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裸鼠卵巢癌皮下移植瘤的初步观察

吴蓉;胡兵;姜立新;朱玲

关键词:高强度聚焦超声, 裸鼠, 卵巢癌, 移植瘤
摘要:目的 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裸鼠卵巢癌皮下移植瘤的病理变化.方法 将12只接种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裸鼠,当肿瘤体积达1.0 cm3左右时,采用HIFU照射治疗肿瘤的外侧约1/2.于治疗后即刻和治疗后2周分别观察病理变化.结果 镜下见靶区内肿瘤组织完全凝固性坏死.结论 HIFU能够有效治疗裸鼠卵巢癌皮下移植瘤,可望成为治疗卵巢癌有前途的新方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动脉血栓模型建立的方法学研究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快速而又适合超声评价的动脉血栓模型.方法 25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3组,分别采用FeCl3化学腐蚀法(A组)、注入凝血酶法(B组)及动脉钳夹+挤压血管外膜法(C组)建立动脉血栓模型.结果 A组及B组实验兔均成功建立腹主动脉血栓模型.C组兔股动脉梗阻性血栓模型成功建立,但实验段腹主动脉未见血栓形成.FeCl3腐蚀法形成的血栓为一种混合型血栓.结论 FeCl3诱发的血栓模型可靠、形成简便、快捷,结构更接近于临床自发性血栓形成的组织学形态特征,有助于血栓症诊断与治疗实验的科学性和可信性.

    作者:夏红梅;高云华;卞爱娜;刘平;刘政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基于多尺度Hessian矩阵和Gabor滤波的造影图像冠脉中心线提取

    目的 提取冠脉造影图像中血管的中心线.方法 提出一种基于Hessian矩阵和Gabor滤波的血管中心线提取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Hessian矩阵将血管提取,然后根据Gabor滤波器的方向响应特性利用跟踪策略对细化后的血管图像进行校正,得到血管中心线,并提出了精度评价方法.结果 将该算法用于随机抽取的图像,均取得高精度的血管中心线以及较理想的血管宽度.结论 该算法对于造影图像冠脉中心线提取精度较高,并能同时求得血管宽度.

    作者:李颖超;刘越;王涌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64层螺旋CT主动脉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团注追踪法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在主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9例拟诊为主动脉病变的患者采用团注追踪法CT增强扫描.以3.5~4 ml/s速率分别注射100 ml非离子型对比剂和40~50 ml生理盐水.计算夹层组和非夹层组主动脉平均强化值的均数和标准差,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将两组的图像质量按优、良、差和失败进行分级并行比较.结果 非夹层组与夹层组真腔的主动脉平均强化值比较,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夹层组假腔的主动脉平均强化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夹层组真、假腔主动脉平均强化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64层螺旋CT团注追踪法主动脉成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主动脉疾病的需要,扫描延迟时间的选择、监测平面的设定以及后续生理盐水的使用,是主动脉CTA检查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高红;徐文坚;李绍科;郝大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超声诊断黏液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患者男,57岁,四年前发现右上臂肿块,其间肿块逐渐增大,无肩臂疼痛及麻木感.查体于右上臂可触及一5.0 cm×6.0cm的肿块,质中等,边界欠清,表面欠光整,活动度尚可,无压痛,同侧腋窝淋巴结未见肿大.

    作者:许华宁;陈伟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磁共振成像用于分子影像学研究

    分子影像学可广义定义为在活体内进行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生物过程描述和测量,而磁共振不仅具有非侵袭性,在活体成像中有着极精细的空间分辨率和极佳的组织分辨率,还可在活体器官的细胞或亚细胞水平定性与定量生物学过程.所以,磁共振技术在分子影像学研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作者:文明;李少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基于SVM的脑功能分类与识别方法研究

    目的 探讨SVM分类器用于脑功能识别的可行性、有效性与优越性,为脑电信号处理及功能识别提供一种新的途径和参考.方法 对400组实测的正常人在睁眼和闭眼两种状态下的脑电信号,选取四种核函数分别构造四种SVM分类器对上述两种状态下的脑功能进行分类识别,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和比较讨论了由四种核函数构造的SVM分类器性能,并提出了脑电信号特征参数从低维到高维的组合变换新方法.结果 由RBF核函数构造的SVM分类器为适合脑功能的分类识别,正识率高可达96%.结论 支持向量机的方法用于脑电信号处理及功能模式识别是可行的、有效的、并初步表现出了优越的性能.

    作者:谢松云;张海军;赵海涛;张振中;杨金孝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下肢坏死性筋膜炎1例

    患者男,42岁.左侧膝关节外伤3天后,该关节出现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同时伴有发热.拟诊为左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法洛四联症、心功能Ⅱ级和痛风,收入我院骨科治疗.

