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峥;尹继磊
目的 对超声促进基因转染的方法进行系统的优化研究,初步确定超声介导微泡破裂(UMMD)增强体外基因转染的优参数.方法 选用 Ishikawa、Hela 和 MCF-7 3种细胞系为研究对象,用1 MHz超声仪.超声强度为1.0W/cm2,系统研究不同参数下的细胞活力及两种DNA质粒[红色荧光蛋白质粒(DsRed)和荧光索酶质粒(pCMV-LUC)的基因转染情况,优化UMMD的转染条件(质粒浓度、占空比及辐照时间),分析SonoVue微泡对基因转染的增强作用.结果 基因转染率随着质粒浓度的增加而增高,当质粒浓度达到30 μg/孔时转染率高,两种DNA质粒的佳转染浓度相同.与10%占空比的超声辐照相比,20%占空比的转染率显著提高(P<0.01).辐照3 min时基因表达率高,但存活率无明显下降(89.03±2.01)%,为佳辐照时间.无超声辐照时,单独应用质粒或微泡十质粒的样本几乎不表达红色荧光蛋白.与单纯超声辐照相比,超声辐照联合SonoVue微泡可显著提高基因转染效率(P<0.01).结论 UMMD的转染参数影响转染效率和细胞活力,优化的参数有利于促进基因转染.
作者:陈智毅;谢明星;王新房;吕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患者,男,38岁,11小时前于睡眠中突然出现胸背疼痛,呈撕裂样,伴大汗,向双肩及腰部放射,持续不缓.既往高血压病3年,高180/120 mmHg.体格检查:BP 160/110 mmHg,HR110次/分.临床诊断:高血压病极高危组,2型糖尿病.超声心动图所见:各房室腔大小正常,左室壁增厚,室壁运动正常.主动脉窦部增宽,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降部内径正常,管腔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彩色多普勒示主动脉管腔内血流信号充盈良好.
作者:姜维;吴雅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索临床应用型MR设备进行大鼠中枢神经系统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10 只健康Lewis大鼠麻醉后取仰卧位在固定装置内完成MR扫描.应用超导型3.0T MR扫描仪(Siemens Trio Tim)及小正交腕关节线圈,分别对大鼠脑和脊髓行T2WI、T1WI和Gd-DTPA增强T1WI的三维容积扫描,体素0.06~0.08 mm3.利用工作站专业软件获得脑和脊髓的多方向重组图像.结果 大鼠脑T2和T1加权像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对比度,胼胝体、小脑、新皮质和脑室等解剖结构显示清楚,脊髓的对比度较弱.多方向重组图像显示大鼠中枢神经系统解剖细节更佳.结论 应用3.0T临床型MR设备及正交腕关节线圈可以获得大鼠脑和脊髓高质量MR图像.
作者:张海琴;李坤成;于春水;秦文;马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患者,女,8岁.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间断发作,见光时疼痛加重,发作时左额顶部钝痛,自行缓减.无明确外伤史.于2007年9-10月间无明显诱因癫痫发作两次,遂来就医.外院头颅CT片示:头颅左额顶部可见梭形等密度影,范围8 cm×8 cm×4 cm,周围钙化,中线明显向右侧移位.印象:脑膜瘤钙化或畸胎瘤可能性大,建议进一步检查.我院核磁共振片头颅检查:左顶部可见一7.1 cm×3.5 cm×3.4 cm不均匀长T1混杂T2信号椭圆形占位病变,边缘为低信号,板障信号中断,左侧脑实质,脑室受压右移(图1、2).
作者:云浩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E-Tracking技术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弹性应的用价值.方法 根据颁动脉趟声的检查结果,将62例T2DM患者分为两组:A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和/或斑块存在,32例),B组(颈动脉内中膜无增厚亦无斑块存在,30例).另选3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C组).用E-Tracking技术自动跟踪颈总动脉壁的运动,检测收缩期颈总动脉管径(Ds)、舒张期颈总动脉管径(Dd)、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化参数(p)、及顺应性(AC)、脉搏波传导速度(PWVt3)和增大指数(AI).结果 A组和B组患者的Ep,β,PWVβ,AI较C组显著增加,AC较C组显著减低.与B组比较,A组的Ep,PWVβ3显著增高,AC显著减低.另外,A组和B组患者的Ds和Dd较C组显著增宽.结论 在颈动脉出现内中膜增厚或斑块之前,T2DM患者动脉弹性已经发生了变化.E-Tracking技术可用来检查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的动脉弹性改变.
