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红;鱼博浪;尹益民;任晓萍;潘文倩;苏继莲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新兴的无侵入性方法,影像学方法在其术前定位、术中监测及术后疗效评价中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常用的影像学方法主要包括经腹超声、经阴道超声、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以及磁共振成像(MRI),本文就它们各自在HIFU治疗子宫肌瘤中的应用进行对比,作一综述.
作者:张晓君;胡兵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许多疾病表现为浅表淋巴结肿大,临床需要有效的方法鉴别淋巴结的良、恶性.应用高频超声能够观察淋巴结的结构和血流分布,并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近年来出现的超声造影能够进一步观察淋巴结的血流灌注情况,恶性淋巴结呈现特征性的血流灌注特征,以此鉴别淋巴结性质准确性高.超声应作为鉴别浅表淋巴结病变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对疾病的早期发现与诊断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超声对良、恶性浅表淋巴结病变的鉴别要点.
作者:李鹏;蔡胜;姜玉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患者女,60岁.刺激性干咳1个月,发现左下肺占位1周入院.CT:左肺下叶外基底段近胸膜处见直径约5.5 mm小结节灶,CT值约48 Hu,边界清晰,其内可见斑点状钙化,局部可见胸膜凹陷征,周围未见卫星病灶及浸润影(图1).CT诊断:左肺下叶良性结节,性质待定.病理诊断:左肺下叶软骨性肿瘤,分化好.
作者:庄严;沈加林;庄治国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研究老年抑郁症脑白质异常,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DTI 扫描31 例老年抑郁症和15 例正常老年人的脑部,测量前额叶、颞叶、胼胝体的各向异性分数值(FA),对两组之间各部位的相应取值分别进行t 检验,并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老年抑郁症组右侧海马旁回、双侧背外侧额叶FA值低于正常对照组相应部位FA值(P<0.05),差异存在显著性,且与其他因素无关.结论 老年抑郁症存在额、颞叶白质损伤,提示存在边缘系统-皮层-纹状体环路的神经纤维束完整性破坏,证实该神经环路在其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杨琼;洪楠;黄薛冰;于欣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3.0T MR扫描仪上常规上腹部LAVA扫描动脉期图像重建对肾动脉的显示情况.方法 随机选择因怀疑肝脏病变而行肝LAVA扫描的病人15例,选取动脉早期图像,在横轴位测量双肾动脉信噪比(SNR)、肾动脉与肾周脂肪的对比噪声比(CNR),将横轴位图像进行三维MIP重建.随机选择因怀疑肾动脉病变而行CEMRA检查的病人15例,在冠状位分别测量肾动脉的SNR、CNR,后进行三维MIP重建.由两位观察者单独评价两组的三维图像质量、肾动脉分支及肾静脉伪影.对测量结果和图像质量评分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LAVA组与CEMRA组肾动脉的SNR分别为94.99±24.30和94.73±36.43;CNR分别为82.16±21.40和76.35±34.14.SNR及CNR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AVA组重建所得肾动脉图像达到诊断要求者:前后位66.7%;上下位93.3%.前后位观察LAVA组肾动脉图像质量低于CEMRA组,而上下位、肾静脉伪影以及肾动脉分支方面两者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LAVA序列具有较高的信噪比,而且一次扫描除了获得血管的信息外还可同时获得更多的额外信息.已行上腹部LAVA扫描者若怀疑肾动脉病变可用动脉期横轴位图像进行肾动脉重建进行初步观察.
