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影像学研究

李萍;申宝忠

关键词:脑缺血, 暂时性, 颈动脉狭窄,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流动力学, 磁共振成像
摘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指突然发生的神经症状和体症,24 h内恢复正常.以往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诊断.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应用,发现大多数TIA患者有脑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变,脑血流动力学异常的持续存在,提示有必要对TIA的本质重新加以认识,对进行及时、准确治疗TIA,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及其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以及影像学诊断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心脾综合征合并肺静脉回流异常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心脾综合征合并肺静脉回流异常的诊断价值,分析其漏诊及误诊原因,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本文总结了190例心脾综合征患儿肺静脉回流情况的超声检测结果,并与其心血管造影或磁共振检查结果进行对照. 结果 190例心脾综合征患儿中,无脾综合征159例,其中61例合并肺静脉回流异常(占38.3%),多脾综合征31例,其中5例合并肺静脉回流异常(占16.1%).66例患儿合并肺静脉回流异常,超声诊断符合者17例(占25.7%),漏误诊49例(占74.3%);66例肺静脉回流异常患儿中,伴有明显异常回流途径者17例,超声诊断15例(占88.2%). 结论 无脾综合征患儿常合并肺静脉回流异常.超声心动图可以较准确地诊断心脾综合征伴有明显异常回流途径的肺静脉异位引流,其他类型肺静脉回流异常检出的准确率尚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沈蓉;张玉奇;蔡及明;朱俊学;张志芳;陈笋;姚莉萍;吴兰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右主支气管软骨瘤1例

    患者男,56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咳嗽以清晨起床后及剧烈活动后明显,咳嗽时伴有胸闷,白色黏痰,量不多,咳出后胸闷感减轻.无发热、盗汗、胸痛及咳血史.

    作者:张涛;甘露;周福良;耿海;李林坤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育龄妇女盆腔18F-FDG PET/CT高代谢灶中生理性的和良性的原因

    目的 了解育龄期健康妇女18F-脱氧葡萄糖(18F-FDG) PET/CT显像中盆腔内18F-FDG高摄取灶中生理性的和良性的原因.方法 对87例健康育龄妇女[33~50岁,(43.46±4.88)岁]随机进行18F-FDG PET/CT盆腔显像.结果 有18例(20.69%)盆腔内共发现18F-FDG摄取增高灶21个,其中的原因顺位从高到低排列分别是成熟卵泡(或黄体前期)11灶(10人,11.49%),宫颈炎和子宫内膜炎7灶(5人,5.75%),月经期子宫内膜损伤2灶(2人,2.30%),子宫肌瘤并发包膜炎症1灶(1人,1.15%).11灶成熟卵泡(或黄体前期)高代谢灶三维的大径均值分别是(13.36±3.32) mm,(11.64±2.50) mm和(14.27±2.69) mm,SUVmax均值是6.16±1.88.结论 育龄妇女成熟卵泡(或黄体前期)、月经期子宫内膜损伤等生理性改变,及宫颈炎和子宫内膜炎症等良性改变也可以导致18F-FDG摄取增高.

    作者:秦朝军;黄盛才;颜李梅;韦小林;马加强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改进的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对左室短轴局部心肌运动速度的评价

    目的 了解应用改进的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局部心肌运动速度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取40例正常人和25例扩张型心肌病(DCM)心衰患者,应用改进的解剖M型超声对胸骨旁左室短轴切面三个水平的前间隔和后壁的收缩期、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的峰值速度(即S峰、E峰、A峰)分别进行采集和测量.并在组织多普勒超声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模式(QTVI)下,分别检测相应的峰值速度,比较两种技术在测量相同部位和时相峰值速度的差异及相关性.同时应用改进的解剖M型技术对短轴同一平面(乳头肌水平)各个节段局部心肌的三个时相运动速度进行比较.再由两个检测者应用此技术在双盲条件下,对乳头肌水平部分峰值速度进行重复性检验.结果 改进的解剖M型超声测值与组织多普勒测值较接近,但前者多数略高于后者.一致性检验显示,在正常组和DCM心衰组有部分数据两种技术的测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两种技术检测结果相关性好.应用改进的解剖M型技术对同一平面各个节段局部心肌运动速度进行比较,仅在小部分峰值速度略有差异.两个检测者的重复性检验结果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改进的解剖M型超声在评价心肌局部运动方面是一种可行的、有待开发完善的新技术.

