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雁山;尚存海;胡玉川;李红梅;田桂琴
目的 评价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103个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5分评分法进行良、恶性诊断及ROC曲线分析,比较超声造影前后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98.2%恶性病灶(56/57)超声造影动脉相表现为弥漫或环状增强,诊断敏感性98.2%,特异性82.6%;延迟相,82.5%(47/57)恶性病灶增强信号廓清,诊断敏感性82.5%,特异性84.8%.良性病灶中17.4%(8/46)动脉相弥漫增强;84.8%(39/46)延迟相持续增强.血管瘤呈向心性增强,诊断敏感性81.8%,特异性100%.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动脉相放射状增强,诊断敏感性66.7%,特异性99.0%.根据诊断评分,超声造影诊断肝脏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98.2%,特异性为91.3%,高于常规超声诊断;其ROC曲线下面积(0.948)大于常规超声诊断者(0.811, P=0.000).结论 超声造影肝局灶性良恶性病变具有特征性表现,其诊断应用价值高于常规超声.
作者:吕珂;姜玉新;戴晴;谭莉;朱庆莉;夏宇;孟华;齐振红;高嫔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15例高级别胶质瘤生长变化的影像学表现,初步总结其动态变化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分析15例高级别胶质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的自然病史,通过对每一例患者自初次发病到终手术的时间内所做的一系列影像学检查进行分析,仔细评价了首次检查时病灶位置、术前病灶累及的部位、动态影像学表现及生长趋势,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结果 全部15例病例中,男12例,女3例,初次发病时平均年龄为36.2岁(1~59岁).自然病史周期平均31.2个月(范围2~106个月).其中1例经活检证实,14例经手术切除并行病理检查.终病理诊断包括4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 3级),11例胶质母细胞瘤(WHO 4级),4例患者影像学阳性表现的出现滞后于临床表现,6例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灶内出血,4例表现为自不强化到明显强化,3例在第一次影像学检查就表现出扩散征象,1例表现为多中心起病.结论 灶内出血、强化的动态变化可提示胶质瘤自低级别向高级别的恶变,高级别胶质瘤生长快、扩散早,一旦明确诊断,应立即进行治疗.
作者:陈绪珠;江涛;李少武;艾林;马军;戴建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检测参与情绪性图片编码加工相应激活脑区,探讨不同情绪唤醒度所涉及的特异性神经机制.方法 20名健康被试,视觉呈现彩色高、中、低情绪唤醒度情景图片,要求对图片进行情绪强度判断,同时实时fMRI扫描, 利用SPM2对功能数据进行ANOVA分析.结果 高唤醒度主要激活杏仁核、海马、前额眶回和扣带回,而中唤醒度主要激活颞中回、前额背外侧、海马、额上回和枕部皮层.结论 不同唤醒度情绪加工涉及不同的神经通路,杏仁核和前额叶不同亚区与情绪的唤醒程度有关.
作者:王海宝;谌业荣;余永强;张诚;赵本胜;张达人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扩散成像用于鉴别中央型肺癌与阻塞性肺不张的可行性及与常规的T1WI,T2WI,STIR序列和增强CT间鉴别能力进行比较.方法 对33例中央型肺癌合并阻塞性肺不张的病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诊断.采用GE 1.5T超导磁共振机检查.扫描序列包括: SE-TIWI、FRFSE-T2WI、STIR、扩散加权成像(DWI), b=0,500 s/mm2,4个NEX,分次屏气扫描.CT检查采用GE 64排CT,常规增强扫描,扫描时间为注药后28~30 s.结果 扩散加权图像基本上能满足诊断需要,33例中32例可用于研究.DWI图像对肺癌、肺不张的鉴别能力优于T1WI及增强CT(P<0.05);DWI、T2WI及STIR三种序列间鉴别能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7个T2WI无法鉴别的病例在DWI能够鉴别,联合T2WI与DWI鉴别能力明显高于单独运用T2WI.DWI图像的信号强度比明显高于T2W和STIR;DWI图像的对比噪声比高于T2WI,与STIR图像无明显差别.扩散图像上肺癌的信号强度高于肺不张(P<0.001);肺癌的ADC值低于肺不张(P<0.001),肺癌和肺不张的ADC值分别为(1.48±0.56)×10-3s/mm2、(2.91±0.66)×10-3s/mm2.结论 扩散成像可用于鉴别中央型肺癌与肺不张,并且是T2WI的有效补充.
