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鲜英;刘毅;肖斌;孙晓晨;李超
目的:应用深蓝射频治疗面部皮肤轻度松弛及细小皱纹,并探讨其应用价值及美容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笔者科室深蓝射频应用于面部年轻化的72例就医者作为临床对象,观察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皮肤皱纹评分及安全性等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6个月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8.61%、97.22%,皮肤皱纹评分情况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部皮肤轻度松弛以及细小皱纹患者采用深蓝射频进行治疗,能显著改善皮肤细小皱纹,加强皮肤紧致度,安全性较好,临床应用及美容效果确切.
作者:赵琦;冯仁洋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牙龈生物型是影响口腔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分为薄龈型及厚龈型,它不仅影响种植术后前牙区红白美学的整体效果,而且还影响牙周的治疗效果、固定冠的修复及正畸等治疗.因其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关于它的文献报道也越来越多.目前针对牙龈生物型的测量方法有很多,如:直接法及翻瓣后卡尺测量法等,因各种方法中均有一定的误差,故没有一个公认的有效方法,本文就测量方法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邹新明;黄娜;王远勤;李志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口腔颌面部感染是指口腔、颈部、面部软组织出现感染的常见病,由于颌面部存在许多肌筋膜间隙,一旦出现感染极易在间隙间相互扩散,出现多间隙感染,进而导致败血症、静脉炎、脑脓肿和纵膈炎等严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相关研究逐渐丰富,本文就颌面部感染部位及来源、扩散途径、微生物学研究,诊断方法及治疗,以及口腔颌面部创伤后整形美容修复中如何预防颌面部间隙感染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王启晋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医生的电话访问对患者正畸治疗初期疼痛的影响,以及对不同人格特征与情绪类型的患者正畸治疗疼痛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120例正畸初诊患者分为两组,依据是否在初始弓丝安放后对其进行电话访问分为电话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矫正前完成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以确定患者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类型,并应用视觉模拟分析法(VAS)评估患者1周内的疼痛强度及变化.结果:电话组在1周内的疼痛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24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d差异显著(P<0.01).电话组中,外向型患者疼痛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情绪稳定型患者疼痛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话访问对减少患者正畸治疗初期疼痛效果显著,且对外向型和情绪稳定型患者影响更大.
作者:刘梦;赵红艳;安晶涛;孙婷婷;唐林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丹参对大鼠皮肤创伤修复效果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36只SD(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丹参组,每组18只,采用全层皮肤切除制备创伤修复动物模型,丹参组采用丹参注射液修复创面,对照组用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造模后1d、3d、7d测量伤口未愈面积,并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损伤区域不同时间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和VEGF的表达变化.结果:大鼠皮肤创伤未愈合面积测定结果显示损伤后1d、3d、7d对照组和丹参组大鼠创伤皮肤未愈合面积均逐渐缩小,3d、7d后丹参组未愈合面积均小于对照组(P<0.05);HE染色可观察到损伤后3d丹参组小血管内红细胞淤积情况较对照组轻,新生毛细血管数量较对照组多;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VEGF在大鼠皮肤表皮细胞、皮脂腺上皮细胞、毛囊、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中有表达,但以成纤维细胞的表达为主.损伤后1d、3d,丹参组VEGF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可通过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促进大鼠创伤皮肤的修复.
作者:卢尚兵;金昊;赵鑫鑫;朱玲;李俊岑;曾茜;李龙;康春雨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整形外科患者成分输血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本院整形外科2012年1月-2016年12月接受成分输血的134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包括患者信息、输血原因、输血种类和剂量等,对整形外科患者临床用血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血液制品应用种类主要为血浆及红细胞制品,其目的在于维持血容量的稳定,在某些体表肿瘤的患者兼有血小板及冷沉淀的使用,以预防及治疗大量输入库存血之后的凝血功能障碍;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以创伤、肿瘤、瘢痕等修复重建患者为主.结论:整形外科患者用血原因主要为围手术期急性失血后的有效循环容量补充,对于部分病情特殊的患者同时兼顾凝血功能异常的预防及治疗.
作者:张红;董立维;马显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瘢痕性色素脱失是一种常见并发症,随着点阵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但对瘢痕性色素脱失的治疗目前还停留在早期阶段,需要更多的学者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归纳总结了近年来运用点阵激光治疗瘢痕性色素脱失的治疗效果,以及存在的不足,且对瘢痕性色素脱失的治疗方法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展望.