    作者:李蕾;李越;张筠;柴亮;赵双俏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小儿皮肤皮下血管瘤的超声诊断:增生期或退化期的判断

    目的 探讨婴幼儿皮肤软组织增生期和退化期血管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方法 对32例(37个肿瘤)经病理证实为血管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Ki-67免疫组化结果分为增生期和退化期血管瘤,比较二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ASV)、阻力指数(RI).结果 增生期血管瘤(24个):声像图表现为混合回声团块,血流通过静脉网、或小动静脉瘘时形成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探查为动静脉血流信号,动脉血流频谱为低阻力型;PASV=(64.31±27.80) cm/s,RI=0.54±0.11.退化期血管瘤(13个):有较多的纤维化、钙化成分导致血管腔隙闭合,声像图主要表现为高回声型,彩色血流信号较稀疏;PASV=(39.23±22.18) cm/s,RI=0.69±0.12.增生期血管瘤PASV、RI和退化期血管瘤比较,P<0.01.结论 增生期血管瘤和退化期血管瘤彩色多普勒超声有一定差异,对婴幼儿皮肤软组织血管瘤的诊断与分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彭格红;俞松;曹永政;陶文鸿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老年继发性肺结核抗结核治疗后多排螺旋CT征象的演变

    目的 探讨老年继发性肺结核抗结核治疗后多排螺旋CT征象的演变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老年继发性肺结核抗结核治疗后MSCT基本征象的变化,并与44例中青年肺结核随访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老年组肺叶/肺段实变和腺泡实变融合的发生率72.2%和88.9%高于对照组(22.7%,45.5%)(P<0.05),吸收多发生在4~12个月,对照组吸收多发生在1~6个月.老年组树芽征发生率5.6%低于对照组(43.2%)(P<0.05),5个月吸收;对照组多在3~9个月吸收.老年组空洞性病变20%完全吸收,对照组50%完全吸收.②老年组治疗过程中矛盾反应发生率44.4%高于对照组的9.1%(P<0.05),可出现在治疗后1~9个月;对照组多出现在3个月以内. 结论 老年肺结核抗结核治疗后征象吸收缓慢,并且容易发生治疗后矛盾反应,熟悉这些转归特征有利于提高老年肺结核的诊断并且判断其疗效.

    作者:关文华;韩铭钧;李坤炜;秦培鑫;刘小彬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头臂静脉的CT解剖学研究

    目的 探讨左右侧头臂静脉的CT解剖结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无纵隔、锁骨上及腋窝病变的胸部平扫及增强扫描60例,观察左右侧头臂静脉的形态,测量左侧头臂静脉横过主动脉弓或右侧头臂动脉处的短径,右侧头臂静脉汇入上腔静脉前段短径,记录静脉注射侧别、有无静脉反流.结果 右侧头臂静脉短直,直行向下汇入上腔静脉(100%,60/60);左侧头臂静脉较长,跨过右侧头臂动脉前方者(Ⅰ型)占86.7%(52/60),跨过主动脉弓前方者(Ⅱ型)占13.3%(8/60).左侧头臂静脉管径明显小于右侧,26.7%出现管腔狭窄,经左侧肘前静脉注射时,8.3%出现明显的静脉反流;右侧头臂静脉管径大于左侧,未发现静脉反流病例.结论 右侧头臂静脉形态短直,管径明显大于左侧,未发现静脉反流,在CT增强时采用右侧上肢静脉注射,能达到较好的对比剂强化效应.

