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容记忆和来源记忆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汪名权;余永强;汪凯;王海宝;张诚;吴津民

关键词:汉字, 内容记忆, 来源记忆, 磁共振成像, 功能性
摘要:目的研究内容记忆和来源记忆的脑区激活情况,验证单加工和双加工模型的可靠性.方法 16位正常成人.实验材料为504个高频的汉字双字词.任务分四种(学习、对照、内容记忆和来源记忆任务),采用学习-任务-学习-任务设计.利用GE 1.5T Signa Horizon LX成像系统采集脑部fMRI数据,通过SPM99软件对fMRI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内容记忆和来源记忆均引起双前额中回(BA6)激活.相对于来源记忆,内容记忆较多引起右前额中回(BA46)和右侧海马激活;相对于内容记忆,来源记忆较多引起左前额额中回(BA10)和左侧海马激活.另在来源记忆中,前扣带回(BA32/24),双前额叶下部(BA44/45)和小脑激活较内容记忆明显.结论内容记忆和来源记忆均引起双前额中回激活,但前者较多引起右前额中回激活,而后者较多引起左前额中回激活.内容记忆引起右侧海马激活,而来源记忆引起左侧海马激活.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犬急性心肌缺血后左室功能变化与心肌细胞凋亡

    目的观察犬急性心肌缺血后左心室壁动度、射血功能、细胞凋亡与心肌组织中caspase 3活性的变化.方法犬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15只及对照组15只,实验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端,结扎时间分别为10 min、30 min、60 min,每一时间点5只,对照组游离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端,不结扎.心肌组织行三苯四氮唑(TTC)染色,梗死区为黄白色,非梗死区为砖红色.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前壁增厚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脱氧尿嘧啶核苷酸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梗死区心肌组织凋亡细胞数,行caspase 3活性测定.结果 TTC染色示左室前壁及部分前间隔染色为黄白色,其余区域为砖红色.实验组冠脉结扎后10 min,左室前壁增厚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未发生明显改变,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冠脉结扎后30 min至60 min,前壁增厚率降低与左心室射血分数进一步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冠脉结扎后10 min,梗死区心肌TUNEL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冠脉结扎后30 min至60 min,梗死区心肌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冠脉结扎后10 min,梗死区心肌caspase 3荧光值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0 min至60 min梗死区心肌caspase 3荧光值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急性心肌缺血后早期,促凋亡基因caspase 3激活,缺血心肌细胞凋亡可能为急性心肌缺血的早期病理改变,并且与心肌室壁动度与左室收缩功能降低有一定关系.

    作者:李陶;杜文华;王翔;杨未晓;熊秀琴;史洪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骨转移瘤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骨转移瘤是骨骼系统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对肿瘤的分期、治疗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目前对骨转移瘤的检测尚无理想的方法.在临床仍首选具有较高灵敏度的全身骨显像,辅以X线平片、CT、MRI等手段;进展较快的MRI与PET的作用必将会日益重要,但全身骨显像尤其是SPECT仍将具有其重要性.

    作者:李娜;屈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MR对离体肝脏体积测量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MR对离体肝脏体积测量的准确度及其在劈离式肝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实验犬新鲜肝15例,于0~4℃保存液中行MR扫描.MR检查包括3D T1、T2压脂序列,在ADW 4.0工作站上用Volume Analysis软件测量肝体积.结果 MR测量体积平均值为(394.50±88.62) cm3,与实际体积(384.7499±86.1520) cm3相比,测量误差平均2.44%,两种方法存在显著差异(P<0.01),但在测量误差允许范围内,且高度直线相关,相关系数r=0.9991(P<0.001).结论 MR可在保存液中测量离体肝脏体积,且具有较高准确性,对于劈离式肝移植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付京波;王霄英;李龙;黄柳明;贾钧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上气道SPGR序列单层扫描与动态扫描的比较

    目的通过比较MRI Fast SPGR序列单层扫描与连续动态扫描所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病人上气道图像,评价单层扫描在OSAS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OSAS病人应用磁共振行上气道Fast SPGR序列单层扫描及连续动态扫描,对两种检查方法影像资料中的上气道阻塞部位及咽腔截面积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检查方法所示阻塞部位及相应咽腔截面积均无明显差别.结论 Fast SPGR单层扫描能真实反映OSAS病人呼吸暂停时上气道阻塞部位,是连续动态扫描的补充检查方法.

