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鲜英;刘毅;肖斌;孙晓晨;李超
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青年人及成人均可患病,严重者可遗留瘢痕,给患者的生活和心理带来很多困扰.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方法很多,如传统的冷冻、压力、局部糖皮质激素注射、外科切除等疗法,但疗效差异较大.近年来,激光疗法、放射疗法、硅凝胶膜、基因疗法等对增生性瘢痕的治疗得到充分发展,收到了较好效果,尤其是综合治疗的应用大大降低了复发率,不良反应明显减少,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本文就增生性痤疮瘢痕的治疗方法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旨在为临床医生治疗增生性痤疮瘢痕提供更多参考.
作者:张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穴位按摩联合延续护理对光子治疗黄褐斑的效果影响.方法:收集笔者科室接受光子-M22治疗的106例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的皮损情况,并对治疗不同阶段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皮损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9个月和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选择穴位按摩联合延续护理的方式对能够显著改善黄褐斑光子治疗的近期疗效,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辛欣;杨安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整形外科患者成分输血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本院整形外科2012年1月-2016年12月接受成分输血的134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包括患者信息、输血原因、输血种类和剂量等,对整形外科患者临床用血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血液制品应用种类主要为血浆及红细胞制品,其目的在于维持血容量的稳定,在某些体表肿瘤的患者兼有血小板及冷沉淀的使用,以预防及治疗大量输入库存血之后的凝血功能障碍;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以创伤、肿瘤、瘢痕等修复重建患者为主.结论:整形外科患者用血原因主要为围手术期急性失血后的有效循环容量补充,对于部分病情特殊的患者同时兼顾凝血功能异常的预防及治疗.
作者:张红;董立维;马显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近年来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治疗瘢痕上的临床应用与变化,为临床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6年12月于笔者科室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瘢痕患者122例,共埋置153枚扩张器,依年份分组,其中2014年1月-2016年12月就诊的64例为观察组,2011年1月-2013年12月就诊的58例为对照组.对患者的基础资料及术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瘢痕所占体表面积、扩张器埋置数目、部位、形状及其额定容积、注水周期的选择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多数患者采用了超量扩张方法,扩张倍数(注水量/额定容积)1倍以上的患者52例(81.2%),高于对照组的51.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适当范围内扩张倍数与并发症发生率呈负相关,注水周期与并发症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瘢痕畸形,多选用超量扩张法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茹扎·木拉提别克;于扬;马少林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应用颞浅筋膜瓣结合头皮刃厚皮片游离移植修复耳廓再造术后软骨支架外露的疗效.方法:9例行Nagata法耳廓再造术的患者,一期术后出现皮瓣缺血、坏死、软骨支架外露,清除坏死组织,切除失去活力的软骨,行颞浅筋膜瓣结合头皮刃厚皮片移植修复.结果:9例移植皮片全部成活,稍有色素沉着,再造耳廓形态逼真,轮廓清晰,效果满意.结论:颞浅筋膜瓣结合头皮刃厚皮片移植术是Nagata法耳廓再造过程中发生软骨支架外露后的一种较好的补救方法.
作者:王江允;杨琳琳;陈春丽;彭克明;司江勇;张智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口腔颌面部感染是指口腔、颈部、面部软组织出现感染的常见病,由于颌面部存在许多肌筋膜间隙,一旦出现感染极易在间隙间相互扩散,出现多间隙感染,进而导致败血症、静脉炎、脑脓肿和纵膈炎等严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相关研究逐渐丰富,本文就颌面部感染部位及来源、扩散途径、微生物学研究,诊断方法及治疗,以及口腔颌面部创伤后整形美容修复中如何预防颌面部间隙感染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王启晋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移植在额颞部凹陷填充中的应用疗效并对其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120例患者,采用大腿内侧肿胀麻醉,抽取大腿根部内侧自体脂肪并过滤纯化,将纯化后的自体脂肪均匀注射于额颞部,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本组120例,术后随访6~10个月,110例患者对术后效果满意;9例自觉改善不明显行二次注射,其余均为一次注射;1例因术后染发出现术后感染,经引流、换药后好转,其余均未出现脂肪液化、感染、坏死等并发症.结论:自体脂肪移植应用于额颞部凹陷填充,疗效确切,并发症可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啸;吴斌;彭三妹;侯杰;任明君;杨洪政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自体乳糜脂肪移植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就诊于笔者医院的1年以上的瘢痕患者80例,治疗部位瘢痕设为实验组,予以乳糜脂肪注射疗法处理;治疗区域附近瘢痕作为对照组,瘢痕内注入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结果:在高倍镜下乳糜脂肪内未发现成活的脂肪细胞,体外培养5d后可看到条索状细胞生长;所有患者经3次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75%(75/80),随访半年以上,瘢痕明显软化、变平,无明显凸起部位,疗效稳定未见复发;治疗后实验组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糜脂肪移植对增生性瘢痕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有效物质并非成熟脂肪细胞,可能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外基质、脂肪前体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有关.