作者:齐丽萍;张晓鹏;唐磊;孙应实;汪宁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在脑电信号的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受到各种各样噪声的影响,为有效地提取和分析检测信号中的有用信息,提出采用独立分量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ICA)的方法对脑电信号进行去噪处理.方法 工频噪声、心电伪迹以及脑电波源信号之间的关系是统计独立的,满足ICA方法的分离条件,可将脑电信号去噪问题转化为独立分量分离问题,通过构造与工频噪声频率相同的正交正弦和余弦信号作为对工频噪声的参考信号,将构造的两个参考信号和心电信号以及含噪脑电信号作为ICA中混合矩阵的输入信号,采用收敛速度快的FastICA算法把脑电信号中的工频噪声和心电伪迹作为独立信号分离出去,得到去噪后的脑电信号.结果 通过ICA方法对噪声进行分离后,脑电信号中的两种噪声基本被消除,并且可很好地保留脑电信号有用成分.结论 将ICA的方法用于去除脑电信号中的多种噪声成分是有效的、可行的.
作者:谢松云;张振中;张伟平;赵海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0年9月-2006年12月期间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内癌的36例病例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乳腺导管内癌在超声上主要表现为导管型、结节伴钙化型及肿块型(包括混合性肿块及实质性肿块).声像图特征多表现为形态欠规则,边界欠清,无包膜的略低回声区,内部回声欠均匀,部分可测及较丰富血流信号.伴有细钙化的病灶仍较有意义.结论 乳腺导管内癌没有特异性超声诊断特征,但部分特征有一定提示性,可帮助检出病灶,对早期发现术后复发病灶也很有价值.
作者:王怡;富丽娜;许萍;杨宝年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低频超声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吞咽功能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联合衬垫超声扫描技术,应用低频M-型超声,对骨性III类错牙合畸形治疗前组(A组)、治疗后组(B组)吞咽功能进行测量,参数包括吞咽时间(duration),吞咽平均速度(Vm),吞咽范围(range),并与正常人(C组)作对照.结果 吞咽总时间A组为(1.535±0.247)s,B组为(2.301±0.496)s,C组为(2.029±0.31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吞咽平均速度A组(3.17±0.959)cm/s,B组(2.00±0.819)cm/s,C组(2.12±0.503)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吞咽范围A组(4.82±1.407)cm,B组(4.34±1.114)cm,C组(4.22±0.878)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0.01.结论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治疗后组的舌吞咽总时间较治疗前组延长,并接近正常组水平;治疗后吞咽平均速度较治疗前明显减慢,接近正常组水平.M-型超声能够较准确地评估舌吞咽功能的变化.
作者:宁彬;何文;魏立亚;项东英;庞煊奈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前列腺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对前列腺癌的准确分期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本文综述了前列腺癌转移淋巴结的成像方法,描述了前列腺淋巴系统的引流方式,并根据不同个体前列腺癌淋巴引流的多样性,总结了淋巴引流及前哨淋巴结的影像学诊断方法,特别对新近研究的超声造影淋巴成像技术作了介绍及展望.
作者:黄瑛;胡兵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胃间质瘤43例,所有病例分别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免疫组化证实,如CD117,CD34,SMA-100及DESMIN.结果 GST的大小、形态和均匀与不均匀的强化方式同恶性程度相关(P<0.05),与生长方式不相关(P>0.05); 对比分析表明,病理为恶性、高度恶性及5年内复发、转移的CT征象大多表现为>5 cm、不均匀强化、腔内/外生长; 17例既向腔内生长又向腔外生长的胃间质瘤患者中,16例病理证实为恶性,有5例在3年内出现复发;5例GST呈间隔状强化,病理结果均为恶性,2例在3年内复发.结论 瘤体直径大于5 cm、不均匀强化、腔内/外生长和浸润与转移提示GST预后不良.
