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胡道予;张伶;夏黎明;王承缘
目的 比较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和磁共振心脏多技术扫描对冠心病(CHD)的诊断结果.方法 28例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冠心病患者,于术前一周完成64层螺旋CTA及磁共振心脏多技术扫描,分别与CAG进行对照.结果 64层螺旋CTA与CAG对各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显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P<0.05).64层螺旋CTA判断中、重度狭窄血管(≥50%)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为87.88%、98.73%、95.54%、96.67%、95.12%.磁共振多技术扫描左室增大8例,室壁明显变薄7例.在476个节段中,29个节段(6.09%)运动减弱或不运动,9个节段(1.89%)出现矛盾运动或室壁瘤.冠状动脉轻、中、重度狭窄组的心肌磁共振灌注及延迟扫描序列阳性显示率为26.32%、89.47%、100%.MRI间接判断中、重度狭窄血管(≥50%)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为93.75%、86.54%、89.29%、81.08%、95.74%.结论 64层螺旋CTA和MR心肌灌注显示冠心病中、重度狭窄血管与CAG的结果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的准确度无明显差异,对冠心病的诊断各具优势.
作者:何东;王莉;萧毅;林琳;閤谦;田建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动物实验探讨超声造影(CEUS)引导止血剂局部注射治疗闭合性肝外伤的价值.方法 实验动物为18只杂种犬.使用小型生物撞击器制作闭合性肝外伤模型.14只犬肝脏出现Ⅲ~Ⅳ级钝器伤.带伤动物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CEUS检查确定肝损伤的部位、范围、有无活动性出血及被横断的微血管,并与CT检查比较.治疗组在CEUS引导下于外伤灶内及可疑微血管横断处分别注射蛇毒凝血酶、可吸收性氰基丙烯酸酯粘合胶.对照组于病灶内注射同等数量的生理盐水.注射后即刻、3 d、7 d、14 d及21 d分别进行CEUS及CT复查.于第21 d处死动物观察局部情况,取病理标本进行检查.结果 治疗组注射后均存活,对照组中3只于24 h内先后死亡.治疗组局部注射治疗后3 d、7 d、14 d及21 d病灶逐渐缩小,于第21 d处死动物后,打开腹腔见网膜向肝脏损伤灶处贴附,肝表面见外伤愈合瘢痕.组织HE染色显示肝小叶结构清楚,肝窦轻度淤血,被膜下纤维组织轻度增生,伴少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动物实验显示CEUS引导止血剂局部注射治疗Ⅲ~Ⅳ级肝外伤出血,效果可靠;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可在CEUS诊断肝外伤后即刻进行.
作者:吕发勤;唐杰;李文秀;张惠琴;汪伟;黎檀实;杨立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基于MRI图像序列建立主动脉的三维几何模型并进行计算网格的划分,以用于主动脉血流动力学特性的模拟.方法 采用心电R波触发和呼吸控制的方式在体扫描得到心动周期20个时相760幅MRI图像,利用Mimics软件对所获取的图像序列进行图像预处理、分割和三维重建,然后将所建立的三维模型导入到ADINA软件中进行计算网格的划分.结果 建立了20个主动脉三维模型,分别代表主动脉在心动周期不同时相的状态,同时,还实现了计算网格的划分.结论 该方法可得到进行主动脉血流动力学仿真所需的三维几何模型和计算网格;同时,该方法也可用于人体其他组织的三维建模和网格划分.
作者:贾舒涵;蒲放;李淑宇;谢晟;李德玉;邓小燕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痫前期孕妇26例,正常孕妇30例,在未经任何药物治疗前,检测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PI、RI、S/D值.结果 ①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子痫前期组较对照组PI值、RI值、S/D比值增高,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子痫前期重度组与轻度组比较各血流动力学参数值均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子痫前期各组和对照组围产儿预后不良发生率比较,子痫前期重度组围产儿预后不良发生率高于轻度组和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助于子痫前期严重程度的判定及胎儿预后的预测,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韩清;王英华;刘彩娥;高福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患者男,55岁.主诉反复心慌、发抖、出汗3个月就诊.3个月来患者饭量、就餐次数均增加并明显发胖,但却总有饥饿感.发病来患者癫痫发作两次.查体:反应稍迟钝.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2.6 mmol/L,葡萄糖耐量试验呈低平曲线.行胰腺薄层CT平扫同周围胰腺密度相近,不能区分.增强后于胰腺体尾部可见三个大小分别为1.3 cm×1.1 cm、0.9 cm×0.7 cm及1.0 cm×0.8 cm的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结节影,边缘清晰,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仍稍高于周围胰腺组织(图1).