作者:杨学东;王霄英;许玉峰;蒋学祥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供血动脉病变分布及Willis环组成血管.方法 41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与30例正常人及3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对照.用3D CE-MRA和3D TOF MRA分析头颈部供血动脉病变和Willis环组成血管.结果 TIA组供血动脉病变同时累及Willis环前动脉[包括颈总-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V-BA)]、环后动脉(包括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的情况较梗死组减少(P=0.001).单侧VA发育不良伴动脉硬化者在颈动脉(ICA)系统TIA组和V-BA系统TIA组均较正常组多见(P=0.045;P=0.018).ACA A1段发育不良或缺如在ICA系统TIA组较V-BA系统TIA及正常组更常见(P=0.001;P=0.012).存在Willis环前供血动脉严重病变的病例中,TIA组后交通动脉(PCoA)显示率明显高于脑梗死组(P=0.046).前交通动脉(ACoA)、PCoA同时显示在TIA组较脑梗死组更常见(P=0.003).结论 脑梗死组较TIA组存在更多的Willis环后动脉病变.单侧VA发育不良伴动脉硬化可能是TIA发生的危险因素.A1段发育不良或缺如可能是ICA系统TIA发生的易感因素.ACoA、PCoA同时存在对维持脑供血起代偿作用.
作者:王小玲;于铁链;李建龙;王瑞敏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孕妇,26岁,孕1产0,孕27周,来我院行产前超声检查.在外院超声诊断为宫内双胎:胎一,活胎;胎二,死胎.超声检查:宫内可见一个解剖结构正常的胎儿,双顶径6.6 cm,头围 23.7 cm,腹围20.0 cm,股骨长4.0 cm,肱骨长4.1 cm,羊水指数10.9 cm,胎盘后壁,脐动脉血流比值(S/D)3.74,其心尖四腔切面心脏稍扩大;宫内另可见一大小约17.8 cm×11.5 cm的不规则形组织团块,部分周边可见无回声包绕并可见分隔(图1),其内可见排列不整齐的脊柱及部分肢体回声(图2),未见胎儿头颅光环,于心脏位置见一似心脏的无回声(图3),未见胎心搏动,彩色多普勒可见血流信号为动静脉频谱,血流方向与正常胎儿相反.超声提示为:宫内双胎,胎一,活胎(相当于25周+);胎二,无心畸胎序列征(无头、无心、水囊瘤).后在外院引产证实为无心畸胎序列征.
作者:张晓新;王天成;许翠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指、趾腹小动脉和甲床微动脉的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价糖尿病患者手指、足趾端微循环状态.方法 73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病程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40例.采用e-Flow成像显示末节指、趾腹小动脉和甲床微动脉,获得多普勒指标;用血管像素比估算血管数量.结果 ①大部分的指、趾甲床动脉走行方向与手指、足趾平行,纵行的动脉间有横行的动脉支穿插吻合.②糖尿病Ⅱ、Ⅲ组末节指、趾腹和甲床内微小动脉稀少,血流频谱呈高阻波形.③糖尿病Ⅰ组指/趾甲床动脉和趾腹动脉舒张期血流速度 (EDV)低于对照组(P<0.05);阻力指数(RI)高于对照组(P<0.05/P<0.01);趾甲床动脉平均血管像素比低于对照组(P<0.05);④糖尿病Ⅱ、Ⅲ组指、趾甲床动脉及趾/指腹动脉收缩期大流速(PSV)、EDV、平均血管像素比低于对照组(P<0.01/P<0.05);RI高于对照组(P<0.01);⑤糖尿病各组及对照组趾甲床动脉/趾腹动脉PSV、EDV、平均血管像素比低于同组手指相同指标P<0.01;RI高于同组手指相同指标P<0.05/P<0.01.结论 糖尿病早期(病程5年内)即可出现指、趾端微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晚期血管数量减少.肢端末梢微血管受损早于肢端缺血症状的出现.趾端血管损害出现较指端更早,程度更重.e-Flow可作为评价肢端早期微血管病变的有效方法.
