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手术转开腹手术原因分析

孙静;金露青;邵敬於;童晓文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并发症
摘要: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转开腹手术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 1995年9月至2006年3月间4177例接受腹腔镜手术病例中61例转开腹手术的原因.结果:转开腹率为1.5%(61/4177),其中术中开腹58例,术后因各种并发症开腹3例.转开腹手术主要原因为盆腔粘连57.4%(35/61)、手术并发症16.4%(10/61)、病变部位特殊14.8%(9/61)、卵巢恶性病变8.2%(5/61)、外科疾病3.3%(2/61).各类手术的转开腹率分别为子宫切除术4.1%.子宫肌瘤切除术1.5%,附件手术1.0%.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转开腹的原因依次为盆腔粘连、手术并发症、病变部位特殊和恶性肿瘤.子宫切除术的转开腹率要高于子宫肌瘤剥除术和附件手术.如术中遇到盆腔粘连严重的病例,应适时中转开腹以减少发生并发症.
实用妇产科杂志相关文献
  • 胎心监护跳跃型/突变型基线振幅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跳跃型/突变型基线振幅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389份胎心监护资料.结果:早产与足月产、孕妇Hb<100 g/L与≥100 g/L、脐带缠绕或过短与脐带正常分别比较,跳跃型/突变型基线振幅比例一致;第二产程与第一产程比较,第二产程与第一产程潜伏期、活跃期比较,羊水过少与羊水量正常、球拍状胎盘与正常胎盘比较,跳跃型/突变型基线振幅比例增加;跳跃型/突变型基线振幅CST阳性率高,羊水Ⅲ度污染率高.结论:跳跃型/突变型基线振幅是胎.盘功能不全的表现之一.

    作者:李雪莲;李笑天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腹腔镜手术转开腹手术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转开腹手术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 1995年9月至2006年3月间4177例接受腹腔镜手术病例中61例转开腹手术的原因.结果:转开腹率为1.5%(61/4177),其中术中开腹58例,术后因各种并发症开腹3例.转开腹手术主要原因为盆腔粘连57.4%(35/61)、手术并发症16.4%(10/61)、病变部位特殊14.8%(9/61)、卵巢恶性病变8.2%(5/61)、外科疾病3.3%(2/61).各类手术的转开腹率分别为子宫切除术4.1%.子宫肌瘤切除术1.5%,附件手术1.0%.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转开腹的原因依次为盆腔粘连、手术并发症、病变部位特殊和恶性肿瘤.子宫切除术的转开腹率要高于子宫肌瘤剥除术和附件手术.如术中遇到盆腔粘连严重的病例,应适时中转开腹以减少发生并发症.

    作者:孙静;金露青;邵敬於;童晓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胎儿脉冲血氧监测法在产程中的应用价值

    产时胎儿监护的主要目的是发现胎儿在分娩过程中有无缺氧,对胎儿宫内状况进行及时诊断并预测新生儿结局.随着围生医学的深入发展,监测仪器和技术的不断更新,对胎儿监护的手段越来越多,但目前还没有一种满意的方法能准确诊断胎儿窘迫.胎儿脉冲血氧测定法是近年国外兴起的一种新的产时胎儿监护方法,该方法可在产程中连续对胎儿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及时发现胎儿缺氧.本文对胎儿脉冲血氧定量法的原理、发展及临床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作者:周宝琳;翟桂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23卷9期疑难病案讨论选登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介入性产前诊断

    产前诊断(即宫内诊断)是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和临床医学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学科,通过介入性或非介入性的检查方法,获取胚胎或胎儿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终诊断胚胎或胎儿是否患有某种疾病.通常产前诊断分为介人性和非介人性两大类.其中,介入性产前诊断是现阶段临床广泛应用的产前诊断方法.

    作者:周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绝经过渡期妇女睡眠质量与血清雌二醇、5-羟色胺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绝经过渡期妇女睡眠质量与血清雌二醇(E2)、5-羟色胺(5-HT)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对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女保健门诊40~55周岁的绝经过渡期妇女进行睡眠质量的评价;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应用放免法和荧光法对绝经过渡期妇女睡眠质量差组(Ⅰ组)、绝经过渡期妇女睡眠质量正常组(Ⅱ组)和生育年龄正常对照组(Ⅲ组)妇女各30例进行血清E2、5-HT水平的测定.结果:Ⅰ组的血清E2水平和5-HT水平低于Ⅱ组和Ⅲ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绝经过渡期组血清5-HT与E2水平呈正相关性(r=0.025,P<0.01).结论:绝经过渡期妇女睡眠质量差的发生与血清E2及5一HT水平降低有关.