作者:高剑波;杨学华;孙勇;郭华;周志刚;岳松伟;张永高;郭萌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超声造影(CEUS)在经皮射频(PRFA)治疗闭合性肝外伤的价值.方法 建立16只猪闭合性肝外伤伴活动性出血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只.采用二维灰阶超声和CEUS对肝损伤程度进行评估,并在CEUS引导下将射频针植入治疗组肝损伤部位.PRFA治疗后,进行CEUS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相关的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治疗前,16例经CEUS均清晰显示肝实质损伤的部位和范围并均检出肝活动性出血信号.CEUS准确将射频针引导刺入肝实质损伤区.治疗后,CEUS检出1例仍存在肝活动性出血信号,该例经再次射频凝固治疗后,CEUS检查未见出肝活动性出血信号.病理结果与CEUS结果相关性好.结论 CEUS在PRFA治疗闭合性肝外伤方面具有精确引导射频针植入和准确评估疗效的作用.
作者:李叶阔;王莎莎;朱贤胜;程琦;吴晓岩;霍枫;陈晓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运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测定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心Tei指数,与传统血流多普勒方法作对比性研究,探讨QTVI法测量Tei指数在临床评价右心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入选病例:肺动脉高压患者91例,分为轻、中、重三组;正常对照组52例.分别利用脉冲血流多普勒成像(PW)和QTVI技术,测算研究对象的Tei指数.结果 ①QTVI和PW法所测肺动脉高压患者Tei指数均较正常对照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W法测得正常人与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患者Tei指数分别为0.28±0.07,0.29±0.12,0.48±0.14,0.70±0.30;QTVI法分别为0.32±0.10,0.41±0.15,0.56±0.13,0.84±0.21, P<0.05).②QTVI与PW法所测研究对象的右室Tei指数相比,QTVI所测值均高于相对应的PW方法,(正常组0.32±0.10与0.28±0.07,肺高压组分别为0.41±0.15与0.29±0.12,0.48±0.14与0.56±0.13,0.70±0.30与0.84±0.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QTVI法测得Tei指数与肺动脉压力相关系数较PW高,评价右心功能的特异度及敏感度均较PW高(相关系数分别为r=0.71与r=0.61,评价心功能的敏感度分别为86.7%、75.9%;特异度为80.0%、65.5%).结论 利用QTVI测算Tei指数可准确评价心脏整体和局部功能,为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心功能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无创性的、新的检测手段.
作者:姚凤娟;林红;刘东红;谢晓燕;吕明德;陆堃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上,探讨急性心肌缺血、梗死及其演变过程中解剖M型超声(AME)、定量组织多普勒速度成像(QTVI)变化规律及特征,比较它们在检测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变化中的相对价值.方法 31只SD大鼠分成MI组(n=22)和对照组(n=9).MI组大鼠在开胸手术下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随后复苏饲养4周.对照组动物仅行假手术.应用超声显像仪分别同步记录术前、术后即刻、2周及4周的AME、QTVI图像或曲线,以AME观察左室壁局部收缩期与舒张期厚度(WTs、WTd)及局部室壁增厚率(WTF)、QTVI观察局部心肌内膜下、外膜下及全层室壁组织速度(SPVendo、SPVepi、SPV).结果 与术前基线及对照组对应阶段比较:术后即刻WTd、WTs及WTF呈降低趋势,术后2周及4周WTd、WTs和WTF均呈显著性降低.术后即刻SPVepi及SPV呈降低趋势,而SPVendo则呈显著性降低;术后2周及4周SPVendo、SPVepi及SPV均呈显著性降低.与术前基线及对照组对应阶段比较:大面积MI组WTF在术后即刻即显著降低,而中小面积MI组WTF在术后2周或以上才显著降低;无论大或中小面积MI组,术后即刻SPV即显著降低.AME确定的与组织学确定的心肌梗死的范围无显著性差异(0.28±0.14和0.35±0.13,P>0.05),且两者具有高度相关性 (r=0.73, SEE=0.14,P<0.01).结论 AME和QTVI均能对缺血或梗死心肌进行局部心功能定量分析;心肌缺血或梗死面积大小影响AME、但可不影响QTVI对局部心功能异常的早期检测;AME可较好地确定缺血或梗死心肌的受累范围,而QTVI通过检测从心内膜下至心外膜下层心肌的速度梯度变化可区别不同层次的心肌功能.
