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深Ⅱ度烧伤后瘢痕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彭娟娟;谢欣兰;卓兴峰

关键词: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复合皮移植术, 深Ⅱ度烧伤, 瘢痕畸形, 整形修复
摘要: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深Ⅱ度烧伤后瘢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4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Ⅱ度烧伤后瘢痕修复患者12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取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复合皮移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感染率、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皮肤恢复血运时间及疼痛评分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皮肤血运恢复时间、疼痛评分及感染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烧伤后瘢痕整形修复中,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效果明显优于复合皮移植术,可减少患者疼痛和感染率,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皮肤和肠道微生态与益生菌

    微生态是研究人类、动物和植物与自身定居的正常微生物群互相依赖、相互制约的学科.皮肤是人体大的器官,而皮肤表面定植着复杂的微生物群落.皮肤微生物在表皮所接触的外环境影响下,形成了其独特且复杂的菌群结构.同时也受到人体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系统的影响,与人体免疫系统共同进化.皮肤菌群出现异常往往与许多皮肤疾病有关,益生菌的使用在皮肤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逐渐凸显出其特殊的作用.皮肤疾病的有效控制对皮肤的代谢、营养、再生有直接的影响,对皮肤抗衰老美容、面部年轻化等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肠道菌群微生态平衡与抗衰老的相关性也十分密切.对皮肤和肠道菌群的深入研究,将会为皮肤与肠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抗衰老美容开辟出一条新的途径.

    作者:赵启明;李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化脓性大汗腺炎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化脓性大汗腺炎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10年9月-2013年4月,笔者科室对6例8处化脓性大汗腺炎病变采用外科方法进行治疗,术前美蓝明确病变范围,切除标记范围内全部皮肤及皮下组织,直至深筋膜表面,术后直接缝合2处,游离植皮3处,皮瓣或肌皮瓣覆盖3处.结果:1处植皮区因皮片部分坏死行补充植皮,其余皮片、皮瓣均愈合良好.随访时间6~27个月,除1例术后3个月出现局部复发外,其余均未见复发.结论:手术彻底切除病变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是治疗进展期化脓性大汗腺炎的唯一方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病灶切除后首选皮瓣或肌皮瓣修复,尤其对于外露或功能部位的创面.

    作者:柴密;曾玮;杨红岩;郭伶俐;乌兰哈斯;韩岩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射频消融显微微切面部难治性色素痣58例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XL-射频皮肤治疗仪显微消融微切面部难治性色素痣的疗效.方法:显微镜下,消融微切58例(80个)面部难治性色素痣,病变大小:直径6~8mm的40个,直径8~10mm的30个,直径10~20mm的10个.随访观察12~60个月.结果:58例患者,80个病变,其中69个病灶完全消失,无复发,无肉眼可见的手术瘢痕;7个病灶完全消失,随访期内可见手术瘢痕,但不明显;1个有部分黑色残留,2个病灶完全消失但有较明显的手术瘢痕,1个复发.治愈率达95%,有效率达98.8%,复发率为1.2%.所有患者均无缝合,术后均未使用抗生素,均无感染等并发症.结论:XL-射频皮肤治疗仪显微消融微切治疗面部难治性色素痣精准度高、疗效显著,且瘢痕轻、并发症少,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手术或物理治疗的新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惠敏;王硕;贾子善;张立宁;王兴林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生肌玉红膏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对创面组织内PDGFR-α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生肌玉红膏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疗效,及对创面组织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PDGFR-α)的影响,为临床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笔者医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204例,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02例.两组患者均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予以清创换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予以生肌玉红膏辨证加减涂抹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一疗程后血糖水平、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创面肉芽组织中PDGFR-α表达变化,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VEGF水平、创面肉芽组织中PDGFR-α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升,且研究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生肌玉红膏辨证加减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可有效提升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表达,提高临床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诚;吴艳;陈琴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瘢痕畸形修复结合早期系统康复训练治疗患儿手部烧伤后瘢痕畸形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瘢痕畸形修复结合早期系统康复训练治疗患儿手部烧伤后瘢痕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手部烧伤后瘢痕畸形患儿6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采用瘢痕畸形修复治疗,观察组采用瘢痕畸形修复结合早期系统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手部功能恢复效果、心理状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外观恢复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部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理状态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27%,且观察组手部外观满意度为93.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畸形修复结合早期系统康复训练治疗小儿手部烧伤后瘢痕畸形治疗效果显著,可使手部功能得到有效恢复,改善患儿心理状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儿手部外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为军;马涛;余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慕课教学模式在口腔正畸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慕课教学模式在本科生口腔正畸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定2013级口腔医学专业41名学生为实验组,采用慕课教学+传统教学方式,对照组为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2012级40名学生.通过客观考试答题和主观问卷调查对慕课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及格率为97.56%,对照组及格率为9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80分以上为68.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问卷结果显示,90.00%以上的学生认为慕课教学法有助于加强学习自主性,提高学习效率及临床综合分析能力.结论:慕课作为传统教学的辅助教学利于提高口腔正畸学教学质量.