作者:马方;赵宝珍;张会萍;柳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纤维瘤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2例纤维瘤病患者(共44个肿瘤结节)术前的声像图及术前、术中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纤维瘤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21例新发病例中,12例经超声引导下活检、外科切除活检或术中冰冻检查取得病理诊断.21例复发病例均为肿瘤原位复发,其中除1例肿瘤发生恶变外,其余肿瘤病理类型与上次手术相同.超声上显示26个肿瘤(59.1%)边界清晰、形态规则,余肿瘤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32个肿瘤 (72.7%) 内血流信号稀疏,12个肿瘤内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8例肿瘤可见侵及周围骨骼肌或骨质,或包绕血管、神经或肌腱等周围组织.结论 超声检查在纤维瘤病的术前评估、术后随访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超声引导下粗针切割活检可用于术前的病理诊断.
作者:王月香;唐杰;李俊来;罗渝昆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评估轴向负荷CT检查对腰椎间孔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45例慢性腰腿痛患者进行了常规CT检查和轴向负荷CT检查,其中坐骨神经痛13例,神经性跛行10例.结果 常规CT检查共发现102个(28.8%)椎间孔狭窄,其中轻度狭窄(1级)64个,中度狭窄(2级)33个,重度狭窄(3级)5个.而轴向负荷检查共发现122个(34.5%)椎间孔狭窄,其中轻度狭窄75个,中度狭窄40个,重度狭窄7个(χ2=2.70, P>0.05).与常规CT检查比较,轴向负荷检查可导致L2/3、L3/4、L4/5椎间孔面积呈不同程度的缩小(P<0.05),平均缩小6.2~10.6 mm2,占椎间孔面积的8.1%~11.6%,而L5/S1水平椎间孔面积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与常规CT检查方法比较,轴向负荷检查能引起椎间孔面积缩小,能发现常规CT检查所不能发现的椎间孔狭窄,能更准确的评估椎间孔狭窄的程度,对提高椎间孔狭窄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庆余;梁碧玲;陈建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用64层螺旋CT定量分析肺静脉直径、截面积及形状.方法 分析102例病人,除外影响肺静脉疾病者,进行心脏冠状动脉增强螺旋CT扫描.在工作站用肺静脉血管分析软件,测量4条肺静脉主干的直径(平均直径,大值,小值)及截面积.比较男女之间肺静脉直径、截面积和圆率的差异性、4条肺静脉圆率的差异性及4条肺静脉年龄分组的差异性.结果 4条肺静脉口平均直径变化较大, 右上肺静脉口直径为20.3 mm,右下肺静脉口直径为17.0 mm,左上静脉口直径为18.1 mm,左下肺静脉口直径为13.9 mm.右下肺静脉的平均直径和截面积在男女之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性(P值分别为0.022和0.017),肺静脉皆不是完全的圆形,右下肺静脉圆度大,左下肺静脉圆度、直径和截面积小(P≈0.000<0.05),4条肺静脉皆由细逐渐增粗进入左心房.左侧肺静脉的平均直径和截面积在年龄分层上有统计学差异(P=0.01及0.008).结论 肺静脉的直径、截面积及形状变化较大,在评估肺静脉狭窄时应特别注意.64层螺旋CT可以无创性地评估肺静脉.