作者:马天璇;栾玲;陈丽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15例高级别胶质瘤生长变化的影像学表现,初步总结其动态变化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分析15例高级别胶质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的自然病史,通过对每一例患者自初次发病到终手术的时间内所做的一系列影像学检查进行分析,仔细评价了首次检查时病灶位置、术前病灶累及的部位、动态影像学表现及生长趋势,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结果 全部15例病例中,男12例,女3例,初次发病时平均年龄为36.2岁(1~59岁).自然病史周期平均31.2个月(范围2~106个月).其中1例经活检证实,14例经手术切除并行病理检查.终病理诊断包括4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 3级),11例胶质母细胞瘤(WHO 4级),4例患者影像学阳性表现的出现滞后于临床表现,6例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灶内出血,4例表现为自不强化到明显强化,3例在第一次影像学检查就表现出扩散征象,1例表现为多中心起病.结论 灶内出血、强化的动态变化可提示胶质瘤自低级别向高级别的恶变,高级别胶质瘤生长快、扩散早,一旦明确诊断,应立即进行治疗.
作者:陈绪珠;江涛;李少武;艾林;马军;戴建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结合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冠脉微血栓栓塞对大鼠左室形态及收缩功能的影响. 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冠脉微血栓组12只,自主动脉根部注入月桂酸钠诱发冠脉微血栓形成;对照组12例,自主动脉根部注入生理盐水.术前及手术4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计算左室短轴缩短率(FS),术后加用QTVI测量收缩期峰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微血栓组LVESD、LVEDD、EDV显著增加(P<0.01);FS、LVEF显著降低(P<0.01);微血栓组心尖四腔左室侧壁及后间隔二尖瓣环、左室长轴观前间隔及后壁中间段收缩期峰值速度显著下降(P<0.01).结论 大鼠慢性冠脉微血栓栓塞后,心室发生重塑,收缩功能下降.定量组织速度成像结合二维超声心动图能较准确评价大鼠冠脉微血栓栓塞后的左室收缩功能的改变.
作者:王曼;谢明星;王朝晖;吴婕;谢建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患者女,20岁.车祸伤致骨盆骨折后排尿困难11年.患者于11年前因车祸导致骨盆骨折,尿道阴道撕裂伤,治疗后好转出院.
作者:关键;胡道予;张伶;夏黎明;王承缘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肝短静脉(SHV)的超声检测方法、超声表现、分布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 依据肝静脉内径将324例患者分为2组(1组:3支肝静脉内径<10 mm,192例;2组:至少1支肝静脉内径≥10 mm,132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观测,检查并记录肝短静脉的位置、数目、管径、血流频谱.结果 SHV检出率:1组检出SHV 60例,检出率31.25%,测及84支SHV;2组检出SHV 76例,检出率57.58%,测及88支SHV.1支SHV检出率:1组42例,占21.88%;2组64例,占48.48%.2支SHV检出率:1组12例,占6.25%;2组12例,占9.09%.3支SHV检出率:1组6例,占3.13%;2组0例.肝右后静脉检出率:1组18例,检出率9.38%;2组12例,检出率9.09%.尾叶静脉检出率:1组60例,检出率31.25%;2组76例,检出率57.58%.2组肝右静脉、肝中静脉、肝左静脉、下腔静脉内径均非常显著大于1组(P<0.01),1组与2组肝右后静脉、2组与1组肝尾叶静脉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1),但1组、2组SHV内径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二维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提高肝短静脉的显示,为肝肿瘤患者肝叶段切除、肝移植、布-加综合征的治疗及肝淤血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有助于减少手术风险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松旺;孟凡荣;陆建平;黄岩;赵美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低频超声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吞咽功能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联合衬垫超声扫描技术,应用低频M-型超声,对骨性III类错牙合畸形治疗前组(A组)、治疗后组(B组)吞咽功能进行测量,参数包括吞咽时间(duration),吞咽平均速度(Vm),吞咽范围(range),并与正常人(C组)作对照.结果 吞咽总时间A组为(1.535±0.247)s,B组为(2.301±0.496)s,C组为(2.029±0.31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吞咽平均速度A组(3.17±0.959)cm/s,B组(2.00±0.819)cm/s,C组(2.12±0.503)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吞咽范围A组(4.82±1.407)cm,B组(4.34±1.114)cm,C组(4.22±0.878)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0.01.结论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治疗后组的舌吞咽总时间较治疗前组延长,并接近正常组水平;治疗后吞咽平均速度较治疗前明显减慢,接近正常组水平.M-型超声能够较准确地评估舌吞咽功能的变化.
