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考;时高峰;吕英刚
目的 评价三种单纯性肝肾囊肿酒精硬化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将单纯性肝肾囊肿患者随机分成三组:①常规组:抽净囊液后,注入抽出囊液量25%的无水酒精(大量不超过60 ml),保留15 min后抽净残液.②保留组:在常规法基础上,抽净残液后根据囊腔不同大小再注入5~10 ml无水酒精永久保留.③置换组:抽净囊液后,用无水酒精反复冲洗囊腔至抽出液清亮,后将残液抽净.结果 ①术后1年各组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常规组:87%和63%;保留组:92%和81%;置换组:100%和93%.置换组疗效优于其他两组(P<0.01).②经ROC评价显示,三种硬化方法ROC曲线下的面积和一次治疗所能治愈囊肿的大直径分别为:常规组:0.807和8.2 cm;保留组:0.824和8.9 cm;置换组:0.954和9.6 cm.结论 单纯性肝肾囊肿,采用无水酒精反复置换囊液的硬化方法,疗效优于其他两种方法,更加有效,且安全、简便易行.
作者:张庆;钱林学;贺文;龚海马;贵玉;谭小蕖;李彦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检测参与情绪性图片编码加工相应激活脑区,探讨不同情绪唤醒度所涉及的特异性神经机制.方法 20名健康被试,视觉呈现彩色高、中、低情绪唤醒度情景图片,要求对图片进行情绪强度判断,同时实时fMRI扫描, 利用SPM2对功能数据进行ANOVA分析.结果 高唤醒度主要激活杏仁核、海马、前额眶回和扣带回,而中唤醒度主要激活颞中回、前额背外侧、海马、额上回和枕部皮层.结论 不同唤醒度情绪加工涉及不同的神经通路,杏仁核和前额叶不同亚区与情绪的唤醒程度有关.
作者:王海宝;谌业荣;余永强;张诚;赵本胜;张达人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患者男,55岁.主诉反复心慌、发抖、出汗3个月就诊.3个月来患者饭量、就餐次数均增加并明显发胖,但却总有饥饿感.发病来患者癫痫发作两次.查体:反应稍迟钝.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2.6 mmol/L,葡萄糖耐量试验呈低平曲线.行胰腺薄层CT平扫同周围胰腺密度相近,不能区分.增强后于胰腺体尾部可见三个大小分别为1.3 cm×1.1 cm、0.9 cm×0.7 cm及1.0 cm×0.8 cm的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结节影,边缘清晰,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仍稍高于周围胰腺组织(图1).
作者:马天璇;栾玲;陈丽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东芝超声软件TDI-Q定量评估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远期左室节段心肌短轴应变和应变率的可行性与临床价值.方法 正常对照组20例,治疗组:前降支病变18例和前降支合并左回旋支病变1例,测量左室短轴观乳头肌水平左室前间隔(AIVS)和后壁(LVPW) 收缩期室壁增厚率、应变、应变率,对室壁运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正常组LVPW增厚率、应变、应变率高于AS,心内膜下层明显高于心外膜下层(P<0.05);治疗组AIVS增厚率、心内膜下心肌应变、应变率及心外膜下心肌应变、应变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该方法较室壁增厚率更敏感,可定量分析左室短轴观节段各层心肌的运动状态,对评估冠状动脉置入术后远期疗效有一定价值.
作者:叶艺;赵宝珍;金超;曾晓凡;贾庆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基于MRI图像序列建立主动脉的三维几何模型并进行计算网格的划分,以用于主动脉血流动力学特性的模拟.方法 采用心电R波触发和呼吸控制的方式在体扫描得到心动周期20个时相760幅MRI图像,利用Mimics软件对所获取的图像序列进行图像预处理、分割和三维重建,然后将所建立的三维模型导入到ADINA软件中进行计算网格的划分.结果 建立了20个主动脉三维模型,分别代表主动脉在心动周期不同时相的状态,同时,还实现了计算网格的划分.结论 该方法可得到进行主动脉血流动力学仿真所需的三维几何模型和计算网格;同时,该方法也可用于人体其他组织的三维建模和网格划分.