    作者:董岩青;于春水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DSCT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H)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72例经DSA和(或)手术确诊为动脉瘤的SH患者的CTA资料,比较常规CTA和数字减影CTA的三维容积再现(3D VR)图像重建的图像质量、重建使用时间、检出动脉瘤的大小、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本组72例88个动脉瘤,DSCTA检出动脉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100%,常规CTA检出动脉瘤的敏感性为89.8%,特异性为100%;DSCTA与常规CTA检出动脉瘤的大小无显著性差异;DSCTA可检出全部床突下与颅骨紧贴的动脉瘤,图像信噪比略下降,但增加了血管对比度,图像重建时间无显著性增加.结论 DSCTA同常规CTA相比是一种快速、易行和可靠的CTA技术,使血管对比度明显增加,有利于床突下动脉瘤的检出.DSCTA可作为检出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避免有创的DSA检查.

    作者:吕发金;谢鹏;罗天友;张志伟;何怡红;孙晓川;牟君;方维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博莱霉素肺纤维化影像学表现与血管内皮细胞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博莱霉素(BLM)致肺纤维化(PF)的影像学表现与血管内皮细胞(EC)病理学间的关系.方法 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只,实验组大鼠制作BLM损伤PF模型,分别在第3、7、14、28天(各5只)行HRCT扫描后、检测外周血中vWf水平、肺血管造影及制作电镜标本.对照组方法同实验组.结果 实验组大鼠外周血vW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以3天组为著(P<0.01).磨玻璃样影和实变影主要见于3、7天组,支气管血管束增粗见于7天以后.蜂窝肺则见于14、28天组,以28天组为著.实验7、14天组肺动脉远端纹理明显增粗,分支增多,血管周围显示模糊,28天组肺动脉远端纹理纤细,分支减少,近端肺动脉增粗.实验3天组EC变性、坏死,部分区域见EC增生,7、14天组均可见新生毛细血管,分布于靠近基底膜的纤维化区域.结论 HRCT能较准确反应PF的病理变化及病程,EC损伤与PF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作者:崔光彬;王玮;杜滂;魏龙晓;宋立军;殷倩;南海燕;颜林枫;魏经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主动脉弓离断三联症1例的超声表现

    患儿男,8岁.发现心脏杂音4年,活动后乏力,易感冒,经常头晕、头痛.查体:发育正常,颜面红,皮肤黏膜无紫绀,无杵状指(趾).

    作者:吴晓萍;张永恒;郑惠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及MR成像的实验研究

    目的 建立兔血管内膜损伤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探讨用临床应用型MRI检测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方法 用动脉球囊介入扩张兔一侧颈总动脉后高脂饲养12周,分别在球囊扩张前及扩张后2、4、8、12周末取外周血检测血脂水平并MRI检查;同时在球囊扩张后12 h、6周、12周末取损伤血管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高脂喂养后第2周开始,血脂水平进行性升高;球囊扩张后6周起MRI显示,患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壁高信号,12周后,MRI表现为损伤血管壁高信号区增厚并管腔狭窄,对应病理学检查显示:到第6周时,血管平滑肌层增厚,内膜面有少量泡沫细胞形成,血管腔轻度狭窄;12周后,损伤侧颈总动脉明显粥样斑块形成,符合动脉粥样硬化特点.结论 用介入动脉球囊扩张损伤加高脂饲养方法可成功建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临床应用型MRI可成功检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

    作者:马占龙;滕皋军;麦筱莉;孙军辉;张洪英;牛焕章;余辉;李国昭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胎儿永存动脉干的超声诊断

    永存动脉干又称主动脉-肺动脉共干,是一种少见的预后极差的心脏病,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约占1.5%~3.0%.产前超声诊断胎儿永存动脉干对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及优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惠芳;张素阁;刘兰芬;尹虹;王惠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多层螺旋CT辅助设计腰5骶1椎间盘侧后方穿刺路径

    目的 探讨利用多层螺旋CT(MSCT)的多平面重组成像(MPR)技术和空间成像(InSpace)功能辅助设计腰5骶1(L5S1)椎间盘侧后方穿刺路径的可行性,并分析影响穿刺的主要因素.方法 对81例临床拟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常规扫描,B31S medium smooth+2.0 mm层厚重建,利用MPR和InSpace观察,测量所需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共55例(67.9%)适合直接穿刺,穿刺参数:穿刺高度(3.80±1.19)cm,距后正中线距离(9.00±1.69)cm,进针深度(11.99±1.62)cm,与水平夹角(42.71±7.88)°,与尾侧夹角(26.22±7.61)°.②不适合直接穿刺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显示因髂嵴阻碍穿刺5例;15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椎体及关节突关节的增生其中因关节突关节阻碍8例,因椎间隙狭窄7例;穿刺至椎间盘但未位于椎间盘中央区6例.结论 多层螺旋CT可协助确定L5S1椎间盘侧后方直接穿刺的可能性并精确定位穿刺点及确定穿刺参数;影响L5S1椎间盘穿刺的原因是多因素的,髂嵴高度并非唯一因素.

