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颗上颌前牙即刻种植修复的牙龈美学效果分析

李锦宇

关键词:单颗, 上颌前牙, 美学区, 即刻种植, 软组织, 美学恢复
摘要:目的:探讨单颗上颌前牙美学区即刻种植患者的牙龈美学恢复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单颗上颌前牙美学区牙列缺失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60例,即微创拔牙后即刻植入种植体(60颗),当天完成固定修复,6个月内完成终修复;对照组:40例,即行延期种植修复(40颗),随访并比较两组修复后6个月、12个月X片骨吸收值,应用红色美学评分(PES)评估软组织美学恢复情况,记录两组种植成功率、骨性结合率、主观满意度评分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修复后6个月骨吸收值低于对照组(P<0.01),修复后12个月两组骨吸收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修复后12个月PES各分项评分、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及同组修复完成时(P<0.05);两组修复后12个月种植成功率、骨性结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主观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修复后12个月均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单颗上颌前牙美学区即刻种植、延期种植成功率相当,前者可有效促进患者软组织美学效果恢复,提高其主观满意度,因而在掌握适应证前提下即刻种植可获得较好的修复效果.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个性化护理在整形美容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必要性研究

    目的:研究个性化护理在整形美容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必要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1月于笔者医院行整形美容外科手术就医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就医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观察两组就医者护理前与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术后平均恢复时间和护理干预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就医者SAS评分均显著下降,其中观察组(56.87±6.9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4.39±8.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时间(11.66±7.68)d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5.60±9.8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在整形美容围术期具有显著护理效果,可改善就医者焦虑心态,减少术后恢复时间,提高就医者护理满意度,医护人员应根据就医者实际情况及需求合理应用.

    作者:孟会敏;郭建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藏族大学生颜面部寻常性痤疮患病现状分析

    目的:了解藏族大学生颜面部寻常性痤疮患病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16年10月-2016年12月,以自愿参与调查的全日制本科生为调查对象, 获得有效调查样本270例,其中男性89人,女性181人.调查学生寻常性痤疮患病率、性别特点和城乡差别等.结果:藏族大学生颜面部寻常痤疮患病率61.1%(165/270),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农牧区生源患病率高于城市生源、一年级患病率高于其他年级、护理专业学生患病率高于其他专业,但上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二年级不同性别间痤疮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8,P<0.05),预防专业不同性别间痤疮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2,P<0.05).不同性别间比较下颌区痤疮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1,P<0.05).结论:藏族大学生痤疮患病率较高,下颌区为痤疮好发部位.

    作者:钟铧;旦增晋美;谢恩旭;李幼琼;平措卓嘎;洛桑曲珍;白玛多吉;任海龙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微信公众号在整形美容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微信公众号在整形美容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8月在笔者科室行整形美容手术的100例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术前、术后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对患者进行术前宣教、术后指导、咨询.比较两组患者对术前宣教、术后注意事项的掌握程度,焦虑情况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宣教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信公众号对整形美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患者掌握相关知识知晓率,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婉君;徐晓丽;袁琰琴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即刻种植和早期种植对前牙美学区种植体周边软组织的影响分析

    目的:即刻种植和早期种植分别应用于前牙美学区种植患者,分析手术对其种植体周边软组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9月,在笔者医院接受牙齿种植修复的患者272例,按照种植方式不同分为早期种植组和即刻种植组,每组均136例.比较两组患者修复后1、2、4个月,骨吸收量、牙龈乳头指数、软组织美学度及种植体稳定度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修复后4个月,修复效果、满意程度、并发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患者骨吸收值、牙龈乳头指数得分、软组织美学度和种植体稳定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种植组患者骨吸收值低于早期种植组,而牙龈乳头指数、软组织美学度和种植体稳定度评估高于早期种植组;随着时间迁移,两组患者骨吸收值均有明显下降(P<0.05),而牙龈乳头指数、软组织美学度和种植体稳定度明显上升(P<0.05);即刻种植组患者修复优良率、修复满意度显著优于早期种植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早期种植组(P<0.05).结论:即刻种植的修复方法更适用于中切牙或侧切牙进行种植修复的患者,且能获得更理想的美学效果及种植体的稳定度.