作者:范月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黄金微针(BodyTite)与皮瓣法微创手术治疗腋臭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及美容效果.方法:应用黄金微针治疗腋臭68例,应用皮瓣法微创手术治疗腋臭84例,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黄金微针治疗腋臭有效率为88.2%,皮瓣法微创手术有效率为85.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金微针治疗腋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4%低于皮瓣法微创手术的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金微针治疗腋臭较皮瓣法微创手术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和良好的美容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晟;傅荣;泽仁青措;谭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自体乳糜脂肪移植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就诊于笔者医院的1年以上的瘢痕患者80例,治疗部位瘢痕设为实验组,予以乳糜脂肪注射疗法处理;治疗区域附近瘢痕作为对照组,瘢痕内注入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结果:在高倍镜下乳糜脂肪内未发现成活的脂肪细胞,体外培养5d后可看到条索状细胞生长;所有患者经3次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75%(75/80),随访半年以上,瘢痕明显软化、变平,无明显凸起部位,疗效稳定未见复发;治疗后实验组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糜脂肪移植对增生性瘢痕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有效物质并非成熟脂肪细胞,可能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外基质、脂肪前体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有关.
作者:王斐;陈敏亮;赖琳瑛;梁黎明;周桂文;周运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评价慢性牙周炎上前牙唇向移位牙周常规治疗联合正畸的临床疗效及其稳定性,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共纳入慢性牙周炎伴上前牙唇向移位患者25例,以牙周基础治疗后为基线,采用前瞻性对照设计,评价牙周联合正畸治疗(实验组)和单纯牙周手术治疗(对照组)在治疗后及12个月随访期牙周袋深度(Periodontal pocket depth,PD)、临床附着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CAL)、牙龈退缩(gingival recession,REC)等临床指标改善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PD、CAL均有明显改善,实验组平均PD由(6.5±1.8)mm减小到(2.3±1.1)mm;对照组平均PD由(6.3±2.0)mm减小到(3.2±1.7)mm,两组PD的减少量有统计学差异(P=0.04).经治疗后,实验组CAL增加2.2mm,对照组CAL平均增加0.8mm,两组差异显著(P=0.02).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REC均有改善,实验组牙龈退缩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3).治疗结束后12个月随访,两组患者疗效基本维持稳定.与治疗结束时相比,两组患者的各项牙周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于上前牙移位的牙周炎患者,牙周常规治疗联合正畸临床疗效确切,可作为临床一线的治疗选择.
作者:杨雁;卢荣;谢黎阳;杨红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LED红光联合马齿苋洗剂湿敷及外用他克莫司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4例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地氯雷他定分散片5mg,1次/d,0.03%他克莫司软膏外涂患处,2次/d;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LED红光照射15min/次,1次/d,中药马齿苋洗剂湿敷,1次/d,疗程共4周.分别于治疗第 1、3、6、8周做疗效判定.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止治疗后第6周、8周,治疗组复发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D红光联合马齿苋及他克莫司治疗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翟燕;高艳;高瑾;王玉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成人尸体头部标本的颞部层次解剖学研究,分析透明质酸颞部注射填充的安全层次.方法:收集新鲜成人尸体标本4例、甲醛溶液浸泡保存尸体标本4例,解剖观察颞部各层次间相应组织关系.根据颞部解剖学特点进行临床颞部透明质酸注射充填,观察并记录其术后疗效及安全性.结果:颞部软组织层次解剖由浅至深为皮肤、皮下脂肪、颞浅筋膜、颞中筋膜、颞深筋膜浅层、颞浅脂肪垫、颞深筋膜深层、颞深脂肪垫、颞肌和骨膜.84例患者填充后颞部皱纹深度缓解80例(95.24%),颞部凹陷区改善82例(97.62%);出现局部肿胀10例(11.90%);硬结5例(5.95%);触痛8例(9.52%);瘙痒7例(8.33%).结论:透明质酸注射充填的安全层次为颞部上方近额处的颞肌深面及颞中静脉下方近颧弓处颞浅脂肪垫.
作者:陈锦;马希达;淳璞;乔军;张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在低氧条件下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及瘢痕生成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2%O2低氧条件下处理原代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36h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10μmol/L辛伐他汀作为干预组,采用CCK-8法检测常氧和低氧条件下不同浓度辛伐他汀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分析Caspase-3、Bax、Bcl-2、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Ⅰ型胶原、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常氧和低氧条件下,随着辛伐他汀药物浓度增加,成纤维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药物浓度≥10μmol/L时,低氧条件辛伐他汀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大于常氧组(P<0.01).干预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组细胞促凋亡因子Bax、Caspase-3表达增加,而凋亡抑制因子Bcl-2表达减少(P<0.05).干预组中HIF-1α、Ⅰ型胶原、CTG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IMP-1表达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在低氧条件下可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体外增殖活性及瘢痕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可显著促进细胞凋亡.