作者:贾舒涵;蒲放;李淑宇;谢晟;李德玉;邓小燕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乳腺黏液癌钼靶影像学表现的病理学基础.方法 对66 例乳腺黏液癌的钼靶影像与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影像均表现为肿物影或肿物伴钙化.单纯型35例,形态、边缘以良性特征为主,仅14%呈不规则形,29%边缘浸润,病理黏液含量高,误诊率为51%.混合型31例,形态、边缘以恶性特征为主,不规则形81%,边缘浸润、毛刺占88%,病理黏液量少,误诊率仅为9%.结论 单纯型黏液癌多黏液组影像学表现类似良性疾病,少黏液组及混合型黏液癌多为浸润性生长的影像特点.
作者:周波;杨德启;郭嘉嘉;谢菲;钱利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患者女,20岁.车祸伤致骨盆骨折后排尿困难11年.患者于11年前因车祸导致骨盆骨折,尿道阴道撕裂伤,治疗后好转出院.
作者:关键;胡道予;张伶;夏黎明;王承缘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0年9月-2006年12月期间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内癌的36例病例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乳腺导管内癌在超声上主要表现为导管型、结节伴钙化型及肿块型(包括混合性肿块及实质性肿块).声像图特征多表现为形态欠规则,边界欠清,无包膜的略低回声区,内部回声欠均匀,部分可测及较丰富血流信号.伴有细钙化的病灶仍较有意义.结论 乳腺导管内癌没有特异性超声诊断特征,但部分特征有一定提示性,可帮助检出病灶,对早期发现术后复发病灶也很有价值.
作者:王怡;富丽娜;许萍;杨宝年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检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LVtw)特征的可行性,并比较QTVI与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两种技术的特点.方法 应用QTVI和STI成像模式,结合同步记录的心电图,分别于左室基底部及心尖部短轴观评价3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与32例健康志愿者左心室扭转运动特征.QTVI技术以收缩期左室心尖部与心底部侧壁间隔位移差(SD1-s)的差值来计算左室扭转运动指数(TMI),STI技术以左室心尖部旋转值减去基底部旋转值来定义左室扭转峰值(Ptw).结果 从左室心尖来看,正常人LVtw运动主要表现为心底部顺时针旋转和心尖部逆时针旋转,心脏整体表现为心动周期内逆时针方向为主的扭转运动.DCM患者LVtw运动于收缩期仍维持心底部顺时针旋转、心尖部逆时针旋转及心脏整体收缩期逆时针方向的扭转运动,但其左室扭转运动指数TMI(8.43±2.27 vs 12.33±3.29)及扭转峰值Ptw(6.56±2.19 vs 14.44±1.55)均显著减低.TMI与Ptw显著正相关.结论 DCM患者组收缩期左室扭转运动指数TMI及扭转值减低对于左室收缩功能有很大影响.高帧频的QTVI技术为简便、客观地评估左心室扭转运动特征提供了全新的定量工具.
作者:张玲利;王新房;谢明星;吕清;杨亚利;王静;贺林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求乳腺肿瘤超声图像的边缘提取.方法 广义梯度矢量流Snake模型已经成功地用于噪声相对比较小的CT、MRI等医学图像,然而乳腺肿瘤超声图像对比度低,斑点噪声大,很难将该模型直接应用于乳腺肿瘤超声图像.本文针对乳腺肿瘤超声图像的特点如图像对比度低,斑点噪声大,部分边缘缺失,肿瘤内部微细结构分布复杂(如血管,钙化灶等),特别恶性肿瘤还具有复杂形状等,采用相应的图像处理技术如非线性各向异性扩散滤除斑点噪声,形态学滤波器平滑图像,直方图均衡化提高图像的对比度,后将该模型引入到乳腺肿瘤超声图像边缘提取.结果 实验对158例乳腺肿瘤超声图像进行边缘提取,定量和定性分析均获得满意的结果.结论 本文方法可以有效地用于超声乳腺肿瘤图像的边缘提取.
作者:林其忠;余建国;王怡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患者女,49岁.劳力性心悸、气促2年,加重1周.查体:血压128/80 mmHg,心率86次/分,期前收缩4次/min,心尖区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心电图:窦性心律,左房大,左室心肌劳损.超声心动图:左房、左室增大;左房内巨大团块状回声(约80 mm×45 mm),其蒂附着于房间隔卵圆窝水平,团块随心动周期运动,舒张期脱入二尖瓣口,呈椭圆形,收缩期返回左房,呈类圆形.