    作者:吕发金;罗天友;谢鹏;牟君;张志伟;肖智博;方维东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PROSET序列对腰骶神经根变异的诊断价值

    目的 观察和探讨PROSET序列对腰骶部神经根变异(LSNRA)的诊断价值及其相应影像表现.方法 采用常规MRI序列和3D PROSET序列扫描108例腰腿痛患者,所得PROSET序列图像均行3D MIP后处理;结合原始图像及3D MIP图像观察双侧腰骶神经根的分布情况.结果 该组病例中有105例的图像达到诊断要求,图像优良率为97.22%;常规MRI序列和PROSET序列各发现LSNRA 3例和14例,显示率分别为2.86%、13.33%,两者存在显著差异(x2=6.367,P=0.007);在14例变异中,Ⅱ型变异为10例,占71.43%;其中Ⅱ-1型4例,占28.57%;Ⅱ-2、Ⅱ-3、Ⅱ-4型各2例,各占14.29%;Ⅲ型及Ⅵ型变异各2例,亦各占14.29%.结论 PROSET序列清晰、直观地显示硬膜囊外腰骶神经根的走行及形态;为硬膜外腰骶神经根变异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

    作者:冉鹏程;柴晓明;李松柏;李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肝储备功能定量评估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综述肝储备功能定量评估的影像学研究进展.准确评估肝脏储备功能,有利于降低肝脏部分切除术后并发症或肝移植术后移植物原发性无功能和早期移植物功能不良的发生率.

    作者:苏中振;单鸿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大鼠腰椎间盘针刺退变模型的建立及影像学评价

    目的 建立大鼠腰椎间盘针刺退变模型并利用影像学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32只SD大鼠,对其中20只进行腰椎间盘纤维环厚度测量,以确定针刺深度;另12只使用21 G 微量穿刺针对L3/L4、L4/L5及L5/L6椎间盘纤维环行部分或全层针刺,术前及术后4周、8周行X线及MRI检查,然后行椎间盘病理组织学检查. 结果 测量大鼠腰椎间盘纤维环厚度后,确定适用于L3/L4、L4/L5及L5/L6椎间盘纤维环部分及全层针刺的深度分别为1.5 mm和2.3 mm.X线检查纤维环部分及全层针刺组可见不同程度的腰椎间隙变窄,椎体前缘唇缘样增生,脊柱生理弯曲异常等改变,其中以纤维环全层针刺组为明显;而正常对照组未见椎间隙变窄、椎体前缘骨质增生等征象.MRI检查纤维环全层针刺4周、部分针刺8周后椎间盘信号在 T2WI 上信号强度不同程度的降低、椎间盘膨出甚至突出、硬膜囊受压等征象,正常对照组的椎间盘未见信号改变及膨出或突出征象.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纤维环部分针刺组及全层针刺组椎间盘于术后4周时即发生退变,而全层针刺组退变较严重.结论 利用针刺纤维环的方法可以成功建立大鼠椎间盘退变模型,其可控性强、重复性好、创伤小;影像学方法可对椎间盘退变进行早期精确、动态评估,评价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建立的成功与否.

    作者:洪国斌;崔力扬;沈君;梁碧玲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不同腺苷输注时间的负荷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评价的比较

    目的 评价4 min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传统6 min负荷试验进行了对比研究.方法 将研究对象按性别、年龄、冠心病的严重程度(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合并症等进行配对,分为4 min腺苷负荷组(4 min组)和6 min腺苷负荷组(6 min组),每组32例.两组病例均经肘静脉用注射泵持续注入腺苷,剂量为0.14 mg·kg-1·min-1,用药时间为4 min和6 min,于注射腺苷3 min末,分别从肘静脉注入99Tcm-MIBI 740 MBq.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在注射显像剂后1.5 h进行,隔日进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结果 ①4 min组和6 min组腺苷负荷心肌显像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89%、80%、88%和92%、83%、91%,两组比较P均>0.05.②4 min组和6 min组不良反应总的发生率分别为78%和88%,两率及组间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4 min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达到6 min腺苷负荷试验的诊断效能;且因用药时间短,患者易耐受.