作者:姚建;苏开新;王海华;郭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甲状腺手术患者的疼痛和切口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10月-2017年3月因甲状腺疾病来本院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5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排序,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干预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改善程度和切口恢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与干预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在疼痛程度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切口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减低术后疼痛,且可有效避免瘢痕遗留,切口恢复良好,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在使用高速手机去除不同位置的折断种植体部件时,种植体周围牙槽骨的热传导特点及热分布情况.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的方法,建立两个种植体-下颌骨骨结合模型.模型I:加热面为中央螺丝孔的底面;模型Ⅱ:加热面为种植体的表面,给予加热面的热载荷为50℃~100℃持续加热10s.经过数值计算和后处理,分析种植体周围的温度分布.结果: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在两个模型中,加载温度为50℃时,种植体周围温度均小于骨损伤临界温度47℃.当加载温度为80℃、90℃、100℃时,颈部(P1)加热1s可到达47℃,中部和根部(P2、P3)也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在模型I中,加载温度为60℃、70℃时,P1点大温度到达47℃,P2、P3在10s加热并没有到达47℃.在模型Ⅱ中,当加载温度为60℃时,P1、P2点的大温度在10s时均超过47℃,当加载温度为70℃时,大温度P1、P2、P3均在1s超过47℃.结论:临床中使用高速手机打磨种植体部件是一个高风险性的操作,尤其是在处理断裂的中央螺丝时.临床医生应谨慎选择此方法,使用时需充足水冷却并间断打磨.
作者:贺龙龙;王淼;王婉蓉;李哲;常晓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透明质酸近年来在美容行业的应用中取得了快速发展.并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第二大注射美容产品,但其注射并发症的发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其血管相关并发症,如:栓塞、局部坏死等.这些不仅造成二次就医的医疗资源浪费,更加给求美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本文对透明质酸注射美容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进行综述,并基于医疗设备的发展及对透明质酸自身特性的深入了解,提出了利用超声探测技术来估算透明质酸的注射范围,在超声引导下实现精确注射,并在术后探查透明质酸的局部分布情况,从而避免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但这一方案的实施仍需进一步的探讨.
作者:胡佳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移植在额颞部凹陷填充中的应用疗效并对其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120例患者,采用大腿内侧肿胀麻醉,抽取大腿根部内侧自体脂肪并过滤纯化,将纯化后的自体脂肪均匀注射于额颞部,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本组120例,术后随访6~10个月,110例患者对术后效果满意;9例自觉改善不明显行二次注射,其余均为一次注射;1例因术后染发出现术后感染,经引流、换药后好转,其余均未出现脂肪液化、感染、坏死等并发症.结论:自体脂肪移植应用于额颞部凹陷填充,疗效确切,并发症可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啸;吴斌;彭三妹;侯杰;任明君;杨洪政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实施PDCA循环质量管理前后患者对综合医院门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6月-12月(行PDCA管理模式前)于本院整形美容外科就诊的门诊及住院后门诊复诊的302例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1月-6月(PDCA管理模式后)就诊的328例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接受门诊常规就诊流程,实验组实施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就医结束填写门诊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PDCA循环质量管理后患者对门诊护士服务态度、健康教育及护患有效沟通等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实施PDCA循环质量管理后门诊手术及住院手术后门诊复诊的患者对门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大幅提高.
作者:范艳梅;姚聪;陈小菲;杜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管角皮瘤的整形外科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到2016年12月共收治22例血管角皮瘤患者,根据患者组织缺损情况分别采用原位缝合修复6例,游离皮片移植12例和局部皮瓣4例.结果:本组22例,16例患者移植皮片/皮瓣均存活,供区愈合良好,6例原位缝合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3年,未见肿瘤复发,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血管角皮瘤病变数量少、面积较大者应尽早行外科手术治疗,修复时需根据组织缺损区域的外形和功能的恢复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作者:赵红雁;刘林嶓;张会;朱旭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多生牙是一种牙齿数目多于人体生理牙数的牙齿发育异常,多见于上颌前牙区,而磨牙区少见.多生牙可引起许多并发症,影响美观及功能.临床上对于已萌出或埋伏的多生牙大多采取手术拔除,目前国内关于多生牙自体移植修复缺失牙的报道很少.本文介绍1例下颌磨牙区多生牙自体移植修复第二前磨牙且术后1年临床效果满意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姝;武万超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