作者:宁彬;何文;魏立亚;项东英;庞煊奈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运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测定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心Tei指数,与传统血流多普勒方法作对比性研究,探讨QTVI法测量Tei指数在临床评价右心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入选病例:肺动脉高压患者91例,分为轻、中、重三组;正常对照组52例.分别利用脉冲血流多普勒成像(PW)和QTVI技术,测算研究对象的Tei指数.结果 ①QTVI和PW法所测肺动脉高压患者Tei指数均较正常对照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W法测得正常人与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患者Tei指数分别为0.28±0.07,0.29±0.12,0.48±0.14,0.70±0.30;QTVI法分别为0.32±0.10,0.41±0.15,0.56±0.13,0.84±0.21, P<0.05).②QTVI与PW法所测研究对象的右室Tei指数相比,QTVI所测值均高于相对应的PW方法,(正常组0.32±0.10与0.28±0.07,肺高压组分别为0.41±0.15与0.29±0.12,0.48±0.14与0.56±0.13,0.70±0.30与0.84±0.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QTVI法测得Tei指数与肺动脉压力相关系数较PW高,评价右心功能的特异度及敏感度均较PW高(相关系数分别为r=0.71与r=0.61,评价心功能的敏感度分别为86.7%、75.9%;特异度为80.0%、65.5%).结论 利用QTVI测算Tei指数可准确评价心脏整体和局部功能,为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心功能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无创性的、新的检测手段.
作者:姚凤娟;林红;刘东红;谢晓燕;吕明德;陆堃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患者男,46岁,体检发现腹膜后肿物,MRI扫描示左中腹部见一巨大软组织异常信号影,T2为混杂信号,其内可见不规则长T2信号,T1以等信号为主,大小约10.0 cm×7.0 cm×6.0 cm,境界清晰,周围肠管可见挤压征;增强后,该病灶均匀强化,边缘似可见包膜,延迟期病灶内部仍可见无强化区.术后病理诊断:腹膜后神经鞘瘤,瘤细胞丰富,局灶生长活跃,核分裂象1~3个/10HPF,间质内可见较多慢性炎细胞及泡沫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Bcl-2(灶状+),CD34(-),CD68(+吞噬细胞),CD99(+)、S-100(++),SMA(-),CD117(-),actin(pan)(-).
作者:夏冰;李大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0年9月-2006年12月期间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内癌的36例病例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乳腺导管内癌在超声上主要表现为导管型、结节伴钙化型及肿块型(包括混合性肿块及实质性肿块).声像图特征多表现为形态欠规则,边界欠清,无包膜的略低回声区,内部回声欠均匀,部分可测及较丰富血流信号.伴有细钙化的病灶仍较有意义.结论 乳腺导管内癌没有特异性超声诊断特征,但部分特征有一定提示性,可帮助检出病灶,对早期发现术后复发病灶也很有价值.
作者:王怡;富丽娜;许萍;杨宝年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利用期望值大化方法进行磁共振图像的人脑组织分割.方法 在分析当前常用的医学图像分割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统计理论的期望值大化分割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理论算法模型和实现步骤,后用Visual C++ 6.0编程,并对磁共振大脑图像进行实验,并与应用SPM软件对同一幅图像的分割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本文分割方法与SPM软件的分割结果非常接近,大脑灰质、白质、脑脊液等组织之间边界清晰,总体不确定性较小.结论 本文分割方法切实可行,分割效果较好,为进一步的磁共振图像分析和疾病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
作者:武杰;聂生东;汪红志;张学龙;周滟;许建荣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检测参与情绪性图片编码加工相应激活脑区,探讨不同情绪唤醒度所涉及的特异性神经机制.方法 20名健康被试,视觉呈现彩色高、中、低情绪唤醒度情景图片,要求对图片进行情绪强度判断,同时实时fMRI扫描, 利用SPM2对功能数据进行ANOVA分析.结果 高唤醒度主要激活杏仁核、海马、前额眶回和扣带回,而中唤醒度主要激活颞中回、前额背外侧、海马、额上回和枕部皮层.结论 不同唤醒度情绪加工涉及不同的神经通路,杏仁核和前额叶不同亚区与情绪的唤醒程度有关.