    作者:吴飞;郭锡永;刘景英;易立岩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非脱垂瘢痕子宫阴式切除术6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非脱垂瘢痕子宫经阴道切除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引进特制阴道手术器械,对65例有盆腔操作史的瘢痕子宫行阴式全子宫切除(研究组),与同期经阴道无手术史非脱垂子宫切除66例(对照组)作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但两组术后住院天数、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病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非脱垂瘢痕子宫不再是阴式手术绝对的禁忌证,术后恢复仍能体现阴式手术的优势,但有2次或以上盆腔手术史和有慢性盆腔感染致严重粘连的,应选择腹腔镜或开腹手术为宜.

    作者:邓小明;何明珍;陈志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宫腔镜检查在不孕症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官腔镜检查在不孕症宫内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9例不孕症患者宫腔镜检查结果.结果:259例不孕症患者的宫腔镜检查结果中,宫腔形态正常139例(53.67%),宫内病变有120例(46.33%).120例宫内病变包括子宫内膜息肉43例(35.83%);子宫畸形37例(30.83%),官腔粘连23例(19.17%);子宫内膜病变10例(8.33%),宫内异物1例(0.83%),粘膜下肌瘤6例(5.00%).结论:宫腔镜检查诊断不孕症宫内病变准确、有效,可作为不孕症患者的第一线筛查检查手段.

    作者:李伟;夏恩兰;郑杰;刘玉环;黄晓武;于丹;彭雪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子宫切除率的影响因素

    目的: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因良性病变切除子宫比例不断升高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子宫切除的各种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出造成子宫切除率改变的各种因素.结果:导致子宫切除率改变的因素有手术近期及远期并发症;手术指征的确定;诊疗水平的提高;医护人员的导向作用;种族、社会经济、人文方面的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近年来新的改良替代手术的出现对于子宫切除率亦有一定影响.结论:子宫切除率是受众多因素影响制约的.实施子宫切除时,不仅要考虑到医学方面的指征、手术并发症等问题,而且应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

    作者:张凤;庄文明;张玉泉;徐旭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稽留流产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6例分析

    稽留流产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vascular coag-ulopathy.DIG)是产科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处理不当,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现将近18年来我们两所医院收治的16例稽留流产并发DIC病例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翟乃良;李桂芬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母血浆IL-10水平与正常妊娠及早产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孕妇血浆白细胞介素-10(IL-10)在孕晚期(孕28~36+6周之间)的变化情况,探讨IL-10与早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51例研究组孕妇(包括29例先兆早产和22例早产孕妇)和57例对照组孕妇(妊娠过程顺利并足月分娩)相应孕周时的血浆IL-10进行检测.结果:孕妇血浆IL-10在孕晚期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其变化不显著(P>0.05);研究组孕妇血浆IL-1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合并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时,早产孕妇又明显高于先兆早产者.结论:IL-10在正常妊娠的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英;杨祖菁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阔韧带恶性Müllerian混合瘤1例

    1病例报告患者51岁,已婚,因发现下腹部包块5天,于2004年3月22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4年3月11日.

    作者:李杨;陈玲;苏克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产前诊断中的法律与伦理问题

    产前诊断,是指对胎儿进行先天性缺陷和遗传性疾病的诊断.产前诊断是预防出生缺陷的二级预防措施,是提高人口素质的一项重要手段.

    作者:张迅;赵小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胎儿染色体异常的超声软指标分析

    由于绝大部分染色体异常的胎儿均可以通过产前核型分析进行诊断,使产前筛查并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方法获得了很大的进步.染色体异常的胎儿常合并微小或严重的结构畸形,随着超声分辨技术和诊断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近年来遗传学超声(genetic sonog-raphy)的发展,通过超声检查首先发现并确诊的染色体异常胎儿愈来愈多.目前,超声筛查结合母血血清学筛查已成为发现染色体异常胎儿的主要途径.