    作者:管丽敏;范建谊;王菲;苏晓霞;周洪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个性化护理在整形美容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必要性研究

    目的:研究个性化护理在整形美容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必要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1月于笔者医院行整形美容外科手术就医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就医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观察两组就医者护理前与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术后平均恢复时间和护理干预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就医者SAS评分均显著下降,其中观察组(56.87±6.9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4.39±8.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时间(11.66±7.68)d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5.60±9.8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在整形美容围术期具有显著护理效果,可改善就医者焦虑心态,减少术后恢复时间,提高就医者护理满意度,医护人员应根据就医者实际情况及需求合理应用.

    作者:孟会敏;郭建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创面修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直径30~100nm的脂质双层膜囊泡.间充质干细胞的许多功能可通过其旁分泌的外泌体发挥作用.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能通过有效转运母细胞来源的特异性蛋白质、mRNA、microRNA、脂质等生物活性物质进入靶细胞,调控创面愈合过程中炎症反应、细胞增殖、迁移、分化、血管生成与基质重建等多个阶段,促进创面愈合与抑制瘢痕形成,提升创面修复能力,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创面修复中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何强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心得安治疗婴儿血管瘤应用进展

    婴儿血管瘤(Infantil hemangiomas,IH)是一种常见于婴儿的疾患,在出生婴儿中的发病率约10%.它不仅影响新生儿的容貌,而且有可能产生明显的功能影响.关于婴儿血管瘤的治疗有多种方法,其中激素的应用曾被认为是一线疗法,而心得安对IH治疗的效果被肯定后,就成为被公认的治疗婴儿血管瘤的一线药物.本文收集了近几年应用心得安治疗婴儿血管瘤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李荟元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皮肤镜在日光性角化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并分析皮肤镜下日光性角化病的表现,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笔者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临床拟诊为日光性角化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20例,所有患者都行皮肤镜及病理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皮肤镜诊断日光性角化病的敏感度、特异度等.结果: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皮肤镜诊断日光性角化病的敏感度是97.2%,特异度是83.3%,阳性预测值是98.1%,阴性预测值是76.9%.结论:皮肤镜可作为诊断日光性角化病的重要辅助手段,可避免不必要的创伤性组织活检.

