近红外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对改善皱纹、紧缩肌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凡;邝捷;潘靖;陈岩;赵晶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彩超引导下透明质酸注射隆鼻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透明质酸注射隆鼻术的临床疗效及操作可行性。方法:收集80例鼻梁低平的患者,随机分成彩超组和常规组各40例。在单盲法的情况下,彩超组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引导下,进行鼻部局部注射透明质酸。常规组用传统的盲视方法进行注射。根据医患双方同时对术后效果进行评估;医生对术后注射针眼出血、红肿、瘀斑等不良反应的观察;采用0~10数字疼痛强度尺(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对疼痛度的描述等三个方面,分析彩超引导下对比传统注射法时患者鼻部的疗效、安全性及疼痛程度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彩超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0%,两者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彩超引导下注射时NRS的评分优于常规注射操作(P<0.05)。结论:彩超引导下透明质酸注射隆鼻术定位准确,能明显观察注射过程,减少术后出血、皮肤发红,降低患者疼痛度,具有可视与安全等优点,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经验的不断积累,将有更大的应用空间。

    作者:张京珂;姜南;徐扬阳;杨智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