作者:殷敏敏;余永强;钱银峰;刘斌;徐丽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制作一种与生物组织热凝固温度相似的可视化仿组织体模并应用于射频消融研究.方法 仿组织体模主要由作为温度显示剂的牛血清白蛋白(BSA)和聚丙烯酰胺凝胶(PAG)构成,制作过程中通过柠檬酸缓冲液将其pH调节至4.3~4.7范围内.测定体模的透光度、吸光率、密度、导电率和比热等参数,并用射频对体模进行消融测试.结果 新制的体模为淡琥珀色、透明、韧性好、脆性小的固体状胶体.室温25℃时,体模在热凝固前的透光度为95%,吸光率为0.021,而热凝固后其透光度小于10%,吸光率为1.体模(pH=4.3)的密度为1.070 kg/m3,在温度37℃及频率为470 kHz下的导电率为0.116 s/m,比热为3567 J/(kg·℃).加热后凝固灶呈乳白色,边界清楚.结论 pH调节后的可视化PAG仿组织体模的凝固温度可下降至与生物组织热凝固温度相同范围,体模具有与生物组织相似的物理特性,适合于RFA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步林;胡兵;邝胜利;黄瑛;吴蓉;姜立新;李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DCM)左室扭转(LVtw)运动特征.方法 DCM患者33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经胸采集3个心动周期标准左室基底部及心尖部短轴二维图像并存贮,运用Echo PAC 超声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获取每个切面的旋转值.左室扭转值定义为左室心尖部旋转值与心底部旋转值的差值.对不同研究对象间心率差异进行时间校标.结果 从左室心尖来看,正常人LVtw运动主要表现为心底部顺时针旋转和心尖部逆时针旋转,心脏整体表现为心动周期内逆时针方向为主的扭转运动.DCM患者LVtw运动于收缩期仍维持心底部顺时针旋转、心尖部逆时针旋转及心脏整体收缩期逆时针方向的扭转运动,但其左室扭转峰值[(6.56±2.19)°/(14.44±1.55)°,P<0.001]显著减低.左室峰值扭转与左心功能显著正相关,相关关系密切(Spearman相关系数r=0.762,P=0.00).结论 DCM患者组收缩期左室扭转值减低对于左室收缩功能有很大影响.STI技术为准确地评估左心室扭转运动特征提供了全新的定量工具,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张玲利;谢明星;王新房;张利;吕清;王静;丁尚伟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中晚孕期正常胎儿静脉导管心动周期不同时相血流速和各计算参数参考范围.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横断面检查138例16~41孕周正常单胎胎儿静脉导管血流波形测定血流参数:①心室收缩期峰值流速(S-peak);②心室舒张期峰值流速(D-peak);③心房收缩期大流速(A)-wave;④平均流速(Vmean);⑤S/A值,S/D值,(S-A)/S值,(S-A)/D值,(S-A)/Vmean比值.结果 正常胎儿静脉导管的血流血流速: S-peak(43~75 cm/s), D-peak (39~69 cm/s), A-wave(25~48 cm/s),Vmean(37~63 cm/s)随着孕龄增加而增加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 P<0.01, P<0.01);而S/A比值(1.85~1.57),(S-A)/S比值(0.45~0.35),(S-A)/Vmean值(0.54~0.43),(S-A)/D值(0.51~0.39)随着孕龄增加而减低(P<0.01,P<0.01,P<0.05, P<0.05), S/D与孕龄相关性差(r=0.1,P>0.05).结论 正常胎儿静脉导管血流速随着孕龄增加而增加;而阻力指数随着孕龄增加而减低,S/D值在妊娠中持续不变.
作者:艾红;鱼博浪;尹益民;任晓萍;潘文倩;苏继莲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本研究对我科标准片图谱制作前后实行质量控制的照片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数字化摄影照片质量控制的方法及措施.
作者:蔡裕兴;王刚;张恭良;李梅珍;陈卫国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乳腺超声弹性成像(UE)检查感兴趣区域大小对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 将感兴趣区域(ROI)大小分别调节至<病灶大小的2倍及≥病灶大小的2倍,对127例患者共164个乳腺病灶进行了超声弹性成像检查,UE评分采用改良5分法.结果 ROI面积<病灶大小2倍时,164个乳腺病灶的UE评分显著低于ROI面积≥病灶大小2倍的UE评分;且对乳腺恶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显著降低.结论 UE检查时应将ROI调节至病灶大小2倍以上.