作者:尹晓坚;李金国;孙旭东;钟玲;陈良龙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东芝超声软件TDI-Q定量评估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远期左室节段心肌短轴应变和应变率的可行性与临床价值.方法 正常对照组20例,治疗组:前降支病变18例和前降支合并左回旋支病变1例,测量左室短轴观乳头肌水平左室前间隔(AIVS)和后壁(LVPW) 收缩期室壁增厚率、应变、应变率,对室壁运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正常组LVPW增厚率、应变、应变率高于AS,心内膜下层明显高于心外膜下层(P<0.05);治疗组AIVS增厚率、心内膜下心肌应变、应变率及心外膜下心肌应变、应变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该方法较室壁增厚率更敏感,可定量分析左室短轴观节段各层心肌的运动状态,对评估冠状动脉置入术后远期疗效有一定价值.
作者:叶艺;赵宝珍;金超;曾晓凡;贾庆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动物实验探讨超声造影(CEUS)引导止血剂局部注射治疗闭合性肝外伤的价值.方法 实验动物为18只杂种犬.使用小型生物撞击器制作闭合性肝外伤模型.14只犬肝脏出现Ⅲ~Ⅳ级钝器伤.带伤动物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CEUS检查确定肝损伤的部位、范围、有无活动性出血及被横断的微血管,并与CT检查比较.治疗组在CEUS引导下于外伤灶内及可疑微血管横断处分别注射蛇毒凝血酶、可吸收性氰基丙烯酸酯粘合胶.对照组于病灶内注射同等数量的生理盐水.注射后即刻、3 d、7 d、14 d及21 d分别进行CEUS及CT复查.于第21 d处死动物观察局部情况,取病理标本进行检查.结果 治疗组注射后均存活,对照组中3只于24 h内先后死亡.治疗组局部注射治疗后3 d、7 d、14 d及21 d病灶逐渐缩小,于第21 d处死动物后,打开腹腔见网膜向肝脏损伤灶处贴附,肝表面见外伤愈合瘢痕.组织HE染色显示肝小叶结构清楚,肝窦轻度淤血,被膜下纤维组织轻度增生,伴少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动物实验显示CEUS引导止血剂局部注射治疗Ⅲ~Ⅳ级肝外伤出血,效果可靠;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可在CEUS诊断肝外伤后即刻进行.
作者:吕发勤;唐杰;李文秀;张惠琴;汪伟;黎檀实;杨立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和磁共振心脏多技术扫描对冠心病(CHD)的诊断结果.方法 28例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冠心病患者,于术前一周完成64层螺旋CTA及磁共振心脏多技术扫描,分别与CAG进行对照.结果 64层螺旋CTA与CAG对各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显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P<0.05).64层螺旋CTA判断中、重度狭窄血管(≥50%)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为87.88%、98.73%、95.54%、96.67%、95.12%.磁共振多技术扫描左室增大8例,室壁明显变薄7例.在476个节段中,29个节段(6.09%)运动减弱或不运动,9个节段(1.89%)出现矛盾运动或室壁瘤.冠状动脉轻、中、重度狭窄组的心肌磁共振灌注及延迟扫描序列阳性显示率为26.32%、89.47%、100%.MRI间接判断中、重度狭窄血管(≥50%)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为93.75%、86.54%、89.29%、81.08%、95.74%.结论 64层螺旋CTA和MR心肌灌注显示冠心病中、重度狭窄血管与CAG的结果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的准确度无明显差异,对冠心病的诊断各具优势.
