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申宝忠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4例正常人、8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和9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分别行心脏二维、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Qlab定量分析软件对三维数据库进行定量评价,检测节段射血分数(REF)和节段-整体射血分数(R-GEF).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收缩期室壁增厚率(△T%).对受检者进行了重复测量,以评价该方法的重复性.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心肌梗死组部分节段REF和R-GEF明显减低(P<0.05).两组心梗组间比较,部分节段的REF和R-GEF存在明显差异(P<0.05).REF与△T%呈高度相关(r=0.76,P<0.01).两次重复测量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够客观的定量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
作者:王晓冰;任卫东;唐力;陈昕;马春燕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增强医学图像中的暗区信息和图像对比度,压缩医学图像的动态范围.方法 提出并改进了基于多尺度Retinex方法的医学图像增强处理方法,在3种标准偏差下,求得高斯环境函数;然后使用3种不同的误差函数对医学图像进行卷积操作,将3种标准偏差尺度下得到的结果进行加权平均;后将输出灰度值进行修正,得到可用于显示的结果.结果 改进的MSR算法既可实现低对比度的医学图像增强,又能实现图像的动态范围压缩,能够显著提高暗区医学图像的信息.结论 改进MSR算法能够显著提高暗区图像的信息量,其增强后的信息熵是原图像的2倍多,该方法克服了常规医学增强方法的不足,能够满足医生临床诊断的要求.
作者:张甲杰;陈树越;刘瑞剑;杨敏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和探讨PROSET序列对腰骶部神经根变异(LSNRA)的诊断价值及其相应影像表现.方法 采用常规MRI序列和3D PROSET序列扫描108例腰腿痛患者,所得PROSET序列图像均行3D MIP后处理;结合原始图像及3D MIP图像观察双侧腰骶神经根的分布情况.结果 该组病例中有105例的图像达到诊断要求,图像优良率为97.22%;常规MRI序列和PROSET序列各发现LSNRA 3例和14例,显示率分别为2.86%、13.33%,两者存在显著差异(x2=6.367,P=0.007);在14例变异中,Ⅱ型变异为10例,占71.43%;其中Ⅱ-1型4例,占28.57%;Ⅱ-2、Ⅱ-3、Ⅱ-4型各2例,各占14.29%;Ⅲ型及Ⅵ型变异各2例,亦各占14.29%.结论 PROSET序列清晰、直观地显示硬膜囊外腰骶神经根的走行及形态;为硬膜外腰骶神经根变异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
作者:冉鹏程;柴晓明;李松柏;李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本文分析韧带样型纤维瘤病CT和MR平扫和增强特征,探讨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病例,术前经MR检查9例,CT检查3例.MR检查序列包括SE T1WI、FSE T2WI、STIR、SPGR平扫和多期的MR动态增强.所有病例影像资料均经3名高年资医师分别阅片,分别确定病变浸润范围、信号特征和强化程度等,并与手术病理对照. 结果 12例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病例中,腹部外7例(颈部2,肩1,四肢4),腹壁型3例(腹壁肌肉),腹内型2例(肠系膜1,腹膜后1).肿瘤直径3.7~21.8 cm,<5 cm 3例,5~10 cm 7例,>10 cm 2例,平均7.2 cm.浸润性生长9例,膨胀生长3例.密度或信号相对均匀5例,不均匀7例.9例MR检查病例中,SE T1WI呈等信号5例,略高信号4例.所有病例T2WI信号略高于肌肉,STIR为高信号,各序列常见低信号致密胶原纤维成分.无论肿瘤大小,STIR都清楚显示肿瘤边缘和境界.5例MR动态增强病例中,动脉期明显强化4例,显著强化1例;门脉期强化程度与动脉期相仿,强化趋于均匀.3例CT检查病例,肿瘤密度与肌肉相仿,密度均匀,形态不规则,境界欠清楚.1例病灶内可见形态正常的血管影. 结论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形态多不规则,信号不均匀,境界模糊不清,MRT2WI为略高信号,STIR为高信号,强化显著,病灶内常见致密胶原纤维形成低信号.CT和MR特征明显,多数病变术前可以诊断.