作者:王海宝;谌业荣;余永强;张诚;赵本胜;张达人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索一种新的腹围测量方法在超声胎儿体重估计中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26例孕妇采用相同的胎儿双顶径,头围,股骨测量方法,同时对同一胎儿用两种方法进行腹围测量,并分别估计胎儿体重,并与出生体重对比分析.结果 两种腹围测量方法对不同分组胎儿体重的估计准确性无明显差异.并且两种腹围测值统计学分析亦无差异.结论 实际工作中可根据情况选择更方便、更清晰、更易于显示的腹围层面进行测量,以便估计胎儿体重,新的腹围测量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梅;于国放;张飞雪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103个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5分评分法进行良、恶性诊断及ROC曲线分析,比较超声造影前后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98.2%恶性病灶(56/57)超声造影动脉相表现为弥漫或环状增强,诊断敏感性98.2%,特异性82.6%;延迟相,82.5%(47/57)恶性病灶增强信号廓清,诊断敏感性82.5%,特异性84.8%.良性病灶中17.4%(8/46)动脉相弥漫增强;84.8%(39/46)延迟相持续增强.血管瘤呈向心性增强,诊断敏感性81.8%,特异性100%.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动脉相放射状增强,诊断敏感性66.7%,特异性99.0%.根据诊断评分,超声造影诊断肝脏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98.2%,特异性为91.3%,高于常规超声诊断;其ROC曲线下面积(0.948)大于常规超声诊断者(0.811, P=0.000).结论 超声造影肝局灶性良恶性病变具有特征性表现,其诊断应用价值高于常规超声.
作者:吕珂;姜玉新;戴晴;谭莉;朱庆莉;夏宇;孟华;齐振红;高嫔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前列腺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对前列腺癌的准确分期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本文综述了前列腺癌转移淋巴结的成像方法,描述了前列腺淋巴系统的引流方式,并根据不同个体前列腺癌淋巴引流的多样性,总结了淋巴引流及前哨淋巴结的影像学诊断方法,特别对新近研究的超声造影淋巴成像技术作了介绍及展望.
作者:黄瑛;胡兵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回顾分析84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良性肿瘤MSCT扫描影像特征,探讨MSCT在腮腺良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8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良性肿瘤的MSCT检查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进行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影像评价:病灶数目、位置,密度、双期增强程度和方式;静脉期与动脉期相比,增强动态变化程度:增高、无变化、减低和混合型,双期增强方式:均匀、不均匀,是否存在不强化的囊变坏死区.结果 单发混合瘤40例;腺淋巴瘤29例(6例多发,2例为双侧多发病灶);基底细胞瘤10例(1例为单侧两个病灶);肌上皮瘤5例.肿瘤平扫都表现为大小约1~5 cm的边界清楚的软组织密度肿块,部分病例有囊变.增强方式显著不同:腮腺混合瘤动脉期无强化或轻度强化,静脉期呈轻度强化,较动脉期略明显,CT值约升高20 Hu;腮腺腺淋巴瘤绝大多数病灶位于浅叶后下极,动脉期显著强化,静脉期呈轻度强化,较动脉期明显减低;腮腺基底细胞瘤动脉期和静脉期均有较显著强化,两者无显著差别,CT值约升高40 Hu;腮腺肌上皮瘤动脉期和静脉期均有轻度强化,两者无显著差别,CT值约升高20 Hu.结论 不同类型的腮腺良性肿瘤的CT平扫和增强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增强检查对于肿瘤的定性诊断有更大帮助.
作者:董越;伍健林;田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求乳腺肿瘤超声图像的边缘提取.方法 广义梯度矢量流Snake模型已经成功地用于噪声相对比较小的CT、MRI等医学图像,然而乳腺肿瘤超声图像对比度低,斑点噪声大,很难将该模型直接应用于乳腺肿瘤超声图像.本文针对乳腺肿瘤超声图像的特点如图像对比度低,斑点噪声大,部分边缘缺失,肿瘤内部微细结构分布复杂(如血管,钙化灶等),特别恶性肿瘤还具有复杂形状等,采用相应的图像处理技术如非线性各向异性扩散滤除斑点噪声,形态学滤波器平滑图像,直方图均衡化提高图像的对比度,后将该模型引入到乳腺肿瘤超声图像边缘提取.结果 实验对158例乳腺肿瘤超声图像进行边缘提取,定量和定性分析均获得满意的结果.结论 本文方法可以有效地用于超声乳腺肿瘤图像的边缘提取.
作者:林其忠;余建国;王怡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