    作者:江素芳;彭旭兰;梁宏伟;刘炯;高桂珠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CT和MR诊断

    目的 本文分析韧带样型纤维瘤病CT和MR平扫和增强特征,探讨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病例,术前经MR检查9例,CT检查3例.MR检查序列包括SE T1WI、FSE T2WI、STIR、SPGR平扫和多期的MR动态增强.所有病例影像资料均经3名高年资医师分别阅片,分别确定病变浸润范围、信号特征和强化程度等,并与手术病理对照. 结果 12例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病例中,腹部外7例(颈部2,肩1,四肢4),腹壁型3例(腹壁肌肉),腹内型2例(肠系膜1,腹膜后1).肿瘤直径3.7~21.8 cm,<5 cm 3例,5~10 cm 7例,>10 cm 2例,平均7.2 cm.浸润性生长9例,膨胀生长3例.密度或信号相对均匀5例,不均匀7例.9例MR检查病例中,SE T1WI呈等信号5例,略高信号4例.所有病例T2WI信号略高于肌肉,STIR为高信号,各序列常见低信号致密胶原纤维成分.无论肿瘤大小,STIR都清楚显示肿瘤边缘和境界.5例MR动态增强病例中,动脉期明显强化4例,显著强化1例;门脉期强化程度与动脉期相仿,强化趋于均匀.3例CT检查病例,肿瘤密度与肌肉相仿,密度均匀,形态不规则,境界欠清楚.1例病灶内可见形态正常的血管影. 结论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形态多不规则,信号不均匀,境界模糊不清,MRT2WI为略高信号,STIR为高信号,强化显著,病灶内常见致密胶原纤维形成低信号.CT和MR特征明显,多数病变术前可以诊断.

    作者:周建军;周康荣;曾蒙苏;王建华;丁建国;纪元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Tei指数对妊娠早中期胎儿心室功能的评估

    目的 测量妊娠早中期胚胎/胎儿心脏的Tei指数,观察与胎龄的关系,初步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胎龄为7~15周胚胎/胎儿165例,胎龄小于12周的胚胎/胎儿采用阴道超声,胎龄大于12周的胎儿采用阴道超声或腹部超声,应用脉冲多普勒技术获取左室流入、流出道血流流速频谱,分别测量等容收缩时间(ICT)、等容舒张时间(IRT)、射血时间(ET),根据公式计算Tei指数,分析Tei指数与胎龄之间的关系.结果 妊娠早期,Tei指数随胎龄增大而减小,妊娠9周流出道流速波形变为双峰(a峰出现),Tei指数明显较前缩短;妊娠中期Tei指数的变化与胎龄无关.结论 妊娠早期胎儿心脏的整体功能随胎龄的增大明显改善,妊娠中期胎儿心脏整体功能相对稳定;Tei指数测量方法简单,快捷、可靠,是评价妊娠早中期胎儿心功能的理想指标.

    作者:黄晶晶;桂永浩;常才;孙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炎症型支气管肺泡癌的CT影像动态演变规律

    目的 探讨炎症型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的动态发展演变规律,提高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6例病理学证实的并属于影像学分型炎症型的支气管肺泡癌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系列CT随访图像,总结不同时间的CT表现特征及其动态演变规律,探索CT诊断的典型影像学征象.结果 炎症型支气管肺泡癌相对典型的CT征象有:①毛玻璃征象背景上合并腺泡结节样实变;②无典型分布特征的大小不等的边缘模糊的叶段性实变;③实变基础上的病理性空气支气管充气征;④动态演变特点包括范围逐渐扩大、形态逐渐多样、密度逐渐密实.结论 CT特别是两次以上不同时期的随访CT检查是炎症型支气管肺泡癌的理想诊断手段.