作者:王斐;陈敏亮;赖琳瑛;梁黎明;周桂文;周运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比较不同条件下兔耳软骨缺损区的修复情况,了解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 -rich fibrin,PRF)联合自体软骨颗粒修复软骨缺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临床中软骨移植术后供区缺损修复提供参考.方法:选取30只新西兰大白兔,于双耳对称处设计1.0cm×0.6cm的全层软骨缺损,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颗粒软骨组、PRF组、PRF+颗粒软骨组、软骨块回置组,各组予以对应处理.分别于4周,8周和12周后处死,观察各组缺损大体情况并行HE染色分析软骨修复情况,进行组织学修复评分,所得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体标本和组织学观察可见:空白对照组几乎无软骨再生,为纤维组织覆盖修复;颗粒软骨组、PRF组软骨缺损边缘及移植的颗粒软骨周围可见少量新生软骨细胞,新生软骨较正常软骨薄且不规则;PRF+颗粒软骨组修复效果优于上述3组,缺损区为新生软骨覆盖,修复效果接近软骨块回置组.软骨缺损组织学修复评分结果显示:PRF+颗粒软骨组修复效果显著优于空白对照组(P<0.01),颗粒软骨组、PRF组软骨缺损修复效果优于空白对照组(P<0.05),颗粒软骨组、PRF组组间修复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F联合自体软骨颗粒能够有效修复及缩小软骨缺损面积,PRF或颗粒软骨单独置入修复效果也优于软骨缺损自行修复.
作者:王秀;张正文;谢锋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管角皮瘤的整形外科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到2016年12月共收治22例血管角皮瘤患者,根据患者组织缺损情况分别采用原位缝合修复6例,游离皮片移植12例和局部皮瓣4例.结果:本组22例,16例患者移植皮片/皮瓣均存活,供区愈合良好,6例原位缝合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3年,未见肿瘤复发,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血管角皮瘤病变数量少、面积较大者应尽早行外科手术治疗,修复时需根据组织缺损区域的外形和功能的恢复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作者:赵红雁;刘林嶓;张会;朱旭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渗透树脂对釉质白垩斑的治疗效果及对其表面颜色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10月在笔者医院接受正畸治疗且出现脱矿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涂氟治疗,观察组给予渗透树脂处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粗糙度、色差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049,P=0.014);两组患者治疗前粗糙度无差别,治疗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粗糙度和灰度值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939,P=0.026);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无差别,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结论:渗透树脂对釉质白垩斑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粗糙度和颜色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毓聪;王雅雯;李少登;杨宾;赖道峰;包艳丽;陆丽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了解瓷贴面修复后患者的满意情况,并探讨个人因素对患者瓷贴面修复后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09例需进行瓷贴面修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修复前填写基本情况调查表及艾森克人格问卷N量表,瓷贴面修复后1个月完成满意度调查表,并进行基本情况与满意度调查表、艾森克人格问卷N量表与满意度调查表的相关分析.结果:患者对整体轮廓、颜色满意程度、修复体半透性、咀嚼功能的满意度分别为91.74%,93.58%,94.50%,88.07%.性别、年龄水平、职业、婚姻状况、收入水平对瓷贴面的了解程度与患者的满意度相关.艾森克人格问卷N量表中的T分与患者的满意度呈负相关.结论:患者对瓷贴面修复比较满意,患者的基本情况与人格特征对瓷贴面修复后的满意度有影响.
作者:左玉;马玉;曹卫彬 刊期: 2017年第12期
透明质酸近年来在美容行业的应用中取得了快速发展.并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第二大注射美容产品,但其注射并发症的发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其血管相关并发症,如:栓塞、局部坏死等.这些不仅造成二次就医的医疗资源浪费,更加给求美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本文对透明质酸注射美容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进行综述,并基于医疗设备的发展及对透明质酸自身特性的深入了解,提出了利用超声探测技术来估算透明质酸的注射范围,在超声引导下实现精确注射,并在术后探查透明质酸的局部分布情况,从而避免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但这一方案的实施仍需进一步的探讨.