作者:罗葆明;曾婕;欧冰;智慧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及PTEN、COX-2相结合对胃癌进行术前诊断及TNM分期的价值,探讨胃癌MSCT征象与PTEN、COX-2表达的关系.方法 80例胃癌术前MSCT检查行TNM分期;32例胃癌切除组织行PTEN、COX-2表达分析.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MSCT对胃癌TNM总体判断准确率为74%.对胃癌T分期的总体判断准确率为74%.其中,T1期67%,T2期61%,T3期84%和T4期88%.MSCT对N分期的判断准确率为78%.其中,N0 90%,N1 71%和N2 68%.MSCT对远处转移判断准确率为94%.PTEN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大小无关(P>0.05).而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COX-2蛋白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大小、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 动态增强MSCT薄层扫描可较准确的显示正常胃壁结构及胃癌侵犯胃壁的深度,通过其在不同时相中的强化特点显示病变累及的范围,同时可反映淋巴结转移情况,并对远处脏器的转移和播散做出较为准确的TNM分期.并与胃癌PTEN、COX-2表达有明显相关,两者结合有利于提高胃癌分期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邢海林;唐俊军;王培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正常颅内结构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增强图像上的强化表现.方法 100例常规头颅MRI显示正常者,行头颅增强前后FLAIR成像,比较图像,确定各颅内结构有无强化,并与T1WI增强图像进行比较.结果 脉络丛、垂体柄和第四脑室外侧隐窝静脉的强化常见,出现率分别为98%、78%和59%.硬脑膜强化见于18%的受试者,其长度平均为24.2 mm,常见于双侧颞叶岛盖;皮层血管强化的发生率为12%,常见于顶部层面,强化的硬脑膜和皮层血管在平扫FLAIR上多表现为等信号,强化后呈稍高信号.静脉窦和静脉窦壁的强化率分别为15%和7%,松果体强化发生率为7%.所有强化结构在增强T1WI上均有强化,且强化程度更明显.结论 脑增强FLAIR图像上正常结构强化有其特定的表现,增强FLAIR在脑膜疾病、后颅窝及邻近脑沟的病灶显示方面具有潜在优势.
作者:钱银锋;张诚;余长亮;余永强;柏亚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用64层螺旋CT测量成人茎突的长度和角度的正常值.方法 对138例正常成人头颈部行64层螺旋CT扫描,用3D-VR、MPR及MIP法重建出茎突图像并测量其长度及偏斜角,利用SPSS 11.5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三维重建图像上可准确测量茎突的长度及偏斜角.茎突平均长度为(25.94±5.23) mm,内斜角平均为(22.18±4.54)°,前斜角为(22.92±4.93)°;长度及前斜角度在年龄与性别组间均无明显差异;茎突内斜角与年龄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β=-0.088);内斜角性别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茎突长度变异较大,诊断茎突综合征需密切结合临床.长度大于34.5 mm,内斜角及前斜角分别大于29.6°和31.0°,或小于13.2°,可认为是长度和方位角异常.
作者:宫希军;刘斌;余永强;王万勤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肾细胞癌(RCC)CT灌注参数强化峰值(PV)、血流量(BF)、血容积(BV)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对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所得数据送入Advanced Workstation 4.2工作站,应用Perfusion 3软件分别测量肿瘤的灌注参数PV、BF、BV,用免疫组化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素卵白素法(SP法)检测RCC中MVD、VEGF的表达;研究VEGF阳性、阴性两组与灌注参数的关系及MVD与VEGF的关系.结果 24例肾癌VEGF阳性率约54.2%(13/24),MVD平均值91.3±50.9. VEGF阳性肾癌与阴性肾癌的PV、BF、BV间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74.32±32.49,53.38±29.43, P<0.05;938.58±89.63,907.29±112.59, P<0.05;89.73±9.37,62.14±11.23, P<0.05;VEGF阳性肾癌与阴性肾癌两组间的MVD值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03.2±61.7, 74.6±41.9, P<0.05;肾癌的VEGF与MVD间呈正相关(r=0.591,P<0.01);肾癌的CT灌注参数PV、BF、BV分别与MVD、VEGF表达存在正相关.结论 肾癌CT灌注参数与MVD、VEGF表达存在正相关,灌注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活体的肿瘤血管生成状况和恶性程度,有助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判断疗效及预后.
作者:王芳;王青;李笃民;崔凤玉 刊期: 200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