    作者:张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联合腭咽肌瓣咽成形术修复大龄患者腭裂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联合腭咽肌瓣咽成形术修复大龄患者腭裂的临床疗效,并观察术后对腭咽功能及语音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7年8月在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58例大龄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实验组: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15.3±6.4)岁,均在全麻下行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联合腭咽肌瓣咽成形术修复;对照组:27例,其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17.7±7.5)岁,全麻下行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修复.术后随诊6~36个月,采用头颅侧位X线片及鼻咽纤维镜检测腭咽功能,主观语音评估鼻腔共鸣、鼻漏气、语音清晰度.结果:所有患者创口愈合良好,实验组20例获得腭咽闭合,腭咽闭合率61.3%;对照组7例获得腭咽闭合,腭咽闭合率24.4%,两者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鼻腔共鸣、鼻漏气、语音清晰度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联合腭咽肌瓣咽成形术同期修复大龄腭裂可提高术后的腭咽功能,改善语音效果.

    作者:陈晓璇;鲁勇;曹俊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光子嫩肤在皮肤美容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光子嫩肤在皮肤美容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8月于笔者医院行面部皮肤美容的就医者200例,根据不同治疗需求分为三组:A组:面部色素沉着,78例;B组:面部毛细血管扩张,40例;C组:面部衰老、光老化,62例.三组就医者均采用光子嫩肤治疗,治疗后对其临床疗效及美容满意度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治疗后随访6个月,A组有效率为98.72%,B组有效率为92.5%,C组有效率为93.55%.三组就医者对美容效果的满意度分别为:A组满意度为98.72%,B组满意度为87.50%,C组满意度为90.32%.光子嫩肤治疗面部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及衰老、光老化疗效确切,就医者满意度高.结论:光子嫩肤用于皮肤美容,可明显淡化色斑、改善肤质、紧致皮肤、收缩毛孔,具有显著的美容效果,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齐统水;陈玉;王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下的块状骨移植治疗牙槽嵴裂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下的块状骨移植治疗牙槽嵴裂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1月笔者科室收治的64例接受过唇裂、腭裂修复的单侧完全性牙槽嵴裂患者,分别接受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下的块状骨移植和传统的泥沙状骨移植修复牙槽嵴裂,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时,研究组的植骨成活率为93.75%,而对照组仅为87.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骨剩余量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且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研究组的骨吸收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牙槽嵴裂的治疗,相比传统的治疗方法,使用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下的块状骨移植治疗可显著减少骨量的吸收,提高植骨的成活,为后续的牙列正畸或种植义齿打下良好的基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彦升;于兰;王娟;赵世俊;时炳正;梁亮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慕课教学模式在口腔正畸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慕课教学模式在本科生口腔正畸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定2013级口腔医学专业41名学生为实验组,采用慕课教学+传统教学方式,对照组为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2012级40名学生.通过客观考试答题和主观问卷调查对慕课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及格率为97.56%,对照组及格率为9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80分以上为68.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问卷结果显示,90.00%以上的学生认为慕课教学法有助于加强学习自主性,提高学习效率及临床综合分析能力.结论:慕课作为传统教学的辅助教学利于提高口腔正畸学教学质量.

    作者:管丽敏;范建谊;王菲;苏晓霞;周洪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富血小板血浆引导骨再生在上颌美学区单牙种植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富血小板血浆引导骨再生在上颌美学区单牙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7年1月行上颌美学区单牙种植修复的2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混有富血小板血浆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富血小板血浆引导骨再生、无混有富血小板血浆干预,评价各组种植修复的成功率、骨吸收、红色美学指数(PES)、白色美学指数(WES)及主观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均成功种植修复,两组骨吸收、WE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种植修复即刻、修复后6个月、12个月PES评分及种植修复后12个月附着高度、整体美观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血小板血浆引导骨再生效果明显,能有效促进骨再生及修复,且美学效果良好.

    作者:左胜元;徐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牙合)面磨耗对活髓牙牙根纵裂的影响

    目的:探讨(牙合)面磨耗对活髓牙牙根纵裂的影响,为牙根纵裂的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将900颗(牙合)面发生磨耗的活髓牙分级,统计各磨耗等级发生牙根纵裂的频数百分比,收集牙根纵裂患牙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牙位、患根分布、牙周、影像学检查等进行分析评价.采用SPSS 23.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①磨耗Ⅲ级和Ⅳ级发生牙根纵裂的可能性大于Ⅰ级和Ⅱ级,Ⅲ级和Ⅳ级无显著差别;②牙根纵裂多发生于40~60岁患者的下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根,男女比例为2:1.患牙大多有牙周病变,影像学检查可见牙根纵裂的患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牙周骨质破坏、根尖周骨质破坏,有时表现为根管突然增宽等.结论:牙(牙合)面形态的异常改变对牙根纵裂的发生有一定影响,牙根纵裂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临床医生需加深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使更多的患牙得以保留.