    作者:张倩;张珂;布文博;方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假体联合生物膜修复重建乳腺癌根治术后乳房形态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假体联合生物膜修复重建乳腺癌根治术后乳房形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笔者医院接受乳腺癌根治术后修复重建的17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术后一期强生假体置入及生物膜覆盖修复重建,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17例患者术后乳房形态良好,16例表示满意,满意度为94.12%;仅有1例(5.88%)患者出现血肿,经对应处理后血肿消失;随访1年,无乳腺癌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给予假体联合生物膜修复重建,能够改善乳房形态,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云;杨程;刘云霓;周珊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标准化流程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标准化操作流程应用于美学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门诊行美学修复的37例患者,106颗修复体采用标准化的修复操作流程制做,记录患者修复体验满意度,医生对每一例修复体戴牙时间,参照改良美国公共卫生署标准评价戴牙当天、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的临床效果.结果:患者就诊体验满意度(9.7±0.3)分,医师戴牙平均时间(4.7±0.5) min;戴牙当天3例(2.9%)修复体颜色略微不匹配,主要集中于后牙区,患者接受.修复12个月后,1颗(1.1%)修复体出现崩瓷,拆除重新制做,1颗(1.1%)修复体边缘适合性欠佳,4颗(4.4%)修复体牙龈轻度充血红肿,给予局部治疗.总体修复体效果良好稳定.结论:固定义齿修复中,应用标准化的操作流程能获得较高的患者满意度及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薛强;唐丽琴;柳麟翔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牙合)面磨耗对活髓牙牙根纵裂的影响

    目的:探讨(牙合)面磨耗对活髓牙牙根纵裂的影响,为牙根纵裂的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将900颗(牙合)面发生磨耗的活髓牙分级,统计各磨耗等级发生牙根纵裂的频数百分比,收集牙根纵裂患牙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牙位、患根分布、牙周、影像学检查等进行分析评价.采用SPSS 23.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①磨耗Ⅲ级和Ⅳ级发生牙根纵裂的可能性大于Ⅰ级和Ⅱ级,Ⅲ级和Ⅳ级无显著差别;②牙根纵裂多发生于40~60岁患者的下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根,男女比例为2:1.患牙大多有牙周病变,影像学检查可见牙根纵裂的患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牙周骨质破坏、根尖周骨质破坏,有时表现为根管突然增宽等.结论:牙(牙合)面形态的异常改变对牙根纵裂的发生有一定影响,牙根纵裂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临床医生需加深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使更多的患牙得以保留.

    作者:赵璐;李亮;王小禾;吴佩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及羊膜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美学效果

    目的:观察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及羊膜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美容效果.方法:选择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46例53眼,在显微镜下行复发性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及羊膜移植,术后观察3~24个月.结果:本组共46例53眼,51眼术后舒适,角膜、结膜面光滑平整,表面无充血,无新生血管及翼状胬肉组织再复发,眼部美观改善,复发2眼,复发率为3.77%.结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及羊膜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再复发率低,创面修复好,安全可靠,眼部美容效果好.

    作者:岳章显;刘汉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下的块状骨移植治疗牙槽嵴裂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下的块状骨移植治疗牙槽嵴裂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1月笔者科室收治的64例接受过唇裂、腭裂修复的单侧完全性牙槽嵴裂患者,分别接受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下的块状骨移植和传统的泥沙状骨移植修复牙槽嵴裂,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时,研究组的植骨成活率为93.75%,而对照组仅为87.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骨剩余量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且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研究组的骨吸收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牙槽嵴裂的治疗,相比传统的治疗方法,使用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下的块状骨移植治疗可显著减少骨量的吸收,提高植骨的成活,为后续的牙列正畸或种植义齿打下良好的基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彦升;于兰;王娟;赵世俊;时炳正;梁亮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果酸治疗黄褐斑30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果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掌握治疗的方法和适应证.明确果酸治疗黄褐斑的疗效、相关生物学指标的变化及患者的满意度评价.方法:本试验采取自身对照分析,共纳入30例行果酸治疗的黄褐斑患者.使用果酸(20%~70%)行剥脱治疗,每2周1次,共治疗4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5天、30天、45天、60天)进行无创性皮肤测试仪检测皮肤黑色素及红色素,并评估术后MASI评分,收集患者主观感受及疗效.结果:随着治疗时间及次数的增加,果酸治疗黄褐斑患者皮损处黑色素、红色素数值降低,且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时评估疗效,基本治愈10例,明显改善15例,轻度改善2例,改善不明显或加重3例,有效率90%;患者对果酸治疗满意度较高,且患者皮肤整体光泽度、肤色均匀性及黄褐斑皮损均改善,随着时间推移改善趋势越来越明显.结论:果酸治疗黄褐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可通过降低黑色素、红色素指标从而改善皮损处色斑.