    作者:张忻宇;杨雪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前哨淋巴结示踪剂99Tcm-IT-Rituximab的制备及初步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新型特异性前哨淋巴结(SLN)示踪剂99Tcm-IT-Rituximab的定位效应.方法采用2-亚氨基噻吩(2-IT)修饰法制备99Tcm-IT-Rituximab,并评价其定位SLN的生物性能,监测注射显像剂的化学剂量及注射体积对SLN摄取的影响.结果 99Tcm-IT-Rituximab标记率大于90%,分子保持完整.99Tcm-IT-Rituximab可清晰定位小鼠SLN,注射后30 min到24 h SLN均可显影,未见次级淋巴结显影.注药后24 h SLN ID%值为4.49%,次级及第三级淋巴结ID%摄取率比值相当于本底,24 h注射点滞留率为22.14%.示踪剂的化学量及注射体积均影响SLN显像.随着二者的增加,SLN %ID值逐渐减少,次级及第三级淋巴结%ID值均逐渐上升.结论 99Tcm-IT-Rituximab 的标记方法简单,研究结果表明其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雪鹃;王荣福;杨志;林保和;徐冰;张岩;张梅颖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先心房间隔缺损伴左房巨大黏液瘤1例

    患者女,40岁.藏族,因自幼发现心脏杂音,心慌、胸闷、头晕1年余、现加重1周到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就诊,查体:无紫绀,颈静脉轻度怒张,心界不大,心脏胸骨左缘第Ⅱ~Ⅲ肋间可闻及Ⅲ/Ⅵ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血压100/60 mmHg,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右房增大,左房负荷增大,右心室肥厚,ST段延长.

    作者:刘升;赵国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低频超声联合微泡经颅开放血脑屏障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低频超声联合微泡经颅靶向开放血脑屏障及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①经静脉注射微泡后,用频率为43 kHz、强度为2 W/cm2,持续超声波辐射大鼠头部5 min;②采用荧光显微镜伊文氏蓝(EB)、电镜镧示踪法以及透射电镜观察脑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经颅超声波与微泡联合能短暂地促进伊文氏蓝和镧离子通过多种形式跨越血脑屏障.结论低频超声联合微泡能可逆的、靶向的、局部的开放血脑屏障,并为进一步研究药物进入脑实质内提供新的策略.

    作者:程远;于锐;宋彧;马颖;陈维福;王志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肺癌脑转移瘤瘤周水肿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影响肺癌脑转移瘤瘤周水肿程度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或临床证实的肺癌脑转移瘤MRI资料26例(男13例,女13例,年龄34~75岁,平均57.71岁),所有患者均进行增强扫描.从断层像上观察瘤灶在脑内的分布情况,分别观察记录:瘤周水肿的大小、瘤灶的大小、瘤灶中心到近灰质边缘的距离、瘤灶的强化特点(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和环状强化)、瘤灶在脑内分布(大脑半球、小脑和脑干)的情况等,同时记录瘤灶的组织学类型(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年龄和性别.以瘤灶瘤周水肿的大小为应变量,以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瘤灶大小、瘤灶中心到近灰质边缘的距离、瘤灶的强化类型、瘤灶的部位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①26例肺癌脑转移瘤病人中,肺癌组织学类型为小细胞肺癌8例,非小细胞肺癌18例,共包括92个瘤灶.92个瘤灶中,瘤周水肿的大小为0~5.1 cm,瘤灶大小为0.2~5.0 cm,瘤灶中心到近灰质边缘的距离为0.1~2.5 cm,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和环状强化分别为40个、13个和39个,大脑半球、小脑和脑干分别为72个、17个和3个.②瘤灶瘤周水肿程度与瘤灶大小、与灰质边缘的距离及部位有相关性,且与瘤灶大小、与灰质边缘的距离成正相关,与部位成负相关(F=20.04,P<0.0001).结论肺癌脑转移瘤瘤周水肿程度与瘤灶大小、瘤灶中心到近灰质边缘的距离和瘤灶分布部位有关,与瘤灶的强化类型、组织学类型、性别和年龄无关.