作者:夏金喜;杨莉;邱琼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索一种新的腹围测量方法在超声胎儿体重估计中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26例孕妇采用相同的胎儿双顶径,头围,股骨测量方法,同时对同一胎儿用两种方法进行腹围测量,并分别估计胎儿体重,并与出生体重对比分析.结果 两种腹围测量方法对不同分组胎儿体重的估计准确性无明显差异.并且两种腹围测值统计学分析亦无差异.结论 实际工作中可根据情况选择更方便、更清晰、更易于显示的腹围层面进行测量,以便估计胎儿体重,新的腹围测量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梅;于国放;张飞雪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超声引导局部热凝固消融治疗是有前途的肝脾外伤微创治疗新技术,而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的发展使得这些新技术在肝脾外伤的治疗中更加实时准确.本文旨在综述超声引导下各种肝脾外伤局部热凝固消融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文秀;唐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肺容积、肺密度定量分析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共选择100例患者,根据CT扫描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A组20例,一次屏气常规剂量(220 mA×0.8 s)和60 mAs低剂量MSCT部分肺段扫描,纵向扫描范围3 cm;B组60例,深吸气末及深呼气末60 mAs低剂量MSCT全肺扫描.C组20例,一次屏气40 mAs和80 mAs低剂量MSCT部分肺段扫描,纵向扫描范围3 cm. 结果常规剂量和60 mAs以上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均为优秀,能够满足肺容积和肺密度定量分析的需要.低剂量扫描测得的部分肺容积较常规剂量小,在标准重建下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骨重建下具有显著差异(P<0.05);低剂量扫描测得的平均肺密度略高于常规剂量测量结果,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16层螺旋CT肺容积和肺密度检测中,60 mAs低剂量扫描能够满足图像定量分析的需要.
作者:邹利光;孙清荣;戚跃勇;戴书华;陈垦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结合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冠脉微血栓栓塞对大鼠左室形态及收缩功能的影响. 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冠脉微血栓组12只,自主动脉根部注入月桂酸钠诱发冠脉微血栓形成;对照组12例,自主动脉根部注入生理盐水.术前及手术4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计算左室短轴缩短率(FS),术后加用QTVI测量收缩期峰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微血栓组LVESD、LVEDD、EDV显著增加(P<0.01);FS、LVEF显著降低(P<0.01);微血栓组心尖四腔左室侧壁及后间隔二尖瓣环、左室长轴观前间隔及后壁中间段收缩期峰值速度显著下降(P<0.01).结论 大鼠慢性冠脉微血栓栓塞后,心室发生重塑,收缩功能下降.定量组织速度成像结合二维超声心动图能较准确评价大鼠冠脉微血栓栓塞后的左室收缩功能的改变.
作者:王曼;谢明星;王朝晖;吴婕;谢建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神经成像(MRN)对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GBS(21例)、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 4例)患者及正常人(30例)行腰丛神经MRN检查.正常组观测腰2~5神经根、神经节及神经干、股神经的形态、大小及信号;GBS及CIDP组观察神经及其周围的改变,测量右侧腰4神经根、神经节、神经干及股神经的短轴径线及神经肌肉信号比.结果 正常组MRN可清晰显示腰2~5神经的走行,神经节呈圆或椭圆形膨大,大小约为3~6 mm,神经根及干呈条状,边缘光滑,大小约为2~5 mm,神经节信号高于神经根和干,40%的神经根鞘有少量脑脊液,股神经、闭孔神经、腰骶干的显示率分别为100%、83.3%、43.3%.80.9%的GBS腰丛神经周围有片状模糊高信号,神经根和节大小和信号无明显改变,25%神经干增粗,50%的神经干信号增高,边缘模糊.CIDP神经周围无片状高信号,神经根及节无明显增大,神经干及股神经均明显增粗,信号增高.结论 MRN可清晰显示腰丛神经及主要大分支;GBS在神经周围有渗出病变,神经增粗不明显,CIDP神经周围无渗出病变,神经干明显增粗.MRN可作为GBS及CIDP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
作者:吕发金;谢鹏;牟君;朱丹;万东;李勇;李咏梅;肖智博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15例高级别胶质瘤生长变化的影像学表现,初步总结其动态变化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分析15例高级别胶质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的自然病史,通过对每一例患者自初次发病到终手术的时间内所做的一系列影像学检查进行分析,仔细评价了首次检查时病灶位置、术前病灶累及的部位、动态影像学表现及生长趋势,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结果 全部15例病例中,男12例,女3例,初次发病时平均年龄为36.2岁(1~59岁).自然病史周期平均31.2个月(范围2~106个月).其中1例经活检证实,14例经手术切除并行病理检查.终病理诊断包括4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 3级),11例胶质母细胞瘤(WHO 4级),4例患者影像学阳性表现的出现滞后于临床表现,6例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灶内出血,4例表现为自不强化到明显强化,3例在第一次影像学检查就表现出扩散征象,1例表现为多中心起病.结论 灶内出血、强化的动态变化可提示胶质瘤自低级别向高级别的恶变,高级别胶质瘤生长快、扩散早,一旦明确诊断,应立即进行治疗.