作者:何东;王莉;萧毅;林琳;閤谦;田建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主动脉长轴连续追踪法(SSOA)在胎儿主动脉畸形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600名孕妇的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对所有受检胎儿均先取6个常规切面扫查,继之,行SSOA,结合房室腔大小比例,分析主动脉及分支有无发育异常.使用多普勒技术观察有无异常血流信号.结果 在5600例胎儿中,使用SSOA,首次完整显示主动脉全程5042例,占90.04%.共检出主动脉畸形8例,占受检人数的0.143%.其中主动脉缩窄6例,主动脉弓离断2例.8例均经引产尸解或产后超声心动图复查证实.结论 应用SSOA检测胎儿主动脉及其分支,可获取较完整、清晰的超声图像,易检出主动脉畸形,并可以避免漏诊和误诊.是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中较有价值的方法.
作者:王惠芳;刘兰芬;张素阁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神经成像(MRN)对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GBS(21例)、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 4例)患者及正常人(30例)行腰丛神经MRN检查.正常组观测腰2~5神经根、神经节及神经干、股神经的形态、大小及信号;GBS及CIDP组观察神经及其周围的改变,测量右侧腰4神经根、神经节、神经干及股神经的短轴径线及神经肌肉信号比.结果 正常组MRN可清晰显示腰2~5神经的走行,神经节呈圆或椭圆形膨大,大小约为3~6 mm,神经根及干呈条状,边缘光滑,大小约为2~5 mm,神经节信号高于神经根和干,40%的神经根鞘有少量脑脊液,股神经、闭孔神经、腰骶干的显示率分别为100%、83.3%、43.3%.80.9%的GBS腰丛神经周围有片状模糊高信号,神经根和节大小和信号无明显改变,25%神经干增粗,50%的神经干信号增高,边缘模糊.CIDP神经周围无片状高信号,神经根及节无明显增大,神经干及股神经均明显增粗,信号增高.结论 MRN可清晰显示腰丛神经及主要大分支;GBS在神经周围有渗出病变,神经增粗不明显,CIDP神经周围无渗出病变,神经干明显增粗.MRN可作为GBS及CIDP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
作者:吕发金;谢鹏;牟君;朱丹;万东;李勇;李咏梅;肖智博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患者女,20岁.车祸伤致骨盆骨折后排尿困难11年.患者于11年前因车祸导致骨盆骨折,尿道阴道撕裂伤,治疗后好转出院.
作者:关键;胡道予;张伶;夏黎明;王承缘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乳腺黏液癌钼靶影像学表现的病理学基础.方法 对66 例乳腺黏液癌的钼靶影像与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影像均表现为肿物影或肿物伴钙化.单纯型35例,形态、边缘以良性特征为主,仅14%呈不规则形,29%边缘浸润,病理黏液含量高,误诊率为51%.混合型31例,形态、边缘以恶性特征为主,不规则形81%,边缘浸润、毛刺占88%,病理黏液量少,误诊率仅为9%.结论 单纯型黏液癌多黏液组影像学表现类似良性疾病,少黏液组及混合型黏液癌多为浸润性生长的影像特点.
作者:周波;杨德启;郭嘉嘉;谢菲;钱利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求乳腺肿瘤超声图像的边缘提取.方法 广义梯度矢量流Snake模型已经成功地用于噪声相对比较小的CT、MRI等医学图像,然而乳腺肿瘤超声图像对比度低,斑点噪声大,很难将该模型直接应用于乳腺肿瘤超声图像.本文针对乳腺肿瘤超声图像的特点如图像对比度低,斑点噪声大,部分边缘缺失,肿瘤内部微细结构分布复杂(如血管,钙化灶等),特别恶性肿瘤还具有复杂形状等,采用相应的图像处理技术如非线性各向异性扩散滤除斑点噪声,形态学滤波器平滑图像,直方图均衡化提高图像的对比度,后将该模型引入到乳腺肿瘤超声图像边缘提取.结果 实验对158例乳腺肿瘤超声图像进行边缘提取,定量和定性分析均获得满意的结果.结论 本文方法可以有效地用于超声乳腺肿瘤图像的边缘提取.
作者:林其忠;余建国;王怡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