    作者:董鹏;王滨;孙西河;常光辉;李绪斌;陈静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多发性硬化的磁共振波谱研究

    目的研究多发性硬化(MS)患者脑内病灶、表现正常脑白质 (NAWM)及正常志愿者脑白质的代谢差异,并探讨代谢物浓度比值与临床残疾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32例MS患者和25例正常志愿者进行MRI和质子磁共振波谱(1H MRS)检查,测量各感兴趣区的代谢产物氮-乙酰天冬氨酸(NAA)、肌酸(Cr)及胆碱(Cho)的浓度比率,并分析NAA/Cr及NAA/Cho与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的相关性.结果 MS患者的病灶内NAA/Cr及NAA/Cho显著低于NAWM(P<0.001),NAWM的NAA/Cr及NAA/Cho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MS患者病灶和NAWM的NAA/Cr及NAA/Cho与EDSS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1H MRS能检测出MS患者脑部病灶及NAWM的代谢异常, 为常规MRI提供补充信息.

    作者:段云云;李坤成;于春水;秦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功能磁共振图像小波域分析结果的修正

    目的改进fMRI数据小波域分析方法.方法通过在原始空间域对传统小波方法检测出的激活区再进行t检验来修正传统小波方法的缺点,并以SPM 99为标准,通过比较传统小波方法和修正方法对一组手动实验数据的分析结果来说明修正方法的效果.结果修正方法能较好地除去或减小传统小波方法中激活区的扩散和伪影.结论小波域分析fMRI图像是一种快速灵敏的方法,但重建后激活区扩散且有伪影.本文提出的修正方法是一种快速且较传统小波方法准确的fMRI数据分析方法.

    作者:支联合;单保慈;鲁娜;刘华;李琳;李可;闫镔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Wistar大鼠肝脏超声声像图表现及相关应用

    目的明确Wistar大鼠肝脏声像图表现,探讨大鼠肝脏在超声医学实验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Wistar大鼠40只,利用高频探头观察肝脏二维图像;将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只,超声监视下经皮将美蓝溶液(0.05~0.1 ml/只)注入肝左外叶(组1)或右侧各分叶(组2);尾静脉团注超声造影剂观察肝脏造影过程;处死动物,检查肝叶间有无美蓝溶液渗出;摘除肝脏,测量各分叶.结果在高频探头下隐约可见大鼠肝脏各叶的纤细分界;组1无美蓝渗出,组2有5例发生渗出;所有病例可清晰显示肝脏微泡造影的动脉相、门静脉相和延迟相.结论高频探头可以区分Wistar大鼠肝脏的部分分叶,肝左外叶易于在超声下辨认,对之进行穿刺操作时,不易发生刺透现象;大鼠肝脏可用于微泡造影剂成像等超声实验研究,但其动脉相和门静脉相持续时间短,针对这两个时相的研究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作者:张超;黄道中;邓又斌;张青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内容记忆和来源记忆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目的研究内容记忆和来源记忆的脑区激活情况,验证单加工和双加工模型的可靠性.方法 16位正常成人.实验材料为504个高频的汉字双字词.任务分四种(学习、对照、内容记忆和来源记忆任务),采用学习-任务-学习-任务设计.利用GE 1.5T Signa Horizon LX成像系统采集脑部fMRI数据,通过SPM99软件对fMRI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内容记忆和来源记忆均引起双前额中回(BA6)激活.相对于来源记忆,内容记忆较多引起右前额中回(BA46)和右侧海马激活;相对于内容记忆,来源记忆较多引起左前额额中回(BA10)和左侧海马激活.另在来源记忆中,前扣带回(BA32/24),双前额叶下部(BA44/45)和小脑激活较内容记忆明显.结论内容记忆和来源记忆均引起双前额中回激活,但前者较多引起右前额中回激活,而后者较多引起左前额中回激活.内容记忆引起右侧海马激活,而来源记忆引起左侧海马激活.