    作者:王晨虹;林胜谋;李胜利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胚胎移植后输卵管妊娠的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不孕症患者辅助生殖技术胚胎移植后输卵管妊娠高危因素及诊断.方法:对不孕症患者辅助生殖技术后输卵管妊娠者和同时期宫内单胎妊娠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输卵管妊娠组既往存在输卵管病变者明显高于宫内单胎妊娠组(P<0.05);采用卵母细胞单精子注射(ICSI)发生输卵管妊娠多于体外受精(IVF)治疗者(P<0.05);冷冻胚胎移植输卵管妊娠发生率较采用新鲜胚胎移植者更高(P<0.05);宫内单胎组胚胎移植后14天血β-HCG浓度要明显高于输卵管妊娠组(P<0.01).输卵管妊娠组B-HCG倍增时间明显长于宫内单胎组(P<0.01).结论:不孕症患者辅助生殖技术(ART)胚胎移植后输卵管妊娠的发生率高与输卵管病变有关.胚胎移植后测定β-HCG,结合经阴道超声检查有助于输卵管妊娠的早期诊断.

    作者:盛燕;石玉华;陈子江;赵力新;高芹;孙梅;唐蓉;马增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国内外出生缺陷的监测进展

    1 出生缺陷的不定期义及相关问题出生缺陷(birth defects)或先天异常(congenital anomalies)是指胚胎或胎儿在发育过程中所发生的结构或功能的异常,包括先天畸形、先天性代谢性缺陷、染色体异常、先天性宫内感染、先天发育残疾如盲、聋、哑、智力障碍等.出生缺陷的复杂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朱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慢性胎儿窘迫孕妇外周血NRBCs的应用

    慢性胎儿窘迫(chronic fetal dstress)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常发生在妊娠晚期,是指胎儿在子宫内因缺氧和酸中毒危及其健康和生命的综合症状,发病率为2.70%~3.85%.慢性胎儿窘迫病因复杂.起病隐匿,目前临床上缺乏单一、可靠、有效的检测指标来预测和诊断慢性胎儿窘迫的发生.

    作者:李先平;彭玲;王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阴道残端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1病例报告患者,52岁,因子宫全切术后3年,阴道不规则流血2年入院.患者3年前因多发性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术,术后诊断为多发性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5月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量少,色鲜红,流血无明显周期性及规律性,无明显下腹及肛门坠胀,妇科检查时发现阴道残端左穹隆处有一直径约0.5cm赘生物,有出血,取赘生物送病理检查,结果提示子宫内膜异位症.

    作者:周远洋;王红静;曾蔚越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阴道镜活检782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了解阴道镜活检和HPV感染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782例行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并有病理结果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①782 例共检出宫颈上皮内瘤变293例,包括CTN Ⅰ 139例(17.8%),CIN Ⅱ90例(11.5%),CIN Ⅲ 64例(8.2%);宫颈浸润癌13例(1.7%);子宫内膜癌3例(0.4%);其余为:炎症451例(57.7%)、宫颈湿疣22例(2.8%).②宫颈病理学阳性组(包括CTN和宫颈浸润癌)和病理学阴性组(包括炎症和宫颈湿疣)的HPV阳性率分别为52.0%和40.4%,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③HPV阳性者较HPV阴性者年龄显著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阴道镜检查对CIN和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HPV感染是宫颈癌和CIN的重要原因,HPV阳性者的年龄显著低于HPV阴性者.

    作者:吴成;李克敏;廖秦平;张岩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输卵管造影和插管术在输卵管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在妇科输卵管手术中采用非血管介入手术-输卵管造影和输卵管插管术放入支架,以提高术后输卵管的通畅率及术后妊娠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输卵管整形手术患者,31例观察组术中应用输卵管造影和插管技术,在输卵管狭窄处或端端吻合处放置微导管作为支 架,头端置于腹腔或输卵管腔,尾端置于宫腔内,术后1~2月后月经来潮时取出;30例对照组自输卵管伞端至宫角放置支架,尾端固定于腹壁切口,术后3~4天取出.观察、随访两组术后输卵管通畅率和妊娠率.结果:观察组31例共59条输卵管中,术后3个月53条输卵管通畅,占89.83%,2年内19例妊娠,占61.29%;对照组30例共58条输卵管,术后3个月27条通畅,占46.6%,2年内9例妊娠,占30%.两组对比,观察组术后输卵管通畅数、两年妊娠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P<0.01).结论:在输卵管整形手术中应用输卵管造影和输卵管插管,置入输卵管支架至创面愈合后取出,明显提高了术后输卵管的通畅率及再妊娠率,为输卵管再通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谭笑梅;徐文健;邵振堂;江源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实用妇产科杂志

实用妇产科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