作者:赵真;赵金惠;刘凤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初诊2型精尿病患者48例,使用高频线阵探头,实时跟踪描记右侧肱动脉的运动轨迹.分别于二甲双胍治疗前后,测晕血管收缩期大内径(Ds)、舒张期小内径(Dd)、僵硬度(β)、弹性模(Ep)、顺应性(AC)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等数项指标,评价二甲双胍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结果 服用二甲双胍3个月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1~0.001);高密度脂蛋白(HDL)、体质指数(BMI)、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Ds及Dd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β,Ep,PWVβ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01),AC测值明显增高(P<0.001).结论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能较好地评价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受损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作用.
作者:胡莉君;吕清;马红;王新房;廖云飞;余帆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利用磁化传递成像(MTI)和DWI技术评价肝硬化患者脑内的水代谢异常,分析其与各程度肝性脑病(HE)的相关性.方法 对54例肝硬化患者和13例正常对照组完成神经心理测试后进行常规头颅MRI扫描和MTI、DWI检查,分别计算脑内6个部位(包括灰质和白质)的磁化传递率(MTR)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 肝硬化组各部位的MTR较正常对照组均降低.Child C级的额叶及顶叶白质MTR与Child A、Child B级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各部位ADC值随着HE的严重程度增高,但在HE分级中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逐渐降低的MTR和升高的ADC提示肝硬化患者脑内存在弥漫的星形细胞肿胀并与HE分级有相关性,但对鉴别MHE无明显意义.
作者:李梅;丁小龙;吴利忠;赵琳;戴强;保志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随着SPECT、SPECT/CT和PET技术的发展,核素显像对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核医学显像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诊断中的价值及存在的问题做一综述.
作者:解朋;黄蕤;邓候富;匡安仁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3D-TOF- MRA序列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MRI表现及手术结果.结果 3D-TOF-MRA序列显示三叉神经脑池段清晰14例,发现责任小动脉18条,与三叉神经接触16条,压迫2条;三叉经神经显示欠清晰12例,发现责任小动脉18条.术中证实责任血管共48条,小动脉38条,静脉10条.3D-TOF-MRA序列显示责任血管的阳性率为75%,其中小动脉为95%,静脉为0.结论 3D-TOF-MRA序列能清晰显示小动脉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责任血管,并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对提供患者术前评估和指导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朱杏莉;张永军;庞亚卿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乳腺疾病是妇女常见、多发病,乳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目前对乳腺疾病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为乳腺铜靶X线摄影.钙化和肿块是乳腺癌的基本征象,而钙化又是诊断早期乳腺癌常见甚至是惟一的征象.而显示钙化是乳腺钼靶摄影的大优势.为此笔者进行钙化形态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治邦;尉继伟;张建萍;计学理;郭妙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在肝脏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新型超声对比剂SonoVue与低机械指数实时脉冲反向谐波超声造影技术,对103例肝脏局灶性和弥漫性病变患者进行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比较研究,其中经穿刺活检、手术或临床确诊的79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结果 79例肝脏病变患者具有不同的超声造影增强时相和增强类型,与病理结果对照,常规超声与实时超声造影对肝脏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34.2%(27/79)和88.6%(70/79),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君;梁媛;严剑英;刘焱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患者,男,52岁,2个月前进食中不慎咬伤左前侧舌体边缘,发现该处肿物2周.
作者:刘桂梅;郭瑞军;于泽兴;罗静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技术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管壁短轴方向的圆周应变及圆周应变率的分布特点,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弹性的变化.方法 病例组 47 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根据所采集切面斑块的有无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对照组44例正常人.以超声斑点追踪二维应变技术测量各组颈总动脉管壁短轴方向整体及各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圆周应变、峰值圆周应变率.结果 病例组中,有斑块组、无斑块组收缩期峰值整体网周应变、收缩期峰值整体圆周应变率及3~5点、5~7点的收缩期峰值圆周应变、收缩期峰值圆周应变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有斑块组收缩期峰值整体圆周应变、收缩期峰值整体圆周应变率及3~5点、5~7点、7~9点收缩期峰值圆周应变、峰值圆周应变率较无斑块组明显降低(P<0.05).收缩期峰值整体圆周应变率与僵硬度参数(β,r=-0.26,P<0.05)、压力应变弹性模量(Ep,r=-0.24,P<0.05)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超声斑点追踪二维应变技术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管壁弹性的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使早期血管壁病变的评价成为可能.