    作者:贾菲;吴风琴;张倩;李春英;坚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MMP-8和MMP-13表达水平的研究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8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的表达与种植体周围炎的关系,评价其可否作为种植体周围炎诊断的客观指标.方法:使用吸潮纸尖提取40例健康种植体周围龈沟液样本,40例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样本,分别记录其探诊出血指数(Sulcular bleeding index,SB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并拍摄X线片测量种植体周围牙槽骨丧失(Bone loss,BL)情况.使用ProcartaPlexTM多因子分析技术进行细胞因子定量检测并分析.结果:种植体周围炎组SBI和PD值均高于健康种植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体周围炎组GCF中MMP-8含量均高于健康种植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MP-13在种植体周围炎组和健康组龈沟液中的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8含量与SBI、PD和BL正相关关系.结论: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MMP-8表达水平升高,与临床种植体周围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种植体周围炎早期诊断和治疗的辅助指标.

    作者:朱白雪;戴晓玮;高晓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泪道探通置管术在外伤性泪道断裂患儿泪道重建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泪道探通置管术在外伤性泪道断裂患儿泪道重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笔者科室接受治疗的16例因外伤引起的泪道断裂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给予泪道探通吻合置管术治疗,对患儿治疗前后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评分、眼部不适发生频率评分、对日常生活影响评分、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患儿治疗后OSDI评分为(5.21±3.24)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的(25.35±11.24)分,且患儿眼部不适发生频率评分、对日常生活影响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平均手术时间为(51.24±3.65)min;治疗总有效率达93.75%(15/16);术后有1例患儿出现鼻腔流血,1例导管提前脱落,1例下睑肿胀,并发症发生率为18.75%,经对应处理后,均好转.结论:泪道探通吻合置管术应用于外伤性泪道断裂患儿泪道重建中,能够促进患儿症状改善,并发症少,效果显著.

    作者:汪洁;娄斌;周静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不同镍钛器械用于单根管一次性治疗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评价三种镍钛器械在一次性根管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为寻找理想的机用根管预备器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90例单根管慢性根尖周炎患牙评估,并根据所使用的器械随机分为三组:WO组(WaveOne)、PTN组(ProTaper Next)和PT组(ProTaper),在预备前后,根管内分别取样进行厌氧菌接种培养,检测根管内厌氧菌数量变化,记录三组根管预备开始至结束所需时间并对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进行回访.结果:各组器械预备后菌落数均有明显的下降,菌落数下降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根管预备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O组用时短,PT组用时长;三组术后24h疼痛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术后7d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组镍钛器械用于感染根管的一次性治疗各有优势,应综合临床具体情况选择,机械预备并不能完全清除根管内的所有微生物,机械预备应配合化学预备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作者:王娜;舍玉秀;龙晏;邱申彩;陈晓燕;吴佩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单颗上颌前牙即刻种植修复的牙龈美学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单颗上颌前牙美学区即刻种植患者的牙龈美学恢复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单颗上颌前牙美学区牙列缺失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60例,即微创拔牙后即刻植入种植体(60颗),当天完成固定修复,6个月内完成终修复;对照组:40例,即行延期种植修复(40颗),随访并比较两组修复后6个月、12个月X片骨吸收值,应用红色美学评分(PES)评估软组织美学恢复情况,记录两组种植成功率、骨性结合率、主观满意度评分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修复后6个月骨吸收值低于对照组(P<0.01),修复后12个月两组骨吸收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修复后12个月PES各分项评分、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及同组修复完成时(P<0.05);两组修复后12个月种植成功率、骨性结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主观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修复后12个月均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单颗上颌前牙美学区即刻种植、延期种植成功率相当,前者可有效促进患者软组织美学效果恢复,提高其主观满意度,因而在掌握适应证前提下即刻种植可获得较好的修复效果.

    作者:李锦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