    作者:李家开;蔡祖龙;杨立;肖越勇;赵红;赵绍宏;聂永康;蔡剑鸣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表现

    目的 探讨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表现.方法 分析158例(211个病灶)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超声弹性图表现,将图像分为0~Ⅳ级,并与病理结果作对比.结果 良性病变组弹性分级80.3%(139/173)为0~Ⅱ级,而恶性病变中86.6%(33/38)为Ⅲ~Ⅳ级.两组病变的弹性分级情况比较差异具显著性意义(P<0.005).结论 不同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弹性图像具有一些特征性表现.

    作者:俞清;徐智章;王文平;毛枫;黄备建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粟粒性脑结核病1例

    患者男,17岁.发热、头痛2周,复视,呕吐1天.查体:体温38.7℃,左眼外展位,右眼内收受限,左上下肢肌力4级,右手指鼻不准,脑膜刺激征阴性,胸部听诊:左肺呼吸音减弱.

    作者:陆朝晖;杜宝库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妊娠早中期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研究进展

    目的 出生缺陷已经成为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成为目前全世界关注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产前超声筛查是干预胎儿出生缺陷的有效手段之一.产科超声的发展和高清晰度彩色超声诊断仪的应用使得胎儿畸形的发现时间大大提前.发达国家已制定了妊娠期的标准化检查方案和超声筛查指南,这对降低出生缺陷率、提高围产期质量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作者:李蔓;吴青青;王嵬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经阴道三维超声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能量显像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在我院健康体格检查或临床怀疑宫颈癌患者,进行经腹、经阴道以及三维血管能量显像检查.结果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检查诊断宫颈癌的符合率为61.9%,经阴道三维血管能量显像对宫颈癌的诊断符合率达87.3%.结论 经阴道三维血管能量显像能直观、清晰地显示新生血管的分布,提高对宫颈癌的诊断符合率,是诊断宫颈癌的一项重要检查方法.

    作者:徐世亮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高血压对左室心肌扭转-位移环的影响

    目的 运用超声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构建左室心肌扭转-径向位移环(Loop),探讨心动周期中高血压对心室扭转-位移环的影响并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功能的早期改变.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2例和正常人24例,经胸采集心尖水平和心底水平二维图像,运用超声工作站行定量分析,构建左室心肌扭转-径向位移环(Loop),计算心肌扭转角度,径向位移.分析心动周期中扭转与径向位移之间的相关性,比较高血压患者与正常人的扭转峰值、二尖瓣开放时间点(MVO)扭转值、解旋率、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径向位移,同时分析Loop各形态参数.结果 ①与正常人比较,高血压患者左室扭转峰值增大(18.26±4.2 vs 13.82±2.7, P<0.001),解旋率减小[(34±7.0)%/ms vs (44±11.9)%/ms,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左室收缩期扭转与径向位移显著线性相关(r=0.97,P<0.05),高血压较正常组Loop收缩期斜率增大(P<0.05).舒张早期心室解旋约40%,此期径向位移相对较小,二者呈线性相关(r=0.94,P<0.05),Loop图上舒张早期斜率较正常组大(P<0.05).结论 利用STI可以无创性的构建左室扭转-径向位移环.通过分析环的各形态参数,评估高血压患者早期左心功能变化.

    作者:韩伟;谢明星;张丽;王静;吕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胸部DR影像后处理对肺结节检出的影响

    目的 评价DR影像多频域后处理方式对肺内结节检出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胸部CT证实的50例有肺内结节和50例正常者的DR正位胸片,采用多频域后处理得到标准、高通过及低通过3组图像,由低、中、高年资医师各2名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用受试着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标准、高通过及低通过3组图像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9±0.019、0.697±0.020、0.789±0.017(P<0.05),三组中,低通过组结节检出率高,高通过组结节检出率低、假阴性率高,标准组假阳性率高. 结论 DR影像多频域后处理对肺结节的检出有影响,低频增强处理可以提高肺结节的检出率,高频增强处理漏诊率增加.

    作者:王克扬;贺文;何茜;王涛;赵丽琴;李晓强;李晨;李辉;肖国文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