    作者:赵璐;李亮;王小禾;吴佩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优化强脉冲光技术治疗黄褐斑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优化强脉冲光技术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3年5月-2015年12月笔者科室就诊的369例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131例,使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E治疗;研究组:238例,采用优化强脉冲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VISIA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皮损颜色及面积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有明显改善,治疗后12周,研究组有效率为85.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2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与治疗前VISIA评分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色斑绝对数值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色斑数值变化比率高于对照组,且数值下降明显.经强脉冲光治疗后均出现轻中度红斑,冷敷0.5~1h后可见消退.研究组2例患者因皮肤敏感,治疗后出现少量红色丘疹,并出现风团,经对症处理和冷敷后消退,无1例患者出现继发感染及遗留瘢痕.结论:优化强脉冲光技术可有效治疗黄褐斑,降低VISIA评分,且安全性高,副作用少,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小燕;刘晓梅;马瑛;严晓雪;赵晓丽;王师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CYLD蛋白在皮肤附属器肿瘤中的表达和比较研究

    目的:研究CYLD蛋白在毛发上皮瘤、毛母细胞瘤和汗管瘤等皮肤附属器肿瘤中的分布、表达特征,探索皮肤附属器肿瘤的发病机理.方法:收集毛发上皮瘤、毛母细胞瘤和汗管瘤患者皮损,进行CYLD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通过IPP软件测定平均光密度值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毛发上皮瘤组、毛母细胞瘤组的平均光密度值均低于正常人毛囊对照组(P<0.001),但毛发上皮瘤组和毛母细胞瘤组CYLD蛋白平均光密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汗管瘤组的平均光密度值低于正常人汗腺对照组(P<0.001).结论:CYLD蛋白表达于正常角质形成细胞(基底层和颗粒层为主)、毛囊、汗腺和皮脂腺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周围区域;毛发上皮瘤、毛母细胞瘤、汗管瘤的肿瘤组织中CYLD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提示这三种皮肤附属器肿瘤的致病机理可能与CYLD蛋白表达下调有关.

    作者:应朝霞;肖生祥;王永贤;周俊;任建文;黄莺;宋刘梅;樊文昕;刘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化脓性大汗腺炎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化脓性大汗腺炎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10年9月-2013年4月,笔者科室对6例8处化脓性大汗腺炎病变采用外科方法进行治疗,术前美蓝明确病变范围,切除标记范围内全部皮肤及皮下组织,直至深筋膜表面,术后直接缝合2处,游离植皮3处,皮瓣或肌皮瓣覆盖3处.结果:1处植皮区因皮片部分坏死行补充植皮,其余皮片、皮瓣均愈合良好.随访时间6~27个月,除1例术后3个月出现局部复发外,其余均未见复发.结论:手术彻底切除病变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是治疗进展期化脓性大汗腺炎的唯一方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病灶切除后首选皮瓣或肌皮瓣修复,尤其对于外露或功能部位的创面.

    作者:柴密;曾玮;杨红岩;郭伶俐;乌兰哈斯;韩岩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深Ⅱ度烧伤后瘢痕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深Ⅱ度烧伤后瘢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4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Ⅱ度烧伤后瘢痕修复患者12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取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复合皮移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感染率、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皮肤恢复血运时间及疼痛评分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皮肤血运恢复时间、疼痛评分及感染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烧伤后瘢痕整形修复中,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效果明显优于复合皮移植术,可减少患者疼痛和感染率,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娟娟;谢欣兰;卓兴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MMP-8和MMP-13表达水平的研究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8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的表达与种植体周围炎的关系,评价其可否作为种植体周围炎诊断的客观指标.方法:使用吸潮纸尖提取40例健康种植体周围龈沟液样本,40例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样本,分别记录其探诊出血指数(Sulcular bleeding index,SB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并拍摄X线片测量种植体周围牙槽骨丧失(Bone loss,BL)情况.使用ProcartaPlexTM多因子分析技术进行细胞因子定量检测并分析.结果:种植体周围炎组SBI和PD值均高于健康种植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体周围炎组GCF中MMP-8含量均高于健康种植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MP-13在种植体周围炎组和健康组龈沟液中的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8含量与SBI、PD和BL正相关关系.结论: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MMP-8表达水平升高,与临床种植体周围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种植体周围炎早期诊断和治疗的辅助指标.