作者:胡佳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实施PDCA循环质量管理前后患者对综合医院门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6月-12月(行PDCA管理模式前)于本院整形美容外科就诊的门诊及住院后门诊复诊的302例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1月-6月(PDCA管理模式后)就诊的328例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接受门诊常规就诊流程,实验组实施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就医结束填写门诊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PDCA循环质量管理后患者对门诊护士服务态度、健康教育及护患有效沟通等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实施PDCA循环质量管理后门诊手术及住院手术后门诊复诊的患者对门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大幅提高.
作者:范艳梅;姚聪;陈小菲;杜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在低氧条件下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及瘢痕生成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2%O2低氧条件下处理原代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36h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10μmol/L辛伐他汀作为干预组,采用CCK-8法检测常氧和低氧条件下不同浓度辛伐他汀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分析Caspase-3、Bax、Bcl-2、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Ⅰ型胶原、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常氧和低氧条件下,随着辛伐他汀药物浓度增加,成纤维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药物浓度≥10μmol/L时,低氧条件辛伐他汀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大于常氧组(P<0.01).干预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组细胞促凋亡因子Bax、Caspase-3表达增加,而凋亡抑制因子Bcl-2表达减少(P<0.05).干预组中HIF-1α、Ⅰ型胶原、CTG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IMP-1表达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在低氧条件下可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体外增殖活性及瘢痕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可显著促进细胞凋亡.
作者:姚建;苏开新;王海华;郭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冷疗法应用于眼部整形美容术后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4月于本院行眼部整形手术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予以常规处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冷疗法处理,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进行VAS、SAS和SDS评分,统计患者术后创口肿胀消失和创口愈合时间,并观察两组患者眼部青紫、创口感染及恶心呕吐等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SAS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评分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眼局部肿胀消除时间(2.42±0.93)d和创口愈合时间(7.95±2.83)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6.62±2.27)d和(16.09±4.5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为1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部整形美容术后对患者施以冷疗法,可以显著缓解患者心理焦虑和抑郁程度,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减少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康复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陈思思;李婧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多生牙是一种牙齿数目多于人体生理牙数的牙齿发育异常,多见于上颌前牙区,而磨牙区少见.多生牙可引起许多并发症,影响美观及功能.临床上对于已萌出或埋伏的多生牙大多采取手术拔除,目前国内关于多生牙自体移植修复缺失牙的报道很少.本文介绍1例下颌磨牙区多生牙自体移植修复第二前磨牙且术后1年临床效果满意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姝;武万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前、后牙合平面的特点.方法:选取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共158例,按垂直生长型将其分为高、低及均角三组,采用Winceph8.0软件对每例患者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前、后牙合平面及其相关颌骨指标的定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前、后牙合平面倾斜度,下颌支角(Go-A)和下颌支倾斜角(RAM-I)均为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P<0.05).结论: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不同垂直骨面型前后牙合平面存在差异,高角者前后牙合平面更为陡峭,颌骨也表现出相应的形态特征.
作者:郭永明;方志欣;周嫣;唐倩;曾庆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1550nm非剥脱性点阵激光(Non-ablative Fractional Photothermolysis,NFP)联合大光斑低能量1064nm Q开关Nd:YAG激光(Q-Switch Nd:YAG,QSNY)治疗黄褐斑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半脸、随机、研究者单盲的方法,将19例黄褐斑患者双侧面部均给予大光斑低能量QNSY激光治疗(每2周1次,共10次),之后随机选择一侧面部,再给予1550nm NFP激光治疗(每6周1次,共4次),记录初始的黄褐斑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melasma area severity index,MASI),治疗结束后4周与12周的MASI和医生主观评价(physician's global assessment,PGA),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在治疗后4周和12周记录的MASI均有明显下降,均P<0.05.两组治疗后4周与12周的MASI和PGA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在大光斑低能量QNSY激光治疗黄褐斑的过程中,联合1550nm NFP激光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吴磊;蔡美红;陈小建;陈玲玲;黄献琛;师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应用深蓝射频治疗面部皮肤轻度松弛及细小皱纹,并探讨其应用价值及美容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笔者科室深蓝射频应用于面部年轻化的72例就医者作为临床对象,观察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皮肤皱纹评分及安全性等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6个月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8.61%、97.22%,皮肤皱纹评分情况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部皮肤轻度松弛以及细小皱纹患者采用深蓝射频进行治疗,能显著改善皮肤细小皱纹,加强皮肤紧致度,安全性较好,临床应用及美容效果确切.
作者:赵琦;冯仁洋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