    作者:汪名权;余永强;汪凯;王海宝;张诚;吴津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急性胰腺炎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

    目的评价急性胰腺炎的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特点.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胰腺正常者4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23例进行灌注扫描,使用AW 4.1工作站perfusion 3软件包进行图像处理,得到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等参数值.结果正常组BF、BV、MTT、PS值分别为:(174.77±75.62) ml/(100 g·min)、(15.62±3.39) ml/100 g、(7.45±2.82) s、(14.01±9.20) ml/(100 g·min);急性胰腺炎组分别为:(101.50±49.50) ml/(100 g·min)、(8.86±3.08) ml/100 g、(8.31±3.06) s、(21.61±9.38) ml/(100 g·min).两组之间的BF、BV、PS值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MTT值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的血液灌注量减少,MSCT灌注成像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欣;徐荣天;卢涛;赵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肠系膜病变的CT表现及其解剖、病理学基础

    肠系膜为腹腔内的重要结构,包括小肠系膜、横结肠系膜、乙状结肠系膜等;正确认识其正常解剖和病变的CT表现,包括炎性病变、囊肿和肿瘤性病变、血管性病变、外伤性病变及其他少见病变等,有助于正确诊断腹部疾病.

    作者:马恩森;杨志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肿瘤非手术治疗早期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随着非手术抗肿瘤治疗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评定治疗效果的方法显出很大不足.MRI的发展提供了明显超前于形态学变化的监测手段.本文介绍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肿瘤非手术治疗早期疗效监测中的应用及进展.

    作者:余永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小脑参与痛觉调节的fMRI研究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观察小脑各亚区在不同强度电刺激时的激活反应,探讨小脑对于痛觉调控的作用.方法对10名右利手健康志愿者分别施加1倍痛阈、3倍痛阈两个不同强度的电刺激任务,同期进行全脑fMRI扫描,应用功能性神经图像分析(AFNI)软件包进行后处理以显示小脑激活的变化.结果非伤害性电刺激(1倍痛阈强度)主要激活对侧小脑半球小叶Ⅵ、Ⅶ区和同侧小脑半球Ⅶ、Ⅷ区,以同侧半球的BOLD信号较强;伤害性电刺激(3倍痛阈强度)诱发的激活区主要位于同侧小脑半球小叶Ⅲ~Ⅵ区,对侧小脑半球Ⅵ区,前蚓部,蚓旁区和深部小脑核团的一部分(顶核和齿状核),其中仍以同侧激活区范围较大,信号亦明显强于对侧.结论高强度痛觉电刺激额外激活同侧小脑半球小叶Ⅲ~Ⅵ区,前蚓部,蚓旁区和深部小脑核团,这些脑区应该属于小脑伤害感受性环路的一部分,它们可能在全身痛觉调控网络中更为重要.

    作者:张明;王渊;刘海;章士正;鱼博浪;陈燕;王微微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腕管综合征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量化诊断探讨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腕管综合征(CTS)诊治中的作用.方法 60只来自50例CTS患者的手腕,经手术证实.50只无CTS症状的手腕.由同一人进行超声检查,矢状位观察正中神经的形态、回声的改变,计算厚度比(厚度比=小神经厚度/大神经厚度).横断面测量豌豆骨水平的神经面积.结果卡压常见的部位为钩骨勾水平.卡压两端神经肿胀,肿胀处回声减低.CTS组与对照组在厚度比、豌豆骨水平神经面积这2个量化指标之间差异明显,各自的诊断阈值为≤0.81、>0.11 cm2,诊断敏感度为90.2%、80.2%,特异度为88.2%、88.4%.结论超声检查可以从形态、量化指标两个方面鉴别诊断CTS,可以发现局部致病病因及解剖变异,为手术方式选择提供帮助.