    作者:关文华;韩铭钧;韩焱;李颖勤;田素伟;刘小彬;赵洪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乳腺恶性病变超声诊断的Logistic回归模型

    目的 建立以超声特征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 对手术病理证实的475个乳腺病灶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弹性成像特征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建立Logistic模型.用ROC曲线法评价Logistic模型的预报能力.结果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后进入Logistic模型的7个特征分别为:弹性成像评分(OR=5.735)、病灶边缘(OR=8.421)、病灶内微小钙化,(OR=8.755)、CDFI分级(OR=1.767)、内部回声不均匀(OR=0.276)、后方回声衰减(OR=3.282)、后方回声增强(OR=0.396).Logistic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9.结论 以超声特征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Logistic回归模型有助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

    作者:沈建红;罗葆明;欧冰;冯霞;杨海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避孕环异位膀胱继发巨大结石1例

    患者女,38岁.两周前患者因尿频、尿急、尿痛,时有排尿不畅、中断等症状收住我院.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腹部无压痛,心、肺未见异常.

    作者:何志兵;陈敏;周洲;李光;杨全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后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介入治疗的应用

    目的 研究后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微导管栓塞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1例后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3天内)的患者采用微导管技术进行动脉瘤腔栓塞术,针对手术成功率,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患者恢复情况以及6个月随访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11例患者接受了急诊栓塞术,共栓塞动脉瘤12个.手术成功率100%,致密填塞率83.3%,死亡1例.结论 后循环动脉瘤急性期微导管栓塞术可有效降低急性期动脉瘤二次出血发生率.

    作者:刘一之;金泳海;朱晓黎;邹建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经颅多普勒在颅内感染和脑出血初期颅高压的对比研究

    目的 观察经颅多普勒(TCD)频谱参数在颅内感染和脑出血患者初期颅高压的相关变化,进而预测颅内压(ICP)和脑灌注压(CPP)并比较TCD预测的准确性.方法 对42例颅内感染患者128次腰穿和45例脑出血患者138次腰穿测压前均行TCD检查并记录血压.结果 随着ICP升高,颅内感染和脑出血TCD均表现出高阻力血流频谱,收缩期血流速度(Vs)无明显变化,舒张期血流速度(Vd)减慢,血管博动指数(PI)增大.颅内感染颅内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快于脑出血(P<0.01),平均动脉压、脑灌注压明显低于脑出血(P<0.01).颅内感染TCD参数、平均动脉压(MAP)与ICP、CPP的回归方程分别为:ICPe=1.026+17.165×PI;CPPe=1.411-17.091×PI+0.971×MAP.预测和实测ICP、CPP相关系数分别为0.594、0.910.ICP预测差值在5 mmHg内阳性预测率为63.28%,CPP为62.5%.脑出血TCD相关参数与ICP、CPP的逐步回归方程分别为:ICPe=-7.096+20.474×PI+0.053×MAP CPPe=7.096-20.474×PI+0.947×MAP.预测和实测ICP、CPP相关系数分别为0.796、0.977,预测差值在5 mmHg内阳性预测率均为89.91%.结论 颅内感染多合并炎性血管痉挛,根据特征性TCD频谱参数改变可较准确预测ICP、CPP,对脑出血的预测准确性好于颅内感染.

    作者:安红伟;王群;袁惠娟;陆兵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超声诊断双侧黄体破裂1例

    患者女,37岁.2006年7月11日,自感腹痛,未行特殊处理.休息后无明显好转.晨6:00点起床后出现晕厥1次,持续约2 min,醒后如常.7:50再次出现晕厥1次,伴头晕、乏力、恶心.晕厥时致左前臂外伤,来我院就诊.

    作者:陈朝旻;孙厚坦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超声诊断卵巢卵泡膜细胞瘤1例

    患者女,46岁.下腹胀痛2天,发热1天就诊,两天前无明显诱因下腹胀痛,无恶心呕吐,无腹泻,有发热,体温38.3℃,月经规律,腹平软,无压痛.

    作者:王兴滨;高伟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早期X线征象探讨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早期X线征象.方法 对102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X线平片进行回顾性分析.参考Bath AS髋关节异常的X线分级法(BASRI-hip),分两步研究分析本组病例的X线平片表现.结果 根据BASRI-hip分级法,102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计188个髋关节中,1级54个髋关节,2~4级134个髋关节.此102例计188个髋关节主要X线表现为:股骨头囊变(130/188),髋臼软骨下囊变(伴或不伴髋臼增生)(128/188),髋关节间隙一致性狭窄(119/188),股骨头基部外侧孤立性骨赘(112/188),股骨头增大(101/188),髋臼骨侵蚀、白线中断(56/188),股骨大小粗隆附着病(41/102).其中,符合BASRI-hip分级法1级标准的54个髋关节合并存在的X线征象有:髋臼骨侵蚀、白线中断(18/54),股骨头基部外侧孤立性骨赘(14/54),髋臼软骨下囊变(11/54),股骨头囊变(6/54)和股骨头密度减低(5/54).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早期X线征象包括:髋臼骨侵蚀、白线中断,股骨头基部外侧孤立性骨赘,髋臼软骨下囊变,股骨头囊变和股骨头密度减低;其中,髋臼骨侵蚀、白线中断,髋臼软骨下囊变和股骨头基部外侧孤立性骨赘具有一定特征性.

    作者:强军;周志宏;高万勤;傅建斌;李云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