作者:朱英;邓又斌;毕小军;熊莉;刘蓉;伍玉晗;赵策瑶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CT导向经皮针吸活检对恶性纵隔肿块的诊断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2003年10月-2007年12月作者所在医院疑为纵隔肿瘤(直径≥15 mm)的患者76例,在CT扫描监控下,使用国产秦氏活检针进行针吸活检(FNB)与相应的病理细胞学榆查.结果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43例)与1年以上随访(33例)证实.FNB对恶性纵隔肿瘤诊断的敏感性为90.5%(57/63),特异性为84.6%(11/13),准确性为89.5%(68/76).结论 CT导向经皮FNB是一简便而又可靠的诊断方法,对纵隔肿瘤恶性肿块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黄玉勇;王绪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软组织弹力纤维瘤的声像图特征,评价高频超声在弹力纤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皮下弹力纤维瘤患者的声像图及病理形态学特征,总结其声像图特点.结果 20例共23个病灶,病变分布部位包括背部肩胛区16个,前胸壁4个,前臂3个;19个病灶表现为扁圃形肿块,边界不清,以中强回声为主,可见条索样高低回声;3个发生在前臂和1个发生在前胸肇者表现为皮下软组织的增厚,回声增强,其内可见少量条状低回声;所有病灶均未探及血流信号.结论 弹力纤维瘤具有较为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典型者结合解剖位置,超声检查可术前明确诊断,宜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江凌;崔立刚;王金锐;江孟勋;贾建文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索乳腺癌的血液供应来源和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60例经穿刺细胞学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至患侧锁骨下动脉行数字减影动脉造影.观察乳腺和淋巴结内肿瘤血管、肿瘤染色及其血供来源.根据肿瘤血管多少及来源分别对胸廓内动脉、胸外侧动脉及锁骨下动脉灌注不同剂量的丝裂霉素、表柔比星和5-氟尿嘧啶.结果 47例(78.3%)乳腺内见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67支动脉单独或参与乳腺内肿瘤供血,其中胸廓内动脉占56.7%(38/67),胸外侧动脉29.9%(20/67),腋动脉直接乳房支11.9%(8/67),肩胛下动脉1.5%(1/67).不间肿瘤部位、肿瘤分期和病理类型血供来源无统计学差异.2例纵隔淋巴结为胸廓内动脉供血,35例腋窝淋巴结染色者胸外侧动脉供血占75.6%,肩胛下动脉占24.4%.灌注后4周完全缓解(CR)3例(5%),部分缓解(PR)48例(80%),疾病稳定(SD)9例(1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胸廓内动脉是乳腺内肿瘤的主要供血动脉,胸外侧动脉足腋窝淋巴结的主要供血动脉.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可缩小肿瘤体积,降低临床分期,提高保乳手术率.
作者:周汝明;邱水波;刘闽华;吴育民;杨慧君;庄少育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在纵隔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3例纵隔病变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应用自动活检枪(18G切割针)经皮穿刺活检,标本用10%甲醛溶液固定后送病理检查.结果 43例穿刺标本,38例得到定性诊断,定性诊断率为88.4%(38/43),其中35例得到明确组织病理学诊断,疾病诊断率为81.4%(35/43).未发生出血、气胸、呼吸困难等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纵隔病变,具有诊断率高、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操作简便迅速等优点,对纵隔肿瘤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方义;于晓玲;韩治宇;王旸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患者,女,57岁,主因头疼4年,加重伴多语2个月,恶心、呕吐1天来诊.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体格检查:神经系统及心肺腹末见异常.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提示左侧颞部类圆形等T1等T2信号,周围环绕大面积水肿,静注造影剂后,左颢部病灶强化并见脑膜尾征(图1),考虑为脑膜瘤.
作者:刘峥;尹继磊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对前列腺癌(PCa)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波谱代谢特点进行对比研究,初步评价直肠腔内线圈单体素1H-MRS在前列腺病变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48例前列腺病变患者进行直肠腔内线圈单体素1H-MRS检测,测量波谱代谢产物(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holine+Creatine)/Citrate,Cho+Cre/Cit]的比值.结果 终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学征实BPH 32例,PCa 16例,BPH和PCa患者Cho+Cre/Cit比值分别为0.58±0.28、2.60±1.88(F=24.84,P=0.000).结论 BPH和PCa的波谱代谢物比值差异显著,单体素1H-MRS有助于前列腺病变的定性诊断.
作者:刘金来;沈钧康;钱铭辉;王灌忠;杨晓春;周丽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5例FNH的超声造影资料,并与CT增强或MRI进行了比较.结果 CEUS能够优于CT或MRI连续观察病灶的动脉相、门脉相、实质相、延迟相的声像图变化,观察到FNH的典型表现动脉相由中心呈轮辐状增强,门脉相及实质相、延迟相持续增强,部分病例可有中央星状瘢痕.结论 超声造影结合新的时相划分对于FNH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作者:路小军;黄道中 刊期: 200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