作者:周建军;周康荣;曾蒙苏;王建华;丁建国;纪元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运用超声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构建左室心肌扭转-径向位移环(Loop),探讨心动周期中高血压对心室扭转-位移环的影响并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功能的早期改变.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2例和正常人24例,经胸采集心尖水平和心底水平二维图像,运用超声工作站行定量分析,构建左室心肌扭转-径向位移环(Loop),计算心肌扭转角度,径向位移.分析心动周期中扭转与径向位移之间的相关性,比较高血压患者与正常人的扭转峰值、二尖瓣开放时间点(MVO)扭转值、解旋率、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径向位移,同时分析Loop各形态参数.结果 ①与正常人比较,高血压患者左室扭转峰值增大(18.26±4.2 vs 13.82±2.7, P<0.001),解旋率减小[(34±7.0)%/ms vs (44±11.9)%/ms,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左室收缩期扭转与径向位移显著线性相关(r=0.97,P<0.05),高血压较正常组Loop收缩期斜率增大(P<0.05).舒张早期心室解旋约40%,此期径向位移相对较小,二者呈线性相关(r=0.94,P<0.05),Loop图上舒张早期斜率较正常组大(P<0.05).结论 利用STI可以无创性的构建左室扭转-径向位移环.通过分析环的各形态参数,评估高血压患者早期左心功能变化.
作者:韩伟;谢明星;张丽;王静;吕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DR影像多频域后处理方式对肺内结节检出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胸部CT证实的50例有肺内结节和50例正常者的DR正位胸片,采用多频域后处理得到标准、高通过及低通过3组图像,由低、中、高年资医师各2名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用受试着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标准、高通过及低通过3组图像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9±0.019、0.697±0.020、0.789±0.017(P<0.05),三组中,低通过组结节检出率高,高通过组结节检出率低、假阴性率高,标准组假阳性率高. 结论 DR影像多频域后处理对肺结节的检出有影响,低频增强处理可以提高肺结节的检出率,高频增强处理漏诊率增加.
作者:王克扬;贺文;何茜;王涛;赵丽琴;李晓强;李晨;李辉;肖国文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用动静脉造瘘方法制备容量负荷型心脏肥大大鼠模型,探索以超声心动图方法评价筛选成功模型.方法 采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造瘘法制作容量负荷心脏肥大大鼠模型,在术后1周采用M型超声心动图方法检测心脏结构;采用多普勒超声探测瘘口处血流来筛选成功模型,将模型分为对照组、手术成功组及手术失败组;动静脉瘘口处显示五色镶嵌的彩色血流,并且连续多普勒在此处可探及高速连续的湍流频谱者定为手术成功,否则为手术失败;比较各组间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心肌重量以及尸检的心脏称重,以检测该超声筛选方法的准确性.结果 与手术失败组及假手术组相比较,手术成功组的左室内径及容积均增大,右心室和全心重量增加;手术失败组和假手术组之间超声心动图参数以及尸检的心脏称重无差异.结论 多普勒超声可在早期、无创、准确地用于动静脉瘘造成心脏容量超负荷心脏肥大大鼠模型的筛选和评价.
作者:张敏莉;李昭屏;白燕;ZHANG You-yi;张幼怡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表现.方法 分析158例(211个病灶)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超声弹性图表现,将图像分为0~Ⅳ级,并与病理结果作对比.结果 良性病变组弹性分级80.3%(139/173)为0~Ⅱ级,而恶性病变中86.6%(33/38)为Ⅲ~Ⅳ级.两组病变的弹性分级情况比较差异具显著性意义(P<0.005).结论 不同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弹性图像具有一些特征性表现.