    作者:陈为民;王怡;陈琳;俞淼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正常成人和阿尔茨海默病的扣带回后部质子磁共振频谱研究

    目的评价质子磁共振频谱在阿尔茨海默病(A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即临床拟诊的AD组(18例),血管性痴呆组(VD组,25例),正常对照组(60例).正常对照组再分为两组(50~60岁组和大于60岁组).所有病人均排除糖尿病及其他高渗性疾病.对各组进行头颅常规MRI扫描及扣带回后部的单体素PRESS MRS检查,用SPSS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正常对照组间采用团体t检验,正常组与AD组、VD组对比用方差分析法及q检验.结果正常对照组两年龄段NAA/Cr、Cho/Cr、及mI/Cr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D组分别与VD组、正常对照组比较,NAA/Cr、Cho/Cr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I/Cr值在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0岁以上正常人群mI/Cr值不会随年龄增长而上升,AD患者扣带回后部mI/Cr值明显升高,若以大于0.76为标准,则本组AD诊断的阳性预测值接近100%,阴性预测值94.5%.

    作者:李玉华;张忠阳;殷胜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视觉皮层对视觉刺激反应的研究--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波谱的联合应用

    目的对视觉中枢进行BOLD-fMRI及MRS综合应用的研究.方法 10例健康受试者,男7例,女3例,年龄26~45岁(平均33岁),常规头颅磁共振检查未发现颅内病变.所有受试者均接受一次fMRI及两次MRS检查.fMRI检查采用组块化设计,活动期通过Goggle 系统给予以10 Hz闪烁的黑白棋盘格刺激,静息期给予黑屏刺激.fMRI检查结束后,利用MR扫描仪上所带RTIP软件找出兴奋灶的层面,然后在这个层面中进行MRS检查.在第一次MRS检查中,给予黑屏刺激.在第二次MRS检查中给予受试者和fMRI检查中相同的黑白棋盘格刺激.fMRI数据使用SPM99处理,MRS数据使用Functool 2处理.结果在fMRI实验中,双侧枕叶有较明显的激活,双侧距状回则更加明显,激活强点位于右侧距状回.MRS实验中,可发现给予视觉刺激后NAA峰高有一定程度的增高,Cho峰高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所以在距状回层面,双侧枕叶发现较明显的NAA/Cho增高区.刺激前后NAA/Cho增加54.28%(2.103±0.014 versus 3.200±0.061, P<<0.05,配对t检验).而且fMRI所得兴奋区与MRS所得NAA/Cho增加区基本吻合.结论视皮层的功能磁共振及磁共振波谱联合研究是可行的,其二者所得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和一致性.

    作者:王志;陈敏;周诚;孙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影像学特征及早期临床诊断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影像学特征及早期病因学诊断方法,并客观评价其优缺点.方法对115例动脉瘤性SAH采用CT、CTA、MRI、MRA、DSA等影像学检查并结合病史、临床表现进行早期临床诊断.结果 115例SAH均在急性出血期内(7天)被早期诊断, 其中有96例患者在7天内被DSA检查诊断为动脉瘤,早期病因诊断率83.5%,另19例在7天后二次造影诊断.全组9例行MRA,6例发现动脉瘤;12例行CTA,9例发现动脉瘤.结论采用CT及DSA可以对动脉瘤性SAH进行早期病因学诊断;该方法安全、准确,对动脉瘤性SAH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宋锦宁;刘守勋;鲍刚;陈景宇;张晓东;王拓;谢万福;王茂德;谢昌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