作者:陈绪珠;江涛;李少武;艾林;马军;戴建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胸外侧动脉(LTA)血流动力学参数(S/D、RI、PI)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术前1周对70例乳腺良、恶性肿块患者及30例健康女性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并记录肿块大小、部位、彩色血流分级及LTA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乳腺癌组患侧LTA的S/D、RI、PI明显低于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良性肿块组LTA的S/D、RI、PI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以LTA的S/DH-C≥1.5为诊断乳腺癌标准,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3.8%、76.7%;如以LTA的 PIH-C≥0.3为诊断乳腺癌标准,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3.7%、83.3%;如以LTA的RIH-C≥0.06为诊断乳腺癌标准,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6.4%、90%.相关性分析表明LTA的S/D、RI、PI与肿块大小、肿块内血流分级呈负相关(P<0.05),与肿块位置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LTA的S/D、PI、RI,可作为诊断乳腺癌的诊断指标之一,LTA的S/D、PI、RI与肿块大小、肿块内血流分级具有相关性.
作者:祝艳秋;杨光;徐文林;吴佳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胃间质瘤43例,所有病例分别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免疫组化证实,如CD117,CD34,SMA-100及DESMIN.结果 GST的大小、形态和均匀与不均匀的强化方式同恶性程度相关(P<0.05),与生长方式不相关(P>0.05); 对比分析表明,病理为恶性、高度恶性及5年内复发、转移的CT征象大多表现为>5 cm、不均匀强化、腔内/外生长; 17例既向腔内生长又向腔外生长的胃间质瘤患者中,16例病理证实为恶性,有5例在3年内出现复发;5例GST呈间隔状强化,病理结果均为恶性,2例在3年内复发.结论 瘤体直径大于5 cm、不均匀强化、腔内/外生长和浸润与转移提示GST预后不良.
作者:高剑波;杨学华;孙勇;郭华;周志刚;岳松伟;张永高;郭萌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上,探讨急性心肌缺血、梗死及其演变过程中解剖M型超声(AME)、定量组织多普勒速度成像(QTVI)变化规律及特征,比较它们在检测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变化中的相对价值.方法 31只SD大鼠分成MI组(n=22)和对照组(n=9).MI组大鼠在开胸手术下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随后复苏饲养4周.对照组动物仅行假手术.应用超声显像仪分别同步记录术前、术后即刻、2周及4周的AME、QTVI图像或曲线,以AME观察左室壁局部收缩期与舒张期厚度(WTs、WTd)及局部室壁增厚率(WTF)、QTVI观察局部心肌内膜下、外膜下及全层室壁组织速度(SPVendo、SPVepi、SPV).结果 与术前基线及对照组对应阶段比较:术后即刻WTd、WTs及WTF呈降低趋势,术后2周及4周WTd、WTs和WTF均呈显著性降低.术后即刻SPVepi及SPV呈降低趋势,而SPVendo则呈显著性降低;术后2周及4周SPVendo、SPVepi及SPV均呈显著性降低.与术前基线及对照组对应阶段比较:大面积MI组WTF在术后即刻即显著降低,而中小面积MI组WTF在术后2周或以上才显著降低;无论大或中小面积MI组,术后即刻SPV即显著降低.AME确定的与组织学确定的心肌梗死的范围无显著性差异(0.28±0.14和0.35±0.13,P>0.05),且两者具有高度相关性 (r=0.73, SEE=0.14,P<0.01).结论 AME和QTVI均能对缺血或梗死心肌进行局部心功能定量分析;心肌缺血或梗死面积大小影响AME、但可不影响QTVI对局部心功能异常的早期检测;AME可较好地确定缺血或梗死心肌的受累范围,而QTVI通过检测从心内膜下至心外膜下层心肌的速度梯度变化可区别不同层次的心肌功能.
作者:尹晓坚;李金国;孙旭东;钟玲;陈良龙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