作者:俞清;徐智章;王文平;毛枫;黄备建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1H-MRS在肌肉脂肪含量的定量分析中的价值及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GE 1.5 T MR扫描机及正交birdcage动物线圈(50 mm),对28只成年Wistar大鼠左侧后肢比目鱼肌进行1H-MRS采集.采集到的波谱使用SAGE软件进行后处理,分析细胞内脂肪和细胞外脂肪含量.使用电镜观察肌肉细胞内的脂滴含量.结果 全部大鼠均成功采集肌肉波谱.所有谱线均可以解析位于3.02~3.05 ppm处的总胆碱,1.3 ppm处的肌肉细胞内脂肪和1.5 ppm处的肌肉细胞外脂肪.大鼠肌肉细胞内脂肪含量/总胆碱比值为0.58~5.72,与电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内脂肪的含量呈正比(r=0.952,P<0.001).结论 使用1H-MRS可以准确、无创测量肌肉细胞内的脂肪含量,且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
作者:刘再毅;梁长虹;刘于宝;王秋实;郑君惠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4 min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传统6 min负荷试验进行了对比研究.方法 将研究对象按性别、年龄、冠心病的严重程度(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合并症等进行配对,分为4 min腺苷负荷组(4 min组)和6 min腺苷负荷组(6 min组),每组32例.两组病例均经肘静脉用注射泵持续注入腺苷,剂量为0.14 mg·kg-1·min-1,用药时间为4 min和6 min,于注射腺苷3 min末,分别从肘静脉注入99Tcm-MIBI 740 MBq.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在注射显像剂后1.5 h进行,隔日进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结果 ①4 min组和6 min组腺苷负荷心肌显像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89%、80%、88%和92%、83%、91%,两组比较P均>0.05.②4 min组和6 min组不良反应总的发生率分别为78%和88%,两率及组间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4 min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达到6 min腺苷负荷试验的诊断效能;且因用药时间短,患者易耐受.
作者:江素芳;彭旭兰;梁宏伟;刘炯;高桂珠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炎症型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的动态发展演变规律,提高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6例病理学证实的并属于影像学分型炎症型的支气管肺泡癌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系列CT随访图像,总结不同时间的CT表现特征及其动态演变规律,探索CT诊断的典型影像学征象.结果 炎症型支气管肺泡癌相对典型的CT征象有:①毛玻璃征象背景上合并腺泡结节样实变;②无典型分布特征的大小不等的边缘模糊的叶段性实变;③实变基础上的病理性空气支气管充气征;④动态演变特点包括范围逐渐扩大、形态逐渐多样、密度逐渐密实.结论 CT特别是两次以上不同时期的随访CT检查是炎症型支气管肺泡癌的理想诊断手段.
作者:李家开;蔡祖龙;杨立;肖越勇;赵红;赵绍宏;聂永康;蔡剑鸣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患者男,24岁,因发热,上腹部不适9天,胸闷、气促5天来诊.查体: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Ⅱ/6级收缩期杂音.MRI检查:升主动脉右侧心包内占位;双侧胸腔积液.
作者:代妮娜;刘燕娜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乳腺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的代谢特征,判断其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有明确病理结果的57例乳腺病变(恶性32例,良性25例)及12例正常腺体的1H-MRS的代谢特征. 结果 32例恶性病变中有15例于3.23 ppm处出现Cho峰(SNR≥2),12例Cho峰为阴性,有5例采集失败,不能确定有无Cho峰.25例良性病变中,有2例在3.23 ppm处出现Cho峰(SNR<2),3例采集失败,另外20例良性病变及12例正常腺体中均未探及Cho峰.以Cho峰鉴别良恶性病变的平均敏感性为55.6 %±7.1%,特异性为100%,准确性75.5%±6.1%,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64.7%±6.8%.Kappa=0.529±0.104,P=0.000<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H-MRS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目前敏感性较低,其临床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开颜;蒋涛;王钺;翟仁友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胰腺癌瘤体CT强化程度与其恶性度的关系.方法 42例胰腺癌患者术前均行螺旋CT增强扫描,扫描延迟时间分别定为30 s(胰腺实质期)、70 s(门脉期)和180 s(延迟期),以2.5~3.0 ml/s速度团注对比剂100 ml,观察胰腺癌胰实质期瘤体强化的程度和形式,结合胰腺癌病理组织学分级,对胰腺癌胰腺实质期的CT强化情况和病理级别作对照分析.结果 胰腺高分化腺癌14例,平均胰腺-瘤体CT值差为(9.64±2.84) Hu,中分化腺癌16例,平均胰腺-瘤体CT值差(31.44±5.98) Hu,低分化腺癌12例,平均胰腺-瘤体CT值差(44.08 ±5.33) Hu,胰腺实质期病灶基本呈等密度强化13例,稍低密度强化15例,低密度强化伴小囊样改变9例,低密度强化伴大片坏死5例.胰腺癌实质期强化程度和形式与其病理分级有显著相关性,其秩相关检验结果为r=0.664(P<0.001).结论 胰腺癌实质期可以得到肿瘤的大胰腺-瘤体密度差值,其瘤体强化程度和形式与其病理分级有显著相关性,即胰腺癌恶性度与其瘤体强化程度成反比.