    作者:朱白雪;戴晓玮;高晓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上睑提肌腱膜瓣-额肌吻合术与上睑提肌缩短及徙前术矫治上睑下垂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上睑提肌腱膜瓣-额肌吻合术与上睑提肌缩短及徙前术对上睑下垂的手术效果差异.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实施手术治疗的100例(180眼)重度上睑下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上睑提肌腱膜瓣-额肌吻合术组(50例,94眼)、上睑提肌缩短及徙前术组(50例,86眼),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手术效果、术后不同时间点的上睑回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上睑提肌腱膜瓣-额肌吻合术组术后达到1级的有84眼(89.36%)、达到2级的有10眼(10.64%);上睑提肌缩短及徙前术组术后达到1级的有63眼(73.26%)、达到2级的有18眼(20.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9个月、1年,上睑提肌腱膜瓣-额肌吻合术组的上睑回退量均显著低于同一时间点的上睑提肌缩短及徙前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睑提肌腱膜瓣-额肌吻合术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26%显著低于上睑提肌缩短及徙前术组的1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睑提肌腱膜瓣-额肌吻合术治疗上睑下垂手术效果可靠、术后上睑回退量小、手术并发症少.

    作者:沈洁;陶灵;陈亮;王凡;王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改良Dufoumental菱形皮瓣结合美学原理修复面部皮肤缺损

    目的:研究改良Dufoumental菱形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改良Dufoumental菱形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63例患者均为面部肿物切除后圆形或类圆形组织缺损,修复术前皮肤缺损面积为(2.68±1.81)cm2,在缺损周围设计改良Dufoumental菱形皮瓣,转移并缝合固定.结果:皮瓣均全部成活,切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个月~3年,创面无明显瘢痕,效果满意.结论:改良Dufoumental菱形皮瓣修复面部缺损效果满意、可靠.

    作者:庄淑波;及跃男;赵娜;王昕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微创环切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微创环切术在口腔种植中的医学及美学效果.方法:以145例牙缺失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63例)予以常规翻瓣种植,观察组(82例)采用微创环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牙龈乳头高度,采用粉红美学记分标准(PES)评估美容效果.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肿胀持续时间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但两组牙槽嵴的骨吸收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牙龈乳头3度为5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8%(P<0.05);观察组PES总分(12.6±2.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5±1.8)分(P<0.05);观察组美观程度、固定功能、舒适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咀嚼功能、语言功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创环切术可显著提高口腔种植的手术疗效,改善患者口腔外观,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冰锋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果酸治疗黄褐斑30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果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掌握治疗的方法和适应证.明确果酸治疗黄褐斑的疗效、相关生物学指标的变化及患者的满意度评价.方法:本试验采取自身对照分析,共纳入30例行果酸治疗的黄褐斑患者.使用果酸(20%~70%)行剥脱治疗,每2周1次,共治疗4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5天、30天、45天、60天)进行无创性皮肤测试仪检测皮肤黑色素及红色素,并评估术后MASI评分,收集患者主观感受及疗效.结果:随着治疗时间及次数的增加,果酸治疗黄褐斑患者皮损处黑色素、红色素数值降低,且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时评估疗效,基本治愈10例,明显改善15例,轻度改善2例,改善不明显或加重3例,有效率90%;患者对果酸治疗满意度较高,且患者皮肤整体光泽度、肤色均匀性及黄褐斑皮损均改善,随着时间推移改善趋势越来越明显.结论:果酸治疗黄褐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可通过降低黑色素、红色素指标从而改善皮损处色斑.

    作者:贾菲;吴风琴;张倩;李春英;坚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心得安治疗婴儿血管瘤应用进展

    婴儿血管瘤(Infantil hemangiomas,IH)是一种常见于婴儿的疾患,在出生婴儿中的发病率约10%.它不仅影响新生儿的容貌,而且有可能产生明显的功能影响.关于婴儿血管瘤的治疗有多种方法,其中激素的应用曾被认为是一线疗法,而心得安对IH治疗的效果被肯定后,就成为被公认的治疗婴儿血管瘤的一线药物.本文收集了近几年应用心得安治疗婴儿血管瘤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李荟元 刊期: 2018年第09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