作者:朱玉春;周伟;张怀信;王建良;沈纪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出生缺陷已经成为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成为目前全世界关注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产前超声筛查是干预胎儿出生缺陷的有效手段之一.产科超声的发展和高清晰度彩色超声诊断仪的应用使得胎儿畸形的发现时间大大提前.发达国家已制定了妊娠期的标准化检查方案和超声筛查指南,这对降低出生缺陷率、提高围产期质量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作者:李蔓;吴青青;王嵬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左右侧头臂静脉的CT解剖结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无纵隔、锁骨上及腋窝病变的胸部平扫及增强扫描60例,观察左右侧头臂静脉的形态,测量左侧头臂静脉横过主动脉弓或右侧头臂动脉处的短径,右侧头臂静脉汇入上腔静脉前段短径,记录静脉注射侧别、有无静脉反流.结果 右侧头臂静脉短直,直行向下汇入上腔静脉(100%,60/60);左侧头臂静脉较长,跨过右侧头臂动脉前方者(Ⅰ型)占86.7%(52/60),跨过主动脉弓前方者(Ⅱ型)占13.3%(8/60).左侧头臂静脉管径明显小于右侧,26.7%出现管腔狭窄,经左侧肘前静脉注射时,8.3%出现明显的静脉反流;右侧头臂静脉管径大于左侧,未发现静脉反流病例.结论 右侧头臂静脉形态短直,管径明显大于左侧,未发现静脉反流,在CT增强时采用右侧上肢静脉注射,能达到较好的对比剂强化效应.
作者:吕发金;罗天友;谢鹏;牟君;张志伟;肖智博;方维东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综述肝储备功能定量评估的影像学研究进展.准确评估肝脏储备功能,有利于降低肝脏部分切除术后并发症或肝移植术后移植物原发性无功能和早期移植物功能不良的发生率.
作者:苏中振;单鸿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婴幼儿皮肤软组织增生期和退化期血管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方法 对32例(37个肿瘤)经病理证实为血管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Ki-67免疫组化结果分为增生期和退化期血管瘤,比较二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ASV)、阻力指数(RI).结果 增生期血管瘤(24个):声像图表现为混合回声团块,血流通过静脉网、或小动静脉瘘时形成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探查为动静脉血流信号,动脉血流频谱为低阻力型;PASV=(64.31±27.80) cm/s,RI=0.54±0.11.退化期血管瘤(13个):有较多的纤维化、钙化成分导致血管腔隙闭合,声像图主要表现为高回声型,彩色血流信号较稀疏;PASV=(39.23±22.18) cm/s,RI=0.69±0.12.增生期血管瘤PASV、RI和退化期血管瘤比较,P<0.01.结论 增生期血管瘤和退化期血管瘤彩色多普勒超声有一定差异,对婴幼儿皮肤软组织血管瘤的诊断与分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彭格红;俞松;曹永政;陶文鸿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患者男,45岁.劳累后心悸、气短9个月,近1周逐渐出现咳嗽、夜间不能平卧及颜面浮肿.查体:一般状态尚可,血压110/160 mmHg.心界向左下扩大,胸骨左缘第2、3肋间闻及双期连续性杂音,肺动脉第二音亢进.
作者:曹殿波;杨思睿;孙明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患儿女,4岁,因不规律腹痛行腹部超声检查.超声所见:肝脏大小形态正常,实质回声均,纹理清,无占位.
作者:李子志;杜伟征;米红光;李春擎;王峥 刊期: 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